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7-顾松园医镜-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栝蒌根汤x 治下虚津耗、口燥咽干,渴次烦躁,宜此救之。 
花粉 麦冬〔生津。〕茯苓 甘草 大枣〔调胃。〕 
此生津调胃之剂,亦痢门之一法也。 
x脱肛洗方x 
五倍子 石榴皮〔各一两。〕明矾〔四两。〕煎浓汤,再用大田螺,〔数枚,去壳 
捣烂。〕猪胆〔二、三枚,取汁。〕同入汤中,先熏后洗。再用五倍子〔炙末。〕鳖头〔 
末。〕田螺汁调敷肛上,用软帛托入,一日三、四次。凡治脱肛,勿论虚、实、寒、热,用药皆以 
升提为主。 
肠 便血,身热则死。〔阳盛阴衰故也。〕寒则生肠 ,下白沫,脉浮则死,脉沉则生。肠 
下脓血,脉悬绝则死。〔脉至如丝,悬悬欲绝也,邪实正虚故死,然下痢则虚,若沉小之脉,是正象,非 
死脉也。〕滑大则生。〔滑因血盛,大以气充,血气未伤,故生。然久痢而见数大、及浮大坚之脉则 
死,以正已衰,而邪方盛也。〕 
下痢发热不休者死,下痢唇若涂朱者死,下纯血者死,下如红苋汁者死,下如屋漏水者死,下如 
鱼脑或如猪肝者,皆半死半生。 

卷八·御集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
举例
属性:一 一督学因校事过劳感暑,遂下痢纯血。仲淳诊得其所由,遂用人参〔五钱。〕白芍〔二 
钱。〕莲肉〔四十粒。〕炙甘草〔一钱五分。〕养正。黄连〔三钱。〕清邪,红曲〔一钱五分。〕和 
血。升麻〔七分。〕干葛〔一钱。〕举其陷。乌梅〔二枚。〕固其肠。调服滑石末〔五钱。〕祛其 
积。二剂而愈。督学曰∶痢止矣,心摇摇不能阅卷,奈何?仲淳曰∶此劳心太过,暑因客之,故尔。 
加枣仁、竹叶一剂而平。 
二 一妇方孕五月,患滞下腹痛,日下数次。仲淳用白芍〔五钱。〕莲肉〔四十粒。〕扁豆〔三 
钱。〕炙甘草〔一钱。〕黄连〔四钱。〕黄芩〔三钱。〕红曲〔二钱。〕枳壳〔三钱。〕橘红〔一钱五 
分。〕升麻〔五分。〕葛根〔一钱五分。〕乌梅〔一枚。〕甫服一盅,觉药行至腹,即解一次,痛亦 
随己,滞下痊愈。 
三 一妇患痢,日夜几百行,身热发呕,一呕数十声不绝,已治后事。仲淳令服如金丸,因思饮, 
又用人参、扁豆,甘草,培其胃气,黄连、清其热邪,橘红,理气通滞,滑石祛积除热,煎服。再进如 
金丸二剂,势稍定,更数服而愈。 
四 一人秋间患痢,凡香、连、枳、朴等剂,用之两 
月,而病不衰。士材诊之,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连、归、芍、枳壳、橘红,加大黄三钱,下 
秽物颇多。诊其脉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积滞如鱼肠者数碗,调理十余日而痊。 
五 一人年二十余,形体清瘦,素享安逸,因劳役日中,暑湿合内郁之火,而成痢疾。昼夜一、二 
百次,不能起床,但饮水而不进食,其痛甚厉,肛门如火烙,扬手掷足,躁扰无奈。嘉言诊其脉,弦紧 
劲急,不为指挠。谓曰∶此症肠胃为热毒所攻,其势如焚,救焚须在顷刻,若二、三日外,必致朽腐矣。 
急用大黄、黄连、甘草各二两,煎成,随滚随服,服下稍宁片刻,少顷仍前躁扰。一昼夜服至二十余 
碗。次日见脉势稍柔,知病可愈,但用急法,不用急药。遂改用生地、麦冬各四两,另研生汁,而以花 
粉、丹皮、赤芍、甘草各一两,煎成和汁,大碗饮之。以其来势暴烈,一身津液从之奔竭,若待下痢止, 
而后生津养血,则枯稿一时难回,岂可泥润滞之药,而不急用乎?服之果然痢止,但遗些少气沫耳,等 
三日,思食腐浆,第四日,略进米汤。缓缓调至旬余,方能消谷。亦可见胃气之存留一线者,不可少此 
焦头烂额之客耳。 
六 一人年七十余,平素体坚,不觉其老。秋月病痢。久而不愈。至冬月成休息痢。一昼夜十余 
行,面目浮肿,肌肤晦黑。嘉言诊其脉,沉数有力。谓曰∶此阳邪陷入于阴之症也,以法治之,或可痊 
愈。用人参败毒散,本方煎就, 
以浓被围椅上坐定,置火其下,更以布条卷成鹅蛋状,置椅上垫定肛门,使内气不得下走。然 
后以药热服,良久又进,遂觉皮间津津微润,再溉以热汤,教令努力忍便,不得移身,如此二时之久, 
皮问津润未干,病者心躁畏热,忍不可忍,始令连被卧于床上,是晚只下痢二次。以后改用补中益 
气汤,一昼夜只下三次,不旬日而痊愈。盖内陷之邪,欲提之转从表出,不以逆流挽舟之法施之,其 
趋下之势,何所底哉!又一人患久痢,诸药不效,一医进以人参败毒故,其势差减,大有生机,但少 
此一段斡旋之法,竟无成功。故凡遇阳邪陷入阴分,如久疟、久痢、久热等症,皆当识此意,使其缓缓久 
久透出表外,方为合法。若急而速,则恐才出又入,徒伤其正耳。 
七 沈若兹乃郎,因痘后食物不节,病泻痢,痢久脾虚,病疟,遂尔腹痛胀大。三年来服消导药 
无算,腹胀及泻痢总不见愈。服参、苓、白术稍效,后复如故。嘉言曰∶病腹胀而下痢无度,腥水不 
臭,症本大危。盖无病患腹中之气,运转收摄,是以身体轻快,大便省约。今因久痢,气散不收,遂至 
腹胀肠鸣,便出不知,又误服行气利水药,是愈增其散,而治之益难。今则病势转深,又加四逆矣。暮 
热朝凉,一逆也。无病患身中荣卫。两无偏胜,故阳胜则发热,阴胜则恶寒。病疟之时,寒热交作,犹 
是阴阳互战,迨下久亡阴,整夜发热,一线之阴,为阳所乘,求其相战,不可得矣。大渴、引饮救急, 
二逆也。内水亏竭,燎原之火自焚,不 
得不引外水以急救。然有形之水,不足以制无形之火,徒增胀满,而重伤其阴气。医不清其原,反用香 
燥之药,是愈助火而劫残阴矣。气喘不能仰睡,为三逆。夫男子气海在于脐下,乃元气之舍,性命之根 
也。久痢则真气亦散,势必上乾清道而不下行,故鼻中鼾鼾有声,而不能仰卧,屡用木香、槟朴、腹皮 
等药,势必致未散之真气,归于尽散耳。所谓四逆者,汗出烦躁,则阴气虚尽,孤阳亦不能久留之兆也。 
总如岁运有温热,无寒凉。人物其免夭札疵疠乎。于此而图转旋之功,亦难之难矣。若兹强恳用药,因 
以滋阴润燥为主,地黄、门冬、阿胶等类,同蜜熬膏三斤。渠男三年为药所苦,得此甘味,日服十余次, 
服之半月,药尽身凉,气平不渴,不烦不利,诸症俱退,仍制理脾药善后,痊愈。 

卷九·御集
肿胀
属性:肿者,肌肉之肿,肿于面目四肢者也。胀者,腹中之胀,胀于胸腹之间者也。肿为轻而胀为 
重。肿胀兼有,虽重犹可十全其五。此症有虚有实,若面目四肢,咸无肿形,但腹胀大如鼓,是名单 
腹胀,亦曰鼓胀,属虚者多重而难治。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肿胀者,或因食积,或因滞,或因瘀血,或因湿热,或因燥热,阻滞中 
宫,脾不散精,肺不通调,以致清浊不分,水道不利,遂成肿胀。然脾胃元气,犹未衰惫,苟能辨其食 
积痰血,湿热燥热而治之,更当察其在气者,破其结气,则气道通行,而三焦不致壅闭,在水者,清 
其肺金,则膀胱气化,而水湿不致淫溢,内邪一行,肿胀随消。即挟虚所致,如饮食频伤,或寒凉太 
过,或病后产后,总以理脾为主,视所挟症加减。无不获效。故脾虚不能运化,气虚肿胀者,脾健自能 
运气也,土虚不能制水,泛滥肿胀者,土旺自能制水也。观《金匮》治肿之大法, 
谓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开鬼门,洁净府。盖邪从汗散,水向便通 
也。按喻沈二氏之论,欲发汗者,当兼实表,如人参败毒散之类。欲利小便者,当兼养阴,如四苓散 
加地、冬之类,方为良手。大抵此症初起易治,以正未虚,而邪未甚也。久遂难痊,以邪已炽,而正 
已衰也。贾洛阳谓病肿不治,必为锢疾,虽有扁卢,亦莫能为。肿之危害,犹尚如此,况鼓胀乎。鼓胀一 
症,东垣主寒,河间主火,丹溪主脾虚,论似有异,然各发明《内经》,同出一原。经曰∶脏寒生满 
病。又曰∶胃中寒主胀满。盖人身之气,热则流通,寒则凝结,凝结则胀满生焉。经曰∶诸胀腹大,皆 
属于热。大凡物热盛则丰隆,寒盛则敛缩。故热气内盛则胀满,但有湿热燥热之分。经曰∶脾虚则腹胀肠 
鸣,飧泄食不化。所谓气虚中满者是也。此则宜遵丹溪扶脾补气之治。故三子之说,不可偏废,并宜详究。 
按虞天民论鼓胀,属寒者少,属热者多。又谓鼓胀起于脾虚气损,治之当以大补之剂,培其根本,少加顺 
气,以通其滞,有挟积者,佐消导以祛其积,有挟热者,加寒凉以清其热。如单用大补,而佐使不明,则 
反成壅滞,而胀愈甚矣。故此症脾虽损,而无热以扰之,则一补脾而获愈;热虽有而脾未损,则一清热而 
奏功。如二者俱有,则将大补脾之正 
气,而正气未受补,邪热先炽矣;将清热以伐邪,而邪未退,正气愈虚矣。故虚症医治最难,而虚症之 
不可用温补,而宜用清补者之尤难也。兹而间遇实症,则因气郁者理气,因食积者消积,因瘀血者消瘀, 
因痰滞者化痰,对症投剂,自无不效。但虚实之辨,不可不明。景岳谓肿胀,大都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 
者多实;失肿于表,而后胀于里者多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多实;小便清白,大便溏泄,多虚。 
脉滑数有力者多实,弦浮微细者多虚,面色红声粗者多实,色悴声短者多虚。诸凡实症,或六淫外客, 
或气食内伤,阳邪急速,其来必暴,每成于数日之间;若是虚症,或情志积劳,或酒色过度,日积月累, 
其来有渐,每成于经月之后。世人不察虚实,专守下则胀已之一法,虽得少宽于一时,真气愈衰,未几而 
肿胀再作,遂致不救,故临症用补用泻,最当详审。总使实症治从清利,才见平复,即当培补根本为主。 
夫肿胀之病,多有标实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功,最为危候。以上诸法,此其大略也。肿胀重病,是 
贵医者望闻问切之神明,对症施治,以尽其变通之妙。则善考《内经》论五脏六腑,各有肿胀。景岳谓,经 
言∶诸湿肿满胀,皆属于脾。又言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言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 
水而从其类也,虽诸经皆有肿胀,而脾主营运,肺主气化,肾主五液,无不由于脾、肺、肾三 
脏,此真知本之言夫。 
x大安丸x〔即保知丸加白术。〕治食积肿胀,或单腹胀大,〔必中脘有微块,按之微痛。〕饮食 
不快,〔伤食故恶食。〕小便不通,大便或溏或秘。 
白术〔健脾,土炒。〕茯苓〔利水。〕楂肉 麦芽 神曲〔消积,各三两。〕卜 
子〔除膨。〕橘红〔理气。〕连翘仁〔清热。〕半夏〔消痰,各二两,无湿痰者大忌。〕 
咳喘加桑皮、苏子,积多加莪术, 热甚加黄连,渴去半夏,加麦冬,小便不利加车前,虚者 
加人参。〔或丸或散,或汤俱可。〕 
此方健脾、消积、清热,数剂知,半月一月愈矣。虞天民云∶大抵肿胀食积而成者为多,主此随 
症加减,百发百中。余每合鸡金散用,甚效。 
x鸡金散x 
鸡内金〔消积,五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