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39-痧疹辑要-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法,惟在宣发其毒,以尽出之于外。虽红肿之甚,状如漆疮,亦不足虑,以其既发于外,即可免内攻,不若痘 
家之必顾其收结也。此证若调治得法,十可十全;而调治失宜,则杀人亦如反掌。 
痧疹初发热,欲出未出时,宜用宣毒发表汤。 
x宣毒发表汤x 
升麻(八分) 葛根(八分) 桔梗 防风(去芦。各五分) 荆芥 薄荷 甘草(各三分) 牛蒡子 
(炒香研细) 前胡 枳壳(炒) 木通 连翘(去心蒂,研碎) 淡竹叶(各六分) 
天气大热加炒黄芩八分,大寒加蜜炙麻黄八分。 
霖按∶前论天气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谨避风寒,且天气虽寒,而人身之热毒未必减云云。此因天气大寒, 
即加麻黄,何矛盾之甚耶?愚意审因寒闭,麻黄不可不加。若体质素弱,不能送毒外达,非独麻黄不可误用, 
即升散太过,肺气大泄,而烦喘危殆者,余见多矣。宜于升散剂中重加玄参,滋水解毒,以启发肾气,庶免 
虚虚之祸。斯临证之工,最当详察者也。 
痧已出而红肿大甚;宜用化毒清表汤。 
x化毒清表汤x 
连翘 黄连 地骨皮 葛根 牛蒡(炒香,研细) 黄芩 知母 天花粉 山栀(炒) 玄参(各八分) 
桔梗 前胡 木通(各六分) 甘草 薄荷 防风(各三分) 
口渴加麦门冬(去心一钱),白石膏( 研三钱),大便涩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 
有毒瓦斯流注而成痢者,宜用清热导滞汤。 
x清热导滞汤x 
黄连 条芩 白芍 枳壳(炒) 山楂肉(各一钱) 浓朴(去皮,姜汁炒) 青皮 槟榔(各六分) 
牛蒡子 当归 甘草 连翘(各五分) 
红多者加红花三分、地榆五分,秘涩甚者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 
孟介石曰∶痧疹属肺属火,系禀胎毒蕴积本经,亦因感岁气而出,发热五七日方得见形。初时咳嗽涕泪,目 
如含水之状,身体微汗潮润,则出最轻,若气喘鼻干作呕惊狂者最重。初见如芥子如米尖,再后成片,红色者 
轻,紫色者险,黑色者逆,不可视为泛常。死生虽由天命,岂可用药失序,致令夭亡。务宜辨寒虚实,察毒瓦斯 
浅深,庶人事始尽也。大抵初发热时,必当微表,见形即宜清凉。一种初起眼白赤红,声哑唇肿作渴,腰痛腹 
胀,人事不清,口鼻出血,烦乱狂叫不安,闭塞不出,即大凶候也。服大剂清凉解毒药后,若能现出者,或可 
得生。鼻内流血者重,口内流血者毒尤重。又一种初时失于清解,过于发热,以致后来元气虚弱,毒瓦斯停内, 
口鼻出血腥臭,骨瘦不堪,或生牙疳,身热不退,终成坏证,不可不慎。此证日出三次,三日九次为顺。总宜 
出透,毒瓦斯得净,即无他患。一种奶痧风疹,此类感风热而出,乃皮肤小疾,服疏风清热之药即愈,不在此痧 
疹中论也。 
痧疹与痘疮不同,未见形并初见形时微表或可,如太过则胃气受伤,反令停毒攻肺,生痰作喘,以致闭塞 
难现。若服发表药而不出者,此热结在内,速宜清凉行利,则肺窍清而毛孔易开,痧疹乃现。今之愚夫愚妇, 
表痧痘多用樱桃、荔枝核、葱头等物。不知此数种性热,大不相宜。轻者服之转重,重者变逆。惟发表时只 
宜羌活、荆芥少加一二味,兼佐以连翘、牛蒡子、观音柳、紫草、石膏。此种实为专司发痧之药,其性虽凉, 
而能通 
肺达表,故不可少。 
一种痧疹初起,四肢逆冷,乃火极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热药。宜当利下清凉,痧现自然渐和也。 
痧疹吐虫解虫,皆系热盛。大约吐者重,而解者轻。用药以清热为主,如黄芩、栀子、丹皮。若吐虫解虫 
在出痧之后者,可加乌梅一二,痧前则忌。 
痧疹前后泻利,不宜用药速止。如泻黄红色,乃内有伏热,加黄连、黄芩、车前子可也。 
痧疹后眼目赤红者,当用生地、菊花、决明子、蒺藜、归尾、柴胡、红花等味。一种痧后面色青白,骨瘦不 
堪,元气损伤,肝脾血少成痞,眼懒睁畏明,似害非害,宜服健脾肥儿丸,或服六味地黄丸,庶可渐愈。一切疏 
风治眼之药,万不可妄投。不但痧后当如此,凡小儿病后失调成疳疾痞眼者,俱当如此医治,养血健脾为主。倘 
大便泄泻稀白水者,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对证要药也。若泻黄水者,则又在热论,即不宜服此。 
痧疹发热二三日或四五日末见形,疑似之间,用防风发表汤。 
x防风发表汤x 
防风(五分) 干葛(八分) 红花(三分) 枳壳(七分,炒) 甘草(五分) 桔梗(八分) 苏梗 
(六分) 川芎(五分) 荆芥(六分) 当归(六分) 陈皮(六分) 杏仁(一钱,炒) 山楂肉(二钱) 
白水煎。 
朱纯嘏曰;可去陈皮,加牛蒡子七分、连翘壳五分。 
痧疹见形一二日,内服解毒快斑汤。 
x解毒快斑汤x 托表凉解,活血化毒。 
连翘(七分) 荆芥(六分) 防风(六分) 牛蒡子(六分) 生地(二钱) 蝉蜕(三枚) 归尾(六分) 
山楂肉(二钱) 桔梗(八分) 川芎(五分) 干葛(八分) 黄芩(八分,酒炒) 紫草(八分) 
白水煎,或加观音柳五分。 
朱纯嘏曰∶此方可用,再加生犀角磨汁和药同服更好。 
痧疹见形二三日内,色红烦躁,出不透快,宜服竹叶石膏汤。 
x竹叶石膏汤x 
竹叶(三片) 红花(三分) 生地(二钱) 石膏(三钱) 花粉(八分) 陈皮(五分) 甘草 
(五分) 黄连(五分,微炒) 僵蚕(五条) 连翘(六分) 玄参(一钱) 牛蒡子(六分) 桑皮(一钱) 
如大便不解,加生大黄二钱,再不解即加玄明粉二钱,惟热毒重盛者方可。如泻红水或作烦渴,亦加大黄。 
痧疹四五六日回时,尚有余毒留于肺胃,咳嗽气粗,外热不退者,服清肺饮。 
x清肺饮x 
竹叶(二片) 生地(二钱) 柴胡(六分) 麦冬(一钱) 玄参(一钱) 桔梗(八分) 僵蚕(五条) 
甘草(五分) 陈皮(六分) 黄芩(八分) 归尾(八分) 知母(八分) 石膏(二钱) 
白水煎。 
朱纯嘏曰∶此方可用,引加灯芯五尺同煎服。 
痧后面色青白,唇淡气弱,宜服调元健脾保肺汤。 
x调元健脾保肺汤x 并治痧后瘦弱成疳疾。 
黄 白茯 丹皮 陈皮 沙参 白芍(酒炒) 人参 当归 百合 甘草 
如大便不实,泻白色者,加木香、白术;如泻黄色,加酒炒黄芩、车前子、黄连。 
朱纯嘏曰∶此方宜加薏米、麦冬、建莲肉同煎服。 
痧后痢疾下红白,乃肺经余毒流注大肠,或饮食失调,宜服健脾解毒汤。 
x健脾解毒汤x 
炒黄连(七分) 泽泻(八分) 山药(八分) 甘草(五分) 炒扁豆(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六分) 
茯苓(八分) 木香(一分) 山楂肉(一钱) 丹皮(七分) 白术(七分,炒) 陈皮(五分) 
如无黄连,加蜜水炒黄柏亦可。身体虚弱,面青唇白加沙参三分,晚米二钱。 
痧后口疮牙疳等患,宜服清胃败毒汤。 
x清胃败毒汤x 
僵蚕 丹皮 甘草 生地 连翘 桑皮 沙参 茯苓 黄柏(蜜炒) 银花 
如体虚加白术。 
朱纯嘏曰∶此方不敢遽以为是。 
痧后口疮牙疳,宜搽救苦散。 
x救苦散x 
人中白(五钱, ) 飞青黛(二分) 冰片(一分) 僵蚕(一钱) 寒水石(井水飞细,三钱) 
共为细末,先以苦茶拭口随搽。此药富贵之家加牛黄二分研入,其效更速。 
朱纯嘏曰∶此方轻证亦颇有验,重证恐未必能奏全功也。 
痧疹咽喉肿痛,不拘初起回后,用二圣散。 
x二圣散x 
苦参(三钱) 白僵蚕(二钱) 
共为细末吹入。 
有一种痧痘大吐大泻而后见者,甚轻,与作恶心干呕者不同,用药微表和平安胃为主,宜服和中汤。 
x和中汤x 
归身(七分) 陈皮(五分) 甘草(五分) 白术(八分,炒) 柴胡(六分) 防风(六分) 白 
茯(七分) 白芍(酒炒,六分) 干葛(八分) 丹皮(五分) 桔梗(七分) 
白水煎。 
有种病后瘦弱唇白气虚,感时气出痧疹者,宜服加味逍遥散。 
x加味逍遥散x 体弱气虚,痧出白色,少红活者,俱可服。 
薄荷 白茯 归身 炒白术 丹皮 陈皮 柴胡 炒白芍 麦冬 甘草 干葛 
白水煎。 
痧疹不拘前后,痰多咳嗽,有风有热者,俱宜服抱龙丸。 
x抱龙丸x 
钩藤(一两) 桔梗(二两) 天麻(二两) 陈胆星(四两) 陈皮(一两) 薄荷(一两) 僵 
蚕(五钱) 川贝母(一两,去心) 升麻(五钱) 
共为极细末,炼蜜成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乳孩每服半丸,大者每服一丸,白滚水下。若外感风邪,用 
防风五分煎汤调下。若内热,用竹叶汤调下。 
痧疹咳嗽,气喘唇红,结热在内,烦躁不安,口鼻出血,不拘前后俱宜服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 
x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x 
归尾(八钱) 连翘(一两) 赤芍(六钱) 生犀角(一两) 生地(二两) 丹皮(一两) 紫草(一两) 
牛蒡子(三钱) 花粉(一两) 黄连(三钱) 薄荷 川贝母(一两,去心) 甘草梢(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成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化下。犀杯不入药。 
痧后失调,体瘦气弱,或成疳疾,或泄泻等证,宜服健脾肥儿丸。 
x健脾肥儿丸x 
人参(三钱) 黄 (一两,蜜炙) 炒神曲(二两) 扁豆(一两,炒) 白术(一两) 甘草(六钱) 
生黄连(三钱) 山楂肉(二两) 陈皮(五钱) 白芍(六钱,炒) 当归身(八钱) 橘红(五钱) 白 
茯苓(一两) 山药(一两) 地骨皮(六钱) 百合(八钱) 
共为细末,炼蜜成丸,如弹子大。每食远白滚水下一丸。不用人参亦可。 
朱纯嘏曰∶凡蜜丸俱忌食葱。 
痧后咳嗽,内热不清,心神慌乱,夜卧不安,脾虚,或生疮疥,宜服天真膏。 
x天真膏x 
生苡仁 麦冬(去心) 玄参 沙参 生地 生黄 桑皮(各四两) 丹皮 茯神 当归 白茯苓 
炒枣仁 紫菀 橘红(各二两) 
取长流水,用砂锅,桑柴文武火熬成珠,上好白蜜收成,盛瓷器内。每服三五茶匙,白滚水调服。 
霖按∶聂氏三方,已得要领。孟氏治法较备,然亦不能出其范围。但两家皆为近世所宗,并录之以作后学 
楷式。 
张隐庵曰∶痘乃先天之毒,疹属后天之邪,先天止有水火,后天始备五行。产下发声吮乳,肇自后天,是以 
发声之时,口中有毒即咽下,而归于阳明。故 之毒瓦斯发于阳明,上达于肺,出于皮毛,肺主气而外合皮毛。是 
以痘毒走于血分,而气以化之为顺; 毒走于气分,而血以和之为顺。若走于血分而见云头紫赤斑者,逆也。 
乃气分之毒,更速于痘。若停留于胃,则烂牙龈;阻滞在肺,则为鼻煽喘急。发表疏里,清热解毒,事在 
良医之临证妙用者也。夫气为阳,血为阴。痘乃精血中毒,故应四时之生长收藏,以合地支之数。 乃气分之毒, 
是以一日三烹,三而三之,以应阳九之终。痘发于阴,故宜头面稀疏,不喜独参阳位; 发于阳,故喜大烹头面, 
不宜惟在心胸。此人之阴阳血气,应天地自然之道也。 
x治 主方x 
葛根 桔梗 荆芥 牛蒡子 防风 杏仁 甘草 橘皮 
上方用泉水煎服,再随四时之气而加减用之。如寒闭者,宜麻黄。热闭者,宜石膏。食闭者,宜枳朴、山楂。 
热甚者,加黄 
芩、黄连。毒甚者,加白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