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2-脉理求真-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崩漏不止,已属血动不归,再见实数,则肾真气已绝,所以不宜见也。疝瘕主于肝肾,故肝肾弦紧,是即 
疝瘕之征也。淋闭主于少阴,故少阴弦紧,亦是淋闭之见也。 
妇人有子,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已结。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别。阳疾为男, 
阴疾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斧。 
寸为阳,尺为阴,阴脉既已搏指而与阳寸之脉迥然各别,是即有子之征。心为手少阴经,心主血,若胎已 
内结,则少阴之脉,势必往来流利,厥厥如豆之动。疾即数类,滑而且数,按之不散,是其精血已聚,故有三 
月之胎。滑诊不见,而但疾而不散,是其骨肉已成,脉无滑气,故有五月之胎。阳疾为男,阴疾为女,以阳主 
男阴主女故耳。女胎如箕,男胎如斧,以箕圆象地象阴,斧方象天象阳故耳。阳疾阴疾,统上下表里左右 
而言,不拘于左右分也。 
妊娠之脉,实大为宜。沉细弦急,虚涩最忌。半 
产漏下,脉宜细小。急实断绝,不祥之兆,凡有妊娠,外感风寒。缓滑流利,其脉自佳。虚涩燥急,其胎必 
堕。胎前下利,脉宜滑小。若见疾涩,其寿必夭。 
妊娠脉宜实大,以其内实故也。沉细弦急,皆为真损胎堕之兆,最为切忌。半产漏下,脉见细小,是与病 
应。若胎漏既绝,脉又急实真气已离,岂能生乎。妊娠感冒,脉宜流利,以其胎气未损故耳。虚涩燥急, 
是于胎气有损,故不宜见。有胎下利,脉宜滑小,而忌疾涩,以疾则气已离,以涩则血已伤故也,故以滑小为 
正。 
临产之脉,又宜数滑。弦细短数,最属不利。产后沉小,微弱最宜。急实洪数,岐黄莫治。新产伤阴, 
血出不止。尺不上关,其命即丧。新产中风,热邪为殃。浮弱和缓,与病相当。小急弦涩,顷刻身亡。 
临产脉乱滑数,是即胎动之应。若弦细短数,则于胎中有损,最为不利。产后胎儿已下,肚腹空虚,实数 
不与症应,故曰不治。新产出血不止,尺不上关,元气下脱,不死何待。至于中风脉见和缓,内气未动,故 
曰相当。如至小急弦涩,则内气已绝,无复生矣。 
男子久病,当诊于气。脉强则生,脉弱则死。女子久病,当诊于血。脉弱则死,脉强则生。 
久病则真气多损,故诊强弱以辨生死。但男子则当以气为诊,以男主于气也。女人则当以血为诊。以女主 
于血故也。右寸脉强,则气未损,故曰可生。左寸脉旺,则血未竭,故曰不死。 
斑疹之脉,沉而且伏。火盛于表,阳脉浮数。热盛于里,阴脉实大。痘疹弦直,或沉细迟。汗后欲解, 
脉泼如蛇。伏坚尚可,伏弦堪嗟。 
斑疹脉见沉伏,以毒本未伸泄故耳,仍须以脉数实辨其属表属里。痘疹最宜外出,不宜内伏,故弦直细迟 
犹可升托,即伏不弦,犹可内解。若至伏弦,则毒内入已深,不能外出,所以堪嗟。 
痈疽未溃,脉宜洪大。及其已溃,洪大始戒。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脉,数而无力。肺痈色白, 
脉宜短涩。浮大相逢,气损无失。肠痈实热,滑数可必。沉细无根,其死可测。 
未溃属实,洪大宜矣。溃后则虚,而脉犹见洪大,岂其宜乎。肺痈已成,寸实无虑,以脓在肺未除故也。 
肺痿则肺叶焦痿,脉数无力,亦所应见。惟肺痈几作,肺气虚损,其色应白,则脉亦当短涩,方与症应。若 
见浮大,知是气损血失,贼邪乘金,最非吉兆。肠痈本属实热,必得滑数,方云无事。若见沉细,是谓无根, 
丧期在即。 
奇经八脉,不可不察。直上直下,尺寸俱牢。中央坚实,冲脉昭昭,胸中有寒,逆气里急。疝气攻心, 
支满溺失。 
奇经者,不在十二正经之列,故以奇名。直上直下,弦长相似,尺寸俱牢,亦兼弦长,中央坚实,是明胸 
中有寒,故见逆气里急之症。如疝气攻心,正逆急也。支满,胀也。溺失者,冲脉之邪干于肾也。 
直上直下,尺寸俱浮。中央浮起,督脉可求。腰背强痛,风痫为忧。 
直上直下,则弦长矣;尺寸俱浮,中央亦浮,则六部皆浮,又兼弦长矣;故其见症皆属风象。大抵风伤卫, 
故于督表见之;寒伤营,故于冲里见之。 
寸口丸丸,紧细实长。男疝女瘕,任脉可详。 
寸口者,统寸关尺三部而言,非专指寸一部也。丸丸,动貌。紧细 
实长,因寒实于其内而见也。男疝女瘕,即所谓苦少腹绕脐,下引阴中切痛也。 
寸左右弹,阳 可决。或痫或 ,病苦在阳。尺左右弹,阴 可别。或痫或螈,病苦在阴。关左右弹, 
带脉之讯。病主带下,腹胀腰冷。 
左右弹,紧脉之象也。阳 主阳络,故应于寸而见浮紧而细。阴 主阴络,故应于尺而见沉紧。带脉状如 
束带,在人腰间,故应于关而见浮紧。紧主寒,故三脉皆见寒症。如阳 则或见为厥仆倒地身软作声 
而痫,或筋缓而伸为 ,盖痫动而属阳,阳脉主之。阴 则或见为语言颠倒举止错动而癫,或筋急而缩为螈, 
盖癫静而属阴,阴脉主之。带则病发腰腹,而有腹胀腰冷带下之症矣。 
尺外斜上,至寸阴维。其病在里,故苦心痛。尺内斜上,至寸阳维。其病在表,故苦寒热。 
从右尺手少阳三焦,斜至寸上手厥阴心包络之位,是阴维脉也。从左尺足少阴肾经,斜至寸上手太阳小肠 
之位,是阳维脉也。二脉皆载九道图中。斜上不由正位而上,斜向大指,名为尺外;斜向小指,名为尺内。 
二脉一表一里,在阴维主里,则见心痛;阳维主表,则见寒热是也。 
脉有反关,动在臂后。别由列缺,不干证候。 
反关本于有生之初,非病脉也,故曰不干症候。其脉不行寸口,由列缺络入臂后手阳明大肠之经。以其不 
顺行于关,故曰反关。凡见关上无脉,须令病患复手以取方见。 
经脉病脉,业已昭详。将绝之形,更当度量,心绝之脉,如操带钩。转豆躁疾,一日可忧。 
经曰∶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 
如持革带之钩,全失冲和之气。但钩无胃,故曰心死。转豆者,即经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其 
短实坚强,真脏脉也。又曰∶心绝,一日死。 
肝绝之脉,循刀责责。新张弓弦,死在八日。 
经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又曰∶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又曰∶肝绝,八日死。 
脾绝萑啄,又同屋漏。一似流水,还如杯复。 
旧诀曰∶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若流水,若杯复,皆脾绝也。经曰∶脾绝,四日死。 
肺绝维何,如风吹毛。毛羽中肤,三日而号。 
经曰∶如风吹毛,曰肺死。又曰∶真肺脉至,如以毛羽中人肤。皆状其但毛而无胃气也。又曰∶肺绝,三 
日死。 
肾绝如何,发如夺索。辟辟弹石,四日而作。 
经曰,脉来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又曰∶肾绝,四日死。旧诀云∶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如 
解索。正谓此也。 
命脉将绝,鱼翔虾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 
旧诀云∶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忽一跃。经云∶浑浑革至如泉涌,绵绵其去如弦绝。皆死脉也。 

卷三
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属性:绣按∶十二经络,皆为人身通气活血之具。其脉周流岐别,不可不为辨论,以究病情之起端,邪气之胜复, 
气血之盈亏,则临症索病,自有其枢,而不为其所惑矣,此经络歌义之不容忽也。玩书有言,直行为经, 
旁行为络。一似经络之义,业已尽是。讵知人身经络,其理推究靡穷, 
有可分论而见其端者,有可合论而得其意者。其分论而见,盖以经起中焦,常随营气下行而上。络起下焦,恒 
附营气上行而下。经起中焦,则经气之上升,实有过于其络。络起下焦,则络气之下降,实有越于其经。 
故经多以气主,而络多以血主也。经主于气,故凡外邪之入,多于经受,而络常处于后;络主于血,故凡经邪 
之满,转溢于络,而络始得以受。是以经常处实,络常处虚。络得由经而实,而络亦不得以虚名也。经因受 
邪最早,故症多以寒见,而脉亦寸浮而紧;络因受邪稍缓,故症多因热成,而脉常见尺数而涩。经则随行上下, 
邪本易受,而开发最易;络则邪伏隐僻,邪即难入,而升散维艰。即经有言络处经外,邪入先自络始;然既 
由络入经,而经流连不散,则邪又溢于络,而见缠绵不已,故经与络又各自病。是其各别之势,有不相混如 
此。以经络通同而论,则经与络,虽各本于脏气之受,然究不越人身大气以为鼓运,故能流行不悖。设非大气 
磅因礴,则彼盛此衰,生气有阻,其何以为长养元气之自乎。此其会通之妙,又有不容或忽如此。是以初病多责 
于经,久病多责于络。久病而再流连不解,则又多责于经之奇。以故仲景着为伤寒论法,多以经传立 
解。孙思邈着为千金等书,多以络病久病立说。即今姑苏叶天士,祖孙思邈,作为临症指南集,亦以久病活络 
为要,皆与经络不悖。第其经穴众多,其中错综分行,自非纂诵,难以记忆。因阅汪昂本草备要所订古 
本歌诀,颇有便世,用是附载以为采择,非惟初学得此,可以诵习;即老医得此,亦可以为临症之一助也。 
x手太阴肺经x 手太阴肺(脉)中焦起,下络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胃口行(胃之上脘即贲门)。上膈属肺 
从肺系(即喉管),横从腋下 内萦(膊下对腋处名 ,音柔)。前于心与心包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循臂骨 
上廉( 尽处为肘,肘以下为臂),遂入寸口上鱼际(关前动脉为寸口,大指后肉隆起处名为鱼,鱼际,其间 
穴名),大指内侧爪甲根(少商穴止),支络还从腕后出(臂骨尽处为腕),接次指交阳明经(大肠)。此经 
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肺主气)。膨膨肺胀缺盆痛(肩下横骨陷中名缺盆,阳明胃经穴),两手交瞀(音茂) 
为臂厥。肺所生病咳上气,喘渴(金不生水)烦心(心脉上肺)胸满结(脉布胸中)。 臂之内前廉痛,为厥 
或为掌中热(脉行少阴心主之前,掌心劳宫穴,属心包)。肩背痛是气(盛)有余(络脉交于手,上肩背), 
小便数(而)欠(便频而短)或汗出(肺主皮毛)。气虚亦痛(肩背寒痛)溺色变(母病及子),少气不足以 
报息(肺虚)。 
x手阳明大肠经x 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本经穴名)。循指上廉出合谷(俗名虎口穴),两 
骨(两指岐骨间)两筋中间行(手背外侧,两筋陷中,阳溪穴)。循臂入肘(外廉)行 外(廉),肩 (音隅 
,肩端两骨)前廉柱骨旁(上出膀胱经之天柱骨,会于督脉之大椎)。会此(六阳经皆会于大椎。故经文云上 
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内(肩下横骨陷中),络肺下膈属大肠(相为表里)。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 
下齿当。挟口人中(鼻下沟洫)交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本经穴终,交足阳明)。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 
痛颈亦肿。是主津液病所生(大肠主津),目黄(大肠内热)口干(无津)鼽衄动(鼽,音求,鼻水。衄,鼻 
血),喉痹(金燥)痛在肩前 ,大指次指痛不用(不随人用,皆经脉所过)。 
x足阳明胃经x 足阳明胃(脉)鼻 起(山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