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外台秘要-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 
又时气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鼻入目,故病二日,内热鼻干不得眠。 
夫诸阳为表,表始受病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 
又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 
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之而愈。 
又时气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是知三日以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 
而太阴受病焉。其脉主于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又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烦满,此为毒瓦斯已入, 
或有五六日以上,毒瓦斯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又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 
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为 
三阴三阳俱受病,毒瓦斯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阴阳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 
,再经病者,谓阴阳诸经重受病也。 
又时气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者阴阳诸经重受于病,或已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未尽, 
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经受病,未即相传,致使停滞,累日病证不改者,故皆当察其证候而治 
之。(并出第九卷中。士弱氏曰,七日传经尽,再传经必七日,盖剥复之义耳) 
《广济》天行壮热,烦闷发汗。麻黄汤方。 
麻黄(五两去节) 葛根(四两) 栀子(二七枚擘) 葱(切一升) 香豉(一升绵 
裹)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黄、葛根三两沸,去沫,纳诸药,煎取二升五合,绞去 
滓,分为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不利,覆取汗,后以粉粉身,忌风及诸 
热食。(出第一卷中) 
《肘后》疗天行一二日。麻黄解肌汤方。 
麻黄(一两去节) 升麻(一两) 甘草(一两炙) 芍药(一两) 石膏(一两碎, 
绵裹) 
杏仁(三十枚去尖、双仁) 贝齿(三枚末) 
上七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汗出则愈,便食豉粥补虚也。忌 
海藻、菘菜。(《千金》同) 
又方 
麻黄(二两) 黄芩 桂心(各一两) 生姜(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生葱。(张文仲同) 
又葛根解肌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麻黄(一两去节) 大青(一两) 甘草(一两炙) 黄 
芩(一两) 石膏(一两碎) 大枣(四枚擘) 桂心(一两) 
上九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相次服之。覆取汗,瘥。忌海藻、菘菜、 
生葱、炙肉等。(张文仲同) 
又疗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芩(三两) 生姜(三两) 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 
便瘥。如不除,更服一剂。忌海藻、菘菜、羊肉饧。(范汪、张文仲同,此张仲景《伤寒论 
》方) 
又若有热实,得汗不解,腹胀痛,烦躁欲狂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大黄(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枳实(四枚炙) 半夏 
(五两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当微 
利,忌羊肉、饧。此方四首最第一,急疾须预,有幸可得药处,便不可不营之,保无伤死, 
诸小疗为以防穷极者耳。忌羊肉、饧。(出第二卷中,同上) 
《删繁》疗天行三日外,至七日不歇,肉热令人更相染着。大青消毒汤方。 
大青(四两) 香豉(八合熬,绵裹) 干葛 栀子(各四两) 生干地黄(一升切) 芒 
硝 
(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诸药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芜荑、热 
面、酒、蒜等物。(一方有石膏八两) 
又疗天行五日不歇,未至七日,皮肉毒热,四肢疼痛强。苦参吐毒热汤方。 
苦参(八分) 乌梅(七枚) 鸡子(三枚取白) 
上三味,以苦酒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澄清,下鸡子白搅调,温去沫,分再服之, 
当吐毒热气出愈。 
又疗天行七日至二七日,脏腑阴阳毒瓦斯,天行病欲歇而未歇,或因食饮劳复,心下胀满 
烦热。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切一升) 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炙) 竹叶(切一升洗) 
香 
豉(一升绵别裹) 心(一升) 芒硝(三两) 尖鼠屎(三七枚) 干葛(一两) 麻 
黄(三两去 
节) 石膏(八两碎,绵裹)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芜荑、海藻、菘菜、 
生葱等。 
又疗天行二七日外,至三七日不歇,或寒或热,来去吸吸,四肢羸瘦,饮食不能,腹中 
虚满,热毒不安。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 生麦门冬(汁一升) 赤蜜(一升) 人参(二两) 白术(三两) 
桂心( 
一两) 甘草(二两炙) 生地骨皮(四两) 升麻(三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 
心(一升) 
上十一味,细切,以水九升,煮诸药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三两沸,分温 
五服,昼四夜一服。忌芜荑、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疗天行三七日至四七日,劳 不歇,热毒不止,乍寒乍热,乍剧乍瘥,发动如疟。鳖 
甲汤方。 
鳖甲(三两炙) 大青(二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 牡丹皮(一两) 乌梅肉(一 
两) 常 
山(三两) 竹叶(切一升) 牛膝根(三两) 甘草(一两) 香豉(一升熬,绵裹)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忌生葱、生菜、鲤鱼、海藻、菘 
菜、苋菜、芜荑。(一方有生天门冬、生地黄各切一升) 
《千金》疗天行热病五六日以上。宜服苦参汤方。 
苦参(三两) 黄芩(二两) 生地黄(八两)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至二升,去滓,温服半升,日再。忌芜荑。(出第九卷中) 
又凝雪汤 疗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起死 汤方。 
芫花(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则除,当温四肢护厥 
逆也。(张文仲、《备急》、《古今录验》、《深师》、《范汪》并同。出第十卷中。通按∶ 音 
腊,折也,推也,又折也。以故布折方,渍而答胸上也) 
《千金翼》疗天行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证续在,此当发 
其汗,服药已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服麻黄汤方 
。(《千金翼》不疗天行) 
麻黄(三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分服八合 
取汗,不须饮粥,投此汤易得汗。忌菘菜、海藻、生葱。(《深师》同。出第九卷中,此张 
仲景《伤寒论》方) 
崔氏疗时行数日而大下,热痢时作,白通诸药多不得止,吾思旧方多疗伤寒后下痢耳, 
未有尚在数日,便兼除热止下者也,四顺汤热,白通苦温,故吾思作此汤,以救数十人,兼 
主伤寒。黄连龙骨汤方。 
黄连(三两止利除热) 黄柏(三两止利除热) 熟艾(如鸡子一枚除热毒止利) 龙 
骨(二 
两止利除热)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无不断者。忌猪肉、冷水。 
又其年时行四五日,大下后或不下,皆患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 
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不过二三日,辄便死殁,诸医用泻心汤,余用大小陷胸汤,并不得疗 
。重思此或者下后虚逆,而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毒瓦斯相搏,结于胸中,纵不下者,毒已 
入胃,胃中不通,毒还冲上,复搏于气,气毒相激,故致此病。疗之当先理其气,次下诸疾 
,思与增损理中丸方。 
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六分炮) 栝蒌根(二两) 枳 
实(四枚) 茯苓(二两) 牡蛎(二两熬) 
上八味,末之,以蜜和为丸。服如弹子一丸,熟水下,不歇复服。余时用此,效的神速 
,下喉即折,续复与之,不过服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药之速,未尝见此。然渴者当加栝 
蒌,不渴除之;下者当加牡蛎,不下勿用。余因以告领军韩康伯,右卫毛仲祖,光禄王道豫 
,灵台郎顾君苗,著作商仲堪诸人,并悉用之,咸叹其应速。于时枳实乃为之贵,难者曰, 
伤寒热病,理中温药,今不解之以冷,而救之以温,其可论乎?余应之曰,夫今诊时行,始 
于项强敕色,次于失眠发热,中于烦躁思水,终于生疮下痢,大齐于此耳。忌海藻、菘菜、 
酢物、桃、李、雀肉等。(《深师方》同) 
又阮河南疗天行七八日,热盛不解。艾汤方。 
苦酒(三升) 葶苈子(二合熬,捣) 生艾(汁取一升,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 
无 
艾,可艾根捣取汁) 
上三味,煎得一升,顿服,愈。若有牛黄,纳一刀圭尤良。此宜疗内有大热也。阮河南 
曰∶疗天行,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 
,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 
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 
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 
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 
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千金》、《集验》同,并出于第一卷中) 
又茵陈丸 疗瘴气、时气及黄病、 疟等方。 
茵陈(二两) 大黄(五两) 豉(五合熬令香) 常山(三两) 栀子仁(二两) 鳖 
甲(二两 
炙) 芒硝(二两) 杏仁(三两去尖、皮,熬) 巴豆(一两去心、皮,熬) 
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初得时气三日内,平旦饮服,每服一丸,丸如梧子大,如人行 
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及不利、不汗,更服一丸,五里久,不吐利汗,则以热 
饮投之。老小以意量减。黄病、痰 、时气、伤寒、 疟、小儿惊热欲发痫,服之无不瘥者 
,疗瘴特神验。有人患赤白痢者,服之亦瘥。春初有宿热,依上法服之,取吐利,当年不忧 
热病。忌苋菜、芦笋、野猪肉、生葱、生菜。(出第二卷中,《千金》同) 
张文仲疗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大黄汤方。 
大黄(半两) 黄连(半两去毛) 黄柏(半两) 栀子(半两擘)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纳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许 
推然方,神良。又疗伤寒已五六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取汗并宜老小。忌猪肉、冷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