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4-医宗己任编-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举正阳散为厥阴例。何所见也。海藏论厥阴烦满 
囊缩。只曰宜温之下之。亦不及正阳散。至王损庵论。囊缩论首载扁鹊孙真人。次活人。次海藏 
。而序方则止正阳回阳二方。确以正阳为治囊缩之的方矣。亦不知何所见也。岂因海藏以正阳属 
厥阴。而囊缩是厥阴中之一症。便以之通治与。又十八问阴症内列四方。亦不及正阳。独二十问 
手足厥冷脐腹筑冷一条为一见。又言脉一息七至以来。灸关元二三百壮。兼服正阳散。为二见。活人 
本以囊缩为厥阴死症。仲景原无治法。故但言遂以意寻比方仿治。而究不列方也。于是来阳伯徐 
春沂辈。亦不复有所更定参论。而但属之阴毒下耳。海藏引属厥阴。大抵以阴毒者。谓阴气独盛 
。阳气暴绝。则为阴毒。三阴皆有之。但书列正阳。所治有面青。张口出气。心下硬。身不热。 
只额上有汗。烦渴不止。舌黑。多睡。四肢俱冷等症。是厥阴为多。故列于厥阴门。遂于汤液中 
有正阳散内用皂角引入厥阴之说也。 
x正阳散x 
附子 干姜 麝香 皂角 甘草 

卷三四明心法(下)
中风
属性:中风之病形何如。曰。真中风者。其病不过在经络。经络之气。为风所逐。则气逆行。气逆 
行则脏腑之气血。不能外达。故多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感轻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经而止 
也。类中风者。其风自内出。(景岳 
故以匪风名之。东庄云。小儿慢惊慢脾皆此义。但治法不同耳)七情纵恣。六淫外侵真阴 
不守。久之水衰火盛。风从火出。离其故宫。飞扬飘逐。卒然仆倒。故其人两肾腰胯间及脐下。必 
冰冷如铁。盖别病必他脏先病。缓缓穷到肾经。(五脏相伤。穷必及肾也。然由肾经先病以及他脏 
者亦多。)惟中风竟是肾经与命门无形之水火自病。故一病竟绝也。当其发病之际。必有一股虚 
气。从两肾中间。上夹脊。穿昆仑。过泥丸。直到命门。命门为三阴三阳聚处。此股气一冲。三阴三阳 
之气。亦突然而散。遂外不省人事。而在五内腑之气。亦随之而去。脏腑之气既去。而手撒眼合。 
(亦有开而直视者) 遗尿声 口开等症。又相随而来矣。此命门即素问至阴之根。结于命门。 
乃两肾之上下左右。各相去一寸。其中 
间便是丹家之元神也。(命门之义。景岳类经三焦辨。并吕批邯郸形景图最详)此股虚气。是 
即所谓无形之火也。缘无形之水。虚不能守。遂化作冷风。腾空而去。 
真中风者。小续命汤。其人形体实。无类中风症。卒然仆倒者。北方有之。江南少见。(北 
方风厉。而脏腑经络刚浓。南方风温。而脏腑经络柔薄。故北多真而南多类。其治迥不同也。 
然其间亦有互见者。非谓南必无真北必无类也。特治法宜稍变耳。四明于北方曰有之。于江南曰 
少见。语意甚圆。总当因人以施治。不必域地以论症也。其有形体似刚浓。而若见一两种类中脉症 
者。亦是形盛气衰也。慎勿误治。)类中风者。乃大虚也。其症卒然仆倒。眼合口角 斜。手撒遗尿 
。大抵见一种犹可。数种俱见不治。尤当急以手按其少腹。冰冷如石者。当急灸气海。(穴在脐下 
一寸五分) 并用蒸脐法。(薛氏治寒淫于内。治宜辛热。而神脱脉绝。药不能下者。急炒盐艾 
附子。热熨脐腹。以散寒回阳。又以口气补接其气。又以附子作饼。热贴脐间。时许。神气少苏 
。四明所谓蒸脐法。大略如此。附录以备参用)脉必二三至。阔大虚软如棉花。急煎人参一二两。 
附子一两。或有生者。(初发时可救。迟则无及矣。) 俟其势定。方用人参五钱。黄 二两。 
附子五钱。不数饮之。但觉脐下温和。手足运动。口眼能动是矣。待饮食如常。二便如故。大剂 
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三钱。吞八味丸至两许。其有头目眩晕难开。开即见居室百物俱倒转。胸中 
漾漾。恶心欲吐。即类中风之渐也。(急须节饮食。戒七情。远房事。以预防之。)治法同上。但 
不必灸药物足矣。(服药预防。当察其脉。如两尺虚衰者。六味八味等丸培补肝肾。寸关虚弱者。 
六君十全等剂调补脾肺。才有补益。若服搜风顺气及清气化痰等药。适所以招风取中也。) 
x小续命汤x 
麻黄 桂枝 杏仁 防风 防己 川芎 白芍 
黄芩 人参 附子 甘草 

卷三四明心法(下)
伤寒
属性:伤寒之病形何如。曰伤寒初感。入于皮毛。玄府壅塞。气不得舒。无所发泄。故脏腑之气。 
亦拂郁而生热也。其所为传里者。肌肉不能传也。肌肉之中。有所为络筋经筋。皆内达脏腑。脏 
腑之气血。由此而渗润于肌肉。是即井荣俞经原合之筋脉也。故邪气由皮毛而肌肉。由肌肉而经 
络。而传入脏腑。(经络脏腑相传序次。具见诊法中。) 
是为表传里也。又素问中循经传者。缘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以其相并而行。故传亦易而循 
次也。其有越经传者。是井荣俞经原合互相交错之处。值一经虚者。邪乘之而迁也。素问所言者 
常也。越经者变也。至于由经络而脏腑。如阳明病目痛。恶寒。身热。鼻干。不得眠。此阳明胃 
经病也。伤寒书所谓阳明表症也。已后潮热。自汗。谵语。发渴。痞满。燥实。大便坚硬者。邪 
毒传入胃中。胃必大热。津液悉燥。胃阴枯而少润泽之态。此书中所谓正阳明腑病也。举此而三 
阳可类推矣。所谓直入阴经者。乃心肝脾肺肾脏之经。受肃杀严寒之气。由肌肉间之经络。直逼 
脏中。或心或肝或脾 
或肺或肾。冰冷如铁。气不能通。便成阴症也。此时急以热药。根据经通之。渐渐温热。使脏中热 
气。得通于肌肉间之经络也。举此而三阴可类推矣。(东庄云。阴症者寒邪直入三阴之经。以三阳 
主气衰。无热拒寒故也。三阴各有分症。今人却以房劳后得病。不分阴阳脉症。辄命曰阴症。致令 
病家讳言。恶闻此二字。亦可笑矣。房劳得病。乃挟虚感。有阴有阳。非必为阴也。)伤寒本症 
。及传变各症极多。看准绳自知之。此不能备述也。 
伤寒一法。惟太阳症用麻黄汤发表。一涉口渴 
。则非太阳症矣。缘太阳经络。行身之背。故有项强头痛。方是表症。余则与表无涉。麻黄发表 
等药。所当禁忌也。洁古之九味羌活汤与双解散。俱可废而不录。今真伤寒绝无。虽发于严寒。 
亦当作内伤治。况不发于肃杀之令乎。予立五法。以治内伤。而热症无余义矣。原汗乃胃中津液 
也。故伤寒书中。最要紧关头。在存津液三字。至热郁于内。则津液亡矣。何以能助其汗乎。 
一、验其舌胎白如刺。此肺病也。生脉散加生地白芍当归黄 甘草柴胡黄芩。以生金滋水。 
一、舌胎黑滑。此肾气凌心。用八味饮。黑燥。用六味饮。以救肾阴。 
一、舌黄胎。补中益气汤加黄芩。或黄连。以补土生金。如有食。去黄 。加浓朴。白术不 
可去。且发其汗。纵有食罔顾也。 
一、舌觉转动不活。防其卷也。逍遥散加黄芩丹皮生地。以滋水生肝。 
一、舌鲜红。此心经病也。六味饮合生脉散。以滋水清火。 
凡内伤外感寒热之分。皆从舌胎颜色为准。如黑而滑者。乃肾气凌心。用八味饮。如枯黑不润泽 
者。用六味饮。其人必两颧游红。一剂战而汗愈。如白而加黄。黄而加黑。此肾凌脾。须治中宫 
。如补中益气之类。肾乃北方元武之色。故属黑。且火位之下。水气承之。水来救母。若此时泄 
火。火无从泄。助子以救母。则仇未有不复者也。亢则害。承乃制。其理昭然。如是灰色。指甲 
刮下无渣汁者。(谦按。指字上当添但以二字。使读者尤为显豁。)方是火症。 
乃芩连之对症也。若肾气凌心而用芩连。则舌上现出人字纹。必死。黑而不滑。则肾水枯干。 
当急救其阴也。凡烈焰近炙则燔手。渐高则愈冷。缘冷气乃火逼所致。热病之舌黑。即此理也。 
太阳行身之表。是身之背也。三阴行身之里。是身之前也。少阳则半表半里。(按少阳行身之 
侧。主三阳之枢纽。十二字经文。当补之)譬如该补中宫。而邪热未除。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 
以治其少阳。是半表半里也。 
伤寒治法。不论四时六经。但见发热三四日。俱当以逍遥散与之。( 
四时六经。似无一方统治之理。然外伤寒而内发热。以火为寒邪所郁也。既为火郁。则逍遥自可 
以统治矣。景岳六柴胡饮。亦是此义。)如兼食者合小柴胡汤。(合小柴胡则六君全矣。可兼助脾 
而消食矣。然此是兼食而未经发表者。)如经发表多者。竟用逍遥散加熟地。(以救其阴)如 
发热至八九日外。舌必黑(而燥可知。然亦有但燥而不黑者。)脉必洪数无伦。竟用人参一两。熟 
地一二两。甚者加煨姜三片。(此症若误投白虎。则阳无所附而立毙矣。治法备忘载一感症。误 
服白虎。以致身如燔炙。冲开三五尺许。视者不能近身。缘真阳无所根据附。此欲脱之机也。若再 
不进参附等剂。势必至夜半汗止而毙矣。遽用人参一两。炮姜三钱。附子钱半。熟地二两。归 
芍各三钱。炙甘草一钱。姜枣为引。一剂而人事苏。以渐调理而安。附录以为肆用寒凉者戒。方 
中炙甘草。不妨再加一二钱。尤妙。)兼食者。面必拥热通红。 
气粗。脉必牢实。神思昏沉。胸前按之必微痛。(满舌必有黄胎。且必兼浓而燥) 视其微甚。 
用逍遥散加熟地。自四五钱。可用至一二两。(此就已经发表者言。盖发表既多。则津液干枯。宿 
物燥结而不能出。故必重用熟地。使阴血下润。则大便自通。宿食自下也。)如经攻里多者。轻 
则四君子汤加归芍。或补中益气汤。大剂与之。甚者竟用人参一两。附子三钱。煨姜三片。以发其 
汗。(下多则亡阳。故用参附以回其阳。阳回而汗自作矣。下多亡阳之下字。似与经旨下多亡阴,汗多 
亡阳相背。然此阳字当作阴中之阳看。理自圆矣。)然后用四君子汤。加归芍调理。 
凡十一二月伤 
寒。或从畏寒而起者。此即感也。属表症。前胡汤主之。二剂后不应。当以小柴胡汤。加枳桔与 
之。如二剂后再不应。仍用逍遥散继之。无不愈也。 
凡发热觉胁痛耳聋。口干舌黑。此属邪不清 
也。逍遥散加丹皮生地酒连二三剂。如不应。即属火燥。疏肝益肾汤。或归脾汤加柴胡白芍。(已 
燥不宜再燥。须去木香。并用米饮泡蒸白术为妙。)有热甚而痛。及手足头面似觉肿起。(竟有瘰 
块如颐者)此火燥生风。风淫末疾也。滋肾清肝饮。加熟地一倍为主。禁用寒凉药。(四明治徐 
彦为子及江仲琏两案。俱是此症。须参之。) 
凡大便硬者。除合仲景痞满燥实坚症。方可议承气 
汤。然世甚少太阳症。今治伤寒用前法。尚有痞满燥实坚症乎。且勿论其是太阳。非真太阳。如 
遇粗工发表攻里过当。以致真阴耗竭。燥结不出者。一味养气补阴。宿物自下。(阴枯便燥。则 
补阴自可濡润矣。而必兼养气者。以推送无力也。)须安慰病患勿急于攻下。守至数日。自可奏 
效也。(奏效虽迟。而实稳当。的是仲景功臣。)或有一种不能便而能食者。推陈致新。仓廪盈溢 
。自能通利。不便无忧。(四明之治吴弁玉是也)有不便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