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0-脉症治方-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 治法云∶淋属湿热。宜五苓,加山栀、木通、老人血气虚而淋。宜参、 、归、术、带 
木通、山栀、肾虚者补肾。兼利小便。不可独用利药。死血者。四物汤,加牛膝主之。痰气 
滞于上焦。宜二陈吐之。若湿热流注下焦。热结膀胱。而小便闭涩。用益原散。以黄柏、山 
栀、泽泻、煎汤调下。切当大抵淋闭之症。有肺燥不能生水。治宜清金。车前子、茯苓、麦 
门冬、黄芩之类。有热结膀胱。宜泻膀胱火。黄柏、知母之类。有脾湿不运。而精不升 
。故肺不能生水。当燥湿健脾。苍白术、陈皮之类。治各有别。 丹溪云∶浊与带同是湿 
热。白属气。赤属血。治以清热渗湿为主。气虚入参术。血虚入芎归。甚者必用吐以提其气 
。下用二陈。加二术、白芍药、黄柏、煎服。丸药以樗根、白皮、黄柏、青黛、干姜、滑石 
、蛤粉、神曲、糊丸服。或用六味地黄丸尤妙。亦有思虑过度。则水火不交。快情恣欲。而 
精元失守。故尿前尿后。凝结流下。名曰白浊。亦曰遗精。宜抑火养心。安脾。实肾。则水 
火相交。其流固自清矣。 辨疑录云∶疝症本湿热。怒气伤肝。房劳过伤。心肾胞络之火郁 
结于内。盖小肠乃多气少血之经。心气郁结。则腑受邪。肝气一盛。而子亦盛矣。故二气攻入 
小肠膀胱。而痛作矣。治用五苓散。内加行气之药。乃利小便出邪之法。按药性云∶猪苓泽 
泻。分阴阳以和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心和则小肠之气亦通矣。白术利腰脐间湿。并死血。茯 
苓淡渗利窍行湿。桂伐肝邪。伐其本也。加茴香。善治小肠之气。金铃子橘核。去膀胱肾气 
。槟榔坠下。少加木通。以为导引小肠之火出也。治亦近理。又法治疝、盖因湿热为寒郁而 
发。用山栀子以降湿热。乌头以破寒郁。二味皆下焦之药。而乌头为栀子所引。其效甚速。 
女人崩漏。多因七情之火内动。或因气所使而下。急则治其标。白芷汤。调下百草霜。甚 
者棕榈灰。莲蓬灰。血余灰。俱妙。 
缓则治其本。以四物汤。加参术、黄 、便制香附、地榆、蒲黄、荆芥穗(各等分)、升麻、 
(五分)、屡治有效。宜随症加减用之。 
方 加减五苓散治诸淋。及小便闭涩随症加减用。 
白术(一钱) 赤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木通(一钱五分) 滑石(一钱) 桂(三分) 郁李 
仁(八分) 黄芩(一钱) 山栀子(一钱) 甘草梢(五分) 秋石(一钱) 黄柏(童便炒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灯心一握。煎八分空心服。 
血淋。加当归(一钱五分)、生地黄(一钱)、牛膝(一钱)、藕节、侧柏叶(各一钱),去桂。 
气淋。加青皮、香附、海石(各一钱)、沉香(五分)。 
结热蓄于下焦。成砂石淋。加归尾(一钱)、黄柏(加一倍)、大黄(三钱)。 
小便血出如淋。加归身尾、小蓟根、生地黄、侧柏叶、藕节、蒲黄(生用各等分)、小便前后 
血。加同上。 
小便闭不通。加车前子(一钱五分)、大黄(生三钱或五钱)、海金砂(一钱)、小便涩。加青皮 
(七分)、黄连(八分)、枳壳(七分)。 
小便多。或不禁。或不时遗出。以八味丸。减泽泻一半。 
黄柏、知母、煎汤吞下。一月即效。亦可治久远遗精白浊。 
又方 加减厘清饮治赤白浊。梦遗精滑。及女人赤白带下。 
白术 白茯神 麦门冬 黄连 黄柏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 泽泻 牡蛎 石莲 
肉(各等分)。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姜枣煎。食前服。 
血虚。加当归、地黄(各等分)。 
气虚。加黄 、人参(各等分)。 
阴火动。加黄柏、知母(各等分)、桂(三分)。 
日久者。加升麻、柴胡(各五分)、龙骨( 一钱)。 
女人赤白带。加樗根、白皮、赤石脂(各等分)。 
肥人带是湿痰。加海石、半夏、苍术、川芎、香附(各等分)。 
瘦人无带。有即是热。加香附、山栀、青黛(各等分)。 
思想无穷。所欲不遂。梦遗精滑。治在心脾。加半夏、陈皮、甘草、人参、远志、酸枣仁、 
(各等分)、夜服安神丸。晨服坎离丸。莲肉汤下。或以黄柏知母。煎汤吞下八味丸亦可。 
女人夜梦鬼交。四物。加香附。茯神、远志、石菖蒲、牡蛎( )、赤石脂(各等分)、清晨用 
莲肉汤调下妙香散。 
又方 橘核顺气汤治疝偏坠。此药劫痛行。渗湿清热。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泽泻(七分) 木通(一钱) 青皮(七分) 桂枝(五分) 橘核(一钱 
)川楝子(一钱) 山栀(一钱五分) 川乌(八分) 木香(五分不见火) 槟榔(七分)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空心服。 
血滞。加桃仁、当归(各等分)。 
气滞。加沉香(五分)、小茴香(七分)。 
寒疝。加吴茱萸(一钱)、山栀、川乌、倍用。 
湿郁疝。加苍术(一钱五分)、木瓜(一钱) 
食积滞而成疝。加山楂、枳实(各一钱)。 
痰涎流注成疝。加半夏、南星、海石、香附(各等分)。 
又方 四物调中汤治血崩。因七情所伤。脾胃不运。肾水亏损。不能镇守胞络相火。以致 
水火不交。而血妄下。此缓则治其本也。必多服乃效。 
川芎(一钱)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熟地黄 人参 黄 白术 麦门冬 阿胶(炒) 香 
附(各一钱五分) 荆芥穗 黄柏 黄连 地榆(各八分) 升麻(三分) 柴胡(五分) 陈皮( 
一钱) 
上十八味作一服。姜枣。水二钟。煎。食前服。渣煎食远服。 
又方 凉血地黄汤治症同前。此急则治其标也。二三服即效。 
川芎(一钱)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黄芩(各一钱五分) 黄柏 知母 本 荆芥穗 蔓 
荆子(各一钱) 细辛(五分) 黄连 羌活 防风(各八分) 升麻 柴胡(各五分) 甘草 红 
花(各三分) 
上十八味作一服。姜枣煎。空心服。渣食远服。 

卷之三火门
疮疡(疔疮瘰)
属性:脉 诀云∶数而无力为疮疡。集验云∶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肿赤痛。其邪深在里。 
宜先疏通以绝其源。浮大而数。 肿在外。当先托里。恐邪气入内也。脉不浮不沉。内外 
症无知。其在经当和荣卫。脉数身无热内有痈脓。脉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若有痛处。 
当发痈疽疮疡。脉沉迟而缓者生。急疾而数者死。 
症 按外科论云∶夫外科以痈疽发背冠于篇首。为诸疮之先者何。盖此症变化在于须臾。 
性命悬于毫发故也。然痈疽之名。虽有二十余症。其要则有二焉。阴阳是也。凡发于阳者。 
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夫阳发则 
皮薄。色赤。肿高。多有椒眼数十。而痛。阴发则皮浓。色淡。肿坚硬。状如牛颈之皮。不痛 
。又有阳中之阴。似热非热。虽肿而虚。赤而不燥。作痛而无脓。时浮时消。盛而内腐。阴 
中之阳。似冷非冷。不肿而实。微赤而燥。有脓而痛。外虽不盛。而内烦闷。阳中之阴。其 
人多肥。肉紧而内虚。阴中之阳。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又有阳变为阴。因草医凉剂之过 
也。阴变为阳,因火艾热药之骤也。然阳变阴。多犹可返于阳。故多生。阴变阳。多不能复于 
阳。故多死。间有生者。此医偶合于法。百中得一耳。所谓发者。积于中而发于外者也。人 
之一身。所自本于五脏。五脏之气。皆禀于胃气。胃为五脏之根本。故胃受谷。脾化之以生 
气血。脾主肌肉。胃气传五脏。以行血脉。经络。灌溉一身。而昼夜一周。虽痈疽有虚实 
寒热。皆由气郁而成。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候于人迎。人迎者。左手关前一 
分是也。外因候于气口。气口者。右手关前一分是也。人迎气口之脉。和平。则为不内外因 
也。其原有五。一天行时气。二己情内郁。三体虚外感。四身热抟于风冷。五食烧炙。饮醇 
酒。服丹石热毒等药。以五者为邪。气郁于胃中。胃气盛而体实。则邪气相抟。而流注于经 
络。涩于所滞。血脉经络。壅结而成痈。胃气弱而体虚。则邪气盛而宿于经络。凝涩流积。 
血脉不潮。内腐而成疽。故曰外形如粟。中可容毂。外貌若钱。中可安拳。恶毒脓管。寸长 
深满。脓血相粘。用药可痊。臭秽无丝。血败气衰。阳绝阴盛。仙难救命。善用药者。当审 
人虚实。察病冷热。推其所因。究其所原。而后治之。内外相应。不可一概而论。如病发于 
阳。而极热必当顺其气。匀其血。气顺则宜通而不滞。血匀则流动而自散。气乃为阳。血乃 
为阴。阴阳调和。其病自安。外则用凉药而触之。内热反盛。热盛则血得凉而易散。甚则热 
已痿。而血凝于凉。以致血不散。此阳变为阴。渐成坏烂之根。急投温剂以治。解其外攻四 
围之血路。出其中间已成之脓毒。然后根据法以收其功。如病发于阴而极冷。则内用平补之药 
。以宣其气。滋其血。助其元阳。从其脾胃。待其饮食进。而后须顺气匀血。如常法。外用 
热药以潮一身之气血。回死肌。拔毒瓦斯。后用温药以散之。其极冷者。或又为凉药所误。不 
得已。于三建汤而回阳病。必旁出再作为佳。此阴变为阳之候。更生之兆也。若内不回。外症不见。是为独阴绝阳。 
不可治矣。盖阳者气也。阴者血也。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气耗则血死。血死则病死矣。冷症则用热药。不过 
行其气 
之主宰。膜为五脏之囊 。病之初起。毒上攻心之胞络。故先呕逆而后痈疽。或先痈疽而后 
呕逆者。皆由毒攻于胞络。根于心也。心主受毒。神无所舍。元气昏瞑。毒之始萌。傍腐肌 
肉。治若不早。毒瓦斯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精神枯槁。脉自坏绝。病有至盛。内 
见五脏。可得其生者。膜完故也。病有至微。肌肉未溃而死者。膜先透也。是以救心护膜。 
当为治者之先务。亦外科之良法也。此乃论痈疽之要。其神圣功巧。不可具述。非寻常医流 
。一草一木。一针一刀。所可以得其要者也。 
方 加味托里散治发背痈疽。无分脑乳附骨等处。及诸疔瘰 。一应肿毒。肿未成即散。已 
成即溃。败脓自出。腐肉自去。痛苦自减。大有神效。非常功也。 
人参 黄 桔梗 防风(并去芦) 川芎 当归 官桂 浓朴 白芷(各一钱) 甘草(五分) 
白芍药 木香 大腹子 乌药 枳壳 紫苏(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生姜二片。葱白一根。煎至七分。加酒一呷。病在上。食后服。病在 
下。食前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病不退。加白术、白茯苓、熟地黄(各一钱)。 
不进饮食。加砂仁(七分)、香附(一钱) 
痛不住。加乳香、没药(另研煎熟放下各一钱)。 
水不干。加知母、贝母(各一钱) 
疮不穿。加皂角刺(一钱)。 
咳嗽。加陈皮、半夏、杏仁(各一钱)。 
大便秘。加大黄(三钱)、枳壳(一钱) 
小便涩。加麦门冬、木通、车前子(各一钱)、灯草(二十根)。 
香港脚。加木瓜、黄柏(各一钱)。 
又方 仙方活命饮治外科一切病症。已成即溃。未成即散。二三服立效。轻者一服即效。予 
用此方治乳痈瘰 。大有奇效。 
滴乳(另研药熟化下) 防风 白芷 贝母 赤芍药 当归尾 明没药 
(研) 皂角刺 天花粉 甘草节 穿山甲(炮以上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