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犯罪者与动机-马丁-格文-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鞭炮、锣鼓、喇叭好不热闹。花轿一到,县官上前一把揭开新娘的花盖,大怒:原来是
穿着花衣裳的泥胎女菩萨。
    庞振坤却笑道:“请看,她不是‘樱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脸,不讲吃喝不讲
穿,四门不出少闲言’吗?”

巧骂众财主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平阳府襄陵县京安镇的农民解士美,一天晌午从地里干活回来,见
村口大树下有四个财主,手摇大蒲扇,靠在躺椅上,大腿压二腿,边抽烟,边喝茶,边聊
天。宫财主抽了一袋烟,说:“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
    牟财主呷了一口茶,说:“烟后品品茶,美美气气呷!”
    朱财主把扇子一摇说:“能美气,就美气,哪怕美气一早起!”
    苟财主把双眼一眯,说:“能快活,就快活,哪管他人死和活!”
    解士美一听,心里骂道:你们肩不挑,手不拿,吃自在,屙现成,爽得浑身流油还嫌不
够,还要寻快活哩!好!待我也给他们来几句!他咳嗽了一声,吐了口唾沫,清了清嗓子,
吼开了:“那天我从树旁过,碰见四个怪货:抬眼一望——哦哦哦,一个叼根干骨头,一个
端杯尿水喝,一个扇着阴阳风,一个快死把眼合。我一口唾沫吐过去,惊呆四个怪货。原来
是‘公母猪狗’寻快活!”

不让财主讨便宜
    有一回,解士美到洪洞给一家财主打短工,跑了一天路,肚子饿得直叫唤。谁知财主只
给他取了两个剩窝窝,半盆稀米汤,一棵蔫大葱。他也不计较,拿起就吃,好像填了牙缝,
还没觉着就完了。
    财主倒心疼坏拉,阴阳怪气地问:“小伙子,府上是哪里呀?”
    解士美答:“远!襄陵县的京安镇。”
    财主又问:“听说京安有个恶眼人,不知你可认识?”
    “你请说名吧!”
    “听说他叫‘饿——死——鬼’!”
    京安哪有这么个人?解士美一听,这哪是问人,明明是骂我哩嘛!看来,给这主儿干
活,将来还不知得受多少窝囊气哩!干脆,不吃他这碗饭啦,给他点厉害看看!解士美就装
作没听出话里的音,说:“嗯,就算知道吧。”
    那财主一听,觉得好笑,又问:“那他这会干啥?”
    解士美把眼一闭,说:“合眼窝啦!”
    财主把合眼窝当成是说死啦,感到奇怪,就追问:“因为啥?”
    “唉!他受苦受累一辈子,偏生了个忤逆不孝的儿子。他儿子嫌他吃得多,一见面就骂
他是‘饿死鬼’。你想,当老子的拿血汗养活他,怎能受下这号窝囊气?所以,一生气,就
把眼窝全合住啦!”
    财主愣了。

知县的馆幅镜
    一天,知县老爷想试试沈拱山的学问,于是就请他喝酒。酒过三巡,知县指着他自己心
口上的馆幅镜问沈拱山是什么。
    沈拱山笑笑说:“是个大枕头顶儿呗。”
    知县送走沈拱山以后,告诉小老婆:“人家说沈拱山有学问,其实他连馆幅镜都不认
得,还说是枕头顶儿!”小老婆想了想,反问道:“老爷,你知道枕头里装的什么?”
    “稻草呗!”
    小老婆说:“就是嘛!他把你比成个绣花枕头,一肚子草,是个大草包啊!”

嘲吃黄瓜
    这天,韩老大赶完集,买了碗熬豆腐吃。饭桌对面有个老财主,一边吃着肉丝拌黄瓜,
喝着酒,一边得意洋洋地自语道:“穷人穷,富人富,有钱的吃黄瓜,没钱的吃豆腐。”
    韩老大一听,知道老财主在取笑自己,也不急,也不气,对跑堂的说:“我要150盘肉
丝拌黄瓜!”
    跑堂的说:“没有那么多黄瓜,再说您要这么多干啥用呢?”
    韩老大说:“我在集上买了一头公猪。原主人说,这头大公猪专爱吃拌黄瓜。这就叫:
穷人穷,富人富,大公猪专爱吃黄瓜。赶猪的只能吃豆腐。”
    饭馆里吃饭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老财主气红了脸,端起酒壶一口气喝个净光,灰溜溜
地跑出饭馆去了。

王八的话多
    有一年,韩老大到刁碎嘴家扛活。他见这个财主专门在吃饭时叨咕长工们,使长工们饭
都吃不消停,就想找个机会捉弄捉弄他。一天。吃晌午饭,刁碎嘴又到长工屋里叨咕个没完
没了。韩老大越听越生气,趁刁碎嘴点烟的工夫,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朋友请他吃了一顿饭。他就想
    回请这个朋友。恰好有一天,他钓了一只王八。他向妻子要钱,打算到集市上买点菜。
    妻子说:“有啥算啥呗,何必破费?”
    他说:“那咱们也不能用王八肉请朋友哇!传扬出去,我的脸面也不好看呀!”
    妻子说:“唉,你不会别说这是王八肉!就说是‘话肉’!”
    第二天,他把朋友请来,妻子端上一碗王八肉,朋友吃了一块觉得味道不错,问:“这
肉好鲜美,是啥肉?”
    他说:“这是话肉。”
    朋友又挟了一块,一边品味一边赞扬:“这肉真好吃!”说完,又挟了一块放进嘴里。
不一会儿,就把一碗王八肉吃了个精光。妻子又端来一碗,一转
    眼又吃光了。主人叫妻子再盛一碗话肉来,妻子急了,用手一比划,说:“就这么一个
大王八,那儿有那么多话?”
    听到这儿,长工们都捧腹大笑起来。刁碎嘴先是一愣,眨着眼,半天才琢磨过味儿来:
噢,闹了半天,韩老大是在贬斥我啊!

追赶兔子
    清末,山东临清(今河北省临西县)某村,有个叫罗竹林的庄稼人,滑稽多智,方圆百
里闻名。
    某年,他去北边的直隶冀州(今河北省冀县)一带打短工。一天,走了好多路,饥饿难
熬。遇到有个财主家的大少爷带着一帮人,牵狗架鹰出来打猎。几个随从抬着馍馍挑着肉。
罗竹林上前说:“你们直隶和我们山东怎么不一样?我们那里,打猎的见了兔子只用人追
赶,不用猎狗不用鹰。”
    大少爷说:“胡说,人追赶得上吗?”
    罗竹林说:“可惜我饿了,不然我就追赶一只叫你们看看。”
    大少爷就请罗竹林吃馍馍和肉。罗竹林吃饱了,刚好草窝里钻出一只兔子,就说了声:
“现在看我的。”但他刚追了几步,那兔子就窜得不见踪影了。
    大少爷生气了:“你怎么追赶不上?”
    罗竹林笑道:“我们那里的兔子跑得慢,能追赶上,你们这里的兔子跑得这么快,怎么
能追赶得上呢?”

忙捉虱子
    罗竹林到谷大肚家打长活,上工的头一天,天还不亮,谷大肚就早早起来叫他下地,可
等了半天也不见罗竹林出来,就又不耐烦地嚷起来。
    罗竹林说:“我早就起来了,正在忙着捉虱子呢。”
    谷大肚说:“胡说,这会儿天还没亮,黑灯瞎火的看得见捉吗?”
    罗竹林反问道:“既然看不见捉虱子,那叫我这么早下地,就能看得见干活吗?”
    谷大肚被问哑了。

光叙不行
    罗竹林在吝啬鬼谷大肚家当长工。谷大肚为了使长工少吃饭菜,每顿吃饭时总要同长工
们叙叙闲话。这一天吃饭时,谷大肚“叙”起了光绪与道光两个皇帝。
    罗竹林忙说:“光绪的老爷爷是道光,依我看,光叙(绪)不行,还是倒(道)光
好!”说完,把桌上的几碟菜全倒进了几个长工的饭碗里。

栽 蒜
    一天,罗竹林跟几个长工在牲口棚前就着老白菜帮子吃高粱面饼,却听见谷大肚的厨屋
里在“哧啦哧啦”地炸麻糖,又传出谷大肚训斥他小子的声音:“蹲在屋里吃,别出去,当
心露头挨狗咬!”
    上午下地栽蒜。罗竹林悄悄地吩咐长工们把蒜瓣都头朝下点种。
    几天后,蒜苗却还没冒芽,谷大肚急了,趴在地里抠起来。抠一个,见是头朝下,再抠
一个,还是头朝下,就找罗竹林算账。
    罗竹林把眼一眨说:“你不是说,‘露头挨狗咬’吗?它不敢露头,该是怕狗咬吧?”

半文铜钱
    清朝,枝江县县老爷听说杜老幺聪明滑稽,就找到他说:
    “本县倒想试试你的功夫,你敢跟本县打官司么?”
    杜老幺说:“打官司得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敢上路呢?”
    县老爷说:“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那好,来人哪,跟他斩半文钱来!”
    手下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了两半。杜老幺接过半文钱就走。到了荆州府,杜老幺状告枝江
县老爷:“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劈两半,不断也得先撤官!”
    那县老爷的乌纱帽当时就被摘啦!

晚饭巧对
    张少爷中了秀才,家里张灯挂彩忙着敬祖宗。张少爷对帮工杜老幺说:“都说你聪明,
我出个联你对对——四书五经有趣有味。”
    正蹲在地上吃饭的杜老幺接口就答:“一日三餐无油无盐。”
    张少爷朝中堂看了看:“十根金龙柱,十颗小圆珠,十对宫灯十红十绿。”
    杜老幺把碗筷晃了晃:“一只青花碗,一个大缺巴,一双筷子一白一乌。”
    张少爷火了:“哼!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不知足么?”杜老幺笑道:“嗬,敬祖宗
的,拜祖宗的,当然嫌少呀!”

谁最为大
    有一次,杜老幺和县官、商人走在一起。赶了半天路,肚子饿极了。路过一户人家,有
个老婆婆,锅里只剩一碗饭。县官说:“本县为大,这碗饭归本县吃。”
    商人说:“你说你为大,要说出个一二三来!”
    县官说:“就说个父母官的官字吧——评是非靠这个字,断曲直靠这个字,读长学为这
个字,排上下看这个字。要是没得我这个官字,贵贱大小都分不清白,本县为大!”
    商人说:“我说个金银财喜的金字——吃离不开这个字,穿离不开这个字,当官为的这
个字,敬我图的这个字,做官有个屁意思,我为大!”
    杜老幺说:“我说个种田的田字——木头支起是字(果),青草盖起是字(苗),木支
草盖是字(菓),无木无草是字(田),要是没得我这个田字,当官的发财的都得饿死!我
为大!”
    老婆婆把饭给杜老幺吃了。

六爹联句
    乾隆年间,广东吴川县有个名叫麦为仪的人,外号剐狗六爹,以诙谐幽默闻名于乡里。
    一日,到江边牧鹅。有四个乡绅见了,突然触景生“诗”。其中一位提议以鹅为题吟
诗,他先吟道:“江心游来一 队鹅。”
    另一个乡绅吟道:“鹅公鹅母唱鹅歌。”
    余下的两个想了半天也无法联下去。剐狗六爹,说:“老爷们,让我来吟完这首诗吧。”
    四乡绅望着牧鹅老头嘲讽道:“去去去,吆你的鹅屁股去吧!”
    剐狗六爹并不理会,拉长嗓音吟道:
    江心游来一队鹅,鹅公鹅母唱鹅歌。
    两个乡绅屙了屎,还有两个屎未屙!

汤建文嘲老学究
    清朝,丹阳西门有个私塾老先生,喜欢作诗。一天,学僮端来一碗粥。他不忙着吃,却
吟出《粥诗》一首:
    瓯米煮成一碗粥,西风吹来浪波稠;
    远望好似西湖水,缺少渔翁下钓钩。
    恰巧秀才汤建文路过门口,笑道:“老先生,一瓯米煮成一碗粥,粥还稀吗?你这书房
门朝东,西风从哪儿进来?西湖离丹阳千里之遥,你在书房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