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7-顾松园医镜-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一派甘寒之剂。盖甘则益胃,寒则清热,乃取阳明而用清胃火以救胃热之法也。若取阳明而用 
培胃土以生肺金之法,如黄 、四君之类,加麦冬、米仁、白芍、石斛之属,相其症之所宜而投之,可也。 
x六味加知柏方x〔见火。〕治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干火旺,骨枯髓 
虚,发为骨痿。〔腰脊不举,足不任身。〕又治入房太甚,宗筋驰纵,〔精伤之故。〕发为筋痿。〔精 
血枯燥,则筋急拘挛。〕 
原方〔六味壮肾水,知、柏泻龙火,又黄柏为诸痿必用之药。〕加二冬〔清肺热。〕龟甲〔补肾阴。〕 
猪脊筋〔填精髓。〕牛膝 石斛 杜仲〔均治脚软。〕虎骨〔强悍皆在于胫,借其气有余以补不足。〕 
此补水治火,以救肺热之剂。骨痿。筋痿同用此方者,以肾、肝同一治也。 
x天王补心丹x〔见虚劳。〕治大经空虚,〔血失之故。〕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血失无以渗灌 
肌肉,而为顽痹不仁,无以养脉络,而为足胫纵缓。〕 
此方内有生地、玄参以补北方,黄连、朱砂以泻南方,二冬以救肺热,人参合独取阳明之义。愚谓心 
气热而成脉痿者,宜主此加减。 
x清热渗湿汤x〔见湿。〕治久近水湿,湿郁生热,以致肌肉顽痹,〔麻木不仁也。〕发为肉痿。〔不 
能举动也。〕 
原方〔应加减用。〕加米仁〔燥脾胃之湿,而理拘挛。〕松节〔燥血中之湿,而疗脚弱。〕牛 
膝〔壮筋骨,治脚软。〕石斛〔益脾胃,治湿热。〕木瓜〔筋急用之则舒,筋缓用之则利,有养筋之功, 
更有祛湿之能。〕 
此清热燥湿,健脾利水之剂。仲淳言∶痿属湿热,若果系居处湿地而得之者可用,如有肺经燥湿,咳 
嗽痞闷等症,不可用。 
x卫生膏x〔见虚劳。〕虚弱人及老人宜服之,久自神效。 
此方内有二地、龟甲补肾,二冬、梨汁清肺,参、圆、牛肉培胃土,牛膝、虎骨壮筋骨,以上数味, 
治痿甚宜。按陈氏云∶痿者犹树经杲日,叶垂不布,痿弱不振之意。俗以阳道不举为痿,属寒,谬甚。故 
痿症属热者多。方内尚有黄 、鹿角等药,必内无热者,方可全用其方。 

卷十三·书集痿
举例
属性:一 一人善酒,卧床褥者三年。仲淳诊之,知其酒病也。夫酒本湿热之物,多饮者则阳明湿热甚, 
下客于肾而为骨痿。昔人治痿病取阳明,五味子为君,以黄连为臣,麦 
冬、干葛、白扁豆、为佐。服之立起。 
二 一少年新娶后,得脚软病,且疼甚,此肾虚也。《本经》言∶杜仲益精气,坚筋骨,用一 
两,水酒各半煎服,取速奏效。果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 

卷十三·书集

属性:痹症无不由风、寒、湿三气杂感而成。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 
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盖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则经络闭塞,血气不流,而痹 
斯作矣。三气之中,但分邪有轻重。经言风胜、寒胜、湿胜者,指病之因;行痹、痛痹、着痹者,言病 
之状。其论肺痹、心痹、脾痹、肝痹、肾痹者,病之所属,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者,病之所 
在。故昔人云∶风寒湿气所为行痹、痛痹、着痹,又以所遇之时, 
所客之处,而命其名,非行、痛、着之外,别有皮、脉五痹也。近惟王损庵论痹,为最有见。先以 
痹字提纲,后复条分,直断之曰∶行痹者,行而不定,世称走注疼痛之类,俗名流火是也,痛痹者,疼 
痛苦楚,世称痛风,白虎历节是也,着痹者,重着不移,世称麻木不仁之类是也。至于治痹之要,如 
李士材云∶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 
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 
其凝寒为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 
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此其推本内经,立说甚善。但痹而果因三气者,治之宜然,若邪。郁病久,风 
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痛,又当易辙寻之,宜通经活血,疏散邪滞剂中,而参以降火清热豁痰之 
品,勿徒泥士材治法,此义丹溪得之。在《内经》原有热痹之症,非凿说也。大抵痹而知痛知痒者易 
治,不痛不仁者难医。又宜图之于早,迟则必至如经所谓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而为肺痹,烦 
满喘呕。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而为心痹,烦心上气,嗌干善噫。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 
舍于脾而为脾痹,四肢懈惰,呕汗痞塞。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而为肝痹,夜卧则惊,多饮数 
溲。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而为肾痹,足挛不能伸,而尻以代踵,身偻 
不能直,而脊以代头。五脏痹显,而难治矣。故经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 
肤间者易已。治痹者,所宜审焉。 
x行痹主方x 治风气胜者为行痹,不拘肢体,上下左右,骨节走痛。或痛三、五日,又移换一 
处,〔风性属阳,善行数变。〕日轻夜重。〔昼交阳分,卫气行表,故痛缓;夜交阴分,气运营分,营 
气稽留,卫气归阴,其脉闭塞,故痛重也。〕或红或肿,按之极热,〔风化为热。〕甚而恶寒喜 
温。〔温则痹气散而痛缓,寒则痹气凝滞而痛甚,非真内有寒也。〕 
秦艽〔祛除风湿。〕续断〔通宣血脉。〕当归〔活血止痛。〕没药〔破血止 
痛。〕威灵仙〔其性好走,亦可横行,痛风上下皆良。各二钱。〕松节〔搜骨内之风,祛血中 
之湿。〕晚蚕砂〔性燥能胜湿祛风。〕虎骨〔入骨而祛风定痛。各四钱。〕羌活 防风〔治 
周身骨节疼痛,乃治风祛湿之要药。各一钱。〕桑枝〔通利关节。三、四两。炒。〕煎汤煎药。头 
目痛,加甘菊、川芎,肩背痛,加桔梗,倍羌活,手臂痛,加片姜黄,腰膝脚痛,加牛膝、杜仲、川萆 
,筋脉挛急,加羚羊角、〔锉屑。〕羊胫骨〔 末。〕红肿疼痛,加生地黄、黄芩。〔酒炒。〕 
x痛痹主方x 治寒气胜者为痛痹。不拘肢体,上下左右,只在一处,疼痛异常。 
前方加桂枝,倍当归,宜酒煎服。〔久则不宜。〕外用蚕砂,〔炒热,绢包熨之。〕或用牛皮胶 
同姜汁化贴之。 
x着痹主方x 治湿气胜者,为着痹,肢体重着,不能移动,疼痛麻木。 
前方加苍术〔燥湿。〕茯苓 泽泻〔渗湿。〕天麻〔主治湿痹麻木。〕甚者加 
白藓皮,〔清湿热,疗死肌。〕脚膝肿痛,〔湿郁为热也。〕加黄柏、防己。〔专祛下焦湿热。〕 
此症总以通经活血,疏散邪滞之品为主,随所感三气,邪之轻重,及见症之寒热虚实,而加以 
对症之的药。其痛痹症,若初感寒即痛者,可用桂枝及酒煎熨贴,久则寒化为热,戒用。虽云痛无补 
法,然病久痛伤元气,非补气血不可。参、 、白术、地黄之属,随宜用之。凡治病用药,审明何 
症,即投何药,须活泼泼地,不必拘定本门方药也。 
x《金匮》栝蒌薤白汤x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胸中气闭,则前后俱痛。〕 
栝蒌实〔开胸中之燥痹。半枚。〕薤白〔辛温宣通阳气,一两。〕半夏〔胸中如 
天,阳气用事,痹则阳气虚而不运,津液凝而为痰,故以半夏同栝蒌降痰。钱许。〕白酒煎 
服。〔取其宣通荣卫。〕此仲景治胸痹之神剂。按嘉言云∶胸中如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 
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治胸痹者,阳不主事,阴气在上之候也,故以薤白、 
白酒,通阳消阴为治,不取补也。 

卷十三·书集痹
举例
属性:一 一妇患痹症,右手连臂肩肿痛,不能移动。余用行 
痹主方,加减治之不愈。改用草乌搜风胜湿祛寒,苍术、白术燥湿,当归养荣,乳香、没药活血散 
血,止痛消肿,各一两为末,每服五分,陈酒调下,一日二服,〔如觉麻,饮米汤即止,不麻渐加 
至一钱止。〕尽剂而愈。 
二 一人胸中不舒者经年,不能自名其状。嘉言投以栝蒌薤白汤,一剂而愈。 

卷十三·书集
麻木
属性:麻木之症,有但麻而不木者,有麻木兼作者,麻为轻而木为重;木则不知痛痒寒热,即经所谓不 
仁也。有因风伤卫气,气凝不行而致者,有因寒伤荣血,皮肤不荣〔无血以和之。〕而致者,有因湿伤 
肌肉,脉理不通而致者,宜参治痹方治之。亦有因气虚,因血少,因气滞,因死血,因湿痰之不一,各 
有的症可凭,详审投剂,庶不致误。 
x养阴清热润燥汤x〔见燥。〕治血液苦涩,虚火作麻,甚则不仁。 
原方宜加甘菊 首乌 秦艽之属,手臂麻木,宜桑枝煎汤代水,两足麻木加牛膝。 
x补中益气汤x〔见泄泻。〕果属气虚麻木者,主此加减。 
x顺气开痰饮x〔见中风。〕治肺气郁滞不行麻木者,加减用之。 
x犀角地黄汤x〔见伤寒。〕果属瘀血停留中宫,气滞不行于四肢作麻木者用之。 
原方宜加桃仁 红花 降香之属。 
x二陈汤x〔见中风。〕果属湿痰停留,气滞不行麻木者用之。 
原方宜加苍术 天麻 胆星之属。 
此五方审其所因而用之。按东垣言麻木是气不行所致, 
宜疏利肺气,开散郁滞。又丹溪曰∶麻是气虚,木属湿痰死血。愚谓瘦弱人麻木,多因血液枯涩,虚 
火所致。 
经曰∶荣气虚则不仁,〔不知痛痒。〕卫气虚则不用,〔不能举动。〕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 
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身不与五志相有。〕曰死。 

卷十三·书集麻木
举例
属性:一 一人因失意久郁,又平日劳心,致心血耗散。孟冬晨起,忽左足五指麻冷,倏已至膝,便 
不省人事,良久而苏,乍醒乍迷,一日夜十余次。咸谓痰厥。仲淳云∶纯是虚火。服丸药一剂,至春觉 
体稍健。至四月后,丸药不继,而房事稍过,至六月,前症复发,良久方醒。过六日,天雨稍感寒 
气,又发二次。现今两足无力,畏寒之甚,自腹以上不畏寒。仲淳云∶夫人志意不遂,则心病;房劳不 
节,则肾病。心肾交病,则阴阳将离,离则大病必作,以二脏不交故也。法当以麦冬、茯神、枣仁清热 
补心,苏子、贝母、牛黄、竹沥降气豁痰,以治其上。牛膝、石斛、远志益精补肾强志。以治其下。更 
当清心寡欲。则病本必拔矣。前方中复加人参、霞天膏各五钱,丸药用二冬、茯神、远志、枣仁、生 
地、牛膝、杜仲、五味、黄柏等药,以石斛汤加竹沥送下。 

卷十三·书集

属性: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经曰∶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谓卒然厥逆 
而不知人也。又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血气并走于 
上,则上实下虚,下虚则阴脱,根本离绝则暴死。若气极而返,则阴必渐回而可复苏,故此症最为急 
候。后人但以手足冷为厥,其说本于仲景。《伤寒 
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然岂可谓厥症止如此耶?虽《内 
经》厥论亦以手足为言,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