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门公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泉没有领会寰中禅师话中的深意,拂袖而去。 

  生活需要艺术,凡事直奔主题,有时不免太过乏味。 

  你着急了吗?(这就是人的本性。)
 
不会偈——法眼文益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20 

  会与不会,与汝面对。 

  若也面对,真个不会。 

  品析: 文益禅师有一次问一个僧人:“会么?”那僧人回答说:“不会。”文益禅师因而作了这首偈子。对“不会”,文益禅师有深刻的体会,他老师地藏桂琛就曾如此间过他,他也说:“不会,”桂琛禅师说:“不会最亲切。”所以这个不会,一方面是佛教所说的“无明”,另一方面,可也是禅宗见道的“安身立命”处,真是“菩提即烦恼”的又一种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参悟的入门捷径啊! 

  “会与不会,与汝面对”,会与不会,是人们对某个事物理解的过程,没有理解,当然“不会”,理解了,当然“会”。但理解与不理解,与本体精神并没有什么关系。今天不理解,明天可以理解嘛。理解了,不会给精神本体增加什么;没有理解,也不会给精神本体减少什么。理解与否,只是精神本体功能一时的状态而已。所以禅宗对“会”与“不会”,并不作为衡量见道与否的标准。只有你看穿了“会”与“不会”背后的“那个”,才能从“会”与“不会”的思维陷阱中腾跃而出。所以“若也面对,真个不会”。这首诗偈,强调的是“面对”,而不是“会与不会”。 
 
今夏没白过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8 

  仰山慧寂在夏末,度完暑假,来看望沩山。  
   
  沩山:“你整个夏天没见上山,不知在山下干了什么?”  
   
  仰山:“我在山下耕了一块地,播了一箩筐种子。”  
   
  沩山:“你这暑假真没有白过。”  
   
  仰山:“师父,您这暑假,做了些什么?”  
   
  沩山:“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仰山听后说道:“那么,老师您这个暑假,也没有白过。”
 
一袭衲衣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8 

  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法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访道,以明生死大事。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  
   
  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缝制,并一针念一句弥陀圣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禅养息,忽至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一朵很大的莲花,到禅师面前。童子说:“请禅师上莲华台!” 
   
  禅师心中暗想:我修禅定功夫,未修净土法门,就算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此境亦不可得,恐是魔境。无果禅师就不理他,童子又再三地劝请,说勿错过,无果禅师就随手拿了一把引磬,插在莲花台上。不久,童子和诸乐人,便鼓吹而去。 
   
  第二天一早,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二人手中拿了一把引磬,问无果禅师道:“这是禅师遗失的东西吗?昨晚家中母马生了死胎,马夫用刀破开,见此引磬,知是禅师之物,故特送回,只是不知为什么会从马腹中生出来呢?” 
   
  无果禅师听后,汗流浃背,乃作偈曰: 
   
  “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 
   
  若非老僧定力深,几与汝家作马儿。” 
   
  说后,乃将衣银还给母女二人,一别而去! 
   
  佛教的因果业缘,实在是难以思议的真理,即使悟道,若无修证,生死轮回,仍难免除,观夫无果禅师,可不慎哉?
 
灯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6 

  德山到了龙潭。 

  一日随侍崇信。 

  “夜已深,还不回去吗?” 

  “外面太黑了,伸手不见五指”。 

  “你等着,我给你拿盏灯!” 

  崇信提灯来了,漆黑夜中,亮亮堂堂。 

  德山刚要伸手去接。 

  呼,崇信将灯吹灭 
  。。。。。。 

  德山纳头要拜, 

  “你看见什么了”。。。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海。
    
安心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6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 

  慧可:“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我与汝安心竟。”
 
瓶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6 
  李翱问南泉: 

  有人把一只刚出世的鹅放在瓶里饲养,鹅越长越大,从瓶里无法出来。 

  这人着急:既不想伤害鹅,又不想打破瓶。如何是好? 

  南泉沉默。 

  突然叫: 

  “李翱” 

  “在!” 

  南泉微笑: 

  “出来了!”
    
一心不生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4 

  三祖僧璨大师得法后,听从二祖的嘱咐,一直隐居于皖公山。又逢后周武帝灭佛毁法,僧璨只好出入于太湖县司空山,住在偏僻之所,十多年,竟不为时人所知。 
   
  隋开皇十二年,有个才十四岁的小沙弥叫道信,来向他求解脱法门。他问道信:“谁绑你了?” 
   
  道信随口就答:“无人绑。” 
   
  僧璨提醒似地问:“既无人绑,那为什么还要求解脱呢?” 
   
  道信一听此话,当下大悟。于是就跟随三祖,成了他的近侍。服了九年劳役后,才得衣法。僧璨的传法偈为: 
   
  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僧璨把衣法传给道信后,自己就到罗浮山隐居了。过了二年,又返回皖公山。一个月后,许多人纷纷前来求法问道,僧璨为四众广宣心法要诀,然后就在法会上,在一颗大树下双手合掌,安然而逝。 
   
  僧璨留下的重要文献,有《信心铭》。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歌颂“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所谓“一心不生”,就是不生的佛心。所以,《信心铭》‘开头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有顺逆!……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最后是:“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虽然学者们考证,认为《信心铭》是公元9世纪初叶,假托僧璨所写的伪作。但它充分表达了“悟心”的禅意,也可以说明当时禅宗的基本特色。
 
卖饼人家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4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歷练。 
   
  有一户卖饼人家的儿子,从小心地善良,由於住在寺院旁边,所以每天送十个饼来供养寺中的道悟禪师。 
   
  但禪师每次都留下一个饼,並对他说:「我送给您,用来庇荫您以后的子孙。」 
   
  有一日,他独自的想:「饼是我送去,又为何反馈於我呢?莫非禪师別有用意?」於是便去请教禪师。 
   
  道悟就说:「饼是您拿来的,反送於您,我有何过失?」具有善根的他,颇有领会,是我造的因,必然是我得的果,於是向禪师请求出家。 
   
  道悟则说:「您过去崇尚福善,今又信我之言,就取法名为『崇信』。」崇信从此在其师身边服侍。 
   
  不知经过多久岁月,有天,崇信带著疑惑的语气请问道悟禪师:「弟子来此之后,一直没受到师父您佛法心要的教导?」 
   
  道悟心平气和的说:「哪里没有教导您。您拿茶来,我就接;您端饭来,我就吃;您作礼时,我点头。何处不是在教导您佛法的心要吗?」崇信低头久久无语… 
   
  道悟这时开口便说「要见性,直下便见;再去思索,即偏差啊!」崇信当下开悟。 
   
  修行不离生活,离开生活就难以悟道。行住坐臥,动静语默,何处不是悟道的契机呢?只要把握当下,用心体悟,则处处都是大道!
 
百丈野狐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8…13 

  有一天,百丈禅师上堂讲经说法, 

  下座后,大家都已散去,独留一位老人不肯离去。 

  百丈禅师便问他是谁,想要做什麽。 

  他说:「实不相瞒,我不是人。在以前迦叶佛时代,本在此山修行,因为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因为这句话,便做了五百年的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为我开示,让我解脱狐狸身之苦。」 

  百丈禅师说:「你把学人问你的问题,现在重新再问我一次。」 

  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人言下大悟,便向百丈禅师礼拜叩谢说道: 

  「今承蒙和尚开示,令我超脱狐身。我就住在后山岩下,祈请和尚慈悲,以出家众的礼仪,帮我埋葬。」 

  第二天, 

  百丈禅师带领大众,在后山石岩下,找到一头死狐, 

  便用亡僧的礼仪将牠火葬。 
自看自静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10…11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干什么?”


  僧人回答;“探寻清静。”


  禅师问:“探寻者是何人?清静又是何物?”


  该僧便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您指点。”


  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心,何不自心清静?”


  僧无言以对。


  禅师见他根性迟钝,便问,“你的老师是谁?”


  僧人回答:“神秀和尚。”


  禅师问:“你的老师只教这种方法,还是另有他法?”


  僧人回答:“只教我探寻清静。”


  禅师说,“西方低劣的外道修行方法,这里却以为是禅宗,真是误人不浅!”


  该僧问:“法师您的老师是谁?”


  禅师答:“六祖。”又说:“真正的禅法难以听到,你何不到他那里去?”


  该僧听了禅师的训导和提醒,便去曹溪参见六祖慧能,并叙说了上面的事。


  六祖说:“确实如崛多所说,你何不探寻自心,何不自心清静?否则,让谁来使你清静?”


  僧人听后,当即有悟。(《祖堂集》)


  '品评'


  神秀开创的北宗禅和慧能开创的南宗禅,其重要差别在于:前者坐禅静思,长期修习;后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味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10…09…27 
  唐朝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