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法别释-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如说名句、文身,亦有篇章什部、经律论藏、诗歌辞赋等。如说流转、定异相应势速,亦有还灭、变化、停滞、止息、大同、平等、和谐、增上、乖违、背逆、慢缓、稽迟等,乃至是非曲直、善恶妍蚩、高尚卑污,刚柔健顺、屈伸俯仰、进退行藏等。至于时,则有古今新故,方则有四维十方,数则有单复整分。此外色有形量,则长短方圆、厚薄广狭角度等是也。心有行相,则爱憎取予、残暴慈祥、敦厚刻薄、沉静轻浮、巧黠昏庸、洒落迂拘等,一切一切何莫非心不相应行乎?心、心所、色者,法也。心不相应行者,附于法之相也。法言其自性,相言其差别。法言其实体,相言其形状。法必有相,相必依法,是故于五法中心、心所、色外别立心不相行法也。人智日开,学术演进,数有数学,形有形学,文字语言有音韵文字修辞等学,美有美学艺术,真有因明逻辑,善有伦理道德之学,科学之辨物理定律,哲学之论时空因果,一切一切多致力于此不相应行也。
  五、无为法六:谓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
  虚空相当于空间,它是遍一切处,无边中的。它能容受诸色,不障一切色,而又为无色之所显,于无色处虚空现故。虽是无色所显,但色不障空,若被色障,应是有物,随所障处应被破损。然空是不可破坏,不被分割的,即以此义,虚空名无为。它无生无灭,不增不减,不受垢污,不可破裂,常遍于一切时处,一切事物中。西方哲学家有谓虚空为内心的范畴,有谓为客观的现实。佛法虚空是不随意识而有无的,即使客观地存在,但此存在即无所存在,以无所存在而存在,是为客观的虚空。又缘虚空时,仍随意识变起虚空之相为自所缘,故此虚空有真空和识变空二者。
  择灭,择谓抉择,体即智慧。灭谓寂灭,烦恼不生。由择所得灭,故名择灭。即是三乘解脱无为涅?,此中智慧是无漏无分别出世间慧。七觉支中为择法。八道支中为正见。无学位中为慧及解脱智见。如是唯此等智慧方能断除烦恼随眠,永灭不生,故此相寂灭,永不流转生死,尽有为故,名为无为。
  非择灭,缘缺不生,不由智慧抉择所得的灭,名非择灭。如生上界者,下界烦恼无生缘故,被伏不生,也得于彼寂静,也称为灭,但未断彼随眠故,后时遇缘烦恼仍起。一切法生,皆待因缘,因谓自种,缘谓外缘。孤因不生,一时暂灭。种未断故,缘至仍生。故此灭非离系。
  不动,即第四静虑,离苦忧喜乐,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具足安住。以离苦乐动,故名不动。犹如虚空,无色所显。此不动离苦乐受显,不动故无为。
  想受灭,即灭尽定,谓诸圣者止息想作意为先,令六识不恒行心、心所及第七末那恒行心、心所灭。虽灭不但受、想,厌坏受、想为主故,得想受灭名。此与不相应行中灭尽定何别?答:实无别,但义有别。《杂集论疏》云:“彼就想受灭故,令身安和,义当于定。又定所引,而非实定,故名不相应行,有为所摄。此就彼受,想灭故,离受,想故,不为受、想所为故,名为无为。当体为名,则体是灭,如彼虚空非择灭等,无为摄也。就彼灭因灭果定引身安分位性故,则有为也。”实论之,非择灭及二定皆非真无为,但就离彼现缠得寂静故,离有为相,说名无为。
  真如,以三义方便显示。一释名义。真谓真实,如谓如理,能观之智,于所观境,正见无谬,不增不减,如其所有本来体相而亲证之,名曰真如。此真如义属于能观智,但所观境,实证离言,不可以世间言说而诠表之,即就能观所证如如,离虚妄相,于彼所观立真如名。也有立为如如者,义尤显了。通俗言之,即是诸法本来面目也。
  二列别名。此之真如又名实相,是法本来真实相故。又名空相,即此实相是离我、法执,二空所显故。又名实际,是一切法真实边际故。除此更无若过若增,可资观察。又名胜义。胜者,圣智所证境故。又名法界,诸佛证此能为有情施设无边教法,是教法因,名为法界。此外,若无我性、空性、实性、法性等,皆真如异名。
  三真如种类。真如多种,诸经论中说三真如或七真如。三真如者,如《显扬》、《杂集》均立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瑜伽》、《唯识》立七真如,谓法相真如、唯识真如、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净真如、正行真如,即于此中应正思择。真如既为诸法实性,一味平等圣智所缘最极无上,如何乃有不善、无记、流转、邪行等真如耶?于此当知,言真如者,原是诸法实相真理,如无常等。善法无常耶?曰无常。不善法无常耶?曰无常。无记法无常耶?曰无常。是则善、不善、无记法虽殊,其为无常之理一。善法无我耶?曰无我。不善法无我耶?曰无我。无记法无我耶?曰无我。是则善、不善、无记法虽殊,其为无我之理一。无常、无我如是,空性等亦然。真如者,正就诸法无常无我,空无自性之实相真理说,故善、不善、无记法同一真如也。其为真如之理虽一,然此真如非超于善等诸法之上,独立于诸法之外而别有,乃即于善等法中而有彼真如,以此故名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也。七真如义又与三真如别,于中法相真如,即是善法等三真如,是诸法实相,故名法相也。唯识真如别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理。此唯识理是真是如,故名唯识真如。流转真如者,即十二缘起,是有情流转之实相,其内容不越十二有支,其次序是无明等为先,行等为后,其规律是烦恼业生相酬相引,其实性是缘起无我,有情由此流转生死,相续不穷,此理真实,名流转真如。安立真如谓苦谛。邪行真如谓集谛。清净真如谓灭谛。正行真如谓道谛。谛者如实之理,圣者所证,又名四圣谛,圣谛故真如。圣者既实证圣谛,离言说相,为说示他,还以言说而安立之。四谛皆是安立,为显四谛义别,但说苦谛者,名安立真如。集谛者,烦恼及烦恼所起业,性是邪行,为众苦因,此理真实,名邪行真如。灭谛是苦集永断,离三杂染,毕竟清净,故名清净真如。道谛以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波罗蜜多为体,是灭谛因,是无漏正行,真实不虚,故名正行真如。由此可知,凡属真理皆是真如。而理有多种,性质殊,范畴异,真如大分便有七种了。法相真如就二空无我真理立。唯识真如就万法皆不离识真理立。此二范围遍于一切法。流转真如唯就有情流转,五趣缘起真理立,唯遍世间不遍出世。安立真如是说世间果真实相。邪行真如,是说世间因真实相。清净真如唯说出世果真实相。正行真如唯说出世因真实相。其性其量又各不同。《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云: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
  根据如上三义,真如之义,可得而知。
  1。真如不是实物,而是真理。它不是独立于一切事物之外,而即住于事物之中。
  2。所谓住于一切事物之中者,非如人住室中,粮住仓中,衣住箱中,它只如无常住诸行中,无我住一切法中,寂静住涅?中。非离诸行有无常,而即诸行便无常。非离诸法有无我,而即诸法是无我。非离涅?有寂静,即彼涅?即寂静。非后起,非外加,亦非先有,乃即诸法内具的本性也。
  3。虽此真如即诸法内具的本性,但与诸法体又非一,一有何过?如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如与法一者,真如应不遍于三性法,善非不善非无记故。或善法即不善法即无记法,真如是一故。唯识真如其义亦尔,万法虽皆同此唯识真如,但万法不同是识也。流转真如亦尔,三界、五趣虽皆同此缘起真如,但三界、五趣、十二有支因果各异也。安立真如等亦尔,不广说。遍不遍如是,常无常亦然。诸法是无常,真如是常,故非一也。又真如遍于染净诸法,设是一者,诸法染时应同染,诸法净时应同净,然而不善邪行是染,而彼真如则恒净,又不同了。即以此故,诸法是有为,真如是无为。真如不生灭,垢净增减,诸法有生灭,垢净增减。其不同确定了。
  4。真如既是无为法,所以它对一切法不能有任何一点作用。它不能生灭垢净增减诸法,以自无生等故。既然无用,亦即无体,设其有体必有用故,无体无用,故可说彼无有。《掌珍论》立量云:“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此量完全正确。
  5。虽说离诸法说真如同于空华,但诸法自有其实相,自有其真理,即此实相真理于常常时,于恒恒时,遍在一切法,恒住一切法。《瑜伽》立此为圆成实性。圆谓圆满,成谓成就,实性即真如,真实不虚故。佛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性安住,法界安立”。吾人如实了知真如无体无用如空华者,斯可以如实了知真如实义了。
  上面分别解释六种无为法已,但在《成唯识论》复有别义。彼二卷言:“然契经说有虚空等诸无为法,略有二种:一依识变假施设有,谓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数习力故。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所现相,前后相似,假说为常。二依法性假施设有,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缺所显,故名非择灭。苦乐受灭,故名不动。想受不行,名想受灭。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设名。遮拨为无,故说为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勿谓虚妄,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余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故诸无为非定实有。”彼论即说六种无为皆依法性而立,是则心、心所、色、不相应行者一切事相,事相有为,有体用因果生灭垢净。无为法者,诸法真理,无体用因果生灭垢净,故名无为。如是释百法竟。

  注释:

  '1'本篇法相名义,依据《唯识》和《杂集》等论解释,但亦有就通俗用语和自意作解处,有不正确处,敬待评正。


  编后:到本期为止,我刊已经发表了王恩洋先生的遗作有好几篇了。在当前学术文章和著作出版仍有困难的情况下,本刊为已经逝去的前贤的著作予以发表,这不仅是为了追思,更重要的是将他们的成果奉献给世人,让世人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贡献。毕竟他们和我们生活在不太一样的环境,他们的著作和文章没有地方发表,有时甚至研究也要偷偷地进行。在这种逆境下,前辈们怀着虔诚的信仰和对学术事业的挚爱,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学术研究伟业,他们的行为令我们景仰,令我们惭愧,我们只有好好地学习这种精神,才能踏着前贤的肩膀,勇攀学术高峰。
  今后,我们将继续刊出老一辈学者的遗作,请读者提供线索,或将遗稿直接寄往编辑部。谢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