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7-伤寒论-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  
朝代:东汉  
年份:公元25…220年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属性: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 
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 
惊痫,时螈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 
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 
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 
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 
14.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 
(擘,十二枚) 桂枝(去皮,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 
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 
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 
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方四。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方五。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子佳。方六。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 
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八。(促,一作纵。)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方九。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 
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 
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十。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擘,四枚) 
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 
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 
十 
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 
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 
十四个,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方十一。(用前第一方。)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 
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 生姜(切,一两六铢) 杏仁 
(去皮尖,十六个) 甘草(炙,一两二铢) 大枣(擘,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 
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 
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 
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 
,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 
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 
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 
知母(六两) 石膏(碎,绵裹,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十四。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擘,四枚) 生姜(切,一两二铢) 石膏 
(碎,绵裹,二十四铢)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 
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臣亿等谨按桂枝汤 
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 
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 
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 
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 
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 
台秘要》∶一云起脾汤。)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 
汤主之。方十五。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 
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 
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 
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 
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 
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 
故知病可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属性:31.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 
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后第四方。)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二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生姜 
(切,二两) 半夏(洗,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