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8-类经图翼-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间(七壮。) 太冲(七壮。) 
〔肾心痛〕 悲惧相控。 
太溪 然谷(各七壮。) 
〔胃心痛〕 腹胀胸满,或蛔结痛甚,蛔心痛也。 
巨阙(二七壮。) 大都 太白 足三里(连承山。) 
〔胃脘痛〕 
膈俞 脾俞 胃俞 内关 阳辅 商丘 
〔腹痛腹胀〕 
膈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中脘(脾寒。) 水分 天枢 石门(心下坚满。) 内关 
足三里 商丘(脾虚腹胀。) 公孙 
〔少腹胀痛〕 
三焦俞 章门 阴交(脐下冷疼。) 足三里 气海(治脐下三十六疾,小腹痛欲死者,灸之即 
生。) 丘墟 太白 行间(寒湿。) 
〔上气胸背满痛〕 
肺俞 肝俞 云门 乳根 巨阙 期门 梁门 内关 尺泽 
〔诸气痛气膈上气不下〕 
天突 膻中 中府 膈俞 
〔绕脐痛〕 大肠病也。 
水分 天枢 阴交 足三里 
〔胁肋胀痛〕 
膈俞 章门(七壮。) 阳陵泉 丘墟(三壮。)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诸隔证〕 
心俞(七壮。) 膈俞(七壮。) 膏肓(百壮,以多为佳。) 脾俞 膻中(七壮。) 乳 
根(七壮。) 中脘(七壮。) 天府(七壮。) 足三里(三七壮。) 
〔气噎〕 
天突 膈俞 脾俞 肾俞 乳根 关冲(三五壮。) 足三里 解溪(气逆噎将死。) 大钟 
〔劳噎〕 
劳宫 
〔思虑噎〕 
神门 脾俞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咳嗽〕 
天突(七壮。) 俞府(七壮。) 华盖 乳根(三壮。) 风门(七壮。) 肺俞 身 
柱至阳(十四壮。) 列缺 
〔寒痰嗽〕 
肺俞 膏肓 灵台(九壮,不可多。) 至阳 合谷 列缺 
〔热痰嗽〕 
肺俞 膻中 尺泽 太溪 
〔诸喘气急〕 
天突 璇玑 华盖 膻中 乳根 期门 气海 
背脊中第七椎骨节下穴,灸三壮神效。 
〔哮喘〕 五哮中,惟水哮、乳哮、酒哮为难治。 
璇玑 华盖 俞府 膻中 肩井(冷风哮妙,有孕勿灸。) 肩中俞(风哮妙。) 太渊 足三里 
〔小儿盐哮〕 
于男左女右手小指尖上,用小艾炷灸七壮,无不除根,未除再灸。 
〔呕吐气逆〕 
膈俞 三焦俞 巨阙(不下食。) 上脘 中脘(三七壮,治呕吐不思饮食。) 气海 章 
门大陵(呕逆。) 间使(干呕吐食。) 后溪(吐食。) 尺泽 太冲(冷气呕逆不食。) 
〔哕逆〕 
乳根(三壮,火到肌即定;其不定者,不可救也。) 承浆 中府 风门 肩井 膻中 中脘 期门 
气海 足三里 三阴交 
〔霍乱〕 
巨阙 中脘 建里 水分(最效。) 承筋(转筋。) 承山 三阴交(逆冷。) 照海 大都 涌泉 
转筋十指拘挛,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尖上七壮。 
凡霍乱将死者,用盐填脐中,灸七壮,立愈。 
凡霍乱吐泻不止,灸中脘、天枢、气海四穴,立愈。 
〔干霍乱〕 即俗名搅肠痧也。 
急用盐汤探吐,并以细白干盐填满脐中,以艾灸二七壮,则可立苏。 
〔翻胃〕 
脾俞 胃俞 膻中 乳根 上脘(二七壮。) 中脘(二七壮。) 下脘(二七壮。) 水分 天枢(三 
七壮。) 大陵 足三里 
〔吞酸呕吐食不化〕 
日月 中脘 脾俞 胃俞 
〔嗳气〕 
中脘 
经曰∶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腹胀善噫,视其盛虚热寒陷下者取之。即此。 
〔善太息〕 
中封 商丘 公孙 
〔善悲〕 
心俞 大陵 大敦 玉英 膻中 
经曰∶厥阴为阖,阖折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厥阴根于大敦,结 
于玉英,络于膻中也。 
〔气短〕 
大椎(不语。) 肺俞(不语。) 肝俞(不语。) 天突 肩井 气海(气短阳脱。) 内 
关尺泽(气短不语。) 足三里 太冲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大椎(三壮立愈。一曰百壮。) 三椎(骨节上灸亦可愈。) (多汗。) 章门 间使 
(久疟。) 后溪(先寒后热。) 环跳 承山 飞阳 昆仑 太溪(寒疟。) 公孙(为主冶。) 至 
阴(寒疟无汗。) 合谷 
久疟不愈,黄瘦无力者,灸脾俞七壮即止。盖疟由寒湿饮食伤脾而然,故此穴甚效。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公孙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肾俞 小肠俞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百会(久泻滑脱下陷者,炙三壮。) 脾俞 肾俞(洞泄不止,五壮。) 命门 长强(赤白杂者。) 承 
满(肠鸣者。) 梁门 中脘 神阙(中气虚寒,腹痛泻痢,甚妙。) 天枢(腹痛。) 气海 石门( 
腹痛。) 关元(久痢冷痢腹痛。) 三阴交(腹满泄泻。) 
〔脾泄〕色黑。 
脾俞 
〔胃泄〕色黄。 
胃俞 天枢 
〔大肠泄〕 色白。 
大肠俞 
〔小肠泄〕 色赤。 
小肠俞 
〔大瘕泄〕里急后重。 
天枢 水分(上各三七壮。) 
〔肾泄〕 夜半后及寅卯之间泄者。 
命门 天枢 气海 关元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癫狂〕 
百会 人中 天窗(狂邪鬼语。) 身柱 神道 心俞 筋缩 骨 (二十壮。) 章门 天 
枢少冲(女灸此。) 劳宫 内关 神门 阳溪 足三里 下巨虚 丰隆(二七壮。) 冲阳(男灸 
此。) 太冲 申脉 照海 厉兑(男灸此。) 
两手足拇指甲角 其法以二指并缚一处,须甲肉四处着火,七壮。 
〔痴〕 
心俞 神门 
〔风痫〕 
百会 上星 身柱 心俞 筋缩 章门 神门 天井 阳溪(灸此不必合谷,灸合谷不必阳 
溪。) 合谷 足三里 太冲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头风头痛〕 
百会(头风。) 上星(三壮。) 囟会 神庭(三壮。) 曲差 后顶 率谷 风池 天柱(上穴择灸 
一处即可愈。) 风门 通里 列缺(偏头痛。) 阳溪 丰隆 解溪 
〔面疾〕 
颊车(面颊肿痛,口急不能嚼,针灸皆可。) 地仓(面颔疮肿。) 合谷 列缺 陷谷(面目壅肿, 
刺出血立愈。) 
〔眼目疼痛〕 
合谷(痛而不明。) 外关 后溪(头目痛。) 
〔青盲眼〕 
肝俞 胆俞 肾俞 养老(七壮。) 商阳(五壮。) 光明 
〔目昏不明〕 
足三里 
〔目眩〕 
通里 解溪 
〔风烂眼〕 
肝俞 胆俞 肾俞 腕骨 光明 
〔耳聋〕 
上星(治风聋,二七壮。) 翳风(耳痛而聋,灸七壮。) 听宫 肾俞 外关 偏历 合谷 
〔停耳〕 
听宫 颊车 合谷 
〔鼻 鼻痔〕 
上星(流清浊涕。) 曲差 迎香(刺。) 囟会(七壮,鼻痈鼻痔。) 通天(七壮,鼻中去 
臭积一块即愈。) 百会 风池 风府 人中 大椎(上穴皆治前证。) 
〔鼻渊〕 
上星 曲差 印堂 风门 合谷 
〔鼻塞不闻香臭〕 
囟会(自七壮至七七壮,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 上星 迎香(刺。) 天柱 风门 
〔口舌疮痛糜烂疳蚀〕 
颊车 地仓 廉泉 承浆 天突 金津 玉液(上二穴刺出血。) 合谷 阳陵泉(治胆 
热口苦善太息。) 
〔齿牙痛〕 
承浆 颊车 耳垂下尽骨上穴(三壮,如神。) 肩 (七壮,随左右灸之。) 列缺(七壮,立止。 
)太渊(风牙痛。) 鱼际 阳谷(上牙。) 合谷 三间(下齿,七壮。) 足三里(上齿痛者,七七 
壮愈。) 太溪 内庭(下牙。) 
〔肾虚牙痛出血不止〕 
颊车 合谷 足三里 太溪 
〔喉痹喉癣〕 
天柱 廉泉 天突 阳谷 合谷(刺五分,立愈。) 后溪(乳蛾。) 三间 少商 关 
冲足三里 丰隆 三阴交 行间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龟背〕 
肩中俞 膏肓 心俞 肾俞 曲池 合谷 
〔鸡胸〕 
中府 膻中 灵道(二七壮。) 足三里 
〔胸背痛〕 
风门 
〔腰挫闪疼起止艰难〕 
脊中 肾俞(三壮、七壮。) 命门 中膂内俞 腰俞(俱七壮。) 
〔腰背重痛难行〕 
章门(腰脊冷痛。) 腰俞 委中(腰脚肿痛,刺出血。) 昆仑(七壮。) 
灸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柱地,量至脐中,用墨点记,乃用度脊中,即于点处随年壮灸之。 
〔腰膝酸痛〕 
养老 环跳 阳陵泉(治脚膝冷痹不仁。) 昆仑 申脉 
〔筋骨挛痛〕 
三阴交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肩臂冷痛〕 
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或日须热手抚摩,夜须多被拥盖,庶可支持,此 
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而然,若不预为之治,恐中风不遂等证,由此而成也。须灸肩 二 
穴,方免此患,盖肩 系两手之安否,环跳系两足之安否,此不可不灸之,轻者七壮,风寒盛 
者十四壮为率,或分二三次报之,但不可过多,恐臂细也。若灸环跳,则四五十壮无害。 
〔臂痛不举〕 
肩井 肩 渊腋 曲池 曲泽 后溪(项强肘痛。) 太渊(手腕痛。) 
〔受湿手足拘挛〕 
曲池 尺泽 腕骨 外关 中渚 
〔五痹〕 
曲池 外关 合谷 中渚 
〔腿叉风〕 
肾俞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昆仑 
〔膝风肿痛〕 
天枢 梁丘 膝眼(可刺,详奇俞类。) 膝关 足三里 阳陵泉 阴陵泉 太冲(寒湿。) 
〔香港脚〕 
肩井 足三里 阳陵泉 阳辅 昆仑 照海 太冲 
〔白虎历节风〕 
膝关 
〔转筋〕 
照海 
〔足内廉肿痛〕 
肩井 三阴交(三七壮。) 大敦 
〔足腕肿痛〕 
解溪 丘墟 
〔寒湿脚疮〕 
取足跗上二寸许,足腕正中陷处是穴,灸七壮神效,此穴当即解溪也。照海 

卷十一针灸要览
诸证灸法要穴
属性:〔梦遗精滑鬼交〕 (春秋冬可灸。) 
心俞(灸不宜多。) 膏肓 肾俞(灸随年壮,其效立见。) 命门(遗精不禁者,五壮,立 
效。) 白环俞(五十壮。) 中极(随年壮。) 三阴交 中封 然谷 
〔失精膝胫冷疼〕 
曲泉 
〔白浊〕 
脾俞 小肠俞 章门 气海(五壮。) 关元 中极 中封 
〔五淋〕 
膈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气海 石门(血淋。) 关元 间使(能摄心包之血。) 血海 三 
阴交(劳淋。) 复溜(血淋。) 然谷 大敦 
〔小便不利不通〕 
三焦俞 小肠俞 阴交 中极(兼腹痛。) 中封 太冲 至阴 
〔小便不禁〕 
气海(兼治小儿遗尿。) 关元 阴陵泉 大敦 行间(治失尿。) 
〔大便秘结〕 
章门(二七壮。) 阴交 气海(刺。) 石门 足三里 三阴交 照海(刺。) 太白(刺。 
)大敦 大都 
〔疝气〕 大都痛甚者,为肝疝。 
肩井( 疝。) 章门 气海 归来 关元(主 疝偏大,灸百壮。) 冲门 急脉 会阴 三阴 
交(肝脾。) 太溪(寒疝。) 太冲 大敦 隐白(脾疝。) 
阑门 在阴茎根两旁,各开三寸是穴,针一寸半,灸二七壮,治木肾偏坠。 
一法于关元两旁,相去各三寸青脉上,灸七壮即愈。 
一法令病者合口,以草横量两口角为一折,照此再加二折,共为三折,屈成三角如△ 
样,以上角安脐中心,两角安脐下两旁,当两角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即 
两穴俱灸,艾炷如麦粒,灸十四壮,或二十一壮即安。 
〔阳不起〕 
命门 肾俞 气海 然谷 
〔阴挺〕 
曲泉 太冲 然谷 照海 
〔茎中痛〕 
列缺(阴痛尿血。) 行间 
〔痔漏〕 
命门 肾俞 长强(五痔便血最效,随年壮灸之。) 三阴交(痔血。) 承山(久痔。) 
凡痔疾肿大势甚者,先以槐柳枝煎汤,乘热熏洗过后用壮盛男子篦下头垢,捻成小饼 
约浓一分,置痔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