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0-脉症治方-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嗽而有声无痰。加防风(八分)、升麻、五味、生姜(各等分)。 
嗽而有声有痰。加白术、阿胶(各一钱)、防风(八分)、五味(五分)。 
嗽而寒热交作者。加柴胡、知母、地骨皮、挟虚再加人参、当归、白芍药(各一钱),去枳壳、杏仁。 
气虚嗽。本方去半夏、杏仁、枳壳,加门君子汤(三钱)、款冬花、天门冬、阿胶(各一钱)、五味(五分)。 
血虚嗽。本方去半夏、枳壳,加四物汤(四钱)、紫菀、阿胶、知母(各一钱)。 
气血俱虚嗽。本方去半夏、枳壳,加八物汤(五钱)、款冬花、紫菀、阿胶、天门冬(各一钱)、五味(七分)。 
冷嗽。右寸脉弦迟。本方去黄芩、麦门冬、杏仁,加干姜、细辛、白芍药、五味(各七分)。 
喘嗽遇冬则发。此寒包热也。解表。热自除。加麻黄(一钱五分)、防风、紫苏叶、木通(各一钱)。 
嗽而声哑。加天门冬、五味、乌梅(二个)、当归、阿胶(各二钱)。 
属寒。加北细辛(五分)、生姜(五片)。 
干咳嗽。乃火郁之甚。不得志者多有之。用苦梗、开之。上用本方。加山栀、香附、青皮、 
(各等分)、下用补阴降火。不已则成劳。 
劳嗽宜补阴清金。属血虚者。本方去半夏、枳壳,加川芎、生地(各一钱)、当归、白芍药、 
(各一钱)、知母、天门冬、紫菀、阿胶(各一钱二分)、五味(七分)、玄参(八分)。 
劳嗽属气虚者。本方去桔梗、枳壳、半夏,加人参、白术、百合、款冬花、阿胶、薏苡仁、 
(各一钱)、黄柏(五分)。 
阴虚喘嗽。或吐红者。加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知母、天门冬、紫菀、牡丹皮、地骨皮、 
阿胶(各一钱),去半夏、枳壳、酒嗽。加葛根粉、栝蒌仁、黄连(各八分、酒嗽者、因酒多 
伤肺也)。 
夏月热嗽咽痛。加黄连、荆芥(各八分)。 
肺痿。宜补血养肺滋阴。其症右寸脉数。咳而口中有浊唾涎沫者是。本方去半夏、枳壳,加 
紫菀、知母、阿胶(各一钱)、五味、人参、当归、天门冬(各八分)、薏苡仁(一钱五分)、先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在肺。麦门冬、黄芩、倍用。 
因痰而致咳者。痰为重。主在脾。二陈倍用。 

卷之二
燥门
属性:(燥症 痿症 消渴 膈噎) 

卷之二燥门
燥症(大便闭结附)
属性:脉 脉紧细而微。或涩而数。为火燥。短涩。为血虚而燥。浮数而弦。为风燥。尺寸紧数。 
为火盛水枯。燥极之候也。 
症 按内经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盖干为天而为燥 
金。坤为地而为湿土。天地相反。燥湿异用。故燥金主于紧敛。而湿土主于纵缓也。譬犹长 
夏地湿。则纵缓滑泽。秋干则紧缩燥涩。皴揭之理。显可见焉。 
治 内经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古方以血药治燥者。 
甘辛以润之也。热者清之。黄芩、山栀、麦门冬、槐实之类。燥者。当归、生地黄、桃仁 
、麻仁、之类。风者平之。天麻、防风、荆芥、之类。凡治燥药。必以清金为主。养血疏风 
佐之。 
方 清金润燥汤治诸燥。 
麦门冬(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 黄柏(一钱) 五味(五 
分) 人参(八分) 黄 (八分蜜灸) 防风(五分) 枸杞子(一钱) 
上作一服。水煎。食远服。 
皮肤燥痒。加白芷、牛蒡子(各二钱),去参、 五味、枸杞、辰舌生疮燥裂。加黄连(八 
分)、白芍药(一钱),去参、 、五味。 
大便闭结。亦由肺经燥热。移于大肠所致。亦有血虚秘结。亦有热生风而结血秘者。加桃仁 
、麻仁、大黄、倍当归、甚者。桃仁承气汤下之。风热秘者。加皂仁、麻仁、槐实、大黄、 
倍防风、并减参 、枸杞、五味、下并用蜜导法。 
皮肉燥湿。毛发焦枯。加天麻、荆芥穗、地骨皮、槐实(各一钱)。 

卷之二燥门
痿症
属性:脉 脉浮洪。缓滑。右寸浮大而涩。浮缓为虚。洪大为热。滑则多痰涩而少血。 
症 丹溪云∶内经言诸痿生于肺热。又谓治痿独取阳明胃。盖肺金体燥。居上。而主气。畏 
火者也。脾土性湿居中。而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 
于畏。而侮所胜。金肺得火邪而热矣。火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 
。土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经虽有筋 
脉骨肉之分。一皆主于肺热。临症宜详审之。 
治 东垣取横柏苍术为君。黄 当归为佐。以治诸痿。无一定之方。有温多者。有热多者。 
有温热相伴。有挟风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者欤。又云∶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 
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 
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虽然。天产作阳。浓味发热。凡病痿者。若不淡薄 
食味。必不能保其全安也。 
方 加减清燥汤治诸痿通用。 
人参(七分) 黄 (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麦门冬(一钱) 黄柏(一钱) 苍术(一钱) 
黄芩(八分) 五味(九粒) 生地黄(七分) 升麻(二分) 柴胡(三分) 甘草(三分) 白 
术陈皮 白茯苓(各八分) 泽泻(五分) 
上作一服。姜一片。枣一枚。煎。食远服。 
兼风者。加姜活、独活、桑寄生。 
兼湿者。加木瓜、防己、薏苡仁。 

卷之二燥门
消渴
属性:脉 两寸脉滑者为上消。两关洪数者为中消。两尺浮大为下消。濡散为气实血虚。洪大为阳 
盛阴虚。脉沉小有力者可治。实大浮涩者皆难治。 
症 内经云∶二阳结谓之消。东垣云∶二阳者。手足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病则目 
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胃中伏火。火烁而血干涸也。津血 
不足。而消渴生矣。虽有三者之分。因于火则一也。上消者心移热于肺。多饮而渴。少食而 
呕。中消者。脾移热于胃也。善食而瘦。大便燥。而小便黄。下消者。肾移热于膀胱也小便 
淋浊。如脂膏之状。大抵渴症皆因膏粱甘肥之变。或过服金石热药。致阳盛阴虚。津液不足 
。结而不润。皆责于火也。 
治 宜养肺降火生血为主。或曰上消渴。是心火刑炼肺金所致。治宜降火清金。以黄连、麦 
门冬、兰草、白豆蔻、仁梨、藕汁,加升麻、黄柏、之类。清气上升。而渴自止矣。中消渴者。 
胃中伏火。不生津液。食已则饥。不营肌肉。宜芩、 
连、石膏、治之。甚者。调胃承气汤。下消渴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小便如膏。正所谓焦 
烦水易亏是也。此为肾消。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圣济总录云∶未传能食者。必发痈疽背疮。不 
能食者。必得中满豉胀。背为不治之症。洁古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 
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治之。上下既平。则不复传下矣。 
方 五汁饮总治三消 
川黄连(一钱五分) 麦门冬(一钱五分) 天花粉(一钱) 生甘草(三分) 人参(八分) 石膏 
(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 白芍药(八分) 黄柏(七分) 梨汁(以下临服 
加入) 藕汁 生地黄汁 人乳汁(各一盏) 姜汁(二匙) 竹沥(半盏) 
上作一服。加兰草叶一钱。同煎。食远服。临服时。将五汁加入。连药服之。外无加减。 

卷之二燥门
噎膈
属性:脉 沉缓无力。为气虚。数而无力。带涩。为血虚。洪数有力为火。寸关脉沉而滑为痰。两 
关弦滑为吐逆。缓滑者可治。涩弱者难治。 
症 内经曰∶三阳结谓之格。注云。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者。热结也。小肠热结。 
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通。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必反而上。此 
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三因虽有五噎五膈之分。其实病本则一。虽按法施治。若不断浓 
味。戒恼怒。慎起居。纵服良剂。莫能为也。故 
张机峰云。膈当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可以治之。此言深中病情。可不信哉。 
治 宜生津。养血。顺气。清痰。降火。开结。使阴阳和平。气顺痰下。则病无由而作矣。 
用童便、姜汁、竹沥、芦根汁、韭汁、人乳、或牛羊乳、气虚。入四君子血虚。入四物、有 
痰。入二陈、有热。入解毒、切忌香燥之药。古方用人参以补肺。御米以解毒。竹沥以清痰。 
当归以养血。粟米以实胃。蜜以润燥。姜以去秽。不比局方。悉用辛香燥烈之药。一概混 
治。遇挟寒者。间或偶效。但今人悉因痰火七情所致。其无寒也明矣。若妄投前药。咎将谁 
归。 
方 清痰养血汤治噎膈。吞酸。吐酸水。 
半夏曲(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三分) 白扁豆(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五分) 御米(炒八分) 萝卜子(炒七分) 黄连(吴萸同炒 去吴萸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临服。加姜汁(五匙)、竹沥(一盏)、芦根汁(二 
盏)、同药搅匀服。 
痰盛。加贝母(一钱)、枳实(五分)。 
火盛。加山栀仁(姜汁炒)、黄芩(酒炒各八分)。 
顺气。加木香(五分)、槟榔(八分)。 
开郁。加香附(童便浸炒一钱五分)、神曲(七分)。 
养血。加麦门冬(一钱)、桃仁(二十粒)、生地黄(八分)、牛羊乳(各一盏)。 
生津。加同上、再加乌梅(一个)。 
润燥。加麻仁、杏仁(各一钱)、郁李仁(一钱)、人牛羊乳(各不拘多少)。 
抑肝。加白芍药、橘叶(各一钱)、青皮(五分)。 
补脾。加莲子(五枚)、倍用参术。 
止呕。加藿香、砂仁(各七分)。 
消膨。加枳实、砂仁(各七分)。 
止泻。加白芍药、肉果(各一钱),去当归。 
吞酸吐酸。加藿香(八分)、砂仁(五分)、倍用茱萸、炒黄连、心腹痛。加木香 
(五分)槟榔(七分)、青皮(五分)、白芍药(一钱)、桂(三分)、白豆蔻仁(五分),去参术、 
当归(减半)。 

卷之二燥门
大便闭结
属性:脉 两关脉实数。右寸涩数。两尺弦涩。盖数者火盛也。涩者血枯也。由火盛而血衰。服药 
而脉变缓滑者。易治。反结促者。难治。集成云∶脾脉沉数。下连于尺。为热结。两尺脉虚 
。或沉细而迟者。为阴结。右尺浮。为风结也。 
症 内经云∶肾主大便。大便难取足少阴。东垣曰∶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若饥 
饱劳逸。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浓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 
结燥。窃详燥之为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吐泻后。肠胃虚。服热药多 
者。为热结。宜承气汤下之。肺受风邪入肠中。为风结。宜麻仁丸。年老气弱。津液不足。 
或产后内亡津液。而结为气血虚也。六味地黄丸主之。大便闭。小便数则为脾约。脾约者。 
脾血耗散。肺金受火。无所摄脾。津液故竭。宜养血润燥。若能食。小便赤。为实闭。麻仁 
七宣等药主之。不能饮食。小便清。为虚闭。为气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