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的生存环境里,不可能有对“道”的深层境界的体悟,因为自我意识就是私欲,私欲产生偏见,而逻辑思维的强化,又破坏了意识的整体统一性,也妨碍了对道的深层含义的体悟。因为逻辑思维是意识分裂的产物,而“道”就体现在意识尚未分裂之前。与西方的上帝观念相比,“道”显得更深刻,因为上帝是意识分裂的产物,是作为理性的对立面产生的。而“道”则是宇宙自然最高理性的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是宋明理学“天理”概念的一种发展,或重新阐发,这正是新道家在当代的理论建构,实质上也是一种新道学。
对于老子的“道”的理解,不一定拘泥于文字,古人的视域与现代人不同,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也不同,今天的“道”应该有今天的涵义。而且,在老子的时代文字与词汇不够丰富,一词多义、意义模糊、含混,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为后人的理解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留下了广阔的解释学视域。这些,都使不同的时代对道的理解可以不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子对“道”的认识不是常规认识,而是一种超常认识。在常规认识范围内
天之道有何特色?一曰有常,也就是有规律,可遵循;二曰无常(可发展变化),它通过运动表现自己;三曰公平,“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就是私有制社会的弊病。私有而不加节制,必然产生马太效应,产生两级分化,结果是富者暴富,贫者无法生存,产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威,则大危致”,即产生更大的危机和社会动乱。这一切都是违背了自然之大道,它是文明社会不可能稳定长久的根本原因。
宇宙自然是一个自稳定、自动调节的系统,一切自然运动例如风雨、****、海啸、山洪暴发,都是大自然的自我调节:,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整体平衡。唯有人类社会,其改革运动是为了达到少数人自己的目的而破坏整体的平衡,唯有人类社会的阶级、等级秩序,是为维护人间不平等的,这就是人间无道,违背自然大道的体现
体道修炼的不同层面:
道无处不在。它可以体现在自然万物之中,也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层面,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体现在人的生命过程之中。因为人是小宇宙,宇宙自然之道,完全可以通过个体生命的修炼而体现出来,这就是对“道”的体悟。
中国文化讲修身,儒家有“修齐治平”,道家有“性命双修。”都不是听任自然生命的完全自发,而是在理性意识的控制下的生命的引导。修炼、气功入静、以及佛家的修行等,我称为“意识调控”。人是有意识的,这种意识是产生私心杂念、欲望冲动的根本,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就会无恶不作。如果人还有理性,就不能不对自己的意识活动进行节制。庄子所谓“心猿意马”;佛家所谓“安禅制毒龙”;儒家所谓“吾日三省吾身”,都表明修养情性、抑制私欲,也就是进行意识调控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意识调控?因为意识是唯一可以和自然对抗的因素。意识就是生命的主动性、能动性、它不安于自然状态而总是试图进行反抗,一切征服的野心、坑蒙拐骗的伎俩、自私自利的算计,都是因为人有意识、有私心,而在大自然却没有这种现象,宇宙意识无我,宇宙自然的意识并不为私己打算,它是绝对公平的,是一种协调万物创造万物的因素。而人的修炼,人的意识调控,归根到底就是抑制意识中私欲的膨胀、杂念的滋生,使人在长期生存竞争中被分裂了的意识重新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把人的意识融入到宇宙自然的意识中去。
 4 
              
  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
道的涵义与悟道的境界
个人的私心杂念、逻辑思维,一切局部兴奋的显意识都是破坏意识的整体性的。要使意识回到整体状态,就必须通过意识调控。
这种意识调控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成功、到位的。它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庄子讲体道的方法有三种,曰守宗、心斋、坐忘。
1、守宗:宗就是根本,守宗需要一个过程: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这就是体道的不同境界。这里的“朝彻”、“见独”都是体道的不同层次。朝彻就是豁然贯通,“见独”就是体道,它需要循序渐近,“守之三日”、“守之七日”、“守之九日”,把天下万物全忘掉,生老病死不挂于心,这才能达到体道的最高境界。
2、心斋:所谓“心斋”,就是虚一而静(见庄子《人间世》)。止息思虑,心神入静。
3、坐忘:所谓“坐忘”,就是“堕肢体、罢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见《庄子。大宗师》),排除杂念、忘却尘世、放弃聪明、抛弃知识、停止逻辑思维,甚至忘掉自己的整个身体,这样才能进入体道的最高境界,而这也正是气功的高度入静态。为什么这样能够进入体道的最高境界?因为此时人体生命已经进入超常状态,此时的意识,已经产生了超常认识。而道的最高境界或景象,正是在超常认识的状态下达到或产生的。
 5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道人语:修行不可我持色身
王福梅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
道教这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最早见于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在葛洪看来,民间变化之术,无所不为,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铅性白而变赤为丹,丹性赤而变白为铅,等等。因此,他坚信,用异物烧炼金银,同服食金丹成仙长生一样,是必然有的事。所以他在列举了诸多炼物成金之事以后,论证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1)相信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常规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葛洪的这一思想,也见于《西升经》中,《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北周道士韦处玄注解说:“天地与我俱禀自然一气之所性,各是一物耳,焉能生我命乎?我但去心知,绝耳目,各守根本之一气,则与道同久矣。”(2)由此可见,尽管《抱朴子•;黄白篇》和《西升经》所提出的达到“与道同久”的方式不同,但都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道教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在人生观和实践方面,都有其积极作用和现代意义。
首先,“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蕴含着对人自身潜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激励人不断进取的积极的人生观。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当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种人生观是企业或其它经济主体、个人在竞争中获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推动着企业经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此类命题,对全人类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其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在实践上有它的积极作用和现代意义。这主要可体现在道教中人在观察自我、天地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对发展中国科技、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及形成正确的名利观方面的巨大作用。下文主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 在“我命在我不在天”思想的指导下,道士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努力利用人类智慧制造shen药以求长生不死,在制造shen药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史进行细致考察之后所得出的一番精辟见解:“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3)在这里,李约瑟博士所指的“道家”是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先秦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又包括汉代以来的道教。
道士们修炼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首先对人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探讨了人体奥秘与机理,寻求治病养生的良药,而探讨的结果,便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医药学专家,像东汉时期的华佗、东晋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朝的孙思邈等,他们在中医药学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东汉时期,人称“神医”的华佗,发明了“五禽之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来锻炼身体,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健身操,也是体育科学史上最早的导引疗法。他还发明了“麻沸散”,在施行手术前,对病人进行麻醉,使外科手术学获得了长足进展,这些都是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又如隋唐之际,人称“药王”的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是一位道士,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枕中素书》、《福禄论》、《摄生真录》等多种著作,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孙思邈不仅医术高超,医学理论精湛,在医学观方面也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在医术方面,他运用动物甲状腺防治甲状腺肿大,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用葱叶做导尿管为尿闭病人施行导尿术等等;另外,他所记录的下颌关节脱臼整复法至今仍为医学界所沿用。在医学观方面,孙思邈提出许多关于医学研究的目的、医著编撰的原则、医生应有的医德及医学与疾病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独到见解。其中关于医学与疾病的关系,孙思邈提出一些很好的看法。他将疾病按能否医治,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不治而愈;,第二类为“须治而愈”,第三类为“虽治难愈”,第四类为“真死不治”。在他看来,大多数疾病都可以治好,他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4)“生候尚存,形色未改,病未入腠理,针药及时,能将节调理,委以良医,病无不愈。”(5)这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思想,是一种积极而正确的医学观,激励人们积极进取。
1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实践积极的人生观浅析
由此观之,道教各种各样的治病保健的理论和技术,是世界文明宝藏里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兼取西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