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美国空降兵到新东方老师:洗脑-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ERRY来面试时,我们又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他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是美国年轻人那种普遍的若无其事,散淡中只有眼睛在闪耀着机警的光芒。我不由得好好反省自己,难道我当年刚回中国时也是这种混不吝的架势吗?就觉得“我来了,世界就变了样”,美国孩子怎么都这么莫名地骄傲?

    等到他上讲台试讲,我又不由得在台下摇头,兄弟,英语不是这样说滴!他简直是把讲课当成了唠家常,以极快的语速,极地道的口音,解说着极流行的美国风土人情。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台下听试讲的老师中,除了我和MIAO等少数几个多年在美国生活的人之外,绝大多数有着深厚英语功底的老师们根本不知道他在嘟囔着什么。

    连这些老师都听不懂的东西,你怎么传授给学生?教师走上讲台,教的虽然是口语,但你不能自己就说着纯粹的口语啊。我们要的不是你展示自己的口语魅力,我们要的是学生能够学到东西。

    我找机会打断JERRY的滔滔不绝,要求他必须把语速降下来,必须吐字清晰,必须讲解跟中国学生有关系的话题。一大堆“必须”下来,他瞪大眼睛看着我,完全无所适从的样子。

    我给他讲解:“你的语速必须保证在四六级听力考试的语速之间,四六级听说过吗?没有?那好,保证每分钟140个单词吧,不明白?好,总之你的语速减半就好了。说话的时候嘴唇是要动的,不许嘟囔,也别说俗语和俚语,因为学生的水平根本没达到这个层次,我们要讲的东西必须是标准的口语,不是一时流行的那种小孩子装酷的口语。”

    他假装明白地点点头,但我知道还糊涂着呢,只好勉为其难地念了一句电影“阿甘正传”当中的台词,说:“你就按这个速度说话吧,每一个字都必须让学生听清楚。”

    JERRY终于有点豁然开朗了,他知道了日常生活的口语同上课传授的口语完全是两码事,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专业状态,怎么可能有人只是单纯地展示自己的自然状态就可以教书呢。

    从此他刻苦钻研说话的技巧,吐字越来越清晰,肢体语言越来越明确,甚至衣着打扮也向中国年轻人靠拢,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同任何中国年轻人没什么两样。每次想到JERRY的变化,我都能深刻地体会到“洗脑”这个词对我们这样有着双重文化背景的人发生的作用。

    JERRY的情况很直接地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外国教师很难达到中国教师的授课水平。道理很简单,中国英语教师有着双重文化背景,能够使用双语教学,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而外教最大的强项是语音标准这一点,同JERRY相比又是不占任何优势。

    当我向JERRY解释他比外教占优势时,他困惑地对我说:“难道我不是外教吗?我是美国人呐。”

    这家伙怎么跟我刚回中国时一样傻?!我只好不厌其烦地向他解释:“我说的不是国籍的问题,我说的是人种,咱们生为华人,永远是华人,加入哪个国籍都不能改变这一点。而且你以为外教多吃香呐?一抓一大把,课酬连你一半都不到。”

    JERRY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改变思维方式以及看事情的视角,踏踏实实地开始教起课来。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人,动手能力确实是比较强,虽然思维简单化,但更讲求逻辑和实效性,所以他的进步非常大,现在已经是南京新东方学校主打口语教师之一了。

    最重要的是,JERRY一开始的动机只是新东方的高薪,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更被新东方的企业文化而吸引,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件有利于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开始享受这份工作所能带来的乐趣。

    我对此非常骄傲,他对新东方的认同证明我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证明新东方不是一个江湖浪人打零工的地方,而是有识之士凑到一起做一点事业的地方。一个企业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吸引真正的人材。

《洗脑》PART3 在南京新东方的日子(2)

    关于招聘新老师的事情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有人能够从中了解南京新东方的用人标准和招聘流程。我们永远期待着南京的“牛人”们来加入新东方这个平均年龄二十五岁的充满活力的团队,跟我们一起,趁着年轻,做一点事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讲课这件事是很容易使人上瘾的,因为它可以带给老师莫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那种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面对着几百个学生,激情澎湃一呼百应的感觉,是其他任何工作都无法比拟的。

    杜伟就经常在闲聊中,尤其是酒后闲聊时,对我们讲他当年的讲课经历:“不是吹牛,你随便找那些当年念过新东方的人打听,我从来都是所有老师里面讲课最好的,学生评分永远是我最高,别的老师根本不敢跟我搭班讲课,尤其是老俞,见我都得绕路走!”

    假如酒喝得再多一点,他就会说:“如果我自己带一个班,可能学生评分还不是特别高,但只要跟别的老师一搭班,学生有对比了,立刻我的评分就上去。”

    我们就像看着一个退役多年的老兵在擦他的红缨枪,心说太可怜了,什么时候给他再安排几节课过过瘾吧,长此以往这人非憋出毛病来不可。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我们给新老师进行试讲培训,杜伟也在下面听着,对所有的被培训老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那天下午安排得很满,一共点评了将近二十位新老师,每一位当然都被我们鸡蛋里面挑骨头地批得体无完肤。

    杜伟在点评时越说越激动,先还是坐着,慢慢就站起来,比手划脚地演示着,走到讲台上,抄起麦克风,说:“托福听力课也好,雅思写作课也好,包括新东方曾经讲过的任何一门课,我都讲过,都没什么难的,关键是你要知道讲课的技巧,要知道怎么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比方说,听力课的第一节,你应该这样讲。”

    然后,他就完全沉浸在自己当年讲课时的辉煌中,滔滔不绝地讲了足有十分钟。道理清晰,主题明确,例题生动,解题明朗,配合他天生的慢条斯理略显儒雅的风度,立刻让所有老师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他人可能只是觉得他讲得精彩,我更是知道,他已经四年没有讲托福听力这门课了,时隔四年还能做到脱口而出,没有半点犹豫和思索,可见他内心深处没有一刻忘记讲课所能带来的辉煌感受。

    还是那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杜伟带领的这支教师队伍里面的“牛人”虽然不少,但大家都是非常散淡的性格,并没有什么咄咄逼人的人,所以相处起来非常轻松自在,不仅仅是同事关系,很快大家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南京这个朋友圈跟北京的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年纪实在是比我小太多,好像都是二十五岁左右的样子。俗话说,“三岁一代沟”,我真是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以前在北京,朋友们都互相称呼名字,大家叫我SHONG就好,到了南京,朋友们对我最多的称呼是“嵩哥”,受宠若惊之余,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岁月不饶人。

    他们跟我有代沟,好多事都不带我玩。比方说出去唱卡拉OK,他们点的歌都是最流行的,我连歌手都没听说过的歌,连着唱几个小时没有一首我听过,郁闷得想揍谁一顿。而我点的歌又是老得他们从来都不知道原唱歌手是谁,互相谁看谁都不顺眼。

    淑芬是条狗

    不带我玩儿?我找别人玩!这一次,我准备给自己找一个最真诚的,最勇敢的,最愿意陪我玩的朋友,我准备找个全人类的朋友,狗。

    不能养狗一直是我人生一大遗憾,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始终处于颠簸流离的状态,自顾尚且不暇,哪有时间照顾狗呢;到了北京又受到严格的相关法规限制,不能养身高超过三十五厘米的,这就等于变相地制约我完全不能养狗,按我的性格,一定是要养个硕大的才开心。

    到了南京,总算是呼吸到了养狗自由的空气。我们刚把家安顿下来就迫不及待地向南京当地人打听相关法规,大家的回答都语焉不详,但总体的反应是:“没事,随便。”

    这听起来不太现实,现代的大都市,怎么可能随便养狗呢?我们有点半信半疑。但很快就看到南京市政府在2004年初颁发的相关条例,上面规定南京市养狗将不需要办“狗证”,只要有政府认可的防疫证明就好。

    我就差大声欢呼“南京万岁”了。据我了解,好像还没有哪个省会城市有如此宽松,如此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南京真的是不愧于文化名城的身份。现在不圆这个养狗梦还等什么呢?我和MIAO立刻着手去寻觅一只能长相厮守的狗。

    选择一条爱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心态要端正,绝对不是在挑一个玩具,也不是要选个带出去有面子的,就是踏踏实实地给自己的家庭找一个新的成员。毫不夸张地说,这跟生孩子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孩子是上天送来的,而狗是自己挑选来的。

    其次,还要对不同品种狗的习性有非常细致的了解。不同品种狗的性格差别非常大,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习惯以及软硬件设施等,选择能够和平共处的爱犬。比方说比格犬,看起来聪明伶俐,矮小活泼,实际上是天生的运动狂加破坏大王,如果没有足够宽敞的后院供它摧残,那它铁定会把精力发泄在破坏家具上面,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洗脑》PART3 在南京新东方的日子(3)

    最重要的是,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买狗。当然这个原则听起来挺滑稽,不花钱,哪有好狗白送给我呢?宠物毕竟也是商品嘛。可是我就是绕不过来这个弯,我坚信,如果大家都不买狗,等于断了那些狗贩子的财路,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干那些诸如给狗打兴奋剂,给狗化装等丧尽天良的事情。

    而且现在流浪狗那么多,一定有一只是适合我们家的,我把它收养回来,对我对狗,对整个社会,不都有好处吗?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样,我坚定地号召所有朋友帮我盯着,看哪里有流浪狗可以收养一只。

    很快得到了反馈信息,学校的两个同事,小戴和小马,几乎同时告诉我,“失宠之家”网站上有一只狗可供收养。

    我兴冲冲地上网去看,这才知道原来现代都市中居然有这么多人在默默地做着宠物救助的工作。“失宠之家”是立足南京的一个民间自发组织,宗旨就是集诸位网友的微薄之力,共同救助在生活中偶遇的流浪狗,帮它们找到一个新家,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以爱之名,打造失宠动物的幸福”。

    这个组织的创建者网名叫做IDOLE和有风,是夫妻两个,他们以及几十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从2003年开始自发募捐,把善款全部用来救助流浪小动物,到我了解这个组织时,他们的活动还不到一年,却已经救助了二十四只猫狗,而我所感兴趣的,正是这个被编号为二十四号的小可怜。

    从网站上面的照片上看来,是一只小母猎犬,乌黑的短毛闪闪发亮,两只大大的耳朵耷拉下来,尾巴像个鞭子一样甩啊甩的。她的骨架足够大,后背到人的膝盖那么高,虽然不是我所幻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