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妇科-保幼新编-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保幼新编
作者: 
朝代: 
年份: 



属性:经曰∶宁医十丈夫,难医一小儿。夫小儿也,脏腑脆嫩,气血未定,经络脉息软弱如丝毫,易虚易实,乍冷乍热, 
口不能言证情,手不能指病处,苟不考其方,而先为之所,则当局者迷,终不免束手待尽。其为病, 施姑舍,是自家 
之荐遭儿 ,心常痛之。昨年秋,浮屠正训,袖示一册子,曰∶此古皇明成斯文,逸其名号,无忌先生所撰《保幼新编》 
也。论症制方最为详备,而世医之等视文具流传烂纸。训恐久而漫灭,荡瓶钵,付剞劂,幸先生之惠一言,弁诸首也。 
余于医学实昧昧焉,不能有以测其说之浅深,重以衰病倥偬,经岁不遑。近于旧簏中间阅其所传本,盖其说原于古 
经,附以新方,删繁撮要,无浩 难寻之患。参运气,化五行,察阴阳,看日时,对证辄效,如持左契。今得广其流 
布,家藏而人诵之。虽非学为方者,开卷了然,及时投剂,俾赤子既殊而回苏之,共登慈航,同跻寿域。夫儒之斥佛, 
以其用功于虚无寂灭而止耳。今乃于瓶水枯淡中,有此竭心力念及寿民之方,孰谓吾儒之所未能者,以浮屠氏而能之 
乎?余于是益痛其见之之晚,而仆仆愧而叙。 
x龙集乙巳七夕勿斋病夫卢光履撰x 


凡例
属性:一小儿急病,临时考方,有若当局者迷,常有不及治之患。迨其病未发,宜熟览此一通,使心目了然于诸证,而预 
备紧入之材,然后庶可趁其证情之未危而治之也。 
一小儿急病皆入重材,乡鄙贫家,卒难觅用,终未免束手待尽,非所以济夭之意也。今者诸方汤散丸中,择其妙紧 
之剂,减其难得之材,而另加乡产之性相近者,更为制方。虽涉僭越,而庶可为活命之一助焉。 
一古人治病,用意不同,立方甚烦,猝当危急之证,未及精择其当剂,杂施诸方,使标本失次,经纬错乱,或救或 
不救,宁不惧哉!小儿之病,不过曰惊、热、风、痰而已,制方虽殊,而所入之材,大同小异。故敢以管见,删其峻毒 
之材,取其和平之味,合为通治之剂。而如有别订可以兼治者,则别书加减法;若不可兼治,则别立一、二方,以为便 
考之地尔。 
一汤剂分钱太过,一、二岁儿,则一帖分五、六次饮之;五、六岁儿,则分二、三次饮之,酌量用之可也。 


运气流行法
属性:(干曰运,支曰气) 
x化气五行x 
甲己土 乙庚金 丙辛水 丁壬木 戊癸火 子午火 丑未土 寅申火 卯酉金 辰戌水 巳亥木 
x看日x 
运气同,曰天符,得病危同困。 
气生运,曰顺化。 
气克运,曰天刑。 
运生气,曰小逆。 
运克气,曰不和。 
运临气,曰岁会。得病执持。(甲辰、甲戌、丙子、丁卯之年是也) 
符会合,曰太乙。得病立死。(戊午、乙酉、己未、己丑之年是也) 
客气旁通 
x看年x 
子午太阳初之气 丑未厥阴初之气 
寅申少阴初之气 卯酉太阴初之气 
辰戌少阳初之气 巳亥阳明初之气 
x看节x 
大寒初,春分前,初之气主之。 
春分初,小满前,二之气主之。 
小满初,大暑前,三之气主之。 
大暑初,秋分前,四之气主之。 
秋分初,小雪前,五之气主之。 
小雪初,大寒前,六之气主之。 
计法先考年之属某之支,某经初之气;次考月之属某节,某之气主之,次考下轮图,则知某经客气之为某病也。 
x看日时x 
r图p03…b27a1。bmpr 
子属胆 胞胎□ 丑属肝 水土生起巳 寅属肺 木生起申 卯属大肠 金生起寅 辰属胃 火生起亥 巳属 
脾午属心 未属小肠 申属膀胱 酉属肾 戌属心胞 亥属三焦 
少阳(手∶三焦,足∶胆) 热疾 
阳明(手∶大肠,足∶胃) 厉疾 
太阳(手∶小肠,足∶膀胱) 寒疾 
少阴(手∶心,足∶肾) 心疾 
厥阴(手∶心包,足∶肝) 末疾 
太阴(手∶肺,足∶脾) 肠疾 
《入门》曰∶医而不知运气,如面墙而立。况未语小儿之病,尤难辨其某经之所属,保幼之家不可以不知此也。 


小儿病源总论
属性:小儿之病,皆出于热,何也?盖男多肾火,女多肝火,肾有火则精热,肝有火则血热。小儿禀受父母之精血而成 
胎,故小儿之病,皆由于胎热也。 
经曰∶热生风。又曰∶热生痰。盖胎热挟风上升则为头疮、 耳、齿疳、雀目之证;外散则为丹毒、瘾疹、遍身胎 
肿之证。胎热挟风与痰而流注于头项、胸背、腋胁、肢节,则为瘰 、瘿瘤、走马、飞□、痰厥、不仁、不遂、龟胸、 
龟背之证。风痰火乘虚(气□所虚,邪□凑焉)。而聚合于五内,则为急惊(实热)、慢惊(虚热)、狂(实热)、癫 
(虚热)、痫、钓、 (柔)、痉(强)、疝、淋、浮、胀之证。是以胎热变生六证(风、热、痰、火、燥、湿),六 
证养成百病,百病根委不过曰胎热而已(热生痰者,热多则津液煎熬而成痰也)。 
凡小儿禀气有虚实。气实则热亦实,气虚则热亦虚。虚 
热甚而痰多风小,则为慢惊(气虚则热愈增势,热甚则痰愈增势);实热甚而痰少风多,则为急惊。凡治急惊,先以清 
热为主;治慢惊,先以补气消痰为主。 
惊有三证∶急惊、慢惊、慢脾风也(眼半开半合,将成脾风之候。惊风三次复发则为痫也)。 
惊有八候∶一搐(臂肘伸缩)、二搦(十指皆合)、三掣(势如提掣)、四颤(头身颤动)、五反(身首反张)、 
六引(手如挽弓)、七窜(目直上窜)、八视(晴露斜视)。 
搐有五证∶身热力大者,急惊;身冷力小者,慢惊;仆地作声,醒时吐沫者,痫;头仰视者,天吊;角弓反张者, 
。 
脾风有五证∶头虽热,眼珠青白而足冷;头虽热,或腹胀而足冷;头虽热,或泄泻而足冷;头虽热,或呕吐而足 
冷;头虽热,或渴而足冷者,脾风之候。(凡头热足冷者,皆真元不足,而虚热上升之致) 
惊搐无声者,顺;有声者,逆。男为阳属木,故发搐之时,左视水位(肺)则无声,右视金位(肺)则有声。女 
人反是。盖金木相击故也。 
心主惊,实则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心气热则合面而卧;热实则仰卧目上窜,舌强不能语,虚则困卧 
惊悸不安。 
肝主风,实则目直视,大叫,呵欠,项急,烦闷。甚则两 俱紧,不转目睛,发惊切牙,手循衣乱捻物,身强反张。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泄泻赤黄色,不思饮食,睡不露睛;虚则吐泻白色,睡露睛或有痰。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或渴,虚则哽气长,出气短,唇白色。 
肾主无虚,实则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虚劫神气不足,目中白睛多,颅解颅开,面色 白。肾虚者下窜,或胫 
寒足热,不喜覆衣。 
五脏传变皆痰为患,盖痰乃风苗,火静则伏于脾,火动则壅于脾,痰火交作则为惊风,结滞则为痫、钓,来去则为 
泻青,皆由脾湿而成。(保元汤,加白芍药以养血,为使。乃慢惊之养剂也) 


辨实热
属性:性急数啼,汗热,寤寐多惊,大便小便不通,有微恙身辄烘热,喜饮水。 


辨虚热
属性:性缓声懦,遍身如常,脑后偏湿,盗汗汗冷,便滑数泄,上热下寒,口内糜烂,善发诸疳,数吐乳流涎,常有喉 
间痰声,善噫,屎色青而又白。 


胎热预治方
属性:小儿初生,急以甘草一钱,黄连五分,煎水,蘸帛裹手指,拭儿口内恶汁,且以二味煎水饮之。俾儿吐出腹中秽浊 
之水,或下恶物于大便,则儿无杂病,善行痘疹。(加人参一、二分,同煎为妙) 
一方∶朱砂一字,调炼蜜,蘸儿口内咽下,则一生免痘疹之患。 
小儿初生,即以绵絮多渍产血,阴干,无使腐伤,藏于不热处。小儿气暂不平,口热身温,上绵血浸温水出之,频 
频饮之,治儿百病。一云脐带中血尤佳。 
取狗粪露干。色白者,蜜炙作末,浸白沸汤,去滓,频频温服。预防慢、急惊,火丹,胎肿,口疳等症。 
儿生后脐带脱落,即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将尽,放出地上,用瓦盖之,存性,研为末。预将朱砂透明者 
细末,水飞。脐带末若五分重,朱砂和二分半,生地、当归身浓煎汁一、二蚬(小蛤)壳,调和煎三味饮儿,一日内用 
尽,次日大便遗下污秽之物,终身永无痘疹及诸疾之患,此延生第一妙方。 


初生危证
属性:小儿初生,有即死者,急看口中悬雍前 上有泡如石榴子,以指摘破出血,以帛拭之,掺发灰。若恶血入于口中则 
即死。 
小儿初生,气欲绝不能啼,必是难产时所伤,或冒寒所致。急以绵絮抱儿置怀中,勿断脐带,且持胞衣置炉火中烧 
之,且醋汤或艾汤洗脐带,令熏气入儿腹中,则气回啼哭如常,方可断脐带。 
一方∶人参、乌药各二、三分同煎,滴儿口中亦妙。 
小儿初生,面青身冷口噤者,乃产母临产前过食生冷性 
寒之物,寒气移胎而然。急煎人参,白僵蚕,甘草各二、三分饮之。 
小儿初生,呕吐不能饮乳者,乃秽恶之水入口腹而然。黄连,枳角(壳也),赤茯苓,甘草各二、三分,煎水和蜜 
饮之。 
小儿初生,口内白屑满舌,不能吮乳,名曰鹅口,急以乱发缠指头,蘸薄荷汁或井花水拭之。如不脱,用石雄黄、 
黄连、甘草等分为末,和蜜涂口内。 
一方∶鼠妇虫取汁涂之。 
一方∶白杨枝取沥涂之,神效。 
小儿初生,遍身无皮,但是红肉,以白早米粉掺之,候生皮乃止。(白早米,早稻米)。 
小儿初生,遍身如鱼泡,如水晶,碎则水流,蜜陀僧末掺之(无则可用白早米粉)。因服苏合香丸(方见下)。 
小儿初生,不能吮乳者,口内生齿屎,名马牙。以针刮肿核,涂白清即效(白清无则生清亦可,不治必死)。 
小儿初生,口唇紧小不能开,名曰茧唇。黄柏、五倍子、甘草等分为末,和白清涂之。 
一方∶牛黄加竹沥饮之,最妙。不急治则必死。 


惊风之候
属性:(小儿百病中,惊风最急难治,故别为条列于此,以备预防之道) 
小儿急症既发之后,虽有预备之药,不能及时多服则鲜有万全,须令乳母逐日细察儿身(如有红点,则必是丹毒之 
渐,考方急治之)。若儿身过温于前日,或脑后热,口气 
热,则必有惊风之候。须饮小儿清心丸、抱龙丸之属。(二方并见下) 
小儿诸惊,朱砂、雄黄等分,调猪油,抹儿口中,即效。入麝香少许为妙。 
小儿生后,一朔内多啼,乃泻胎热,不是为病。 
小儿生才二、三月,早为起动,或直坐,或高举,则精神眩倒,多发惊风。天麻五分、人参三分煎水,和朱砂末服 
之。或泄痢,白僵蚕、砂仁、黄连、甘草等分,煎服为妙。 
小儿听旁人疾声而惊,或触窗户冷风而惊,或冬日冷处之人猝然入房抱之,冷风触儿而惊,或小儿入睡之际,猝然 
呼觉而惊,或为他儿所踏而惊,或为乳母寝时所压而惊,仍发急惊,即服安神丸(方见下)。 
一方∶麦门冬、酸枣仁(另炒)、天麻、人参、柴胡、防风、乌药等分,煎服为妙。 
小儿大吐大泻之余,必发慢惊,保元汤(方见下)加砂仁,藿香五、六分合服之。久哭亦发惊风,苏合香丸服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