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3-辨证录-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能动气。况肝经血燥之人,则肝气自急,以急投急,安有不增其急暴之气乎。气急而腹难 
舒,故心闷也。气急而声难出,故舌麻也。治法吐出其肉,则气舒腹宽,声出而口闭,何 
至有心闷、舌麻之症哉。方用瓜蒂散加味治之。 
瓜蒂(七枚) 白茅根(一两) 芦根(一两)水煎汁饮之。必大吐,吐后前证尽解, 
不必再服。 
古人有拼死食河 之语,亦是爱食之也。其实河纯不能杀人,但与性怒者不甚相宜耳。 
此症用芦姜汤救之亦神效。 
神曲(三钱) 半夏(二钱) 茯苓(三钱) 芦根汁(一碗) 生姜汁(一合)水煎。 
一剂即安。 

卷之十
肠鸣门(三则)
属性:人有肠中自鸣,终日不已,嗳气吞酸,无有休歇,人以为脾气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旺 
乎。夫肝木不郁,则脾气得舒,肠亦安然输挽,顺流而下,何至动不平之鸣耶。惟肝木克脾土, 
则土气不能伸,而肠乃鸣矣。盖坤道主安宁者也,惟地中有风震动之,声出如霆如雷,非 
明验乎。故治肠鸣之病,不必治肠,治脾土而已。亦不必专治脾土,治肝木而已。肝木之风静, 
脾土之气自静也。方用安土汤∶ 
白芍(一两) 白术(一两) 柴胡(一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苍术( 
二钱) 神曲(二钱) 炮姜(一钱) 
水煎服。一剂少土,二剂全止,不必三剂。 
此方脾肝同治之法。肝平而脾气得养矣,脾安而肠气得通矣。不必止鸣而鸣自止者,妙在 
行肝气之郁居多,所以奏功特神耳。 
此症用香栀平肝饮亦佳。 
炒栀子(三钱) 茯苓 白芍 白术(各五钱) 陈皮 甘草(各一钱) 香附( 
二钱)水煎服。 
人有饥饿之后,腹中肠鸣,手按之鸣少止者,人以为大肠之虚也,谁知胃气之 
虚乎。盖胃气者,阳气也。胃与大肠同合阳明之经,胃属足阳明,大肠属手阳明也。故阳明 
胃燥,大肠亦燥,阳明胃虚,大肠亦虚。大肠之糟粕,必由胃而入,大肠气虚,必得胃气来 
援。今胃气既虚,仅可自顾,安能分布于大肠,此大肠匮乏,所以呼号,求济于同经之胃而 
频鸣也。治法必须助胃气之弱。方用实肠汤∶ 
黄 (一两) 茯苓(五钱) 山药(五钱)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神曲( 
二钱) 五味子(一钱) 肉果(一枚)水煎服。一剂而肠鸣止,连服四剂不再发。 
此方大补胃中之气,绝不去实大肠,治胃而肠鸣自止,故即谓之实肠汤。 
此症用加味四君汤亦妙。 
白术(三钱) 茯苓(二钱) 人参 谷芽(各一钱) 甘草 神曲(各五分) 砂 
仁(一粒)水煎服。 
人有肠中作水声者,如囊裹浆状,亦肠鸣之病也,谁知是水蓄于大肠乎。夫大肠之能 
开能阖者,肾火操其权也,肾热而大肠亦热,肾寒而大肠亦寒。大肠寒而水乃注于中而不 
化,故作水声也。虽然大肠能容糟粕,而不能容水,水入大肠,必随 
糟粕而出,何以但作水声,不随糟粕而即出耶?盖大肠之下为直肠,直肠之下为魄门,乃肺 
操其政,非肾操其政也。肺怜肾之弱,欲救之而无从,未常不恶邪水之入肠也。肺居上游, 
不能禁邪水之不入于肠,实能断邪水之不出于肠。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气不下行,大肠之 
气亦因之而不泄。魄门正肺之门也,肺门谨锁,大肠之水又何从而出乎?所以愈积于其中, 
作裹浆之声也。治法补命门之火,兼利其水,则水从膀胱而化矣。方用五苓散治之。 
白术(五钱) 茯苓(五钱) 猪苓 泽泻(各一钱) 肉桂(三钱)一剂而膀胱之 
水若决江河而大出矣,二剂而腹中之水声顿息。 
盖五苓散本是利水之圣药,我多加肉桂,则肾气温和,直走膀胱,水有出路,岂尚流入 
大肠哉?故不必治大肠而自愈也。 
此症用消浆饮亦效。 
茯苓 山药(各一两) 芡实(五钱) 肉桂(一钱) 车前子(二钱)水煎服。 

卷之十
自笑门(附自哭三则)
属性:人有无端大笑不止,或背人处自笑,异于平素者,人以为心家有邪热也,谁知 
心包之火盛乎。其状绝似有祟凭之,孰知绝非祟也。倘祟凭其身,必有奇异之征,不止一自 
笑而已。膻中为心之相,过热则权门威赫,妄大自尊,纵欲穷奢,无所不至,随地快心,逢人 
适意,及其后,有不必喜而亦喜,不可乐而亦乐,是岂相臣之素志,亦权大威倾,势驱习移而 
然也。膻中火盛,发而自笑,正相仿佛耳。治法惟泻心包之火,笑自止矣。方用止笑丹∶ 
生枣仁(三钱) 黄连(二钱) 犀角屑(五分) 丹砂末(一钱) 丹皮(三钱) 
生甘草(一钱) 麦冬(三钱) 
茯神(三钱) 丹参(二钱) 天花粉(二钱) 水煎服。一剂笑可止,二剂笑全止,三 
剂全愈。 
此方泻心包之火,仍是安心君之药。盖心中清明,包络自不敢有背主私喜之事,故安心 
正所以安心包也。 
此症用蒲柏饮亦效。 
菖蒲(一钱) 玄参 麦冬(各一两) 柏子仁(三钱) 贝母(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笑哭不常,忽而自哭,忽而自笑,人以为鬼祟也,谁知积痰类祟乎。夫心虚则不能 
自主,或哭或笑之病生。盖心气虚而不能生胃,而胃气亦虚矣。胃气既虚,水谷入胃,不化 
精而化痰,痰将何往?势必仍留于胃中,胃苦痰湿之荡漾,必取心 
火之气以相资,而心虚不能生土,痰即乘势入于心宫,心恶痰之相犯,坚闭不纳,又恐胃土 
之沉沦,故心 而作痛也。痛至则哭,痛失则笑,何祟之有?治法以化痰之药动其吐,痰出 
而哭与笑皆愈矣。方用∶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甘草(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三钱) 竹沥( 
二合)水五碗,煎三碗,顿服之,以鹅翎扫其咽喉,必吐痰升许而愈。 
盖痰在上焦,非吐则痰不能出,非用二陈汤为吐药,则旧疾虽出,新痰又积,笑哭正无 
止期。惟用二陈汤为吐药,则新旧之病一治而永愈也。 
此症用加味参茯饮亦效。 
人参 茯苓(各五钱) 半夏(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竹沥(二 
合) 附子(一片)水煎服。 
人有无故自悲,涕泣不止,人以为魅凭之也,谁知为脏燥之故乎。夫脏燥者,肺燥也。《 
内经》曰∶悲属肺,肺之志为悲。又曰∶精气并于肺则悲。是悲泣者,肺主之也。肺经虚则肺 
气干燥,无所滋润,衰伤欲哭之象生。自悲出涕者,明是肺气之匮乏也。肺虚补肺,又何 
疑乎?然而肺乃娇脏,补肺而肺不能遽受益也,必须 
补其肺金之母,土旺而金自旺矣。虚则补母,正善于补肺耳。方用转愉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小麦(五钱) 大枣(十枚) 白术(五钱) 茯神( 
三钱)水煎服。十剂全愈。 
此方用参、术、茯、甘补脾土也,土旺而肺金安有再弱之理。惟肺燥善悲,不润肺解 
燥,反助土生火,不益增其燥乎?不知助土生火,正助金以生气也,气旺而肺之燥自解。大 
麦成于麦秋,有秋金之气焉。入于参、术、苓、甘之内,全无真火之气,所以相济而成功也。 
此症用加味参术汤妙。 
人参 天花粉 生地(各五钱) 白术 麦冬(各一两)水煎服。 

卷之十
恼怒门(二则)
属性:人有少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人以为肝气之逆也,谁知肝 
血之少乎。夫肝性急,宜顺不宜逆,恼怒之事,正拂抑之事也。拂抑必致动怒,怒极必致伤 
肝,轻则飧泄,重则呕血者甚多。然此乃猝然而至,肝经因怒而成病者也。若肝血少者,不 
必有可怒之事而遇之大怒,不必有可恼之人而见之甚恼。 
盖血少则肝燥,肝燥则气逆也。故同一气恼之症,须分虚实以治之。前症乃实,后症乃虚 
也。虽然,实者火实,非血之实也;虚者血虚,非火之虚也。所以虚实之症,前后若有异, 
治虚、治实之法,实彼此无有殊耳。方用解怒补肝汤∶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泽泻(一钱) 柴胡(一钱) 荆芥(一钱) 甘草( 
一钱) 枳壳(三分) 丹皮(三钱)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剂气平,连服数剂,自 
然不易怒也。 
此方全是平肝之药,非泻肝之品也。肝得补而血生,郁得血而易散,肝气不郁,恼怒何能 
动乎。即或天性多乖,平时无病,尚多气恼,安得恼怒之不生哉。然多服此药,亦可免呕血、 
飧泄之症也。 
此症用加味归芍汤亦效。 
当归 白芍(各一两) 生地 麦冬(各五钱) 天花粉 炒栀子(各二钱)水煎服。 
人有晨夕之间,时多怒气,不必有可怒之事而心烦意躁,不能自遣,至夜则口干舌燥, 
止有一更睡熟,余则终夜常醒,人以为肝血之少也,谁知是肾水之匮涸乎。夫肝为肾子,肝子 
不足,由于肾母之不足也。盖肝属木,而木必得水以灌溉,则枝叶敷荣。今肾水日日耗去,肾 
且自顾不遑,则肝木零仃,势所不免,况有境遇之拂抑, 
自然肝益加燥,无津液以养心,此卧之所以不安也。治法必须大滋肾水,甘霖大降,则田畴 
渥,槁者立苏,萌芽条达,无非快心之景也。自然心火取给于肾,肾水足济夫心,而肝木 
之气,往来相通,而顺适矣。方用润肝汤∶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白芍(五钱) 当归(五钱) 五味子(一钱) 玄 
参(三钱) 丹皮(三钱) 炒栀子(一钱)水煎服。十剂夜卧安,又十剂而怒气息,又十 
剂,虽遇可怒之事亦且不怒矣。 
是方补肾者六,补肝者四也。绝不去治心,而心气自交于肾者,因肾水之足,则心不畏 
木火之炎,可通其交肾之路也。 
此症用萸芍熟地汤亦效。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白芍(一两)水煎服。 

卷之十
喑哑门(三则)
属性:人有口渴之极,快饮凉水,忽然喑哑,不能出声,人以为心火亢热也,谁知肺气之闭 
乎。夫肺主气,气通则声音响亮,气塞则声音喑哑。盖肺属金,金实则不鸣 
耳。但肺金最恶心火,火来刑金,宜为金之所畏,金不敢出声,理也。何得水而反闭耶?不 
知水来克火,则火必为水所克,金虽幸水之克火,犹恐火之刑金,肺气随水气而下降,金沉于 
水底,何能自鸣耶?此种喑哑,乃水抑肺气而不升,非肺气之自败。治法宣扬肺气,分消其 
水湿,不治喑哑,而喑哑自鸣矣。方用发声汤∶ 
枇杷叶(五片) 贝母(二钱) 茯苓(五钱) 百部(一钱) 苏叶(一钱) 麦冬( 
三钱) 甘草(一钱) 玄参(五钱) 桑白皮(三钱)水煎服。一剂声少出,再剂声大 
出矣,三剂全愈。 
此方宣通肺气,则肺气自扬。分消水势则火气自降。火降水消,金无所畏,肺亦何所顾 
忌而不鸣哉。 
此症亦可用冬茯苏贝汤∶ 
苏叶(三钱) 麦冬(二两) 贝母(三钱) 茯苓(五钱)水煎服。二剂而声出。 
人有劳损弱怯,喘嗽不宁,渐渐喑哑,气息低沉,人以为肺气之绝也,谁知是肾水之涸 
乎。夫肺为肾之母,本生肾者也。肺母自病,何能乳子?肾又不足,日来取资于肺,则子 
贫而母益贫矣。子母两贫,伶仃苦弱,气息奄奄,所谓金破不鸣也。世医谓金破必须补土, 
然而脾胃虽能生金,而补土之药多属阳药,用阳药以补土, 
则阳旺而阴愈消,反有损于肺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