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喉条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服药无效。其家守邑医之言。不敢破。后至数日。吐恶血数碗而毙。始恍然于汪 
姓女婢之症及薛友之妻。均系少阳少阴之标病。风火之势急。故得破而愈。汪君专 
系太阴燥火本病。破之非徒无益。必又速祸。此中源流甚微。安可不悉心考究。穷 
极其只细。徒以命数杳缈之谈以卸责。恐未尽格物穷理之功矣。 





辨救误上第九

属性:手太阴本病。症如前。初起咽燥无痰。七八日后忽痰声漉漉。甚则喘促心烦。此必误 
治或迁延日久。肺火炽盛。引水自救。吸聚五液而为痰。急用三 降龙丹主之。忌一 
切苦燥化痰药。如牛黄胆星娄贝等味。尤不可用冰麝吹喉药以助燥。初起即多痰涎。 
挟有风火者。不在此例。 
此为白喉极重之候。人但知痰声漉漉。乞灵于胆星牛黄。喘促不宁。取效于娄贝葶 
苈。一试不验。且重用之。卒至痰喘愈甚。束手无策。遂委之于病不可为。不知此 
证纯系太阴燥火炽盛。肺液涸极。势若燎原。吸聚周身阴液以自救。于是龙雷之 
火。随肾水而上逆。遂驱一切阴浊。壅于喉咙之间。悉化为痰。此痰实系阴火冲激 
而成。故非大清凉合甘咸寒大剂。不能下降。三 降龙丹导龙归海之药也。龟板牡 
蛎真珠母得至静之精。介以潜阳。故名三 。冬地西洋参专保肺汁。阿胶白芍兼导 
龙雷。石膏直清燥火。坠一切之热痰。犀角通利喉咙。载诸药以下行。旋复竹茹用 
以代水。使重而不滞。尤能疏通经隧。盖此症为白喉。或经误治。或迁延日久必有之 
病。不明治法。最足误事。余长女曾病此。咽干音哑。喘促心烦。痰声漉漉如潮。 
大便泄。张氏所列不治之候。已居其八。竟以此方日服三剂获效。一剂而大便止。 
喘促稍安。再剂而痰声如失。世医不知本源。每逢痰喘。悉以牛黄胆星为主。不知 
二味为足厥阴少阳消痰火专门之药。与此症风马无关。且苦能助燥。并在所忌。其 
他娄贝葶苈辛燥。更不可问矣。若初起即多痰涎。挟有少阳少阴风火标病。则消痰 
降火门法自在。阴药不可乱投。此中窍会。亟宜领取。 



辨救误上第九

三降龙丹

属性:西洋参 生石膏 海浮石 牡蛎(生用) 阿胶(或用燕窝) 白芍 生地黄 败龟板 
珍珠母 麦冬(去心) 犀角 
上药十一味。以旋复花荆竹茹先煎代水。服时冲入荆竹沥鲜莱菔汁。如痰涎壅盛。 
药不得下。加入白苏子另煎冲入。待药得下。即宜撤去。甚则微滴生姜汁数点为 
引。小儿数龄以内。用药虽当酌量。然亦不可过轻。轻则不得沉降之性。转足以助痰矣。 





辨救误下第十

属性:白喉病或经误治。始终在手太阴者。治以上法。其或累及他经。当细审病证。循经用 
药。不可遽辞坏病。模糊施治。误人性命。 
白喉为肺金燥火本病。肺为华盖。为百脉之宗。肺气病最易传染各经脉。而白喉亦 
然。若始终在手太阴本病。治以上法。其有累及他经。当细别源流。循经用药。兹 
将十二经传变病候。用药关键。略表途迳于下。假如三经本症未罢。热邪陷入厥 
阴。四肢掣动或痉厥者。急宜通络息风。于三经本方加羚羊角牛黄鲜地龙丝瓜络忍 
冬藤。其陷入足少阴。但欲寐。腰疼身热数饮者。宜于滋阴中寓泄少阴邪火。于手 
太阴本方加黄柏元参 豆皮龟板。或合大补阴丸。泻南补北法。其陷入足阳明胃 
腑。便秘腹疼拒按者。此系实火内结。宜本方合宣白承气。或竟用吴氏增液承气 
法。其陷入足阳明胃经。大渴大汗者。本方倍石膏西洋参加知母粳米。如人参白虎 
法。其陷入足太阴脾经。头重颊痛。颜青欲呕。热争。不可用俯仰。腹满泄。宜本 
方加石斛生草扁豆子石莲肉。或初起过服硝黄。大便溏泄不止。脾气受伤下陷者。 
宜先服健脾药。如四君子汤加查肉炒扁豆内金之类。甚则甘附片亦可暂用。泄止再 
治本病。其风火炽盛。肝脾相贼。肾水不摄者。须前方重加生牡蛎。如吴氏一甲煎 
法。不可见泄即指为脾寒。漫用温涩也。此皆白喉救误之法。不过略示途迳。其细 
密处仍宜临时变化。斟酌妥善。庶无负司命之责。 





辨善后第十一

属性:白喉病或已误或未误。以法治之。当无不愈。愈后饮食起居如常者。不必服补养药。 
如肺阴未复。可用补土生金法。张氏养正汤去花粉加制甘草沙参主之。数月后喉间仍 
介介如梗者。前方加归身黄 。甚则用东垣甘温法。 
白喉为燥火烁金。善后自宜清润甘淡。以补土生金。张氏养正汤最为合度。去花粉 
不可令复凉也。或过服寒凉以后。营血往往受伤。每有终年累月。喉间仍介介不 
已。此必重用归 。藉甘温以和调营血。盖当时一味寒凉。必有余热。滞入营卫 
隧道。郁久不达。势必复蒸。先贤陆九芝所谓过服冬地。易发骨蒸劳热。真有得之 
言也。 
善患白喉。愈后数月喉间常觉介介。后因中寒。服大甘温药始痊。主讲自京都 
归。言北方此病甚多。愈后服温养。始能撤消。些言适符合。长女同时患此。于初 
起医治不得法。未能疏通经隧。致余毒流入骨髓。次年仍发青腿牙疳颇重。医治月 
余始痊。 



辨善后第十一

张氏养正汤

属性:生玉竹 淮山药 白茯苓 熟地黄 生地黄 生白芍 制首乌 女贞子 北沙参 制甘草 麦门冬(去心) 
上药十一味。水五杯。煎取三杯。分二次温服。 





辨外治第十二

属性:白喉病手太阴本症未罢。始终不得用吹喉法。初起即红肿痰涎。挟有风火标症者。间 
用吹喉。盖风火来势自急。且易为痰。不参外治。恐难速效。 
大凡时疫喉症。多因风火挟痰。冲激于喉咙一线之地。猝不得出。遂致顷刻肿闭。 
其五内腑初无大病。此时服药不及。唯有用辛散药吹喉。以吐痰涎。故外治之法。 
为喉科要诀。独此症咽干无痰。不痛不肿。纯系太阴燥火烁金。肺汁内涸。滋之不 
暇。岂可复用辛散以吹喉。善见有起初无痰。用吹喉药后。反觉痰声漉漉。实因燥 
火重。得辛香以张其焰也。若挟少阳少阴风火标症。红肿异常。痰涎壅盛。则吹喉 
之法。亦可间用。轻者以青黄散。重者以张氏雄黄解毒丸。或白填鸭散。其用雄黄 
解毒丸者。实以万分危急之际。不得已权宜而用。非常法也。然其间实有至理。巴 
豆大辛大热。虽为白喉所最忌。而斩关夺隘。峻利无比。下咽后未有不直达肛门。 
与寻常辛烈之品。不能驱痰下坠。反足助火上焰者。迥乎不同。此症若至痰气壅 
闭。药不得入。多因误治后。火势燎原所致。此时若仅用张氏之瓜霜散。耐修子之凤 
衣散。与外治之异功散。非但无益。恐适以增病。唯暂借此药开通径路。随以大清 
凉或甘咸寒大剂。频频灌服。即可救效。断不至停留上焦。以助火势也。此所谓出 
奇制胜。非胸有成竹者不能用。亦且不敢用也。白填鸭散未曾试验。大概非手太阴 
本症所宜。痰涎壅盛者。亦可备用。较锡类散尚优。余长女曾以锡类散吹喉。实时 
音哑。盖珠黄人指甲壁钱冰片象牙等味。既燥而又涩。皆在大忌。 



辨外治第十二

张氏雄黄解毒丸

属性:透明雄黄(研细水飞净) 郁金 巴豆霜 
上药研细。用米醋煎浓汁。面和为丸如绿豆大。每用四分。茶汤泡软。杵熔送下。小儿减半。 



辨外治第十二

白填鸭散

属性:(见白喉忌表抉微) 





辨禁忌第十三

属性:白喉禁忌。诸家言之甚详。兹条列于下。其尤须发明斟酌者。略参如左。 



辨禁忌第十三

忌升提并吐

属性:白喉为手太阴燥气化火。治宜滋阴清热。即挟有少阳少阴木火标症。亦宜仿吴氏温 
热法。清中夹疏。慎不可用升柴粉葛等温升之味。以助其焰。此理吴氏辨之甚详。 
可熟玩也。张善吾除瘟化毒神功辟邪诸散。皆首用葛根。恰犯所忌。吐法为六淫要 
诀。唯此症大忌。恐一经涌吐。其势即上窜也。 



辨禁忌第十三

忌温散发汗

属性:麻桂羌防为寒湿家发汗之祖药。治温热者已严加禁忌。况白喉纯系燥火。岂可复投 
发汗。致伤津液。 



辨禁忌第十三

忌大下亡津

属性:喉症如火毒蕴结于肠胃之间。腹痛便闭者。均可用下法。唯白喉切宜谨慎用之。 
盖燥火烁金。肺汁内涸。治当以养阴清燥为主。井非一二剂所能了事。若大下之 
后。胃气告匮。阴药安能任受。不独重伤津液也。其必不得已者。可仿吴氏宣白承 
气法。不可直用仲景之三承气也。 



辨禁忌第十三

忌刀针

属性:喉科用刀针者。多由风火郁结于血分。红肿痛闭。危在顷刻。必须刺取恶血。以泄 
其气。使火气自衰。今白喉来势既缓。自可按法施治。何必漫用刀针。致伤阴血。 
唯太阴本症较轻。少阳少阴风火标症较重。红肿异常。甚则紫。项背俱肿者。可间 
用刺法。其发白处。仍不可犯。此理于上三经同病条略加阐发。可参玩也。 



辨禁忌第十三

忌病重药轻

属性:此症轻者。须日服二剂。重者三四剂不等。慎不可一二剂后。见病不退。漫施杂 
药。癸巳春善及二女一子于数日间次第传染。每人服药三四剂。家庭遍列药碗。司 
煎者日以二人替换。二旬后始获痊可。唯夭一小子。及今思之。亦由初起医治不 
得法。然是时非得同院诸友反复调护。恐更不可问矣。 



辨禁忌第十三

忌苦重助燥

属性:白喉病手太阴本症未罢。始终不得用苦燥药。若挟风火标病。必须参用苦泄。此理 
上论辨之颇详。兹不复赘。耐修子谓黄芩一味凉入细窍。此谬论也。黄芩若此。则 
连柏胆草犀角石膏等味。更何如耶。不知芩连胆柏性寒而味苦。苦禀火化。适足以 
助燥。湿热症用之者。以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也。若白喉燥火本病。应以柔润滋养 
之药为主。佐以泄火清热。苦味中除黄柏外。(黄柏虽苦却有津液试嚼之滋粘满口)均在禁忌。唯标症实火 
太盛。苦泄法自亦不禁。识者察之。 





辨张氏无治之症第十四

属性:白喉本无坏病。不识本源。适足碍事。若经误治者。症必危险。亦当悉心讲求。设法 
救补。慎不可泥张氏之言。委诸无治。所列之症十一条。详辨于下。 



辨张氏无治之症第十四

一、白块自落

属性:此候极多。最不足怪。尝见有悬丁之旁。虚悬白片。色若鸡脂。遇大咳辄自落。其 
症后亦无恙。余二小女亦然。 



辨张氏无治之症第十四

二、七日满白不退

属性:此候亦属寻常。余喉间白点数处。自正月初旬至月杪始退。 



辨张氏无治之症第十四

三、咽干无涎

属性:此真手太阴燥火本病。宜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