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8-类经图翼-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弘赋云∶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 
梁丘 在膝上二寸两筋间。足阳明 。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脚膝痛,冷痹不仁,不可屈伸,足寒,大惊,乳肿痛。 
神农经云∶治膝痛屈伸不得,可灸三壮、七壮。 
犊鼻 在膝髌下, 骨上,骨解大筋陷中,形如牛鼻,故名。一曰在膝头下,近外窟解 
中。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三分。刺禁论曰∶刺膝髌出液为跛。故刺此者不可轻也。 
主治膝痛不仁,难跪起,香港脚。若膝髌痈肿,溃者不可治,不溃者可疗。若犊鼻坚硬, 
勿便攻之,先用洗熨而后微刺之愈。 
灵光赋云∶善治风邪湿。 
三里(即下陵,出本输篇) 在膝眼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坐而竖膝低跗取之,极 
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足阳明所入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千金云∶灸二百壮 
至五百壮。一云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秋月不宜出血,恐土虚也。 
主治胃中寒,心腹胀痛,逆气上攻,脏气虚惫,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腹痛肠鸣,食不化, 
大便不通,腰痛膝弱不得俯仰,小肠气。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气冲、巨虚上下廉同。 
秦承祖曰∶诸病皆治,食气水气,蛊毒 癖,四肢肿满,膝 酸痛,目不明。 
华佗云∶疗五劳七伤,羸瘦虚乏,瘀血乳痈。 
外台明堂云∶人年三十以外,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使眼无光,盖以三里能下气也。 
一传心疼者,灸此穴及承山,立愈。以其中有瘀血,故泻此则愈。 
千金云∶三里内庭,治肚腹病妙。又身重肿,坐不欲起,风劳脚疼,灸五十壮,刺五分补 
之。又邪病大呼骂走,三里主之,名鬼邪。 
神农经云∶治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饮食不化, 癖气块吐血,腹内诸疾,五劳七伤,灸七壮。 
太乙歌云∶兼束骨,刺治项强肿痛,体重腰瘫。 
玉龙赋云∶兼绝骨、三阴交,能治连延香港脚。又治心悸虚烦。又兼水分、阴交,蛊胀宜 
刺。又合太冲、中封,治行步艰楚。 
百证赋云∶兼阴交,治中邪霍乱。 
灵光赋云∶治气上壅。又兼阳陵、阴陵、申脉、照海,治香港脚及在腰之疾。 
席弘赋云∶治手足上下疾,亦治食癖气块。又云∶虚喘宜寻三里中。又胃中有积,刺璇 
玑,此穴功亦多。又气海专治五淋,又须针三里。又治耳内蝉鸣,腰欲折,须兼五会补泻之 
始妙。又云∶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又治腰连胯痛。又治脚肿脚痛,须兼悬 
钟、阳陵、阴陵、三阴交、太冲行气,并治指头麻木。又腕骨腿疼泻此穴。又兼风府,针度浅 
深,更寻三里,治膀胱气未散。 
通玄赋云∶能却五劳之羸瘦。又云∶治冷痹。 
捷法云∶治食不充肌。 
天星秘诀云∶耳鸣腰痛先五会,后耳门、三里。又云胃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又 
云∶兼二间,治牙疼、头痛并喉痹。又云∶兼期门,治伤寒过经不出汗。 
四总穴云∶肚腹三里留。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能除心胁痛,腹胀胃中寒,肠鸣并泄泻,眼肿膝胫酸,伤寒羸瘦 
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光全。增治法云∶治五劳七伤,腰痛不举,喉痹,胁间 
暴痛不得息,咳嗽多痰,足痿足热,腹中瘀血水肿,阴气不足,热病汗不出,喜呕口干,身反折,口噤鼓颔, 
胃气不足,闻食即吐,泄痢水谷不化,消渴,遗尿,失气,阳厥恶寒,头眩,小便不利,悉宜针灸。 
上巨虚(一名巨虚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两筋骨陷中,举足取之。海论曰∶冲脉者,其输下 
出于巨虚之上下廉。巨虚上廉,足阳明与大肠合。(上廉属大肠,下廉属小肠,出本输篇及邪气脏腑病形 
篇。)刺三分,灸三壮。甲乙经作刺八分。千金云∶灸以年为壮数。 
主治脏气不足,偏风香港脚,腰腿手足不仁,足胫酸,骨髓冷疼,不能久立,挟脐腹痛,肠 
中切痛,飧泄食不化,喘息不能行,腹胁支满狂走。此穴主泻胃中之热,与气冲、三里、下巨虚治同。 
条口 在三里下五寸,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刺五分,灸三壮。甲乙经云∶刺八分。 
主治足膝麻木,寒酸肿痛,趺肿转筋,湿痹足下热,足缓不收,不能久立。 
天星秘诀云∶兼冲阳、绝骨,治足缓难行。 
下巨虚(一名巨虚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两筋骨陷中,蹲地举足取之。巨虚下廉,足阳明与 
小肠合。又为冲脉下输。刺三分,灸三壮。一曰刺八分。 
主治胃中热,毛焦肉脱,汗不得出,少气不嗜食,暴惊狂言,喉痹,面无颜色,胸胁痛,飧 
泄脓血,小肠气,偏风腿痿,足不履地,热风风湿冷痹, 肿足跗不收,女子乳痈。此穴主泻 
胃中之热,与气冲、三里、上巨虚同。 
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下廉 骨外廉陷中。足阳明络,别走太阴。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头痛面肿,喉痹不能言,风逆癫狂,见鬼好笑,厥逆,胸痛如刺,大小便难,怠惰,腿 
膝酸痛,屈伸不便,腹痛肢肿,足清寒湿。 
太乙歌云∶兼上脘,刺心疼呕吐,伤寒吐蛔。 
玉龙赋云∶兼肺俞,治痰嗽。又云∶合涌泉、关元,可治尸劳。 
席弘赋云∶专治妇人心痛。 
百证赋云∶兼强间,治头痛难禁。 
解溪 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足腕上系鞋带处陷中。一曰在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者 
宛宛中。刺疟论注曰∶在冲阳后三寸半。气穴论注曰∶二寸半。甲乙经曰∶一寸半。足阳 
明所行为经。刺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治风气面浮,头痛目眩生翳,厥气上冲,喘咳腹胀,颠疾烦心,悲泣惊螈,转筋霍乱, 
大便下重,股膝 肿。又泻胃热善饥不食,食即支满腹胀;及疗 疟寒热,须兼刺厉兑、三 
里、解溪、商丘出血。 
神农经云∶治腹胀脚腕痛,目眩头疼,可灸七壮。 
玉龙赋云∶兼商丘、丘墟,堪追脚痛。 
百证赋云∶兼阳谷,治惊悸怔忡。 
一传腹虚肿及足胫虚肿,灸之效。一传气逆发噎将死,灸之效。 
冲阳(一名会原,即仲景所谓趺阳也) 在足跗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二寸。足阳明所过 
为原。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刺禁论曰∶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即此穴也。 
主治偏风面肿,口眼 斜,齿龋,伤寒发狂,振寒汗不出,腹坚大,不嗜食,发寒热,足痿 
跗肿;或胃疟先寒后热,喜见日月光,得火乃快然者,于方热时刺之,出血立寒。 
天星秘诀云∶兼条口绝骨,治足缓难行。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所注为 。刺五分,留 
七呼,灸三壮。一曰刺三分。 
主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汗不出,振寒 疟,疝气少腹痛,或胃脉弦者, 
泻此则水准而胃气自盛。 
千金云∶治水病,灸随年壮。 
百证赋云∶兼下脘,能平腹内肠鸣。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足阳明所溜为荥。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甲乙经 
云∶刺二分,留二十呼。 
主治四肢厥逆,腹满不得息,恶闻人声,振寒,咽痛口 ,齿龋鼻衄,瘾疹,赤白痢,疟不嗜食。 
一传主疗久疟不愈,并腹胀。 
玉龙赋云∶兼临泣,能理小腹之 。 
通玄赋云∶治腹膨,休迟。 
千金十一穴云∶三里、内庭,治肚腹病妙。 
捷经云∶治石蛊。又云∶大便不通,宜泻此。 
天星秘诀云∶兼合谷,治寒疟面肿及肠鸣。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思食,耳鸣针便清。 
厉兑 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按本输篇曰∶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 
也。经脉、经筋等篇俱云中指。缪刺篇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络,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据此诸篇之说,可见中指次指之间,皆阳明脉气所发也。足阳明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 
主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心腹满水肿,热病汗不出,寒热疟,不食,面肿喉痹齿 
龋,恶风鼻不利,多惊发狂好卧,足寒膝膑肿痛。 
百证赋云∶与隐白相谐,治梦魇不宁。 

卷六经络(四)
足太阴脾经穴
属性:x脾经穴歌x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坞。漏谷、地 
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容、大 
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腹胀喘满不得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痛,烦热暴泄,衄血,尸厥不识人,足寒不得 
温,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小儿客忤惊风。 
百证赋云∶兼厉兑,治梦魇不宁。 
大都 在大指本节后内侧骨缝,白肉际陷中。足太阴所溜为荥。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不得卧,身重骨痛,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呕吐闷乱,腰痛不可俯仰,四 
肢肿痛。凡妇人孕不论月数,及生产后未满百日,俱不宜灸。 
千金云∶治大便难,灸随年壮。又霍乱下泻不止,灸七壮。 
席弘赋云∶兼横骨,治气滞腰痛不能立。 
百证赋云∶兼经渠,治热病汗不出。 
太白 在足大指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阴所注为 ,即原也。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泻痢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肠鸣, 
膝股 酸,转筋身重骨痛。 
玉龙赋云∶治痔漏。 
通玄赋云∶能宣导于气冲。 
公孙 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内踝前陷中,正坐合足掌相对取之。太阴络,别走 
阳明。刺四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曰∶留二十呼。 
主治寒疟不食,痫气好大息,多寒热,汗出喜呕,卒面肿,心烦多饮,胆虚腹虚,水肿腹胀如鼓,脾冷胃痛。 
神农经云∶治腹胀心疼,可灸七壮。 
席弘赋云∶治肚疼,须兼内关相应。 
标幽赋云∶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拦江赋云∶兼照海,治伤寒四日太阴经,再内联关施截法。 
截法云∶治九种心疼;一切冷气;痰涎隔闷,胸中隐痛,脐腹胀满,气不消化;胁肋下痛, 
起坐艰难;泄泻不止,里急后重;胸中刺痛;两胁胀满,气攻疼痛;中满不快,翻胃吐食;气隔 
五噎,饮食不下;胃脘停痰,口吐清水;中脘停食,疼刺不已;呕吐痰涎,眩晕不止;心疟,令 
人心内怔忡;肝疟,令人气色苍苍,恶寒发热;脾疟,令人怕寒,腹中痛;肺疟,令人心寒惊 
怕;肾疟,令人洒淅寒热,腰脊强痛;疟疾,大热不退,或先寒后热,及先热后寒;疟疾,心胸 
疼痛;疟疾,头痛眩晕,吐痰不已;疟疾,骨节酸痛;疟疾,口渴不已;胃疟,令人善饥而不能 
食;胆疟,令人恶寒惊怕,睡卧不安;黄汗疸,四肢俱肿,汗出染衣;黄胆,遍身皮肤黄,及面 
目小便俱黄;谷疸食毕则头眩,心中拂郁;酒疸,身目俱黄,心中俱痛,面发赤斑,小便赤黄; 
女劳疸身目俱黄,发热恶寒,小便不利。以上凡三十证,先以公孙为主治,然后随证取各穴应之。 
商丘 在内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此穴居中,内踝下有横文如偃口形。 
足太阴所行为经。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胃脘痛,腹胀肠鸣,不便,脾虚令人不乐,身寒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