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4-吴医汇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方用桂以助命门之火,是釜底加薪,而后胃中之 
精气上腾;再用白术健脾,以转输于肺;而后用二苓泽泻,运水道之升已而降。其先升后降之法,与《内经》之旨,滴 
滴归源,复与太阳何涉?《伤寒论》治小便不利,“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盖渴为阳气 
不足,水不上升也,不升则不降,故用肉桂以升之,二苓、泽泻以降之,而用白术一味,以为中枢。乃注者莫不以渴为 
热入膀胱,津液被劫所致,如果热入,而复用桂、术,以温液耗津,又二苓、泽泻以渗之,是热之又热,耗之又耗,速 
之毙矣。且不渴者,反不用五苓,而用茯苓甘草汤,可知不渴则无需桂、术之蒸腾津液,而桂、术之非治太阳,而治三 
焦,更不待言矣。有小便不通而以桂枝易桂者,此必命门之火未衰,而外有太阳表症,因邪伤太阳,传入三焦,故表邪 
未解,而三焦之水道不利,即《伤寒论》所谓“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 
水逆,五苓散主之”是也。表症为太阳不足,故用桂枝以宣阳气,通津液于周身,即《经》文“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之旨,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里症为三焦之气化不宣,故用二苓之泻,以通三焦之闭塞,非开膀胱之溺窍也。夫下焦 
之气化不宣,则腹膨而小便不利,水蓄膀胱,此乃水蓄于膀胱之外,不能化入膀胱,故用五苓以化之。亦有用桂枝而效 
者,因卫出下焦,助太阳气化以运之,非为太阳腑内之水蓄也。如三焦既将水气运化入于膀胱而不出,此真太阳府内痹 
而不宣,即胞痹症也。《素问·痹论》曰∶“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水在膀胱之 
内,是膀胱胀满而非腹胀,故按之内痛;若沃以汤,其溺孔之道痹而不通,故涩于小便;膀胱痹气随太阳经脉之行以从 
巅入脑,故上为清涕。此真太阳本府水结膀胱之内,而非腹中膨胀之小便不利也。总之、水入膀胱之内,方属太阳,若 
水在膀胱之外,腹膨满而小水不利者,此脏腑之外,躯壳之内,三焦主之。虞大民曰∶三焦者,指腔子而言也。故治腹 
满肿胀之症,设使一味利水,则三焦之气更不能施化,而膀胱津液为之下竭,非仲景五苓之意也。 

卷四
辨《素问》“浊气归心”之讹
属性:读《素问》至“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干脉”节,此“浊气归心”,不得其解。因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如果浊气归心,焉得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乎?按此“心”字,必因千百年相传之书,“脾”字误为“心”字。考《灵 
枢·阴阳清浊篇》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又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又曰∶“阴清 
而阳浊。”又曰∶“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夫腑为阳,脏为阴,既曰“诸阴皆清”,则心之受清可知;既曰“足太 
阴独受其浊”,则浊气归脾之外,更无一脏再受其浊。可知是浊气归脾,《经》文无不印合,窃以为一字之讹,敢以质诸 
高明。 

卷四
祖气论
属性:夫 鼓荡于大地之间者,孰推行是,孰发育是,无非一气为之橐龠而已。天以五行化生万物,人以五脏应之。天 
一水也,故两肾为先天之本;天五土也,故脾胃为后天所资。此东垣、丹溪之论,后人皆起而宗之。至汪氏苓友,独主 
一心,其言曰∶万病皆起于心,五脏六腑皆系于心。天有日则昼夜分,四时序,万物生;世有君则尊卑定,贵贱明,兆 
姓治。心者,君主之官也,在天以日为主,在人以心为主。论凡数万言,直与前贤鼎立,其嘉惠来兹,岂浅鲜哉!特是 
三家之说,一指脾,一指肾,一指心,则犹是以有形之脏体言也。夫气者,形之本也,人自赋形以后,阳曰气,阴曰血, 
而先天无形之气,则宰乎阴阳血气之先,修养家谓之祖气,即天地生生之气也。《纬书》之言曰∶有生皆在气中,凡夫负 
阴抱阳,昆虫草木之属,莫不感此气而生,故气在则形存,气去则形坏。孔子曰∶ 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 若,皆弃 
之而走。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使其形者何也?气也。《生气通天论》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 
治,顺之则阳气固。”又曰∶“服天气而通神明。《灵》《素》之言,汪洋浩瀚,其要旨止归一气字。夫涕、唾、津、精、 
汗、血、液,七般灵物,皆属阴。阴者,死质也;气者,生阳也。方书中往往以血肉有情为炼石补天之具,不知吾身中 
生阳之气,既若存而若亡,则此块然者,亦渐邻于朽腐之乡,乃反恃此物之朽腐者以却病延年,不其难乎?是故治形必 
先治气,形特气之宫城;治气必先治心,心实气之主宰。先天之植此形者惟气,后天之帅此气者惟心,斗柄招太阳,径 
寸混三才三奇论之,祖气即子舆氏之言养气,求放心也。古人云∶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盖无此冲和不息之气,则 
心何由而藏神,脾何由而载物,肾何由而为蛰藏之本?《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其斯之谓欤。 

卷四
连珠
属性:连珠之作,肇自汉章之世,义取贯珠,文多假喻,节短而韵长,言近而旨远,盖词赋之流派也。前贤葛稚川论医用 
连珠文,今仿其体。 
盖闻天动星回,而辰极居其所,玑旋轮转,而衡轴执其中,是以位定坎离,握枢纽于南北,纬缠卯酉,分升降于西 
东。 
盖闻水障于土,还以溃其土,火生于木,仍自焚其木。是以植千章之嘉树,必溉清渠,筑百丈之修堤,先疏支渎。 
盖闻漏滴铜壶,水滑必迅,灰传葭管,气至斯飞。是以亏天一之真,脉行必速于常度,定甲乙之候,节令每决于先 
几。 
盖闻热兽炭之盈炉,暖胜三春,而不能代烛龙之照;焚兰缸之寸烬,光逾四壁,而不能代 谷之暄。是以镜本 
非台,君以名而离精独炳,薪传有火,相以位而泉水常温。(“名”字借用王氏注。) 
盖闻阳为阴逼,不走即飞,阴遇阳消,非枯则槁。是以蛰雷之性,激以豪雨而勃升,旱魃之灾,沛乎甘霖而却扫。 
盖闻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根据 而瘿,齿居晋而黄。是以渐染深而变质,方宜之异,服用久而增气,物化之 
常。 
盖闻鳌山之灯名走马,旋转于点火之光,西洋之钟号自鸣,循环于周天之度。是以桃梗土偶,形本气而营运,肝丑 
肺寅,经随时而流注。 
盖闻机引桔槔,不敌尾闾之泄,戕从萌 ,何假甘露之滋。是以《参同契》之金华,难填欲海,《悟真篇》之首经, 
讵起枯枝。 
盖闻树合欢于绣阁,不怡思妇之颜,栽萱草于兰庭,无解愁城之织。是以七情相倚,针石何施?五欲交攻,刀圭莫 
塞。 
盖闻朔雪严风,不解燎原之热;流金烁石,难回冰室之凉。是以五方之里攸分,性殊寒燠,六气之中异所,脏别阴 
阳。 

卷五
痘毒藏脾经说
属性:痘之毒,当由妊妇饮食中得来,曾见《伍氏痘科》论毒藏脾经,云饮食气味属湿,湿本从脾,胎孕赖脾气生养,母 
脾气有湿热,袭于子之脾经,犹豆种土中,非时则寂然不动,必待阳气外鼓,萌芽内生,然后苗而秀,秀而实矣。且物 
入水则腐,入木则蠢,入火则焚,金坚不容物,惟土受物则可久,又能植物,又能生实也。按此论最为有识,其云痘毒 
藏脾,只是太阴经气有未纯处,毒字亦勿太泥。即此知古人保婴用拭口法及朱蜜等方逐下秽粪,亦非不见到者。命门藏 
毒之说,从此无容印定矣。 

卷五
痘出同时论
属性:痘本天疮,其始也,无不因天时骤暖,气从外泄,湿热乃蒸而为痘,譬如大人病春温,同一自内达外之象,所以温 
病禁汗下,痘疮亦禁汗下。病痘者,多则痘气熏蒸,飘泊远近,天气通于鼻,橐龠相感,引动而出,故证候相同,而亦 
各随其人之体气为变动。治法以和其阴阳为主,而升发尤为吃紧。盖诸疮属火,火郁则发,况气从鼻入,在上者尤宜引 
而越之。若毒厉深重,必直行膜原,扰动三焦,与素有之湿热,两相搏激,阻遏气机,则当如喻嘉言论疫之法,“上焦如 
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乃为调剂无误。荣卫得 
通,痘出自顺。务宜先达其邪,而后听其元气之收发,拓之、敛之,贵在行所无事而已。盖痘虽本胎中湿热,然为毒皆 
不甚重,惟秽恶之气,乘内气不实而潜入者,痘发乃密。今种痘之法盛行,而选苗不善,易涉险候,其明验也。故毒重 
者,须分别三焦以逐其邪,即宜照顾中气以扶其正;但云见痘治痘,急于清解,无惑乎舆尸而归矣。至于必先岁气,无 
伐天和,道理极变通,极精微,《内经·至真要大论》详列司天在泉、间气、主客、胜复之治法,最难执一,非子午火燥, 
治皆清润,丑未湿寒,治皆温补之谓也。苟能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标本、先后之间,因病施治,即于岁气天和 
之道,无不合矣。 

卷五
痘由太阴转属阳明论
属性:疹属肺而达于皮毛,从太阳而泄;痘属脾而达于肌肉,从阳明而透。其宜于温补者,大阴虚寒也,异功、保元,所 
以得效;其宜于凉泻者,阳明郁热也,承气、白虎,所以致胜。只因由内达外,激动真气,症候似旁涉五脏,非相传也。 
伤寒邪自表入,痘疮毒自里出,毒由太阴转属阳明,土为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灌浆收靥,计日可愈。故顺者,能自出 
者也;险者,欲出而不能自出者也;逆者,不得出者也。然则痘疮之首尾,重阳明一经,从可知矣。胃为十二经之海, 
气血俱多,外邻太阳为之 ,自能领毒出户,鼓清阳而上升,务使毒火透出肌肉,夫然而内火得化,脓之灌,浆之养, 
何莫非阳明融化之功乎,即如升麻葛根汤,古人以为首尾可用,深得鼓舞阳明之旨。若妄执解毒之说,承气入胃,劫尽 
真阴,白虎下咽,铲尽元阳,中土一馁,后天本拨矣,明者必计不出此。 

卷五
题费建中《救偏琐言》
属性:是书也,今人家置一编,而究竟解悟者亦少,夫既云“救偏”,原为尔时偏尚温补者说法。集中虽虚实并举,而虚症 
作宾,意以人所共知者,不妨从略也;实症作主,意以人所未悉者,不嫌缕述也。苟顺口念去,眼光都注定实火一边, 
直以痘为有实无虚矣。又每条详载治验,全以大黄、石膏等收功,然其详述病情处甚明,无一症非身热如火,躁乱异常, 
口腻如脂者。夫身热而日如火,阳明热盛也;躁乱而曰异常,三阳热极也;口燥咽干,亦少阴中急用承气汤症也。建中 
治法,原自中款,况所述痘点,不日形色紫黯,即日按之板实,可知脉象亦必滑数实大,实火有余,于兹可悟。然则表 
症苟非壮热之极,内症苟非躁乱之极,咽中苟非干燥之极,痘粒苟非紫黯板实之极,脉象苟非滑数实大之极者,断不宜 
参用大黄、石膏等药矣。建中未始非铮铮者,即所着《琐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