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解读-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慈悲空洒常啼泪。尽管常啼菩萨悲痛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能觉悟,可是我们一般人
呢?
  「沈醉心扉依旧扃」,心头这个智慧之门永远打不开。智慧之门打不开是自己打不
开,而且永远是紧闭著的,锁起来的。这是我们对于第五品的结论。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
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
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
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
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
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
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
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文喜和文殊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
是说。】

  这是加进来的一个问题,我们把金刚经放轻松一点,当作是师生问答的记录,或者
当成一个剧本,不要像念书一样死板,要把心扉打开一点去了解。现在佛告诉须菩提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如果你梦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云端上,那你就著魔
了;那不是真见佛,你尽管拿石头去丢他,拿金刚经打他,你可以说:是你说的,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跑来干什么?
  当年有一个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师,从小出家,三十几岁开始参禅,总不
能开悟,于是他从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七佛之
师,智慧第一,释迦牟尼佛和许多佛菩萨,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
想开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场。也有人拜了三年两年才拜到,为的是要见文
殊菩萨。
  话说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刚窟,看见一个老头子牵一头牛,胡子白白的,
头发也是白的,请他到他的茅蓬喝茶,问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三步一拜是从那里来
的?文喜说南方来的,想求见文殊菩萨。老头子说:南方佛教怎么样?他回答说:南方
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这里来,想求见圣人……你们北方五台山的佛法怎么样?老头子
说: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啊!
  其实整个世界人类社会,都是有圣也有魔,都是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文喜问道:
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这老头子说:前三三与后三三。这一句话,千年来也没人
知道他讲什么?一般修道的人就讲,前三三与后三三,这就是要人修气脉呀!后面有三
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前面是印堂呀,守窍的灵门关,这里是什么关,那里是
什么关,都是讲这个。其实这个可以作话头参,前三三与后三三就是禅宗的话头。
  那么两个人谈到这里,老头子就问文喜佛法,这位文喜和尚却答不出来;老头子皱
了一下眉头,叫声:均提,送客。茅蓬后面出来一个童子就说:法师你请吧!就把和尚
送出茅蓬外了。这个文喜和尚正回头要道谢,就看到文殊菩萨骑一只狮子站在空中。
  可叹这位文喜,千里迢迢,三步一拜要见文殊,这时才发现原来与文殊菩萨当面对
谈而不自知,真是后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后,文喜发愤努力,终于大彻大悟。文喜悟
了以后,到丛林下做苦工,就是部队里所称的伙夫,大陆上禅林中就叫作饭头。饭头的
工作很辛苦,一个庙子中千人吃饭,那个大丛林的饭桶,像我这种个子啊,站在锅里头,
从外面绝对看不见人。要煮一千多人吃的饭菜,所用的锅铲之重,如果没有练过武功的
人,拿都拿不动。所以少林寺学功夫,只要能烧三年饭,你武功就不得了啦!米要整袋
倒进锅去,要搅的时候,要有武功才能转得动那个锅铲。文喜禅师因为自己悟了道,愿
意发心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菩萨道。
  有一天文喜在做饭的时候,文殊菩萨在饭锅上现身,还是骑他那只狮子,在饭锅上
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萨,就是当年在五台山金刚窟看到的那个老头子,他拿起锅铲一
边就打过去,一边嘴里说: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来这里干什么?你是你,我
是我。文殊菩萨的那个化身飞到空中一笑,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
劫,反被老僧嫌。」苦瓜当然连根都是苦的啦,这个甜瓜当然连那个蒂都是甜的。修行
三大劫数,连释迦牟尼佛都是做过他的学生的,倒楣了,反被老和尚讨厌。这说明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反覆叮咛。也就是禅宗祖师们后来说的:佛来斩佛,魔来斩魔的道理,
这也是修行的无上秘诀。

    烧佛的和尚

  所以说,诸位千万不能著相,一著相后来都变成精神病了,这是反覆请求诸位,也
是警告诸位,不能著相的道理。禅宗到了后来,有一桩丹霞烧木佛的故事。
  丹霞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经当方丈了,冬天冷起来没有柴烧,就把大殿
上木刻的佛搬下来劈了,用来烤火。当家师出来看到了,吓得说;烧了佛,这个罪过多
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眉毛当时都掉下来,脱了一层皮。佛是丹
霞烧的,因果反而到了当家的身上去,这是禅宗里头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烧木
佛,院主(就是当家和尚)落须眉」的公案。这些道理都说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
所以各位用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著相,一著相就严重了。
  对于佛的这个说法,在第六品中,须菩提提出怀疑的问题了,他说:佛你这样讲了
以后,将来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听到你这样讲,尤其金刚经这一种理论流传
到后世,「生实信不?」他们能够相信吗?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够办得
到吗?「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佛告诉须菩提说,你不要这样看法,接著,佛就说
预言了。

    五百年后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相。】

  这个话很严重,因为讲到一切无相,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闹
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线,自找麻烦还是小事,已经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须菩
提提出来问佛,他说你这样讲法,后代还有人真正懂得,能够相信吗?佛说你不要这样
看,当我死了以后,过五百年──为什么讲过五百年?佛在世的时候,叫做正法时代;
佛过世以后是像法时代,就是有佛像有经典的时候;到了佛经都没有了,只有迷信的时
候,叫作末法时代。所以他说,等我过世五百年后,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
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开就可以相信这个话了。
  佛说五百年后,重点是指后世,也有许多说法,针对五百年后这句话,多方研究推
测论断,在此不多作讨论。

    善行 功德 智慧

  刚刚讲到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持戒、守戒、修福报,福报修成就了,才能得到无上
智慧。一个人不要说智慧,生来能有一点聪明,都还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无上
的智慧,不是求得来的,是修来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无上的智慧。
这个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来的,守戒累积起来,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
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别提出来,在他过世以后五百年,有持戒
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话。
  五百年后文化演变更不同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我经常跟青年同学讨论这个问题,
站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时代愈来愈进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来讲,愈来愈堕落,
是退步的。所以我们现在讲时代进步,是站在物质文明的立场来说的;佛法是从人文的
立场来看时代的。迟五百年,人的智慧变得越来越低,到了末法时代,人十二岁就可以
生孩子,脑袋非常发达,四肢和两手两脚越来越小,极聪明而没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杀
人。换句话说,灾难、病痛、战争随时存在,这是末法的时候,现在还没有到。
  五百年后,有人真能够行善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对于佛经中「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说法,能够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来,这是
非常难的事。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
的果。尤其我们看到庙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块钱啦!现在充其量是一百块钱,买
一大堆香蕉、饼,一人把香,烧了以后又拜,拜了以后又磕头,然后求神明保佑丈夫好、
身体好、爱国奖券又中、生意发财、样样都好,然后还把香蕉带回去慢慢吃。你们看!
出这么一点点本钱,那个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会理这一套的。哼!你这
个人自己都成问题嘛!花一点点本钱,要求一切都圆满,达不到目的,还要讲这个菩萨
不灵,这个菩萨好当吗?就像古人的一首诗,讲这个天气很难办:
    做天难做四月天  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  采桑娘子望阴天
  你说老天爷究竟该怎么办?人同天一样更难,菩萨更是难上加难。两家人打官司,
两边人都烧香要帮忙,保佑他打赢,你说这菩萨究竟帮那一边好呢?你说菩萨是看谁的
香蕉多一点,猪头大一点来决定吗?所以啊!这些都是宗教仪式,从心理学立场来研究,
这是很滑稽的。我们经常听人家讲宗教仪式的,也只好写四个字来形容,不可理喻!不
可理喻!简直不可理喻!嘴里没有办法讲出来,只好说对对对,你说的差不多啦!是那
个样子,慢慢来吧!将来再说吧!那个将来再说,也许是三大劫以后才再跟你讲呢!就
是说你现在听不懂,只好三大劫以后再说吧!
  现在佛说这个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难相信的,他说后世有人对于平常的道理就是大
道,信得过的要有大福报才行。这个福报不是世间的鸿福啊!所谓能生信心,可不是迷
信,是理性上的正信。「以此为实」,认为这个是实在的真理。佛说你要晓得,将来世
界上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止是跟过一个佛两个佛三个佛四个佛五个佛而种的善根;这样
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来的!他已于「无量千万佛所」,不知道经过多少世,
在这些有成就人前面学习过!「种诸善根」,他已经做了无量的好事,种了这样大的善
根,才生出这样大的智慧。

    净信和无所住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