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4-吴医汇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七
司天运气赘言
属性:《内经·气交变大论》详言岁运,《六元正纪大论》详言司天在泉,而今似有不验者,何欤?盖岁运已分太少,而一 
岁之中,再分为五运,五运之中,又分主客,主客之中,又分太少司天在泉,再与间气分而为六,六气之中,又分主客, 
是每候中必有岁运与司天、在泉,及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六者矣。角、征、宫、商、羽,与风、火、湿、燥、寒, 
杂合于一时,变化靡穷。无怪执岁运之说者,司天在泉不验,执司天在泉之说者,岁运不验,执五运六气之说者,岁运 
与司天在泉皆不验,几疑古圣贤书为不可尽信矣。不知五运六气,《经》文虽逐一分言,而未及合参之理;然《天元纪》、 
《六微旨》二篇,论至天符岁会,则参合而言。如天符乃岁运,与司天相会,奉天行令而主半年,譬之相辅也,故曰执 
法也。故中其病者,危而速也。岁会乃岁运与年辰相会,犹为平气,而主一年,譬之方伯也,故曰行令也。故中其病者, 
徐而持也。至于太乙天符,则司天、岁运、年辰三者会合,偏盛极焉。故中其病者,暴而死也。吾侪在医喻医,如一方 
中纯寒纯热,其性自偏,服之未有不验者。其非天符、岁会之年,五行错杂,犹之一方中苦辛相制,寒热杂陈,则气味 
皆轻,自不觉其利害耳。天符、岁会如此,可知五运六气亦须参合以类推矣。《内经》未言及此者,提其纲而略其目也。 
然余更有说者,《经》言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曰中、曰其,乃指偏 
胜之时,即中此偏胜之邪,于是其病如斯,非泛言其年得病,无论风、寒、暑、湿、燥、火,一概如此断也。况偏胜之 
时,虽必有其邪,亦非举世之人而尽中之也。或起居不慎,或寒暖失宜,凡属外感皆然。再壮者气行则散,怯者着而为 
病,则是中其邪者,本非常有,何谓《经》文之不验耶?愚意以为运气之说如此。抑更有释天符太乙之说者,谓非一年 
之病皆然,当以得病之一日为言,如戊子日亦称天符,戊午日即为太乙,似乎近理,而与中、其二字,究隔一层,仍当 
作值其日而中其邪,或合以其年其日而中其邪,如此推之,窃谓断无不验者。 

卷七
周身经络总诀(有小序)
属性:治病须分经络,古人以经界喻之,犹夫射之的、御之范也。《灵枢·经脉》一篇,为我医所必读,惟是其文参差繁复, 
习者苦之。东垣编为歌诀,国朝汪 庵更为谐畅,可谓记诵无难矣。惟是熟此经脉,于逐经之起止循行虽己了了,而人 
之 
身体,每一处有两三经,或四五经,错综循及者,皆散见于各经之下,临证仓卒,未免或遗。烈不揣愚陋,窃以人身自 
巅至足,凡十二经络行及之所,汇而辑之。再奇经八脉,除带脉及阴阳维跷,皆简明易晓,可无纂辑外,其冲、任、督 
三经,亦为摘入。仿四六之体,编为俚句,而不拘拈对,不嫌粗俗,惟求便于记诵,俾人之身体四肢,一云某处,便识 
为某经某络,实为临证、辨经、分经、议治之快捷方式;但不敢曰熟此总诀,竟可置《经》文而不读也。譬之《本草纲目》, 
既已按药而治病,复有《本草类方》,为之按病以集方,二者纵横为用,尤为心目了然耳。 
x头上诸脉x 盖闻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包),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手少阳三焦, 
阳明大肠,太阳小肠)。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太阳膀胱,阳明胃,少阳胆),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太阴脾,少阴 
肾、厥阴肝)。《灵枢》逐一而分言,兹乃合编而便读。膀胱之脉交于巅,肝与督脉会于巅,络脑须知膀督(惟欲便于诵 
读,故用简字诀,余仿此)。发际循乎胃脉,胃至额颅(发际下为额颅),胆抵头角。上额者督与膀胱(在内直上),出额 
者其惟肝脉(在外直出)。目系连于肝脉,心之支者,并系目之内角,名曰内 ,小支至而膀胱起,胃经还约于其旁(小 
肠之支者至目内 ,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胃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约,一作纳)。目之外角名 
曰锐 ,胆接焦支(三焦之支者,至目锐 ,胆脉起于目锐 )。小肠亦至目下为 (音拙),焦胆小肠而合至(三脉俱 
支者)。两旁为颊,大小肝焦而上下(夹面横骨为颊,大肠贯颊,小肠上颊,肝与三焦俱下颊,四脉亦俱支者)。小肠之 
支斜络于颧,督脉至于鼻柱,胃脉起于交 (即山根)。大肠之支挟鼻孔,而交中挟口(从下齿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 
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至迎香穴而终,交足阳明经),胃经之脉循鼻外,而挟口环唇。肝又环于唇内,胃又交于承浆(下 
唇陷中)。胃经之脉入上齿,大肠之支入下齿。颔前大迎,胃脉出而胆支下( 下为颔,颔前一寸三分动脉陷中为大迎, 
乃胃经穴),颔下为颐,胃脉循而任脉上(胃脉循颐后下廉)。耳之上角,焦支出而膀支至,客主人穴,胆出走而胃脉过 
(耳前上廉起骨曰客主人,乃胆经穴,胆脉之支者,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胃脉上耳前,过客主人)。三焦之孙脉,出 
走客主人前(《灵枢》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此支之歧者,故曰孙脉,后仿此)。小肠与焦胆, 
三支并入耳中。胆脉焦支系于耳后,胆支胃脉循在颊车。(耳下曲骨为颊车)。咽有小心,脾肾之脉。(小肠脉循咽,心脉 
之支者挟咽,脾脉挟咽,肾脉至咽)。喉为胃支,肾脉之循(二脉循喉咙)。肝循喉后而入咽颡(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 
咽颡,咽颡一名颃颡,在上 后)。脾连舌本而散舌下。肾脉挟乎舌本,胃支下在人迎(结喉旁一寸五分动脉)。此为诸 
阳之会,先须大略而陈。 
x在身诸脉x 原夫脑后为项,膀胱督脉与焦支。两旁为颈,大小肠支同胆脉。肩 骨之前廉,大肠出之。肩后之 
下为膊,膀胱循也。焦胆小肠,交合于肩(会于大椎者为肩)。肾经督脉,并贯于脊。脊骨两旁第一行,相去各一寸五分, 
挟脊肉为膂,膀脉循之而挟脊。脊骨两旁第二行,相去各三寸,成片骨为胛(音夹),小肠绕而膀支贯。至于肩前,陷下 
名曰缺盆,焦胆胃肠并入其中。是以胆脉循胸,三焦布膻(上焦两乳中间为膻中)。乳内廉乃胃经直下,腋之中分,胆经 
包络(心包络亦有直者、支者之分,恐辞句繁复,故此处支者仅云包络,下文正脉,乃用心包二字以别之)。腋下为包络 
之过,心直下而肺横。出胁里为胆脉之循,心包出而肝经布。胁骨之下为季胁,须识胆经之过。脐下四寸为中极,当知 
任脉之起(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然而任脉当脐,冲胃挟脐。脾脉入腹,胃支循腹,肝脉上抵乎小腹,胆胃出入于气街(脐 
下毛际两旁动脉为气街,一名气冲,乃胃经穴),胆绕毛际(曲骨之外为毛际),肝环阴器。此在身躯之脉,所当胪列而 
明。 
x脏腑中诸脉x 其在脏腑之脉,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手太阳小肠,少阴心;足太阳膀胱,少阴肾),少阳与厥阴 
为表里(手少阳三焦,厥阴心包;足少阳胆、厥阴肝),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手阳明大肠,太阴肺,足阳明胃,太阴脾), 
凡此六经,脉皆互络,手足同然,无烦详赘(如肺脉络大肠,大肠脉络肺之类,十二经皆仿此)。更有肺之一脏,心直上 
而肾直入,胃之一腑,肝脉挟而肺小循(肝脉挟胃,肺脉还循胃口,小肠之脉抵胃),心有肾支之络,肝有肾经之贯,脾 
支又注于心中,肺脉自起于中焦,心下有膈,惟膀胱为无涉,十有一经,皆上下而贯之(心下隔膜,遮隔浊气,不使上 
薰心肺,惟膀胱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故不贯膈)。此属脏腑之间,并须熟谙者。 
x手经诸脉x 论乎肩肘之间,乃号为 (音柔,俗名大臂)。 之内廉有三,肺循前而心循后,包络恰循乎其问。 之 
外 
廉有三,小循后而大循前,三焦乃循乎其外。 下为肘,三焦上贯内廉、尺泽,包络入之(包络之支者,入肘内陷中尺 
泽穴),肺则下于内前,心又下于内后(肺脉下肘中,心脉下肘内,惟肺脉行前,心脉行后,心包行其中间为别),小肠 
出于内侧(两筋之间),大肠入于外廉。肘下为臂,包仍在中(即上文支者),大循上而小循下,心脉仍循内后廉。上渭 
下 
廉之内,仍循肺脉,臂外两骨之间,还出三焦。肺入寸口,而循鱼际(关前动脉为寸口,大指后肉隆起处为鱼,鱼际其 
间穴名),心抵锐骨而入后廉。(心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包络直入于掌中(从曲泽行掌后两筋之间横纹陷中, 
入掌中),三焦仍循乎表腕。大肠出于合谷,而上入两筋之中,(合谷俗名虎口,大肠经穴)小肠循于外侧,而出腕下之 
踝(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踝音华上声,腕外兑骨)。肺脉出于大指,包络出于中指,次指为肺支肠脉之交(肺脉之支者, 
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大肠之脉起于次指之端)。四指为包孙焦脉之接,三焦又上出小次之间,小指为心脉小肠之接。 
所谓手经,大略如斯。 
x足经诸脉x 至如尻上为腰,膀胱脉抵(背脊下横骨为腰),腰下为臀,膀支贯之。两旁捷骨之下名髀枢,而胆 
横膀过(一名髀厌,胆脉横入髀厌中,膀胱之支者过髀枢),前面气街之下号髀关,而胃经直下。股之内廉前廉脾而后廉 
肾,又肝脉内循于股阴。股外为髀,后膀支而前胃脉(髀前膝上六寸起肉为伏兔,胃脉抵之),又胆脉下循于髀阳(循髀 
外行太阳阳明之间)。是以挟膝筋中为膑(即膝盖骨),仍属胃经之直下。而膝内脾经(内前廉),膝外胆脉,(外廉),膝 
后曲处为 ,还是膀支之直入,而肾出肝上,俱在内廉(肾脉出 内廉,肝脉上 内廉)。脾肾上于 内( 、足肚也。 
二脉上 内廉),膀支贯于 外(从 中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胆下于外辅骨前,而直抵绝骨之端(髀骨为辅骨,外 
踝上为绝骨)。肝斜于胫 内侧,而胃循胫外之廉。内踝有脾前肾后之分,外踝有胆前膀后之别(跟上两旁内外曰踝)。 
大趾节后为核骨,脾经脉过,足外侧骨为京骨,膀脉支循。肾入跟中,胃胆循跗。跗上廉乃肝经循处,足心中有肾脉斜 
趋(涌泉穴)。大趾甲后属胆支,肝脉之交,大趾内侧为胃支,脾脉之接。中趾内外分胃直胃支之入,四趾之间,又胆经 
直入而终。膀支至于小趾之外,肾脉起于小趾之下。足经之脉,又如此也。 

卷八
木郁达之论
属性:《内经》云∶“木郁达之”,古来注释者,以“达”为宣吐;又云∶用柴胡、川芎条而达之。愚谓此不过随文训释, 
而于“达之”之意,犹有未尽然也。夫木郁者,即肝郁也。《素问》云∶“治病必求其本。”而郁症之起;必有所因,当求 
所因而治之,则郁自解,郁者既解,而达自在其中矣。矧木郁之症,患于妇人者居多,妇人情性偏执,而肝病变幻多端, 
总宜从其性,适其宜,而致中和,即为达道。彼若吐、若升,止可以言实,未可以言虚也。今人柔脆者恒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