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7-顾松园医镜-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 一人病失血,岁二、三发。其后所出渐多,咳嗽发热,食减肌削,屡至小康,不以为意。夏 
秋间偶发寒热如疟状,每夜达曙,微汗始解。嗣后寒热稍减,病转下痢,进以参、术,胸膈迷闷,喉 
喑窒塞,服茯苓、山药,预收红铅末,下黑血块数升,胸喉顿舒,面容亦转,以为得竹破竹补之法也。 
加用桂、附二剂,于是下利昼夜十数行,饮食难入,神识不清,病转增剧。嘉言诊之,脾脉大而空, 
肾脉小而乱,肺脉沉而伏。病者问此为何症?曰∶此症患在亡阴,今反用峻热之药,如权臣悍帅,不至 
犯上无等不已。行期在立冬后三日,于今计之,不过信宿,无以为方也。何以言之?经曰∶暴病非阳, 
久病非阴,则数年失血,其为阳盛阴虚无疑。况食减而血不生,渐至肌削而血日槁,虚者益虚,盛者益 
盛,势必阴火大炽,上炎伤肺,咳嗽生痰,清肃下行之令尽雍。由是肾水无母气以生,不足以荫养百 
髓,柴闸极瘦损,每申酉时,洒栗恶寒,转而热至天明,微汗始退,譬如夏日炎蒸,非雨不解,身中之象, 
明明有春夏无秋冬。用药方法,不亟使金寒水冷,以杀其势,一往不返矣。乃因下利,误用参、术补 
剂,不知肺热已极,上有从皮毛透出一 
路;今补而不宣,势必移热于大肠,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传为肠 者是也。至用红铅末下黑血者,盖 
阳明之血,随清气行者,久已呕出,其阴分之血,随浊气行至胸中,为膜原所蔽,久瘀膈间。得经水 
阴分下出之血,引之而走下窍,声应气求之妙也。久积顿宽,面色稍转,言笑稍适者,得其下之 
力,非其补之之力也。乃平日预蓄此药,必为方士所惑,见为真阳大亏,遂放胆加用桂、附、燥热, 
以尽劫其阴,致两尺脉乱,火燔而泉竭,脾胃脉浮,下多亡阴,阳无所附,肺脉沉伏。金气敛缩不行, 
神识不清,而魄已丧矣。昔医云∶乱世混浊,有同火化。夫以火济火,董曹乘权用事,汉祚焉得不终耶! 
七 一人劳心太过、因食海鲜,呕血有痰,喉间如鲠。日晡烦热。士材诊之曰∶六脉不数,惟左 
寸涩而细,右关大而软,思虑伤心脾也。以归脾汤大剂,加生地、麦冬、丹皮、丹参二十余剂,而症 
减六、七,兼服六味丸,三月遂不复发。 

卷十二·书集
咳嗽
属性:咳嗽必由于肺,故黄帝有肺令人咳之问。而岐伯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 
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 
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举形寒饮冷,伤肺致咳之一端耳,形寒者,外感风寒也;饮冷者,内伤 
寒冷也。然六气不独风寒乘肺致咳,其火、暑、湿、燥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各有的症可凭。又曰∶五脏 
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之,乘春则肝光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季夏则 
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言四脏各以其时,先受邪为病,次便及乎肺而为咳,故曰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然其实无有不关于肺,况外邪中于皮毛,而内应于肺也。即内伤之咳,亦无有不关于肺。故以内经于 
五脏六腑分别咳状之下,又申之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故使人多啼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聚于胃者, 
胃为脏腑之根本也,关于肺者,肺为脏腑之华盖也。尝考无择有三因,丹溪有六咳,名虽多种,总不出 
于外感内伤。 
而治咳之法,亦当知重肺胃二经。然于外感内伤之中,又惟风寒劳损,二者居其八九。景岳云∶风寒 
者,责在阳实,治宜辛温散邪,则肺清而咳愈,最忌寒凉收敛,如经所谓肺欲辛者是也。劳损者,责在 
阴虚,治宜甘以壮水,润以养金,则肺宁而嗽愈,最忌辛香燥热,如经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者是 
也。至若因火、因暑、因湿、因燥,各从本门似施治。其因痰饮者涤其饮,因气逆者降其气,因食积者消 
之,因积热者清之,金虚则崇土,郁甚则舒肝,随其所见之症而理之。《金匮》论咳有肺痿、肺痈、肺 
胀之辨,所当详究。赵氏云∶水冷金寒而咳,当用八味丸。仲淳虽论气虚、阳虚、喘咳者绝少,然此等治 
咳之法,亦宜留心,以尽病变之无穷,则治咳之能事毕矣。 
x疏邪利金汤x〔见伤风。〕 
原方〔疏邪利肺。〕如外感风寒,内伤寒冷咳嗽者,〔寒冷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外内合 
邪,故咳。〕可加半夏。以治胃寒。 
此治感冒风寒咳嗽之剂,果系形寒饮冷致咳,可加姜、夏,否则肺热还伤肺矣。 
清金膏 加减清宁膏 噙化丸 琼玉膏〔俱见虚劳。〕皆治阴虚咳嗽。 
x风髓汤x 
牛髓〔一斤。〕白蜜〔半斤,同煎沸,以绢滤去渣,入下三味。〕杏仁〔去皮尖,四 
两,研如泥。〕山药〔炒,四两,研细。〕胡桃仁〔去皮,四两,研如泥。〕〔同入瓶 
内,油纸封口,隔汤煮一日,早晚白汤化服三、四匙。〕一方用牛酥、白蜜、杏仁名蜜汗煎。〔煎法同 
上。〕 
x八仙玉液x〔自制。〕治阴虚咳嗽痰血最效。 
藕汁〔性寒带涩,涤热止血,二杯。〕梨汁〔降火消痰,定喘止嗽。〕蔗浆〔消痰止 
咳。〕芦根汁〔清胃止呕,各一杯。〕茅根〔凉金定喘。水煎取浓汁一杯,再同汁浆乳顿 
滚。〕人乳〔补阴养血。〕童便〔引火下行,各一杯。〕生鸡子白〔三枚。〕和匀,频频 
服之。余尝用米仁 山药 莲肉〔保脾。〕麦冬〔各一两。〕白花百合〔清肺,二两。〕 
枇杷叶〔降气,十片。〕煎浓汁〔一碗。〕冲入玉液,再加贝母末,真柿霜〔消痰。〕和匀,频频 
饮之。〔即垂绝者,尚可延生。〕 
此七方皆甘润之剂,劳损之咳,择而用之。一方但用枇杷叶去毛,蜜炙煎膏,白蜜饴糖收之,亦有 
效验。 
x泻白散x〔见火。〕 
此治肺热咳嗽之剂,虚火加甘寒,实火加苦寒。按《金匮》云∶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此 
为肺,胀。仲淳言肺胀,乃系肺热极所致,当清金降气。本方宜加黄芩、石膏、知母、花粉之属。 
x顺气开痰饮x〔见中风。〕此治气逆咳嗽之剂。 
x二陈汤x〔见中风。〕此治痰饮咳嗽之剂,虚者用四君子汤。 
x保和丸x〔见泄泻。〕此治食积咳嗽之剂,加减用之。 
x百部膏x〔一味熬膏蜜收。〕此治虫啮肺咳之剂,必胸中饥时则痛,唇上白点如粟者,用之方效。 

卷十二·书集
肺痿
属性:《金匮》云∶其人咳,口中有浊唾涎沫,脉数虚者,此为肺痿。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 
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治肺痿,大要当以甘草汤调和营卫为 
君,臣以润燥、清热、降气、消痰之剂,煎膏时时噙化,缓以图之,方可挽回于万一。若大驱涎 
沫,欲求速效,反速毙也。 
x《金匮》甘草汤x 治肺痿咳嗽,唾涎沫不止。〔肺热而痿,清肃失令,则上输之精气,不能收 
摄运化,故吐浊涎。〕 
甘草〔一味水煎,频饮之,热自渐化。但最难服处,半月后方得效。〕加二冬、百合、梨汁、 
贝母、苏子、枇杷叶皆可用。 
此治痿独取阳明之义。徐忠可云∶余外家病肺痿,初时痰沫成碗,服一味甘草汤,半月始痰少而得愈。 

卷十二·书集
肺痈
属性:《金匮》云∶若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痛,脉数实者,此为肺痈。始荫可救,脓成则死。又 
云∶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不干渴,时出浊唾腥臭,此为肺痈,久之吐脓如米粥者死。嘉言云∶凡见 
咳逆上气,即宜防痈痿之症。肺受火热熏蒸,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若能初起即 
识,当血结而脓未成之时,急泻其肺,方为恰当。迨至血化为脓,泻之无益,肺叶朽坏,倾囊吐出而死。 
间有痈小,气壮胃强善食,其脓不从口出,或顺趋肛门,或旁穿胁肋,仍可得生,然亦不过十中二、三耳。 
x《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x 治肺痈,喘不得卧。 
甜葶苈〔泻其肺实,下其败浊,不致腐溃吐脓。二、三钱。〕大枣〔固脾胃之元,数枚。〕 
或合甘桔汤。〔亦治肺痈之剂。〕如连翘〔能散血结气聚。〕牛蒡〔能散诸痈肿毒。〕金 
银花〔解毒圣药。〕陈年芥卤〔肺痈神丹。〕贝母〔散结消肿。〕花粉〔清热消肿。〕皆 
可采用。 
此治肺痈吃紧方也,随症加减治之。 
咳嗽之脉,浮濡易治,〔嗽乃肺病,脉浮为宜,兼见 
细软,病将退也。〕沉、浮而紧者死。〔与症相反,病必深矣。〕久嗽脉弱者生,实大数者死,上气 
喘嗽,面肿息肩,脉浮大者死。 

卷十二·书集肺痈
举例
属性:一 一人经年久嗽,药不绝口,而病反增剧,自谓必成虚劳。士材曰∶脉不数不虚,惟寸口浮大而 
滑,是风痰未解,多服酸收,故久而弥甚。用二陈汤,加麻黄、前胡、杏仁、苏子、桔梗∶五剂知,十剂效。 
二 一人三年久嗽,诸药不效。士材诊之曰∶饥时胸中痛否?曰∶大痛。视其上唇白点如粟者十余 
处。此虫啮其肺。用百部一味煎膏,加乌梅、槟榔与服。下寸白虫四十余条,不十日而痛止咳宁。自 
此之后,永不再作。 
三 一妇患肺家火实,热甚咳嗽,久而不愈。身如火炎,肌瘦将成劳。用紫菀汤〔紫菀、桑皮、杏 
仁、款冬花、枇杷叶、木通等分,大黄减半。蜜丸樱桃大。夜间噙化三、五丸。〕服之而愈。 
四 一妇平日持齐,肠胃素枯,天癸绝后,经犹不止,似有崩漏之意。嘉言治已痊可,时值秋燥, 
人多病咳,而血虚津枯之体,受伤犹猛,胸胁紧胀,上气喘急,卧寐不宁。咳动则大痛,痰中带血而 
腥,食不易入,声不易出,寒热交 
作。申、酉二时,燥金用事,诸苦倍增。其脉时大时小,时弦紧,时牢伏。服清肺药,如以勺水沃 
焦,无裨缓急。嘉言告以肺痈将成,高年难任,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先通肺气之壅,即觉气稍平,食稍 
入,痰稍易出,身稍可侧,大有生机。嘉言曰∶未也,吾见来势太急,不得已而取快于一时,然暂开者 
易至复闭,复闭则前方不可再用。今乘其暂开,多方以图,必在两月后,交冬至节,方是愈期。盖身中 
之燥,与时令之燥,胶结不解,必俟燥金退气,而肺乃得宁。此两月间,屡危屡安,大率皆用活法斡旋。 
缘肺病不能用补,而脾虚又不能生肺,肺燥喜于用润,而脾滞又艰于运食。今日脾虚之极,食饮不思, 
则于清肺药中,少加参、术以补脾,明日肺燥之极,热盛咳频,则于清肺药中,少加阿胶以润燥。至立 
冬之午刻,病者忽云∶内中大觉清爽,可得生矣。奇哉!天时之燥去,而肺金之燥遂下传于大肠,五、六 
日不一大便,略一润肠即解,正以客邪易去耳。至小雪节,康健加餐,倍于平日。盖胃中空虚既久,势 
必加食,复其水谷容受之常,方为痊愈也。 
六 一妇孕五月,偶下血,以人参、阿胶勉固其胎。又一月,身肿气胀血逆上奔,结聚于会厌胸膈 
间,食饮才入,触之痛处,转下艰难,稍急即连粒呕出。皆谓胎气上逼,脾虚作肿成嗝。用人参之补,五 
味之收为治。至白露节,孕期已八月,病势急笃,呼吸将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