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鞠通医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连壳) 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茯苓皮(三钱) 滑石(六钱) 通草(一钱) 
头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初九日 诸症俱减,舌白未除,中湿尚多,议进法于前方内加∶ 
加生苍术(三钱) 草果(一钱) 
王 二十八岁 初三日 暑伤两太阴,手太阴之证多,一以化肺气为主。 
杏仁泥(五钱) 鲜荷叶(一钱) 银花(三钱) 蔻仁(二钱,连皮) 连翘(三钱) 滑石( 
八钱) 生苡仁(五钱) 浓朴(三钱) 白通草(一钱) 藿香叶(一钱) 白扁豆花(一枝) 
煎二杯,分两次服。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四日 两太阴之暑症,昨用冷香合辛凉,暑中之热,已退其半,但里湿与热未克即除 
,故大便红水,胸中痞闷。 
杏仁泥(三钱) 生苡仁(五钱) 藿梗(三钱) 泽泻(五钱) 白蔻仁(钱半) 滑石(六钱) 
浓朴(三钱) 猪苓(五钱) 郁金(二钱) 白通草(二钱) 茯苓皮(三钱) 
煎三杯,今晚、明早各一帖。 
初五日 舌苔白浓,腹甚不和,肠鸣泄泻,聚湿尚多,急宜分泄。 
生苡仁(六钱) 白蔻仁(三钱) 泽泻(五钱) 半夏(五钱) 藿梗(三钱) 茯苓皮(六钱) 
椒目(五钱) 广皮(三钱) 滑石(六钱) 苍术(三钱) 浓朴(三钱) 
水八碗,煎取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广 二十四岁 七月二十二日 六脉洪大之极,左手更甚,目斜视,怒气可畏,两臂两 
手, 
卷曲而螈 ,舌斜而不语三四日,面赤身热,舌苔中黄边白,暑入心包胆络,以清心胆之邪 
为要,先与紫雪丹。 
桑叶(三钱) 羚羊角(三钱) 细生地(五钱) 连翘(五钱,连心) 竹茹(三钱) 银花( 
五钱) 丹皮(三钱) 嫩荷叶(一张) 天冬(三钱) 麦冬(五钱) 犀角(三钱) 
煮四杯,分四次服。碧雪丹(三钱) 凉开水调服。以神清热退为度,不清再服三钱,虽 
三四次,均可服。 
二十三日 肝热之极,加天冬凉肝,于前方加∶ 
天冬(三钱) 紫雪丹仍照前调服。 
二十四日 暑入心胆两经,与清心络之伏热,已见小效,仍用前法而进之。 
犀角(五钱) 连翘(四钱) 细生地(五钱) 羚羊角(三钱) 银花(三钱) 茶菊花(三钱) 
麦冬(五钱) 桑叶(三钱) 丹皮(五钱) 
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加鲜白扁豆花(一枝) 鲜荷叶边(一枚) 黄连(钱半) 黄芩(三钱) 
二十六日 暑入心胆两经,屡清二经之邪,业已见效。今日饮水过多,水入微呕。盖暑 
必夹湿,议于前方内去柔药,加淡渗。 
犀角(二钱) 茯苓皮(五钱) 黑山栀(三钱) 茵陈(三钱) 荷叶边(一钱) 桑叶(三钱) 
银花(三钱) 羚羊角(三钱) 黄连(一钱) 连翘(三钱) 黄柏炭(二钱) 生苡仁(五钱) 
二十七日 暑热退后,呕水,身微黄,热退湿存。 
茵陈(三钱) 杏仁泥(三钱) 白通草(一钱) 银花(三钱) 白蔻皮(二钱) 连翘(三钱) 
生苡仁(五钱) 黄柏炭(二钱) 茯苓(五钱,连皮) 黑山栀(三钱) 
服二帖。 
二十九日 热未尽退,舌起新白苔,胸痞。暑兼湿热,不能纯治一边。 
银花(三钱) 黄连(钱半) 滑石(六钱) 连翘(三钱) 藿梗(三钱) 杏仁泥(五钱) 白 
通草(一钱) 生苡仁(五钱) 云苓皮(五钱) 白蔻仁(钱半)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八月初二日 暑热已退七八,惟十余日不大便,微有谵语,脉沉。可与轻通阳明,与增 
液承气法。 
元参(八钱) 生大黄(四钱) 麦冬(六钱,连心) 细生地(六钱)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约二时许,如不大便,再服第二杯,明早得大便,止后服;否则 
服第三杯。 
初三日 温病下后宜养阴;暑温下后宜兼和胃。盖暑必挟湿,而舌苔白滑故也。脉缓, 
与外台茯苓饮意。 
茯苓(五钱) 浓朴(二钱) 半夏(三钱) 白蔻皮(钱半) 麦冬(五钱) 生苡仁(五钱) 
藿梗(三钱) 郁金(一钱) 
暑温热退湿存,故呕,腹不和而舌白苔。 
杏仁泥(五钱) 浓朴(二钱) 白蔻仁(钱半) 益智仁(一钱) 半夏(五钱) 生苡仁(五 
钱) 黄芩(三钱) 藿梗(三钱) 生姜(三片) 
服二帖。 
鞠通自医,丁巳六月十三日,时年四十岁。 
先暑后风,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 
验。次日用桂枝八两,服半剂而愈。 
史 男 七岁 癸亥六月十二日 右脉洪大无伦,暑伤手太阴,有逆传心包之势,喘渴 
太甚,烦躁不宁,时有谵语,身热,议两清营卫之法。 
连翘(一钱,连心) 生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银花(二钱) 真山连(一钱) 生甘草 
(八分) 竹叶(二钱) 浓朴(一钱) 杏泥(二钱) 藿梗(一钱) 丹皮(一钱) 
日二帖。 
十三日 诸症俱减,热已退,但右脉仍洪,舌黄而滑,呕未尽除。 
银花(钱半) 飞滑石(一钱) 真山连(一钱) 连翘(钱半,连心) 生苡仁(二钱) 炒知 
母(八分) 生甘草(八分) 鲜荷叶边(三钱) 苇根(三钱) 杏泥(钱半) 
二帖。 
俞 男 三岁 七月初二日 暑湿伤脾,暮夜不安,小儿脉当数,且少腹以下常肿痛, 
肝肾 
亦复虚寒;况面色青黄,舌苔白,手心时热,调理乳食要紧,防成疳疾。议腑以通为补,食 
非温不化例。 
生苡仁(二钱) 姜夏(钱半) 浓朴(钱半) 炒扁豆(一钱) 杏泥(钱半) 小枳实(八分) 
焦 
曲(钱半) 鸡内金(一钱) 广皮炭(八分) 白蔻仁(四分) 煨姜(三片) 小茴(一钱炒黑) 
四帖。 
前证已愈,惟脾尚虚弱,以疏补中焦为主。 
田 十四岁 暑温误下,寒凉太多,洞泄之后,关闸不藏,随食随便,完谷丝毫不化, 
脉弦。与桃花汤改粥法。 
人参 赤石脂(末) 禹余粮(细末) 炙甘草 干姜 粳米 
先以参、草、姜三味煎去渣,汤煮粥成,然后和入赤石脂、余粮末。愈后补脾阳而大健 
。 

卷二
伏暑
属性:周 十四岁 壬戌八月十六日 伏暑内发,新凉外加。脉右大左弦,身热如烙,无汗, 
胶痰 
,舌苔满黄,不宜再见泄泻。不渴,腹胀,少腹痛,是谓阴阳并病,两太阳互争,难治之症 
。拟先清上焦湿热,盖气化湿亦化也。 
杏仁泥(三钱) 银花(二钱) 白通草(一钱) 滑石(三钱) 芦根(二钱) 淡竹叶(一钱) 
生苡仁(钱半) 浓朴(二钱) 大贝母(一钱) 连翘(二钱) 梨皮(二钱) 
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七日 案仍前。 
连翘(二钱) 芦根(二钱) 杏仁泥(钱半) 银花(二钱) 薄荷(八分) 浓朴(钱半) 梨 
皮 
(钱半) 桑叶(一钱) 苦桔梗(钱半) 知母(三钱,炒) 鲜荷叶边(一张) 滑石(三钱) 白 
扁豆皮(二钱) 
午一帖,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八日 两与清上焦,热已减其半,手心热于手背,谓之里热,舌苔红黄而浓,为实热 
。宜宣之,用苦辛寒法。再按∶暑必夹湿,按腹中之痛胀,故不得不暂用苦燥法。 
杏仁泥(三钱) 小枳实(钱半) 黄连(钱半,姜汁炒) 木通(二钱) 浓朴(钱半) 黄芩 
炭 
(一钱) 广木香(一钱) 栝蒌仁(八分) 广皮炭(一钱) 小茴香炭(钱半) 炒知母(钱半) 
槟榔(八分) 
十九日 腹之痛胀俱减,舌苔干燥黄黑,唇肉色绛,呛咳痰粘。幼童阴气未坚,当与存 
阴退热。 
麦冬(六钱,连心) 丹皮(五钱) 元参(五钱) 沙参(三钱) 炒知母(二钱) 犀角(三 
钱) 蛤粉(三钱) 杏仁(三钱) 生甘草(一钱) 细生地(四钱) 石膏(四钱) 
二十日 津液稍回,宿粪未除,潮热因邪气还表,右脉仍然浮大,未可下,宜保津液, 
护火克金之嗽。 
焦白芍(四钱) 沙参(三钱) 牡蛎粉(钱半) 麦冬(六钱) 柏子霜(三钱) 杏仁粉(二 
钱) 细生地(六钱) 霍石斛(三钱) 石膏(三钱) 元参(六钱) 犀角(一钱) 
煮三杯,陆续服。 
二十一日 诸症悉解,小有潮热,舌绛苔黑,深入血分之热未尽除也,用育阴法。 
焦白芍(四钱) 天冬(钱半) 柏子霜(三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丹皮(三钱) 
沙参(三钱) 炙甘草(二钱) 牡蛎(三钱) 
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二十二日 津液消亡,舌黑干刺,用复脉法。 
炒白芍(六钱) 丹皮(四钱) 柏子霜(四钱) 生鳖甲(六钱) 麻仁(三钱) 麦冬(六钱) 
生牡蛎(四钱) 阿胶(三钱,冲) 大生地(六钱) 
头煎二杯,今日服;二煎一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 右脉仍数,余邪陷入肺中,咳甚痰艰,议甘润兼凉肺气。 
甜杏仁泥(三两) 桑叶(三钱) 菊花(三钱) 苦桔梗(三钱) 麦冬(一两,连心) 玉竹 
(三 
钱) 大贝母(三钱) 梨皮(三钱) 细生地(五钱) 沙参(三钱) 甘草(三钱) 丹皮(二钱) 
煎四茶杯,分四次服。 
二十四日 舌黑苔退,脉仍数,仍咳,腹中微胀。 
杏仁粉(三钱) 象贝母(二钱) 郁金(钱半) 茯苓(三钱) 沙参(三钱) 藿梗(二钱) 
生扁豆(三钱) 丹皮(三钱) 细生地(五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头煎三杯,二煎一杯,分四次服。 
二十五日 昨晚得黑粪如许,潮热退,唇舌仍绛。热之所过,其阴必伤,与复脉法复其 
阴。 
沙参(三钱) 麦冬(一两) 阿胶(二钱,冲) 炙甘草(三钱) 炒白芍(六钱) 生鳖甲( 
五钱) 丹皮(三钱) 元参(三钱) 大生地(八钱) 麻仁(三钱) 生牡蛎(五钱) 
八碗水,煮成三碗,分三次服。二煎煮一碗,明早服。 
二十六日 又得宿粪如许,邪气已退八九,但正阴虚耳,故不欲食,晚间干咳无痰。 
大生地(八钱) 阿胶(三钱) 生白芍(五钱) 麻仁(三钱) 炙甘草(三钱) 牡蛎粉(三 
钱) 沙参(三钱) 麦冬(六钱) 天冬(二钱) 
外用梨汁、藕汁、荸荠汁各一黄酒杯,重汤炖温频服。 
二十七日 热伤津液,便燥,微有潮热,干咳舌赤,用甘润法。 
元参(六钱) 知母(二钱炒) 阿胶(二钱) 沙参(三钱) 麻仁(三钱) 细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郁李仁(二钱) 梨汁(一杯冲) 地栗汁(一酒杯,冲) 
二十八日 伏邪内溃,续出白痧如许,脉较前却稍和,第二次舌苔未化,不大便。 
连翘(二钱,连心) 麻仁(三钱) 牛蒡子(三钱,炒研) 炒银花(二钱) 阿胶(钱半) 
沙参(三钱) 元参(三钱) 生甘草(一钱) 大生地(五钱) 麦冬(六钱) 
服此方后,晚间即得大便。 
九月初四日 潮热复作,不大便,燥粪复聚,与增液承气汤微和之。 
元参(五钱) 细生地(五钱) 麦冬(五钱) 甘草(一钱) 生大黄(二钱) 
服此得黑粪如许,而潮热退,脉静。以后一以养阴收功。 
陈 二十八岁 左脉洪大数实,右脉阳微,阴阳逆乱,伏暑似疟,最难即愈。议领邪外 
出法。 
生鳖甲(三两) 青蒿(四钱) 桂枝(三钱) 麦冬(八钱) 焦白芍(三钱) 甘草(钱半) 
沙参(三钱) 丹皮(三钱) 知母(三钱,炒) 
三帖即愈。 
十四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