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伐天和。(必察岁运时令之气。逆之则伤天和。)无盛盛。无虚虚。(当泻而补为盛盛。当补而泻为虚虚。)而遗人夭殃。 
无致邪。无失正。(助邪气。伐正气。)绝人长命。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曰。 
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一作大小。)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阳生于东。而盛 
于南。故东温而南热。)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阴生于西。而盛于北。故西凉而北寒。)是以 
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感阴寒而成胀。)之温热者疮。(感湿热而生疮。)下之则 
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 
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王注。西北人腠理密而食热。故宜散宜寒。东南人腠理疏而食冷。故宜收宜温。吴注。 
西北气寒。寒固于外。则热郁于内。故宜散其外寒。清其内热。东南气热。热则气泄于外。寒生于内。故宜收其外泄。 
温其内寒。是以有病同而治异者。盖天气与地宜不同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药治其内。汤渍其 
外。)气温气热。治以温热。(二义解者俱欠明确。岂即上文所谓西北散而寒之。东南收而温之之意乎。)强其内守。必同 
其气。(即气寒气凉。治以寒凉之义。)可使平也。假者反之。(或有反此为治者。乃假借之。以为反治也。)(五常政大论) 
木郁达之。(宣吐。)火郁发之。(升散。)土郁夺之。(泻下。)金郁泄之。(解表。利小便。)水郁折之。(制其冲逆。) 
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过。太过也。折之以其所畏。即泻之是也。王注。咸泻肾。酸泻肝。辛泻 
肺。甘泻脾。苦泻心。)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吴注。如寒水司天。则火受郁。火失其养。则资其木也。)抑其运气。 
(主运胜气。)扶其不胜。无使过暴。而生其疾。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时热病热。无犯热药。时寒病寒。无犯寒 
药。)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曰。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吴注。发表利用热。夏月发表。不远热也。攻里利 
用寒。冬月攻里。不远寒也。)热无犯热。寒无犯寒。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邪气 
胜主气。如夏应热。而反寒甚。则可以热犯热。余准此。)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吴注。天信。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也。气宜。治温以清。治热以寒也。翼胜赞复。禁助邪也。)妇人重身。(怀妊。)毒之 
何如。(可用毒药否。)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有故。如下文大积大聚是也。内既有故。则毒药自病当之。故母与胎。 
皆无患也。)其故何谓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积聚。必须攻以毒药。太过则真气被伤。)(六 
元正纪大论) 
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 
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小大不利。(谓二便。灵枢有便字。)治其 
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标本病传论)(灵枢病本篇略同。)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形盛气盛。形虚气虚。)谓之可治。 
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春弦。夏钩。秋浮。冬营。)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谓之易治。取之以时。 
(合于时令。又勿后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形盛气虚。形虚气盛。)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邪盛。)谓 
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皆五行相克。)其至皆悬 
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玉机真藏论) 
善治者治皮毛。(邪在表而浅。)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邪 
入脏。则深且重矣。)故天之邪气感。(六气八风。)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饮食不节。寒热失时。)则害于六腑。 
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湿自下受。先入皮肉。湿流关节。则伤筋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脉症声色。 
各有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脏腑有病。皆形于身面之部分。可以观气色而得之。)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 
衡规矩。而知病所主。(言脉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 
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汗而散之。不使传变。)因其重 
而减之。(病之重者。药难猝去。当以渐而减之。即衰其半之意。)因其衰而彰之。(正气偏衰。济而彰之。)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以养阳。味以养阴。二句即彰之之义。)其高者因而越之。(升之。吐之。)其下者 
引而竭之。(利其二便。)中满者泻之于内。(实满者。以下药泻之。虚满者。补之即所以泻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如布桃枝煎汤液。以蒸浴之。汗难出者。每用此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 悍者。按而收之。(按摩收引。)其实 
者。散而泻之。(表实散之。里实泻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王注。即本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 
右之义。吴注。济所不胜。)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行之。)气虚宜掣引之。(导实济虚。)(阴阳应象大论) 
毒药攻邪。(攻邪则用毒药。苏子瞻曰。药能治病。不能养人。食能养人。不能治病。)五谷为养。(稻麻豆麦黍。) 
五果为助。(枣杏桃李栗。)五畜为益。(牛羊犬豕鸡。)五菜为充。(葵藿葱薤韭。)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此五者。 
有辛酸甘苦咸。(前五物。应五行。各具一味。)各有所利。或散(辛。)或收。(酸。)或缓(甘。)或急。(苦。)或坚(苦。) 
或。(咸。)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肝苦急。(肝者。怒生之气。又血燥则肝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缓为 
心虚。则神气散逸。)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湿则不运。)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火盛克金。)急食苦以泄之。 
肾苦燥。(肾脂枯则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三语有专主辛润解者。昂谓当通结上文。)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木喜条达。故以散为补。收为泻。)心欲 。(火藏炎燥。)急食咸以 之。用咸补 
之。甘泻之。(心属火。咸属水。水能克火而云补者。取既济之义也。心苦缓。故以甘为泻。)脾欲缓。(土德和缓。)急 
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辛散酸收。)肾欲坚。(坚固。则无狂荡 
之患。)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苦能坚肾。)咸泻之。(咸能软坚。能渗津。故云泻。然咸为肾本味。故补肾药用咸 
为引。五脏生成论曰。肾欲咸。未可专言泻也。甘能伤肾。土克水也。)(藏气法时论)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灵枢五味论。辛入胃。其气入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辛与气俱 
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咸走血。(渗津。)血病无多食咸。(灵枢曰。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 
竭。渴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骨得苦则阴益甚。重而难举。 
肉得甘则壅气。胪肿益甚。灵枢二义无当。故不录。)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灵枢曰。酸气涩以收。膀胱得酸则缩 。 
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宣明五气论) 
多食咸。则脉凝泣(涩。)而变色。(脉。即血也。心合脉。水克火。)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合皮毛。火克金。)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肝合筋。爪者。筋之余。为金克木。按肝喜散。故辛能补肝。惟多则为害。)多食酸。则肉胝 
胸而唇揭。(脾合肉。其华在唇。木克土。胝。音支。皮浓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肾合骨。其华在发。土克水。) 
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脏生成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味能养阴。)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味过于酸。肝气以津。(酸能生津。)脾气乃绝。(木克土。)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咸入骨。能软缩肌肤。)心气抑。(水克火。然藏气法时论又云。咸补心。)味过于甘。心 
气喘满。(甘性留滞。)色黑。肾气不衡。(平也。土克水。)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苦能燥脾而浓胃。火生土 
也。王注同。马注。浓字解作胀字。己觉欠理。而治之复用芩连苦剂。不自相矛盾乎。)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新校正。央。殃也。古文通用。辛润故弛。辛散故殃也。马注。解作中央。尤觉欠理。昂按。酸咸甘辛。言其害而不 
及其利也。味苦。言其利而未及其害也。古文不拘一例。不必穿凿强解。)(生气通天论) 
热中消中。(多饮数溲为热中。多食数溲为消中。)不可服高(膏同。)粱(肥甘之味。)芳草(辛香之品。)石药。(英 
乳之类。)石药发 。(癫同。)芳草发狂。(多喜曰癫。多怒曰狂。)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失 
热气 悍。药气亦然。(内热既盛。药复助之。)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腹中论)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八节正气。以候八风。)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 
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月之四围 
为郭。)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血淖而气易行。)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此言刺法。然人身血气如是。不可不知。)(八正神明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一作锥。) 
不亦晚乎。(四气调神大论)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病不许治。即病 
证也。)(五脏别论) 
【灵】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 
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