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者,三岁死。(胃脉足阳明,阳也。胃脉反更沉细,鼓动而涩。涩,寒也。其脉向外而鼓, 
其气伤多。如此诊得足阳明脉沉鼓而寒,向外鼓而气多,又得心脉血气俱少,坚实而寒。然则胃 
之与心,二者同病,名鬲偏枯。男子发于左箱,女子发于右箱。若喑不能言、舌不转者,死。若能 
言、转舌者,疗之三十日能行。虽喑,舌转顺者,三年得瘥。若年不至二十,得前病者,三年而死 
也。平按∶《甲乙》转下有者字。顺《素问》、《甲乙》 
作从。)脉至而揣,血衄身有热者,死。(脉至而动,又阳虚衄血,身体应冷,而衄血身热,虚 
为逆,故死也。平按∶血衄《甲乙》作衄血。《素问》热上无有字。)脉来悬勾浮为脉鼓。(夏 
秋二脉并至,以为脉鼓。平按∶浮为脉鼓《素问》作浮为常脉,《甲乙》作浮者为热。)脉至如喘, 
名曰气逆者,不知与人言。(气厥不知言也。平按∶气厥者《素问》、《甲乙》作“暴厥,暴厥 
者”。)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卒惊不疗,三四日自已也。平按∶如数《甲乙》 
作而数。)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与经气予不足,微见,九十日死。(浮合之 
脉,经气不足,微而见,九十日即死也。平按∶《素问》、《甲乙》是下无与字,足下有也字。) 
脉至如火新燃,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死。(心脉如钩,今如火新燃,是心脉急疾,火精夺,故 
至草干──水时,被克而死。平按∶新燃《素问》作薪然,《甲乙》作新然。《素问》、《甲乙》 
死上有而字。)脉至如散采,肝气予虚也,木叶落死。(肝脉如弦,今散如五采,变见不定,是 
为肝木气之虚损,至木叶落──金时,被克而死,有本为 棘、散叶也。平按∶散采《素问》作 
散叶,《甲乙》作 棘。)脉至省容者,脉寒如鼓也,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死。(肾脉如 
石,今如省容,寒而鼓动,是为肾之水气有伤,故至枣华──土时,被克而死也。平按∶省容 
《素问》、《甲乙》作如省客。脉寒《素问》作脉塞。)脉至如丸泥,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 
死。(荚,兼牒反,如豆荚等草实。胃脉 弱,今反如丸泥,干坚之丸,即是胃土气之有损,故 
至榆荚木时而死也。)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胆脉如弦,今如横格之 
木,即是木之胆气有损,故至禾熟──秋金时,被克而死也。)脉至如弦缕,胞精予不足也,病 
善言,下霜而死;不 
言,可治。(心胞脉至如钩,今如弦之缕线,散而不聚,是为心胞火府有损,故至霜雪水时, 
被克而死。不好言者,心气未尽,故可疗也。)脉至如交荚,交荚者,左右旁至也,微见,三十 
日而死。(荚,兼牒反,如豆荚等草实也。脉至如相交,左右旁至是次转,故微见三十日死也。 
平按∶荚《素问》作漆,《甲乙》作棘。注次转二字疑有误。)脉至如泉浮鼓胞中,太阳气予不 
足也,少气味,韭华死。(足太阳是肾之府脉,今如泉之浮鼓而动,即膀胱胞气水之不足,故至 
韭荚华土时,被克而死。一曰韭英也。平按∶泉上《素问》有涌字,《甲乙》有涌字。胞中 
《素问》、《甲乙》作肌中。韭华死《素问》作韭英而死,《甲乙》作韭花生而死。)脉至如委 
土之状,按之不得,肌气予不足,五色先见黑白累发死。(脾脉代,如鸡足践地,中间代绝。今 
按止如委土之状,无有脾胃 弱之气,又先累见黑白之色,是肺肾来乘,故死也。平按∶委土《素 
问》作颓土。不得《甲乙》作不足。累发《素问》作垒发。)脉至如悬离,悬离者,浮揣切之益大, 
十二输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亟。(浮实切之益大,此是悬离之状。悬离脉见,即五脏六腑、十二 
经输气皆不足。十二经输皆属太阳,故至水冻冬时而死。亟,急也。病至水凝而死亟。居力 
反。平按∶悬离《素问》作悬雍,《甲乙》作悬痈,《素问》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悬雍作悬 
离,元起注云∶悬离者,言脉与肉不相得也。”水凝《甲乙》作水冻。《素问》无亟字,《甲乙》 
同。)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小急,按之坚急大,五脏宛熟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 
立春而死。(浮之小急,按之坚急大者,此是偃刀之状也。浮手取之即小,为气血俱少,按之坚 
实急大,多气少血,即知五脏宛熟寒热之气,唯并于肾,至春实邪来乘致死。平按∶《素问》浮 
下有之字,急大作大急,宛熟作 
菀熟,《甲乙》作寒热,注云∶《素》作菀熟。)脉至如丸,滑不直,手按之不得也,胆气予不 
足也,枣叶生而死。(直,当也。脉如弹丸,按之不可当于指下,此是滑不直,胆气病脉状也。 
至于孟夏枣叶生,实邪来乘而死。平按∶胆原抄作瞻,注同,疑是胆字之误。《素问》、《甲乙》 
作大肠,查大肠为肺之腑,属金;胆为肝腑,属木。本注云∶“至于孟夏枣叶生,实邪来乘而死。” 
按《五十难》曰∶“邪从前来者为实邪。”滑氏本义云∶“我生者相,气方实也,居吾之前而来 
为邪,故曰实邪。”孟夏火旺之时,为木所生,乃木之实邪,应从胆为是。再按上注“并于肾, 
至春实邪来乘致死。”肾为水脏,水来生木,为肾之实邪,其义正同。)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 
不欲坐卧,行立常听,小肠予不足也,季秋而死。(脉之浮散,故如华也。心腑小肠虚小,故多 
恐坐卧不安。心虚耳中如有物声,故恒听。至于季秋,为肺气来乘,遂致于死也。平按∶如华 
《甲乙》作如舂。) 

卷第十六·诊候之三
虚实脉诊
属性: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人之所病。五实具有者。不 
泄当死。所病五虚具有者。不下食当死也。)黄帝曰。何谓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其皮热。腹胀前后不通HT 
瞀。此谓五实。(人迎脉口脉大洪盛一实也。皮肤温热。阳盛二实也。心腹胀满。三实也。大小便不通。四实也。 
闷瞀不醒。五实也。HT 音闷瞀木。候反HT 目也。)脉细。皮寒。气少。泄注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人 
迎脉口脉少细一虚也。皮肤寒冷。阳虚。二虚也。心腹少气。三虚也。大小便利。四虚也。饮食不下。五虚也。) 
黄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浆是谷液。为粥止利具。有五虚。粥得入 
胃。即虚者可生也。)身汗得后利。则实可活。此其候也。(服药发汗。或利得通。则实者可活也。)黄帝问岐伯曰。 
愿闻虚实之要。(虚实是死生之本。故为要也。)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谓卫 
气也。形身也。)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食多入胃。曰谷盛也。胃气多。曰气盛也。)脉实 
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谓。人迎寸口脉也。血谓。经络血也。)黄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 
气虚身热。此谓反。(卫气虚者。阴乘必身冷。今气虚。其身更热。故为逆也。)谷入气少。此谓反谷。不入气多。 
此谓反。(食多入胃者。胃气还多。食不入胃。胃气还少。此为顺也。食多入胃。胃气反少。食不入胃。胃气反多。 
此为逆也。)脉盛血少。此谓反脉。少血多。此谓反。(寸口人迎脉盛。经络血盛。寸口人迎脉少。经络血少此为顺 
也。寸口人迎脉盛。而血反少。寸口人迎脉少。而经络血多此为逆也。)气盛身寒者。病得之。伤寒气虚。身热者。 
得之伤暑。(卫气盛者。其身当热。今反身冷。此以伤寒所致也。卫气虚者。其身当冷今反热者。此以伤热所致也。) 
谷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居湿下也。(多食。当噫胃气多也。而反少者。此为脱血。虚劣安卧处湿。湿伤脾 
气。故少气也)谷入少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食少当胃气少也。而反多者。因胃及肺受于邪气。以为呼吸故 
气多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寸口人迎脉小。络络之血当少。今反多者。因伤热饮。故经络血盛也。)脉大 
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寸口人迎脉大。经脉之血应多。今反少者。因脉有邪气。浆水之液。 
不得入脉。故血少也。)夫实者。气入也。夫虚者。气出也。(以下方刺之法。邪气入中。为实也。正气出中为虚也。) 
地实者。热也。地虚者。寒也。(地者行于补泻。病之处者也。以手扪循其地。热者所病。即实可行泻也。其地冷 
者。所病即虚。宜行补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左手以针刺入。于实行其泻已可。徐出针用左手开其针空。令 
气得出。以为泻也。)入虚者。左手闭也。(右手刺入。于虚行其补已。可疾出针用。左手闭其针空。使气不出。以 
为补也。)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 
夺。失为虚也。)何谓重实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伤寒热病。大热曰实。经络盛。满 
故曰重实也。)问曰。经络俱实。如何。何以治之。答曰。经络皆实。是络急而尺缓也。皆当俱治之。故曰滑。则 
顺涩则逆。(脉寸口阳也。尺脉阴也。脉急寒多也。尺缓热多也。寸口是阳。今反急寒尺地。是阴冷反为热。是为 
经络皆实可俱。泻之经络虽实。脉滑气盛为顺。易已脉涩气少为逆。难已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终始五脏 
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万物之类。虚实终始。皆滑利和调。物得久生也。是以五脏六腑筋脉骨肉柔弱滑利。可以 
长生。故曰。柔弱者生之徒者也。)问曰。寒气暴上脉满。实如何。答曰。实如滑。则生实。如逆。则死矣。(虽实 
柔滑可生也。实而寒。温涩死之徒也。)问曰。其形尽满何如。答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也。如 
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举身满闷曰。形尽满也。寸口之脉。寒气盛。坚然尺脉。不应其满闷。然手足温者。顺 
疗之易已。故生手足寒者。逆故死也。)问曰。何谓顺则生。逆则死。答曰。所谓顺者。手之温也。所谓逆者。手 
足寒也。(寒气满身。手足冷者。阳气尽。故死。手足温者。阳气在四体渐来。通阳气和。则生。)问曰。乳子而病。 
热脉悬小者。何如。答曰。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病。热脉应浮滑而反悬。小者足温气下。故生足寒气不下。 
逆者而致死也。)问曰。乳子中风。病热者喘鸣。肩息者何如。答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乳 
子中风。病热气多。血少得脉。缓热宣泄。故生得急。为寒不泄。故死也。)问曰。何谓重虚。答曰。脉气虚。尺 
虚是谓重虚也。(寸口脉虚。尺地及脉不虚。故曰重虚也。)问曰。何以知之。答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 
者。行步 然也。脉虚者。不象阴也。( HT 方。反怯也。谓行步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