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8-类经图翼-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治一切犬伤,毒瓦斯不出者,须灸外丘。一曰……,灸所啮处立愈。 
〔蛇毒〕 
凡蛇伤中毒者,灸毒上三七壮。若一时无艾,以火炭头称疮孔大小 之。 
诸虫毒 凡蛇蝎蜈蚣咬伤,痛极势危者,急用艾火于伤处灸之,拔散毒瓦斯即安。或用 
独蒜片隔蒜灸之,二三壮换一片,毒甚者灸五十壮,或内服紫金丹亦妙。或马汗入疮及蚕 
毒、蜘蛛等毒,灸之皆效。 

类经附翼卷一
医易
属性:r河图pt13a112。bmpr 
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之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 
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 
r洛书图pt13a113。bmpr 
大禹治水,神龟负图之洛,文刊于背。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 
为足,五居于中。禹因以第之,以成九畴。 
r伏羲八卦次序图pt13a114。bmpr 
易系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 
分为四,四分为八,是为八卦。自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 
r伏羲八卦方位图pt13a115。bmpr 
易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火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 
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又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 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干以 
君之,坤以藏之。 
r伏羲六十四卦圆图pt13a116。bmpr 
此图内为下卦,外为上卦。内卦之序,照前干一兑二之数以定八卦方位,外卦之序,亦照前一 
二等数,挨次而加于内卦之上,遂成六十四卦,混然之妙,出自天成,固非可以造作为之者。 
r伏羲六十四卦方图pt13a117。bmpr 
r文王八卦次序图pt13a118。bmpr 
r文王八卦方位图pt13a119。bmpr 
易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 

类经附翼卷一医易
医易义
属性: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每窃疑焉。以谓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 
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似异。且以医有内经,何 
借于易?舍近求远,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乃知天 
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 
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 
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 
知易乎?予因默契斯言,潜心有日,管窥一得,罔敢自私,谨摭易理精义,用资医学变通,不 
揣鄙俚而为之论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乾坤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格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于是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 
明之德,以顺性命之理,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摩,八卦相 
荡,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动,而天地鬼神之为德,万物一 
体之为能,森乎昭着而无所遁乎易矣。伟哉人生,禀二五之精,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中 
和,参乾坤之化育;四象应天,四体应地;天地之合辟,即吾身之呼吸也;昼夜之潮汐,即吾 
身之脉息也;天之北辰为群动之本,人之一心为全体之君也。由是观之,天之气,即人之 
气;人之体,即天之体。故康节曰∶思虑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盖谓一念方 
萌,便达乎气,神随气见,便与天地鬼神相感通。然则天人相与之际,精哉妙矣,诚可畏矣; 
人身小天地,真无一毫之相间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独不具乎易乎?矧天 
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内易也。内外孰亲?天人孰近?故必求诸己而后可以求诸人, 
先乎内而后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犹可缓,而身心之易不容忽。医之为道,身心之易也, 
医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然易道无穷,而万生于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 
为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而 
交感之妙,化生之机,万物之数,皆从此出矣。详而言之,则其所谓一者,易有太极也。太 
极本无极,无极即太极,象数未形理已具,万物所生之化原。故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 
前。又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为造物之初,因虚以化气,因气以 
造形,而为先天一气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生生化化,皆有所原,则凡吾身于未有之初, 
便可因之以知其肇基于父母,而预占其禀受之象矣。所谓一分为二者,是生两仪也。太极 
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以体而言为天地,以 
用而言为乾坤,以道而言为阴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为有象之 
始,因形以寓气,因气以化神,而为后天体象之祖也。医而明此,乃知阴阳气血,皆有所钟, 
则凡吾身之形体气质,可因之以知其纯驳偏正,而默会其禀赋之刚柔矣。所谓二分为四 
者,两仪生四象也。谓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太少 
阴阳,为天四象;太少刚柔,为地四体;耳目口鼻以应天,血气骨肉以应地。医而明此,乃知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则凡人之似阳非阳、似阴非阴,可因之以知其真假逆顺,而察其互藏 
之幽显矣。所谓四分为八者,四象生八卦也。谓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 
坤八也。干,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 
说也。伏羲八卦,分阴阳之体象;文王八卦,明五行之精微。医而明此,方知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 
柔之中,复有刚柔,而其对待之体,消息之机,交感之妙,错综之义,昭乎已备;则凡人之性 
理神机,形情病治,可因之以得其纲领,而会通其变化之多矣。自兹而四象相交,成十六 
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分内外以配六爻,推九六以成蓍数,人物由之而大成,万象因之以 
毕具。前阅圆图,即其精义,是图虽象乎万有,尤切夫人之一身。故曰先天图者,环中也; 
环中者,天之象也。六十四卦列于外,昭阴阳交变之理也;太极独运乎其中,象心为一身之 
主也。干南坤北者,象首腹之上下也;离东坎西者,象耳目之左右也。自复至同人,当内卦 
震离之地,为阴中少阳之十六,在人为二八;自临至干,当内卦兑干之地,为阳中太阳之十 
六,在人为四八;自 至师,当内卦巽坎之地,为阳中少阴之十六,在人为六八;自遁至坤, 
当内卦艮坤之地,为阴中太阴之十六,在人为八八。阳生于子而极于午,故复曰天根,至干 
为三十二卦,以应前之一世;阴生于午而极于子,故 曰月窟,至坤为三十二卦,以应后之 
半生。前一世始于复之一阳,渐次增添,至干而阳盛已极,乃象人之自少至壮;后半生始于 
之一阴,渐次耗减,至坤而阳尽以终,乃象人之自衰至老。纵观之,则象在初爻,其干尽 
于午,坤尽于子,当二至之令,为天地之中而左右以判。左主升而右主降,升则阳居东南, 
主春夏之发生,以应人之渐长;降则阴居西北,主秋冬之收敛,以应人之渐消。横观之,则 
象在二爻,其离尽于卯,坎尽于酉,当二分之中,为阴阳之半而上下以分。上为阳而下为 
阴,阳则日出于卯,以应昼之为寤;阴则日入于酉,以应夜之寐焉。即此一图,而天人之妙, 
运气之理,无不具矣。再阅方图,其义象地,干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天不足西北,故圆 
图之阳在东南;地不满东南,故方图之刚在西北。是皆伏羲之卦也。又若文王八卦,位有 
不同。伏羲出自然之象,故干上坤下,离左坎右;文王合河图之数,故火南水北,木东金 
西。(此节自方图以下并河洛数义,详方隅、气数二论。) 质诸人身,天地形体也,乾坤情性也, 
阴阳气血也,左右逢原,纤毫无间,详求其道,无往不然。故以爻象言之,则天地之道,以六为节,三 
才而两,是为六爻,六奇六偶,是为十二。故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脏;天有十二会,人有十 
二经;天有十二辰,人有十二节。知乎此,则营卫之周流,经络之表里,象在其中矣。以藏 
象言之,则自初六至上六为阴为脏,初六次命门,六二次肾,六三次肝,六四次脾,六五次 
心,上六次肺;初九至上九为阳为腑,初九当膀胱,九二当大肠,九三当小肠,九四当胆,九 
五当胃,上九当三焦。知乎此,而脏腑之阴阳,内景之高下,象在其中矣。以形体言之,则 
干为首,阳尊居上也;坤为腹,阴广容物也;坎为耳,阳聪于内也;离为目,阴明在外也;兑为 
口,拆开于上也;巽为股,两垂而下也;艮为手,阳居于前也;震为足,刚动在下也。天不足 
西北,故耳目之左明于右;地不满东南,故手足之右强于左。知乎此,而人身之体用,象在 
其中矣。以生育言之,则天地 ,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尊地卑,干父坤母, 
干道成男,坤道成女,震坎艮是为三男,巽离兑是为三女。欲知子强弱,则震巽进而前,艮 
兑退而止;欲辨脉息候,则干健在东南,坤顺向西北;欲为广嗣谋,则蓄坎填离宫,借兑为干 
计;欲明布种法,则天时与地利,亏盈果由气,冬至始阳强,阴胜须回避。知乎此,而胎孕交 
感之道,存乎其中矣。以精神言之,则北一水,我之精,故曰肾藏精;南二火,我之神,故曰 
心藏神;东三木,我之魂,故曰肝藏魂;西四金,我之魄,故曰肺藏魄;中五土,我之意,故曰 
脾藏意。欲知魂魄之阴阳,须识精神之有类。木火同气,故神魂藏于东南,而二八、三七同 
为十;金水同原,故精魄藏于西北,而一九、四六同为十;土统四气,故意独居中,其数惟五, 
而脏腑五行之象,存乎其中矣。以动静言之。则阳主乎动,阴主乎静;天圆而动,地方而 
静;静者动之基,动者静之机。刚柔推荡,易之动静也;阴阳升降,气之动静也;形气消息, 
物之动静也;昼夜兴寝,身之动静也。欲详求夫动静,须精察乎阴阳,动极者镇之以静,阴 
亢者胜之以阳。病治脉药,须识动中有静;声色气味,当知柔里藏刚。知刚柔动静之精微, 
而医中运用之玄妙,思过其半矣。以升降言之,则阳主乎升,阴主乎降;升者阳之生,降者 
阴之死。故日在于子,夜半方升,升则向生,海宇俱清;日在于午,午后为降,降则向死,万 
物皆鬼。死生之机,升降而已。欲知升降之要,则宜降不宜升者,须防剥之再进;宜升不宜 
降者,当培复之始生。畏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