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0-脉症治方-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风入水。懊 。心烦。足热。名曰酒疸。脉浮者。先吐之。脉沉弦者。先下之。寸脉微 
而弱。微则恶寒。弱则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痛。当烦不烦。而极汗出。趺阳脉缓而迟。 
胃气反强。饱则烦满。满则发热。客热消谷。食已则饥。谷强肌瘦。名曰谷疸。尺脉紧为伤 
肾。跌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抟。食已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 
。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脉浮紧。乃大热交接入水肾。气虚流湿于脾。额黑。日晡 
热。小腹急。足下热。大便黑。时溏。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症 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夫黄胆为病。肌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积于脾胃之中。 
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外。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矣。丹溪云∶ 
不必分五疸。同是湿热。如盒曲相似。外有伤寒热。病阳内实。当下而不得下。当汗而不得 
汗。当分利而不得分利。故使湿热拂郁内甚。皆能令人发黄也。 
治 病虽有五。同是湿热。治宜渗湿清热。五苓散。加茵陈黄连之类。食积者。量其虚实下 
之。其余但利小便。小便利。则黄自退。在上者。尤宜发汗为佳。 
方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 
白术(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 桂枝(八分) 茵陈(三钱) 
上作一服。用姜三片。枣一枚。灯心一弹丸。煎服。 
湿甚。加苍术(二钱)、浓朴(一钱)。 
热甚。加黄连(一钱五分)、山栀(一钱)。 
痰甚,加半夏(一钱五分)、枳实(一钱)、或用吐法。 
食积。加山楂、神曲、三棱、莪术(各一钱五分)、针砂枳实(各一钱共为丸妙)。 
酒疸。加葛根、黄连(各一钱五分)、郁金、石膏(各一钱)。 
谷疸。加浓朴、枳实、栀子(各一钱)、大黄(二钱五分)。 
脾胃不和。黄肿。小便赤涩。加滑石(一钱五分)、浓朴、苍术、陈皮(各一钱)。 
肾疸。目黄、小便赤涩。加黄柏、苍术(各一钱五分)、桂(五分)。 
黄胆。脉沉细而迟。肢体逆冷。腰以上冷汗。本方。去猪苓。泽泻。加干姜、附子(各一 
钱五分)、甘草(五分)。 
发黄而喘。加桑白皮、黄芩(各一钱五分)、葶苈子(炒一钱)。 
瘀血发黄。加当归、 
诸黄。小便自利。不渴。加黄 、桂枝、白芍药、甘草(减半余各等分),去猪苓、泽泻。 
诸黄。小便不利而渴。加麦门冬、山栀、木通(各一钱五分)、滑石(一钱)。 
妇人小儿诸疸同。大人加减用。 

卷之二湿门
诸痛(头心脾腹胁腰背是也)。
属性:脉 诸痛脉弦紧。痛甚则沉伏。兼浮者风。兼沉者气。兼数则热。兼迟则寒。两寸弦滑。头 
痛。两寸浮紧。伤寒头痛。浮缓。伤风头痛。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病易除。 
仲景云∶头痛脉浮紧。属太阳。弦细属少阳。浮大而长。属阳明。沉属太阴。沉细属少阴。 
沉缓属厥阴。东垣头痛论宜考。 阳微阴弦。短而数者。心痛。左寸弦紧胃脘当心而痛。右 
寸滑而实。胃脘痰积而痛。两关弦大而芤者死血。沉细而迟者可治。浮大弦长者难治。 两 
关脉弦为脾。疼痛必当心连于两胁。 腹痛脉多。细小紧急。阴弦则腹痛。尺脉弦急。小腹 
痛。尺脉紧。脐下痛。两尺短涩属血虚。两尺沉微属气虚。弦为食。滑为痰。细为湿。数为 
热。迟为寒。细小而迟者生。浮大而疾者死。 两手脉双弦者。肝气有余。两胁作痛。沉涩 
属郁。细紧或弦者怒气。 腰痛之脉。多沉而弦。兼浮者风紧者寒。濡细为湿。实则挫闪。 
左尺脉大为肾虚。涩为瘀血。滑疾为痰。 脉促上擎者。肩背痛。寸关洪而大。沉而滑者。 
皆主肩背痛。 
症 头痛之候。东垣论之详矣。按东垣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 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 
头。又诸阳会于头面。夫风泛上受之。风寒伤于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 
。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 
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者。肠胃之所生。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耳。过在手。巨 
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不下。头疾颠疾。下虚上实也。过在足少阳。巨阳甚则入肾 
。此寒湿头痛也。如头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其真头痛者。甚则脑甚痛。 
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胸逆故令头痛。 
齿亦痛。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以风药能上行也。又有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疼。皆因风冷 
所伤。遇风冷即发。其脉浮。食积痛者。因胃中有阴冷宿食不化。上攻而疼。其脉右寸紧盛 
气虚者。因下部气虚上攻。温温而痛。异乎邪毒所致。其脉浮。症各不同。宜详辨而治之。 
丹溪云、心痛即胃脘痛。有热厥寒厥。大实死血食积痰虫之类。机要云∶热厥心痛。身热 
足寒。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脉洪可汗。刺太溪昆仑寒厥。心痛手足逆。通身冷汗。便 
溺清利。不渴。气脉微弱。可温。术附汤。厥逆心疼者。寒邪伤心包络也。良姜菖蒲辛热之 
剂主之。大实心痛。卒然发痛。大便或秘。久而注闷。心腹高起。按之则痛。不能饮食。可 
下。煮雄丸利之。属痛者。痛则懊 发作。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作。痛定即能食。时 
作时止。涎出。呕清水。面色乍青乍白乍赤。是痰者。隐然痛。而小便不利。得辛热汤则暂 
止也。戴氏又云。死血痛者。痛有常处。不动移者是食积痛者。痛甚欲大便。便后痛减者是 
。宜详审之。 脾疼者。起于心口。连于两胁。呕吐不食。乃肝木火甚。乘于脾土也。亦有 
挟痰与火者。大抵因七情所触者多。 腹痛丹溪云∶有沉寒积热。死血气滞。食积虫痰之异 
。亦有风寒暑湿。冷热泻痢。香港脚五脏血气攻刺。积聚疝瘕淋秘。饮食客忤。等痛。必审虚 
实而施治也。戴氏又云∶绵绵痛而无增减者寒也。时作时止者热也。脉微自汗。得食而略定 
者虚也。宜补。脉弦实。大痛不休者实也。宜下。或上或下或往或来。痛无定处。喜温而恶 
寒者气也。宜散其余。死血食积痰虫。皆与心痛相类。故不细录。宜详辨之。 胁痛左属肝 
有余。右属肺不足。有余则乘脾土土虚则不能生金。金不足。则木无所制。而反欺土。故治 
必以制肝为主。丹溪云∶有肝木气实火盛。有死血。有痰有郁。注云∶木气实火盛者。或因 
怒气伤肝。肝气大逆。或风中于肝。皆使木气实生火。火盛则肝急而胁痛。死血者。因瘀血 
恶血。血停留于肝。归于胁下。而痛多在左。其候则自汗而痛。按之益甚。痰者。因痰积流 
注于厥阴之经。亦使胁下痛。肺病则咳而急引。胁下痛郁者。因谋不决。或因怒气逆于经络 
而不散。亦令胸胁作痛。须详别之。 腰痛戴氏云∶久痛不已者。肾虚也。日轻夜重者。瘀 
血也。遇天阴雨而痛。或久坐而痛者湿也。四肢缓。足寒逆。腰冷如冰。冷汗精滑扇痛。是 
湿热也。大抵因于房室过伤而肾虚者为多。盖肾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愈消。不能营养。故作 
痛也。久而不治。则成骨痿。盖腰者。肾之府。乃一身之大关节。故经曰转摇不能。肾将惫 
矣。又或六气乘虚而外入。七情感触而内伤。如恣志伤肾。郁怒伤肝。或负重损伤或行走 
脞闪。瘀血蓄而不行。皆使气停血滞。着而成病矣。 肩背痛因风热乘肺太阴经。肺气郁甚 
不行。病则颊颔肿。颈项肩 肘臂外后 痛。汗出。小便数而欠者。皆风湿乘肺也。小便遗失 
者。皆肺金虚也。痛不可回顾者。此太阳经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背项强。腰似折。项似 
拔。此是太阳经不通。如身重沉沉然。此寒湿也。宜疏风 
。胜湿。泻火。和血。顺气。若伤湿流于关节。遍身尽痛者。治如上法。 
治 按东垣治法云∶头痛之候。惟多以风药治效者何。盖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 
。乃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阴三阳之异。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 
活、独活、麻黄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小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 
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 
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 
而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阳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 
吴茱汤主之。血虚头痛。川芎、当归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 
血俱虚。调中益气。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之类。又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头 
痛药也。清空膏、乃风热头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阴药也。如湿气在上者。以苦药吐之。全 
在活法。不可执方而治。 心痛丹溪云∶须分新久。若明知身犯寒气。口食冷物。于初得之 
时。便宜温散。如草豆蔻丸之类。稍久。则成郁热。原病式中论之详矣。若欲行温散。宁无 
助火为病乎。故古方多以山栀为主。加热药为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气复而愈矣。以 
二陈,加川芎、苍术、干姜、焙栀子、煎服。予曾试验极妙。大实心痛者。金花丸主之。 
或煮雄丸下之。死血痛者。桃仁承气汤下。食积痛者。备急丸主之。痰者吐之。梨芦末一 
钱、入暇汁半碗、探吐得痰尽为妙、属痛者。理中汤加乌梅主之。或苦楝根、锡灰、槟榔、鹤风 
草之类。为丸治之。脾疼者。制肝扶脾为主。越鞠二陈汤。加海石丸服效。 腹痛属寒者 
宜温。吴茱萸、干姜之类。甚者四逆汤。属热者。清痰降火。二陈、芩连山栀、白芍药、顺气。木香槟榔、枳壳、香附、 
或越鞠丸,加木香、槟榔、 
亦可。死血者行血。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木香、玄胡索、甚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食积痛。宜消导之。白术白芍药、木香、砂仁、青皮、煎汤吞下保和丸。甚者。木香槟榔丸 
下之。痰者、二陈加枳实山栀。属痛者。苦楝根槟榔、鹤风之类。或理中汤。加乌梅亦佳。 
其余风寒暑湿泻痢。时气。五脏攻刺。疝瘕淋秘等腹痛。自有本条。大抵腹痛宜分三阴部 
而治。中脘太阴。脐腹少阴。小腹厥阴。初起必推荡之。虚与久病。宜升宜消。 胁痛肝木 
气实火盛。白芍药、当归、山栀、川芎、龙胆草、柴胡、青皮、或泻青丸、死血宜行血为主。 
润血为佐。桃仁、红花牡丹皮、川芎、当归、香附、青皮、玄明粉、大黄润而下之。痰者。 
二陈,加南星、白芥子、枳实、香附、川芎郁。用越鞠丸,加青皮、咳而痛。二陈加青黛、 
栝蒌、姜汁、右胁痛。二陈,加枳壳、片芩、贝母、两胁痛。发寒热者。小柴胡汤,加青皮 
、诸胁痛。必以柴胡、枳壳、青皮为主。 腰痛肾虚者最多。大补阴丸。加杜仲、牛膝、 
枸杞子、五味子、猪脊髓丸、服。或用青娥煨肾丸、房劳精不足者。斑龙丸、痰者行痰。香 
附、半夏、贝母、湿者。燥湿。杜仲、苍术桑寄生、川独活、黄柏、之类。瘀血者。顺而消 
之。当归、杜仲、木香、桃仁、郁怒忧思而痛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