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曰脱血。(臂,尺地也。尺地络脉青黑为寒,即知脱血,以其阳虚,阴盛乘阳,故脉青。)尺 
脉缓涩者,谓之解 安卧;(缓为阳也,涩为阴,以从关至尺取一寸以为尺部,尺部又阴,以阴 
气多,懈惰安卧也。平按∶注以从关,以字袁刻脱。)尺脉盛,谓之脱血。(尺脉盛,谓阴气盛, 
阳气虚,故脱血也。平按∶上安卧二字《素问》王注作属下尺脉盛解释。)尺涩脉滑,谓之多汗; 
(尺之皮肤粗涩,尺之脉滑,是谓阳盛阴虚,数故泄汗也。)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尺之皮肤 
冷,尺脉沉细,是为内寒,故后泄也。)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脉之尺地皮肤粗,又常热, 
是其热中也。)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 
皆死。(真脏各见被克之时,故皆死也。)颈脉动疾喘咳曰水,(颈脉,是胃脉人迎也。人迎常动, 
今有水病,故动疾可见喘咳也。有本为肾脉动也。)目果微肿如卧起之状曰水,(目果,目上下 
睑也。睑之微肿,水之候。平按。《素问》果作裹,卧下有蚕字,)足胫肿曰水。(寒湿气盛,故 
足胫肿,水之候也。)目黄者,曰黄胆也;(三阳脉在目,故黄胆热病,目为黄也。疸,多但反。 
平按∶足胫二句《素问》在面肿曰风之下。)溺黄安卧者,曰黄胆;(肾及膀胱中热,安卧不劳 
者,黄胆病候也。平按∶《素问》黄 
下有赤字。)已食如饥者,胃疸也。(胃中热消食,故已食如饥,胃疸病。)面肿曰风。(风, 
阳也。诸阳在面,故风病面先肿也。)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任子也。(手少阴脉,心经脉也。 
心脉主血,女子怀子,则月血外闭不通,故手少阴脉内盛,所以动也。平按∶《素问》任作妊。 
注月血袁刻作经血。)脉有逆顺,四时未有脏形。(寸口人迎,且逆且顺,即四时未有真脏脉形 
也。)春夏而脉瘦者,秋冬浮大。(春夏人迎微大为顺,今反瘦小为逆;秋冬人迎微小为顺,今 
反浮大为逆也。平按∶浮大下《素问》有命曰逆四时也六字。)风逆而脉盛,(脉盛者,风热之 
病也。平按∶盛《素问》作静。)泄而脱血。(风热之病虚,故多脱泄血脱也。)脉实者病在中, 
(是阳虚阴实,故病在五脏。平按∶《素问》脉实二字属上文,实下无者字。)脉虚者病在外。 
(阴虚阳实,故病在六腑也。平按∶《素问》脉虚二字属上文,虚下无者字。)脉涩坚皆难治, 
命曰反四时者也。(脉涩及坚二者,但阴无阳,故皆难疗,名曰反四时之脉也。平按∶《素问》 
新校正云∶“自前未有脏形春夏至此五十三字,与后《玉机真藏论》文相重。”本书见十四卷 
《四时诊脉》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反四时之脉,无水谷之气者,致死。) 
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肝不弦,肾不石也。(虽有水谷 
之气,以脏有病无胃气者,肝虽有弦,以无胃气不名乎弦也,肾虽有石,以无胃气不名乎石,故 
不免死也。平按∶肝不弦上《素问》有脉不得胃气者六字。)太阳脉至,鸿大以长;(以手按人 
迎脉鸿大以长者,是太阳也,即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脉之状也。平按∶鸿《素问》、《甲乙》作洪。 
注人迎脉别本作尺脉。)少阳脉至,乍疏乍数,乍短乍长;(按之乍疏乍数、乍短乍长者,少阳脉 
也,即手足少阳三焦及胆脉之状。平按∶乍疏乍数 
《素问》、《甲乙》作乍数乍疏。)阳明脉至,浮大而短,是谓三阳脉也。(按之浮大而短者, 
阳明脉也,即手足阳明胃及大肠之候也。是谓三阳脉之形。平按∶《素问》、《甲乙》无是谓三 
阳脉也六字。《素问》新校正云∶“详无三阴脉,应古文阙也。按《难经》云∶太阴之至,紧大 
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以敦。”)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五脏脉诊
属性:平按∶此篇自肝脉弦至是谓五脏脉,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三《宣明五气篇》,又见《甲乙 
经》卷四第一《经脉》上编。自平心脉来至肾死,见《素问》卷五第十八《平人气象论》篇, 
《甲乙》同上。自岐伯曰心脉揣坚而长至身寒有痹,见《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论》篇, 
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中、下编。自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至调其甘药,见《灵枢》卷一第四 
《邪气脏腑病形》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二《病形脉诊》下编。自肝满肾满至末,见《素问》 
卷十三第四十八《大奇论》篇。自肝满肾满至偏枯,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八。自心脉满大至 
末,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经脉》下编。 
肝脉弦,心脉勾,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脉。(肝心脾三脉,《素问》、《九 
卷》上下更无别名。肺脉称毛,又名浮,肾脉称石,又名营,是五脉同异。若随事比类,名乃众 
多也。平按∶《素问》肝脉上有“五脉应象”四字,五脏下有之字。《甲乙》无“是谓五脏脉” 
五字。) 
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心脉,夏脉也。夏日万物荣华,故其脉来,累 
累如连珠, 
以手按之,如循琅 之珠,以为平和之脉也。而称勾者,曲也,珠连高下,不如弦直,故曰勾也。 
平按∶《素问》平心脉上有夫字,《甲乙》无平字,曰心平作曰平。)夏以胃气为本;(胃为五 
脏资粮,故五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也。)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病心脉 
来,动如人喘息连属,然指下微觉曲行,是谓心之病脉者也。平按∶《甲乙》无夏以胃气为本病 
心脉来十字,喘喘作累累,曰心病作曰病,下同。)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勾,曰心死。 
(心脉来时,按之指下觉初曲后直,如操捉带勾前曲后直,曰心死脉。居,直也。平按∶《甲乙》 
无死心脉来四字,前曲作前钩,曰心死作曰死,下同。)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 
平,秋以胃气为本;(厌,伊芳叶反。聂,尼 反。厌厌聂聂,如人以手按已落榆荚,得之指下者, 
曰肺平脉也。平按∶《甲乙》平肺脉来作肺脉来,落榆荚作循榆叶,曰肺平作曰平,无“秋以胃 
气为本”六字。)病肺脉来,不下不上,如循鸡羽,曰肺病;(按于毛脉,如人以手摩循鸡翅之 
羽得于心者,以为肺之病脉也。平按∶《甲乙》无“病肺脉来”四字。不下不上《素问》作不上不 
下,《甲乙》同。)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之吹毛,曰肺死。(脉之动也,如芥叶之浮于水, 
若轻毛而逐风移,如斯得者,曰死脉者也。夫五色有形,目见为易;五声无形,耳知为难;五脉 
之动,非耳目所辨,斯最微妙,唯可取动指下以譬喻之,亦得在于神,不可以事推之也。平按∶ 
《甲乙》无死肺脉来四字。《素问》吹上无之字,《甲乙》同。注“以譬喻之,亦得在于神”, 
之亦二字,原抄作亦知二字,平按亦知恐系之亦二字颠倒,谨拟作之亦,之字属上句读。)平肝 
脉来,濡弱招招,如揭长竿,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揭,奇哲反,高举也。肝之弦脉,独如 
琴瑟调和之弦,不缓不急,又如人高举行竿之梢,招招劲而且 ,此为平也。) 
(平按∶《甲乙》肝脉上无平字。《素问》濡作 ,竿下有末梢二字,《甲乙》同,无“春 
以胃气为本”六字。)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盈,满实也。肝气实滑,如 
循长竿,少于胃气,故肝有病也。平按∶《甲乙》无“病肝脉来”四字。)死肝脉来,急而益劲, 
如新张弦,曰肝死。(肝真脏脉来,劲急犹如新张琴瑟之弦,无有濡弱,是无胃气,故为死候也。 
平按∶《甲乙》无“死肝脉来”四字。《素问》弦上有弓字,《甲乙》同。)平脾脉来,和柔相 
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按脾脉和柔,胃气也。相离中间空者,代也,如鸡 
行践地迹中间空也。中间代者,善不见也。平按∶《甲乙》脾脉上无平字,曰下无脾字,无“长 
夏以胃气为本”七字。脉下袁刻脱来字。)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实而盈 
数,如鸡之举足爪聚,中间不空,聚而恶见,比之无代,故是脾病也。平按∶《甲乙》无“病脾 
脉来”四字,曰下无脾字。)死脾脉来,坚兑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水之流,如屋之漏,曰脾 
死。(按脾脉来,坚尖聚兑而不相离,上触人指,如鸟喙,如水流动,如屋漏之滴人指,脾脉死 
候也。平按∶《甲乙》无“死脾脉来”四字,坚兑《素问》作锐坚。鸟之喙,《素问》、《甲乙》 
鸟作乌《千金》作鸡。如屋之漏《素问》、《甲乙》在如水之流上。)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旬, 
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旬,平也。手下坚实而平,此为石脉之形,故为平也。有 
本为揣揣果果之也。平按∶《甲乙》肾脉上无平字。如旬《素问》作如钩,《甲乙》同。曰下《甲 
乙》无肾字,无“冬以胃气为本”六字。)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而益坚,曰肾病;(肾之病脉, 
按之如按引葛,逐指而下也。益坚,始终坚者。是谓肾平。初 后坚,故是肾病也。平按∶《甲乙》 
无“病肾脉”三字,曰下无肾字。)死肾脉来,发如夺 
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肾之石脉来,指下如索,一头系之,彼头控之,索夺而去,如以弹 
石弹指辟辟之状,是肾之死脉候也。平按∶《甲乙》无“死肾脉来”四字,曰下无肾字。发字袁 
刻脱。) 
岐伯曰∶心脉揣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揣,动也。长,谓寸口脉长一寸也。此为心脉 
盛动坚。心脉上至舌下,故盛动坚,舌卷不能言。平按∶《素问》、《甲乙》无岐伯曰三字。揣 
《素问》作搏,下同。《甲乙》无当字。)其 而散者,当消渴自已。(动而坚者病舌卷, 而 
散者病消渴,以有胃气,故自已,由手少阴贯肾络肺系舌本故也。平按∶《甲乙》当作病。《素 
问》消渴作消环,新校正云∶《甲乙》环作渴。)肺脉揣坚而长,当病唾血;(肺脉浮短,今动 
坚长,知血络盛伤,故唾血也。平按∶《甲乙》无当字。)其 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 
发。(以肺气虚,故脉 散也。虚故腠理相逐,汗出如灌,至令不复也。平按∶《甲乙》无当字。 
《素问》至令作至今。)肝脉揣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善喘;(肝脉 
而弦,今动坚而长,其色又不相应者,是人当有坠伤,坠伤损血在胁下,又令喜喘故也。平按∶ 
《甲乙》无当字。《素问》、《甲乙》善喘作喘逆。)若 而散者,其色泽,当病溢饮,溢饮者, 
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易音亦。若脉 散,色又光泽者,当因大渴暴饮,水溢肠胃之 
外,易入肌皮之中,名曰溢饮之病也。平按∶若 而散其色泽《素问》、《甲乙》作其 而散色 
泽者。《甲乙》暴渴作渴渴,易作溢。)胃脉揣坚而长,其色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