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文木:东西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战略能力塑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使美国利用“石油美元”获取利益和控制国际重要能源的能力受到重创。如果再考虑到人民币连同中国国力在亚洲的崛起,我们就可以说,美国目前正在经历着比尼克松之前的更大灾难,而制造这种灾难的就是美国人自己,而终结美国二战后由罗斯福、马歇尔尔奠定的美国霸权布局的事件,自北而南看,就是1990年底北从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独立、1999年波、捷、匈加入北约和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的这一系列事件。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欧洲人用了近20年的时间将俄罗斯逼出波罗的海、逐出东欧。就在俄国人倒下去的同时,美国也为自己掘好了必将由欧洲人来填土的墓坑。其间为美国送终的人,很可能就是美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布什总统:前者在20世纪末从地缘政治上摧毁了苏联,后者则在21世纪初为欧洲崛起搬掉地缘政治障碍。与美国历史上的两个罗斯福相比,罗斯福奏响的是美国步入世界霸权的晨钟,而布什父子俩则敲响的是美国——随着美国在北约中的作用逐渐下降——退出世界霸坛的暮鼓。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看得非常明白,2008年02月22日,他警告美国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打破了数世纪以来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必将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后果,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终有一天将自食其果,遭到报应。”'17'

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国学者将科索沃问题与中国台海形势联系起来,这是很表面的思考。其实,如果将科索沃问题纳入战后雅尔塔大格局中研究,就会发现科索沃事件为欧洲恢复二战之前的北大西洋政治版图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欧洲的新崛起将反转对美国再次形成二战前那种战略压力。这种压力迫使美国从北太平洋西岸进一步实行尼克松式的战略收缩——如果再考虑到美国在中东的惨败,那么就有理由认为这种收缩的幅度还会相当大。北大西洋两岸发生的这些变化必然又为中国——当然还有目前地缘政治形势异常脆弱的日本——在西太平洋海区留下更大的伸展空间。这同样也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留下更为主动、从容和宽松的地缘政治环境。如果我们对二战前的北大西两岸的政治关系有所了解的话,我们对科索沃事件对即将出现的北太平洋两岸的上述新形势的牵动意义就不会产生怀疑;如果我们再回忆一下欧洲破碎的地缘政治格局曾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我们就对具有洲际主体地缘政治板块的中国在未的必然崛起的伟大前景不会产生怀疑。

 

四、目前的世界比较偏爱东方,人民支持是中国国家战略能力成长的根本

 

国家战略能力不是书本上学来的,而是从困难,甚至血泪中体会出来的。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在20世纪30年代遵义会议前后,共产党什么条件都没有变,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同志掌舵,由此一切就变了。共产党20年代的大失败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枪杆子里边出政权”道理;30年代的大失败,又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原来犹太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但没有国家也无战略,希特勒一开杀戒,犹太人的小聪明就不行了,就要建国,这才有了后来的国家战略。2003年,萨达姆为了取信于美国放下了武器,结果得到的却是美国对伊拉克的全面入侵。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今天对国家战略及其能力的研究不能过于书生气。

目前的世界比较偏爱东方。今天的俄罗斯人从苏联解体的灾难中走了出来,他们最懂得什么叫“刺刀见红”。普京到中国来,直奔少林寺,扳手腕。他在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胜负要靠扳手腕,不能靠超女唱歌。我们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上台先到西柏坡,到英雄纪念碑,这意在告诉全党全国人民,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经历过前些年困惑和困难的中国和俄国,其国家战略能力正在上升。相反,现在美国的国家战略能力却在下降。他上台之初,咄咄逼人,我们避开其锋锐。萨达姆那边不让,本·拉登也不让,布什就直奔中东。现在美国陷在伊拉克,却还要打伊朗,如果打不下伊朗,按他的逻辑还得打俄国。他要打俄国,那就等于与上帝作战,有多少原子弹也没用。

形而上学害得美国人不浅。上世纪有两个美国人曾把美国忽悠到阴沟里去了。一个是麦卡锡,一个是凯南。麦卡锡当时在美国搞“极右”,谁不“反共”就抓谁,不“反共”就没工作,逼得当时的美国“宁右勿左”,只有一种声音。与此相配合,凯南又给美国设计了一个天大的战车和目标,说要和共产主义作战。这样就把美国忽悠上一个“遏制共产主义”的战车并奔向一个力所不及的目标,后来就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失败。尼克松之前,美国的国家战略能力已严重衰落。今天又有两个人即小布什和赖斯在美国以“反恐”划线,忽悠着美国发动了一场没有结果的战争。这场战争过去叫“反共”,现在叫“反恐”,都是一回事。小布什似不读书,也不懂历史,他比麦卡锡还邪乎,弄出了七个“邪恶轴心”,这真是“老虎吃天”。小布什上台后靠拳头说话,结果反打得自己遍体鳞伤。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领导集团已失去了哲学,没有战略文化,没有战略思维,这最终导致其战略管理能力严重衰落。现在美国像鲍威尔那些有战略哲学的人都走了,留下小布什和赖斯。赖斯和布什英文译过来,一个叫“大米”(Rice),另一个叫“丛林”(Bush)。这两个加在一起,很没文化。  碰到这些人,上帝也没办法。

国家战略能力的要义是战略力量和战略目标匹配。拿破仑到最后失去了这能力,搞大陆封锁,与全欧洲作对,结果失败了。俾斯麦有这种能力,所以德国统一了。威廉二世及其后继者失去了这种能力,导致德国一分为二。毛泽东将目标与国力平衡把握得较好,不称霸,也不透支国力,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厚实的国力基础。这些经验对于今天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一定不能忘记。

中国的崛起再次惹起西方人妒忌狭隘的复杂心理,他们这种老城住户特有的小家子心态在这次奥运火炬传递途中终于按耐不住并转成“豆腐西施”式的市井漫骂。通观历史,我们发现,骂街,着急了还要打人,这对欧洲人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当年欧洲人就以这种市井态度来对待美国的,结果硬是逼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有意思的是,今天美国人也有了欧洲人的同种心态,他们借奥之机竟与欧洲市井们不顾“大国”身份拉了几个上不了台面的“藏独”分子,一起拼凑起反华“大合唱”。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与奥运作对,几乎就是与人类文明作对。西方这种不合时宜且非常失态的作法,说明西方人真的是没了以往的自信,以至连奥运会这种机会也舍不得放过。有效的外交,是罗斯福或俾斯麦式的嘴上说得好听,而手里攥着致敌死地的武器。目前西方对华外交是在漫天骂街的同时手中又既无致中国以绝地的武器又还离不开与中国的战略合作。这说明:目前西方外交,如果不是弱智的话,那它唱的就是“空城计”。

1897年7月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对来访的德皇威廉二世谈到美国时说:“要不了多久,欧洲就会变成一个被文人雅士仰慕过的曾经美似天仙而现在已经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妇人了。” 老妇人总是要对“灰姑娘”说三道四的,这是因为她已失去了少妇时的自信。现在看来,今天的美国也离这一天不远了。

今天的形势真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我们正处上升阶段。即使如此,我们自己也有必须正视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失去人民。人民支持是胜利之本。解放战争时期,人民为支持共产党过长江,儿子牺牲了,老公上,老公牺牲后老大娘划船送解放军过江。为什么?共产党给我家土地,共产党给了我了作人的尊严,我老百姓当然支持共产党。有了人民支持,共产党就得了天下。反之,如果失去人民支持,也会失去天下。大宋时即使富得流油,也挽救不了它的灭亡;清朝不仅是落后才挨打,更是没有人民支持才挨了打。苏联失去人民,苏联也就解体了;普京赢得了俄罗斯人民,于是他正在还给人民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所以,只要我们有了人民支持,中国国家战略能力的塑造就有了强大的根基。

 

(本文刊于《领导者》第22期)





'1' 《孟子?公孙丑上》。

'2' 详见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世纪出版社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104、106、114、117页。

'3' 《孟子·尽心上》

'4' 《老子·二十二》

'5' '德'奥托·冯·俾斯麦著,杨德友 同鸿印等译:《思考与回忆——俾斯麦回忆录》(第1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15页。

'6' 《毛泽东西藏工作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113页。

'7' 梁之彦、曾景忠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8' 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中认为西方人应当“把欧洲和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于亚洲和亚洲的历史。因为在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说,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成果”。参见'英' 哈·麦金德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2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2007年版,第107页。

'10' “但是如果美国退出亚洲,撤出日本,届时无论美国的抗议声有多大,套用总理的说法,我们都是在放空炮。那么,我们抗议的效果将微不足道,因为相隔一万五千英里的距离比竟无法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张曙光、周建明编译:《中美解冻与台湾问题——尼克松外交文献选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14页。

'11' “太阳——光明——从东方升起。”“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 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世纪出版社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12' 参见孔华润(Warren I。 Cohen)主编,王琛 等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13' 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1946),J?艾捷尔编,赵一凡、郭学良主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Words That Make America Great),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635页。

'14' 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来到莫斯科,开门见山划出百分比,在数分钟内就解决关于东欧巴尔干势力范围的谈判。关于这次谈判,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有如下披露:

  

当时的时机适于商谈问题,所以我便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地区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这些地方也有我们的利益,有各种派遣团体和代理机构。

  不要为了枝节问题致使我们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而论,怎样做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百分之九十的优势,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