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2-张卿子伤寒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卿子云。论中卫强荣弱。强字往往失解。 
其脉沉者。荣气微也。 
内经云。脉者。血之府也。脉实则血实。脉虚则血虚。此其常也。脉沉者。知荣 
血内 
微也。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 
针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脉浮。汗出如流 
珠者。腠理不密。开阖不司。为卫气外衰也。浮主候卫。沉主候荣。以浮沉别荣卫之衰 
微。理固然矣。然而衰甚于微。所以于荣言微。而卫言衰者。以其汗出如流珠。为阳 
气外脱。所以卫病甚于荣也。 
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卫、阳也。荣、阴也。烧针益阳而损阴。荣气微者。谓阴虚也。内经曰。阴虚而内 
热。方其内热。又加烧针以补阳。不惟两热相合。而荣血不行。必更外发热。而内躁烦 
也。 
唐不岩云。流、或作留。非。方其始也。虽微而不得不流者。烧针以迫之也。及其 
既也。已衰而不得复行者。烧针以竭之也。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蔼蔼如车盖者。大而厌厌聂聂也。为阳气郁结于外。不与阴气和杂也。 
王宇泰云。按车盖言浮大。即前浮数之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累累如循长竿者。连连而强直也。为阴气郁结于内。不与阳气和杂也。 
王宇泰云。按长竿者。紧弦也。即前沉迟之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轻浮而阳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萦萦、滞也。若萦萦惹惹之不利也。如蜘蛛丝者。至细也。微为阳微。细为阳衰。脉 
要曰。微为气微是未至于衰。内经曰。细则气少。以至细为阳衰宜矣。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绵绵者。连绵而软也。如泻漆之绝者。前大而后细也。正理论曰。天枢开发。精移 
气变。阴阳交会。胃和脉生。脉复生也。阳气前至。阴气后至。则脉前为阳气。后为 
阴气。脉来前大后细。为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是知亡血。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 
阴盛 
则结。此皆病脉。 
脉一息四至曰平。一息三至曰迟。小快于迟曰缓。一息六至曰数。时有一止者。 
阴阳之气。不得相续也。阳行也速。阴行也缓。缓以候阴。若阴气胜而阳不能相续。 
则脉来缓而时一止。数以候阳。若阳气胜而阴不能相续。则脉来数而时一止。伤寒有 
结代之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为死脉。此结促之脉。止是阴阳偏胜而时有一止。即 
非脱绝而止。云此皆病脉。 
王宇泰云。结、促、代、皆动而中止。但自还为结促。不能自还为代。无常数为 
结促。 
有常数为代。结促为病脉。代为死脉。不可不辨。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动为阴阳相搏。方其阴阳相搏。而虚者则动。阳动为阳虚故汗出。阴动为阴虚。故 
发热也如不汗出发热。而反形冷恶寒者。三焦伤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行气于阳。 
三焦既伤。则阳气不通而微。致身冷而恶寒也。金匮要略曰。阳气不通即身冷。经曰 
阳微则恶寒。 
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脉经云。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关为阴阳之中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 
如豆大。厥厥动摇者。是阴阳之气相搏也。故名曰动。 
王宇泰云。阳升阴降。二者交通。上下往来于尺寸之内。方且冲和安静。焉睹所谓 
动者哉。惟夫阳欲升而阴逆之。阴欲降而阳逆之。两者相搏。不得上下。击鼓之势。陇 
然高起。而动脉之形着矣。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阳脉。寸口也。阴脉。尺中也。上下同等。无有偏胜者。是阴阳之气和缓也。非若 
迟缓之有邪也。阴阳偏胜者为结为促。阴阳相搏者为动。阴阳气和者为缓。学人不可不 
知也。 
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经云。弦与紧相类。以弦为虚。故虽紧如弦。而按之不移。不移。则不足也。经曰。 
弦则为减。以紧为实。是切之如转索无常而不散。金匮要略曰。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 
宿食也。 
许叔微云。少阳之气通于春。春脉弦者。以应春阳时令之脉也。如浮大而弦。洪 
长而弦。浮滑而弦。浮数而弦者。皆为阳也。若夫沉微而弦。沉涩而弦。沉细而弦。 
皆为阴症之脉也。仲景以弦脉分阴阳二用之理。其义微矣。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弦则为减。减则为寒。寒者。谓阳气少也。大则为芤。芤则为虚。虚者。谓血少 
不足也。所谓革者。言其既寒且虚。则气血改革。不循常度。男子得之。为真阳减而不 
能内固。故主亡血失精。妇人得之。为阴血虚而不能滋养。故主半产漏下。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 
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 
浮为阳。紧为阴。芤为虚。阴阳争则战。邪气将出。邪与正争。其人本虚。是以发 
战。正气胜则战。战已。复发热而大汗解也。 
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浮、数、阳也。本实阳胜。邪不能与正争。故不发战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争则战。脉大而浮数。皆阳也。阳气全胜。阴无所争。何 
战之有。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 
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脉微者。邪气微也。邪气已微。正气又弱。脉所以微。既经发汗、吐下、亡阳、亡 
血。内无津液。则不能作汗。得阴阳气和而自愈也。 
王宇泰云。此三脉。皆于病将解之时而候之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患身凉和者。何也。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 
半。脉浮而解者。 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伤寒三日。阳去入阴之时。病患身热。脉浮数而大。邪气传也。若身凉和。脉浮数 
而微者。则邪气不传而欲解也。解以夜半者。阳生于子也。脉浮。主 然汗出而解者。 
邪从外散也。脉数。主能食而解者。胃气和也。脉微。主大汗出而解者。邪气微也。 
王宇泰云。上言脉微。故不汗出而解。此言脉微而解。必大汗出。上以曾经吐下 
亡血。邪正俱衰。不能作汗而解。此以未经汗下。血气未伤。正盛邪衰。故大汗出而解。 
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 
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三部脉均等。即正气已和。虽有余邪。何害之有。王三阳云。三处浮沉迟数同等者。 
非如成云均等也。各照本部应得脉看。如肺脉当浮。肾脉当沉之谓也。 
立夏得洪大脉。 
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 
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脉来应时。为正气内固。虽外感邪气。但微自汗出而亦解尔。内经曰。脉得四时之 
顺者。病无他。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 
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 
以阴得阳则解也。 
日中得病者。阳受之。夜半得病者。阴受之。阳不和。得阴则和。是解以夜半。阴 
不和。得阳则和。是解以日中。经曰。用阳和阴。用阴和阳。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经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 
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 
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趺阳者。胃之脉。诊得浮而涩者。脾胃不足也。浮者以为气实。涩者以为血虚者。 
此非也。经曰。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若脉浮大。当为气实血虚。今趺 
阳脉浮而涩。浮则胃虚。涩则脾寒。脾胃虚寒。则谷不消而水不别。法当下利。少阴肾 
脉也。肾为肺之子。为肝之母。浮为肺脉。弦为肝脉。少阴脉弦而浮。为子母相生。故云 
调脉。若滑而数者。则客热在下焦。使血流腐而为脓。故屎脓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 
当发其汗也。 
脉经云。风伤阳。寒伤阴。卫为阳。荣为阴。风为阳。寒为阴。各从其类而伤也。 
易曰。水流湿。火就燥者是矣。卫得风则热。荣得寒则痛。荣卫俱病。故致骨节烦疼。 
当与麻黄汤发汗则愈。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 
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 
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 
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 
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经、常也。趺阳之脉。以候脾胃。故迟缓之脉为常。若脉浮数。则为医妄下。伤胃 
动脾。邪气乘虚内陷也。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邪在表之时。脉浮而 
数也。因下里虚。荣卫内陷。邪客于脾。以数则动脾。今数先微。则是脾邪先陷于里也。 
胃虚脾热。津液干少。大便必硬。针经曰。脾病善噫。得后出余气。则快然而衰。今脾 
客邪热。故气噫而除。脾能消磨水谷。今邪气独留于脾。脾气不治。心中虽饥而不能杀 
谷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为热烁。故潮热而发渴。趺阳之脉。 
本迟而缓。因下之后。变为浮数。荣卫内陷。数复改微。是脉因前后度数如法。邪 
热内陷于脾。而心中善饥也。数脉不时者。为数当改微而复不微。如此。则是邪气不传 
于里。但郁于荣卫中。必出自肌皮为恶疮也。 
师曰。病患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 
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 
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 
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 
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微为亡阳。涩则无血。不当汗而强与汗之者。令阳气微。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 
故曰阳微则恶寒。不当下而强与下之者。令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