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厥阴毛中急脉,当是同骨,故有五□□。平按∶《素问》无“五脏之输各五凡五十穴”十字,有 
“下阴别一,目下各一,下唇一,龈交一。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 
侠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五十一字,在“足少阴”上。)手少阴各一,阴阳乔 
各一,手足诸鱼际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手少阴左右二穴。阴乔所生照海,阳乔所起申 
脉,左右四穴。手鱼际、足鱼际足太阴脉太白二□,□十穴。总二十六脉,有三百八十四穴。此 
言三百六十五穴者,举大数为言,过与不及,不为非也。三百八十四穴,乃是诸脉发穴之义,若准 
《明堂》,取穴不尽,仍有重取,以此。) 

卷第十一·输穴
骨空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论》篇。自督脉起少腹至治督脉, 
见《甲乙经》卷二第二,又见本书《督脉》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 
出、头痛、身重、恶风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风为百病之源,风初 
入身凡有五种∶一者振寒,二者汗出,三者头痛,四者身重,五者恶风寒。□观虚实,取之风府。 
风府,受风要处也。平按∶《素问》无于岐伯三字,恶风寒作恶寒。注观上所缺一字,谨拟作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谓眉鬓落,大风病也。在上椎者,大椎上入脑户而至 
风府。)大风汗出,灸 , 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 , 应手。从风增 
风,刺眉头。(上 ,一之反,下 ,火之反,谓病声也。风起则风病发,故曰从风,皆取于攒 
竹也。平按∶增风《素问》作憎风。)失枕,在肩上之横骨间。(失枕为病,可取肩上横骨间,谓 
柱骨间。平按∶《素问》无之字。)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除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折使 
中也,谓使引臂当肘,灸脊中,除 络季胁与少腹相引痛病也。平按∶《素问》 上无除字。) 
胀,刺 。( 在足太阳,故大肠胀,刺 也。)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九 与 
痛上,九 在腰尻分间。(八 与腰输为九 ,此经 字音聊,空穴也。平按∶《素问》九 均 
作八 。)鼠 寒热, 
还刺寒府,寒府在膝外解营。(寒热府在膝外解之营穴也,名曰HT 关也。 音漏也。平按∶膝上 
《素问》有附字。)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凡取膝上外解使拜者,屈膝伏也。 
取涌泉者,屈膝至地,身不伏为跪也。平按∶使之跪下《素问》有“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 
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 
至胸中而散。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 
反折”凡八十一字。)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骨中,尻下大 
骨空中也。下入骨空中,女子系尾穴端,男子循阴茎也。平按∶《素问》督脉下有者字,起下有于 
字。)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 ,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 
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督脉络也。绕阴器合于纂间,绕纂后复合,然后亦分为二道,绕 至 
足少阴及足太阳二络,合足少阴之经,上阴股后廉,至脊属肾,寻足太阳脉,从颃颡上至目内 
而出也。)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其男子, 
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从目内 出已,两道上额,至顶上相交已,左右入脑中,还出两箱别 
下项,各循肩 之内,侠脊下至腰中,各循脊膂,还复络肾,从颃颡出兑端,上鼻上,下项,下 
至骨,气发于穴,余行之处,并不发之穴也。平按∶《素问》颠作巅,络肾下无而止二字,纂 
作篡,说见前。注上额至顶,顶袁刻作项,颃颡袁刻误作顽颡。)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 
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有人见此少腹直上者,不细思审,谓此督脉以为任脉, 
殊为未当也。)此 
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字, 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 
(此八种病,循督脉而生,故疗督脉之穴也。平按∶《素问》不字作不孕。)治在骨上,甚者在齐 
下营。(以下言疗督脉穴。骨上,量是 骨。骨上,督脉标也。齐下营者,督脉本也,营亦穴处 
也。)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有音,上气喘鸣声也。喉中央,廉泉也。缺盆中 
央,天突穴也。)其病上冲喉者治渐,渐者上侠颐。(上侠颐者,是大迎穴道也。平按∶《素问》 
治下有其字。)蹇膝伸不屈,治其楗。(伸不得屈,骨病。蹇,纪偃反。在髀辅骨以上,横骨以 
下,名楗也。)坐而膝痛,治其机。(侠KT 骨相接之处,为机。)立而暑解,治其厌关。(人 
立支节解处热,治其厌关。厌关,骸关也,□膝骨相属,屈伸之处也。平按∶厌关《素问》作骸 
关。注骸关上袁刻脱关字。□膝骨相属袁刻作痛引膝骨,查原抄本膝骨上缺一字,膝骨下不缺, 
袁刻将膝骨上所缺一字作痛引二字,又将膝骨下相字遗落,与原本不合。平拟将膝骨上所缺一字 
作与,文义较顺。)膝痛,痛及母指,治其 。(母指,小母指也。足少阴、足太阳皆行 中至 
足小指,故疗其 也。平按∶母指《素问》作拇指。)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上髀枢为 
关也。)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背内,谓足太阳背输内也。)连 若折,治阳明中输 ; 
(膝痛不得屈伸,连脚 其痛若折者,疗足阳明中输,谓是巨虚上廉也。 ,输穴也。平按∶《素 
问》 作 ,输 作俞 。)若别,治巨阳少阳荥。(若 痛若别,可治足太阳、足少阳二脉荥 
穴也。平按∶阳荥《素问》作阴荥。)淫泺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踝上四寸。(泺,罗各 
反。淫泺,膝 痹痛无力也。外踝上五寸,足少阳光明穴也;少阳维者,在四寸中也。平按∶《素 
问》淫泺下有胫酸二字,外踝上四寸作 
外上五寸。)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患骸,骸下为辅,辅上为 
, 上为关,项横骨为枕。(膝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当膝解处为骸也。项横骨,项上头后玉枕 
也。髋,孔昆反,又音完。平按∶《素问》患骸作连骸,项作头。)水输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 
行五,伏兔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六穴。(前已言水输,今复重言者,此言水骨空,水 
输主骨,故重言也。平按∶《素问》一行下有“行五,踝上各一行”七字。)髓空脑后三分,在 
颅际兑骨之下,一在新纂下,一在项中复骨下,(平按∶三分赵府本《素问》作五分,脑上有在 
字,兑作锐,新纂作龈基,项下有后字。)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 
数髓空在面挟鼻,或骨空右口下当两肩。两 骨空,在 中之阳。臂骨空在阳,去踝四寸两骨之 
间。(平按∶《素问》在阳作在背阳,两骨下有空字。)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骨空 
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脉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遍骨有渗理,毋髓空, 
易髓无空。(言骨上有空,五谷津液入此骨空,资脑髓也。此骨空种数所在难分,此皆可知者,不 
可知者故置而不数也。两肩,有本为唇也。平按∶《素问》动下无脉字,遍骨作扁骨,渗理下有腠 
字,毋髓空,空字作孔。) 


卷第十二(卷首缺)·营卫气
属性:平按∶此篇自溢于中以上,残脱不完,篇目亦不可考。其自黄帝曰营气之道至肺流,凡二十 
字,从《灵枢》、《甲乙》《营气》篇补入。自溢于中以下至逆顺之常也,见《灵枢》卷四第十 
六《营气》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营气》篇。自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至末,见《灵枢》 
卷四第十八《营卫生会》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一《营卫三焦》篇。 
黄帝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以上从《灵枢》、《甲乙经》《营 
气》篇补入。平按∶《甲乙经》无黄帝曰三字。)溢于中,布散于外,(谷入胃已,精浊下流,清 
精注肺,肺得其气,流溢五脏,布散六腑也。)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毋已,终而复始,是谓天 
地之纪。(精专血气,常营无已,名曰营气也。)故气从太阴出,注于阳明,上行至面,注足阳 
明,下行至跗,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以下言营行十二经脉也。气,营气也。营气起于中焦, 
并胃口出上焦之后,注手太阴,手阳明乃之足阳明也。平按∶出下《甲乙》有循臂内上廉五字。 
注于阳明《灵枢》、《甲乙》作注手阳明。《灵枢》无至面二字。)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 
手少阴出掖下臂,注小指之端,合手太阳,上行乘掖出 内,注目内 ,上巅下项,合足太阳, 
循脊下尻,行注小指之端,(足太阴脉注心中,从心中循手少阴脉行也。合者, 
合手小指端也。上巅下项者,十二经中,手太阳脉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手太阳脉,起 
目内 。此言上巅者,循手太阳气至目内 ,合足太阳之气,与之共行,上顶下项,然后称合, 
理亦无违也。平按∶抵脾《灵枢》作抵髀。掖《灵枢》、《甲乙》均作腋,下同,不再举。下臂 
注小指端,《灵枢》无之端二字。尻下《灵枢》、《甲乙》有下字。)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 
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注(平按∶注《灵枢》、《甲乙》作主。)脉出掖下臂,入 
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平按∶《甲乙》作手中指。)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 
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平按∶胆《甲乙》作膻。)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 
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别 
者,(平按∶《灵枢》、《甲乙》作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 ,是督脉也,络阴 
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行逆顺之常也。 
(问曰∶肝脉足厥阴,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 
巅。此言足厥阴脉循喉咙究于畜门、循巅入 等是督脉者,未知督脉与足厥阴脉同异何如?答曰∶ 
足厥阴脉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上至于巅,与督脉会。督脉自从畜门上额至巅,下项入 ,与厥 
阴不同。此言别者上额循巅之言,乃是营气行足厥阴至 
畜门,别于厥阴之脉,循督脉上额至巅,下项入 络阴器,上循腹里入缺盆,复别于督脉,注于 
肺中,复出手太阴之脉,此是营气循列度数常行之道,与足厥阴及督脉各异也。颃颡,当会厌上双 
孔。畜门,鼻孔也。逆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