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外台秘要-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 
又疗冷气两肋胀满 气不能食方。 
白术(三两) 人参(二两) 茯苓(三两) 枳实(三两炙) 生姜(三两) 桔梗 
(二两) 桂 
心(一两半)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 
又桃仁丸。主 癖气漫心胀满不下食。发即更胀连乳满。头面闭闷咳气急者方。 
桃仁(八分) 鳖甲(六分炙) 枳实(六分炙) 白术(六分) 桔梗(五分) 吴 
茱萸(五分) 乌头(七分炮) 槟榔(五分) 防葵(五分) 芍药(四分) 干姜(五 
分) 紫菀(四分) 细辛 
(四分) 皂荚(二分 
上十七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猪肉苋菜等。 
又浸药酒。用下前药方。 
紫苏(三两) 牛膝(三两) 丹参(三两) 生姜(六两) 生地黄(三升) 香豉 
(三升) 
紫菀(三两) 防风(四两) 橘皮(三两) 大麻仁(一升五合) 
上十味细切绢袋盛以清酒二斗五升。浸三宿后。温一盏用。下桃仁丸。酒尽更添。忌芜 
荑。 
又槟榔子丸。主腹内 癖气满。胸背痛不能食。日渐羸瘦四肢无力。时时心惊方。 
槟榔子(六分) 桔梗(四分) 当归(四分) 人参(五分) 桂心(四分) 前胡 
(四分) 橘 
皮(三分) 浓朴(三分炙) 白术(四分) 甘草(五分炙) 乌头(四分炮) 干姜(四 
分) 茯神 
(四分) 鳖甲(五分炙) 大黄(四分) 龙齿(六分炙) 
上十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丸。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酒下亦得 
。忌醋苋菜生葱等。 
又疗 癖。胸背痛。时时咳嗽。不能食方。 
桂心(四分) 细辛(四分) 白术(六分) 浓朴(三分炙) 附子(五分炮) 干 
姜(五分) 
橘皮(三分) 鳖甲(四分炙) 防葵(三分炙) 吴茱萸(三分) 
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忌苋菜 
醋物生葱等。 
又疗 癖。发即两肋弦急满。不能食方。 
槟榔子(六分) 枳实(六分炙) 桔梗(四分) 鳖甲(四分炙) 人参(六分) 白 
术(六分) 
甘草(六分炙)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忌苋菜生 
葱猪肉等。 
又半夏汤。主腹内左肋 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方。 
半夏(三两洗) 生姜(四两) 桔梗(二两) 吴茱萸(二两) 前胡(三两) 鳖 
甲(三两炙)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久。忌猪羊肉饧 
苋菜等。 
又疗冷 癖气。发即 气急引膀胱痛。气满不消食。桔梗丸方。 
桔梗(四分) 枳实(四分炙) 鳖甲(四分炙) 人参(四分) 当归(四分) 桂 
心(三分) 
白术(四分) 吴茱萸(三分) 大麦 (六分) 干姜(四分) 甘草(五分炙)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酒下。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葱 
猪肉苋菜等。 
又黄 丸。疗风虚盗汗不能食。腹内有 癖气满者方。 
黄 (五分) 白术(六分) 鳖甲(五分炙) 白薇(三分) 牡蛎(四分熬) 茯 
苓(六分) 
桂心(三分) 干姜(四分) 枳实(四分炙) 橘皮(三分) 当归(四分) 槟榔子(六 
分) 人参 
(六分) 前胡(四分) 附子(四分炮) 
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醋物 
猪肉冷水苋菜生葱。(并出第十六卷中) 
必效练中丸。主癖虚热两胁下癖痛。恶不能食。四肢酸弱。口干。唾涕稠粘。眼涩。头 
时时痛。并气冲背膊虚肿。大小便涩。小腹痛。热冲。头发落。耳鸣。弥至健忘。服十日许。 
记 
大黄(一斤) 朴硝(十两炼) 芍药(八两) 桂心(四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平旦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以利为度。能 
积服弥佳。纵利不虚人。神良。忌生葱。 
又鳖甲丸。主癖气发动。不能食。心腹胀满。或时发热方。 
鳖甲(八分炙) 白术(十分) 枳实(八分炙) 芍药(六分) 麦门冬(八分去心) 
人参( 
八分) 前胡(六分) 浓朴(六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饮服二十丸。渐渐加至三十丸。冷即酒服极效。禁苋菜 
。(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十二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
内容:千金翼疗症癖乃至鼓胀满方。 
乌牛尿(一升) 
上一味。微火煎如稠糖。空肚服大枣许一枚。当鸣转病出。隔日更服。慎口味等。 
又三棱草煎。主症癖方。 
三棱草(切一石) 
上一味。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汁。铜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纳密器中 
。旦以酒一盏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气相续。(并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疗腹中症癖兼虚热者。不可用纯冷专泻药。宜 縻攻之方。 
鳖甲(八分炙) 鳖甲(八分炙) 桑耳(八分金色者炙) 大黄(八分) 吴茱萸(八 
分) 防 
葵(八分) 附子(四分炮) 
上七味下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饮苦酒服十丸。日再服。渐渐加一丸。以微泄为度。无 
所忌。日晚服马苋汁三四合。以瘥为期。亦是单煮。暖此汁服前药更佳。马齿菜即马苋也。 
忌猪肉冷水。(今详前方用鳖甲不宜服苋菜云日晚服马苋汁并服药此必误也出第七卷中) 
又温白丸。疗症癖块等一切病方。 
紫菀(三分) 吴茱萸(三分) 菖蒲(二分) 柴胡(二分) 浓朴(二分炙) 桔 
梗(二分) 
皂荚(三分去皮子炙) 乌头(十分熬) 茯苓(二分) 桂心(二分) 干姜(二分) 黄 
连(二分) 
蜀椒(二分汗) 巴 
上十五味合捣下筛。和以白蜜。更捣二千杵。丸如梧子。一服二丸。不知。稍增至五丸 
。以知为度。心腹积聚久症癖。块大如杯碗。黄胆。宿食朝起呕变。支满上气。时时腹胀。 
心下坚结。上来抢心。旁攻两胁。彻背连胸。痛无常处。绕脐绞痛。状如虫咬。又疗十种水 
病。八种痞塞。反胃吐逆。饮食噎塞。或五淋五痔。或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妇人不 
产。或断绪多年。带下淋沥。或 疟连年不瘥。又疗一切诸风。身体顽痹。不知痛痒。或半 
身疼痛。或眉发堕落。又疗七十二种风。亦疗三十六种遁注。或癫或痫。或妇人五邪。梦与 
鬼交通。四肢沉重。不能饮食。昏昏默默。只欲取死。终日忧愁情中不乐。或恐或惧。或悲 
或啼。饮食无味。月水不调。真似怀孕。连年累月。羸瘦困弊。遂至于死。或歌或哭。为鬼 
所乱。莫之知也。但服此药者。莫不除愈。臣知方验。便合药与妇人服之。十日下出症癖虫 
长二尺五寸三十余枚。下脓三升。黑血一斗。青黄汁五升。所苦悉除。当月有子臣兄堕马被 
伤。腹中有积血。天阴即发。羸瘦异常。久着在床。命在旦夕。臣与药服之。下如鸡肝黑血。 
手大一百片。白脓二升。赤黄水一升许。其病即瘥。臣知方验。谨上。禁生冷饧醋猪羊鱼鸡 
犬牛马鹅肉五辛葱面油腻豆。及糯米粘滑。郁臭之属。(出第二卷中) 

卷第十二
癖硬如石腹满方二首
内容:广济疗腹中 气癖硬。两胁脐下硬如石。按之痛。腹满不下食。心闷咳逆。积年不瘥。 
鳖甲丸方。 
鳖甲(八分炙) 牛膝(五分) 芎 (四分) 防葵(四分) 大黄(六分) 当归 
(四分) 干姜( 
四分) 桂心(四分) 细辛(四分) 附子(四分炮) 甘草(四分炙) 巴豆(二七枚)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平旦空腹温酒下。如梧子四丸。日三服渐加。以微利一两行为 
度。忌生葱苋菜。(出第二卷中) 
必效疗腹满癖坚如石。积年不损方。 
取白杨木东南枝去苍皮细锉五升熬令黄。酒五升淋讫。即以绢袋盛滓。还纳酒中。密封 
再宿。每服一合。日二。(出第三卷中) 

卷第十二
食不消成症积方四首
内容:集验疗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频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张文仲备急同陆光禄说有人食桃 
不消化作病时无桃就林间得槁桃子烧服之登时吐病即瘥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备急食鱼 及生肉。住胸膈中不消化。吐之不出。多成症病方。 
朴硝(如半鸡子一枚) 大黄(二两)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尽服之。立消。无朴硝。用芒硝硝石亦佳。(肘 
后同) 
又宿食不消。大便难。炼中丸方。 
大黄(八两) 葶苈 杏仁(去皮尖) 芒硝(各四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姚方并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疗卒食不消。欲成症积。艾煎丸方。 
白艾(一束) 薏苡根(一把) 
上二味合煮汁。成如饴。取半升一服之。使刺吐去宿食。神验。(出第十卷中) 

卷第十二
心下大如杯结症方二首
内容:病源积聚痼结者。是五脏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 
。牢痼盘结者也。久即成症。(出第十九卷中) 
肘后疗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方。 
葶苈(二两) 大黄(二两) 泽漆(四两洗) 
上三味捣筛蜜和捣千杵服如梧子二丸。日三。不知稍加。(千金文仲集验古今录验同云 
疗症坚心下大如杯食则腹满心腹绞痛) 
又熨症方。 
灶中黄土(一升) 生葫(一升) 
上二味先捣。葫熟纳土复捣。以好苦酒浇令 。先以涂布一面仍 病上。又涂布上干 
复易之。取令消止。(并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二
症癖气灸法四首
内容:崔氏疗症癖闪癖方。 
令患人平坐。取麻线一条绕项。向前垂线。头至鸠尾横截断。即回线向后。当脊取线穷 
头。即点记。乃别横度口吻。吻外截却。即取度吻线中折于脊骨点处中心。上下分之。各点 
小两头通前合灸三处。其所灸处。日别灸七壮以上。十壮以下满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 
即取线还度口吻于脊中点处横分灸之。其数一准前法。仍看脊节穴去线一二分。亦可就节穴 
下火。如相去远者。不须就节穴若患人未捐可停二十日外。还依前灸之。仍灸季肋头二百壮。 
其 
又灸闪癖法。 
其癖有根。其根有着背者。有着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头仍将手从癖头向上寻 
之当有脉筑筑然。向上细细寻至膊上至筑筑头。当膊即下火。还与前壮数无别。王丞云∶背 
上恐不得过多下火。只可细细日别七炷以来。 
又疗癖左右相随病灸法。 
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亦是灸处。左右各灸五十壮。 
一时使了。(千金云灸症癖方患左灸左患右灸右脊屈肋数第二肋上第三肋下向肉 前初日灸 
三次日五周而复始至五十止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 气法。 
从乳下即数至第三肋下。共乳上下相当。稍似近肉接腰骨外取穴孔。即是灸处。两相俱 
灸初下火。各灸三壮。明日四壮。每日加一壮至七壮。还从三壮起至三十日即罢。 
上前两种灸法若点时。拳脚点即拳脚灸。若舒脚点时。还舒脚灸。(并出第七卷中) 

卷第十二
积聚方五首
内容:病源积聚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