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3-医学正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 
若见太阳证,大便泄者,以本方(小柴胡也)去黄芩对五苓散,尤当看脉寒热,若无寒去桂留芩。 
若小便不利,是膀胱本病,本方加去桂五苓散。 
若入太阴经,无热证见者,用理中汤,此证必须腹痛而泻。明日泻止痛止,仍用小柴胡和之。 
若入少阴经及厥阴经,用阴证伤寒传经法治之。 
若初看未端的,且先以败毒散治之,看归在何经,再随经施治,无不效者。 
若发黄,小柴胡合去桂五苓散。未退,茯苓渗湿汤。 
瘟疫作渴,本方加石膏、知母。湿温渴,苍术白虎汤。 
瘟疫发狂不识人,大柴胡汤加当归。如大便泄者,三黄石膏汤、柴苓汤。 
瘟疫胸膈满闷,本方中加枳壳、橘红、黄连。若大便不通,大柴胡汤微利之。 
x三黄石膏汤x 
石膏(三钱)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一钱五分) 豆豉(半合) 麻黄(一钱) 栀子(五枚)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三分,连进三、五剂愈。 
x败毒散x 治瘟疫。(四时通用。)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桔梗 白茯苓 人参(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或沸汤点服亦可。此药治伤寒瘟疫,风湿风眩, 
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不问老人、小儿皆可服。或岭南烟瘴之地,或瘟疫时行,或人多风痰,或处卑湿之地, 
香港脚痿弱,此药不可缺也。日三、五服,以知为度。一方加薄荷少许,每服五钱,加姜,水煎服。 
x九味羌活汤x(方见伤寒门。) 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间服之,取汗而愈,其效如神。 
x黑奴丸x 治瘟毒发斑,烦躁大渴,及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而数,面赤目眩,身痛大热,狂言欲 
走, 
渴甚。又云∶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治,弃为死人,精魄已竭,心下尚温,斡 
开其口灌药,下咽则活。 
黄芩 釜底煤 芒硝 麻黄 梁上尘 小麦奴 灶突墨(各一两) 大黄(一两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新汲水化服,饮水尽足当发寒,寒已汗出,乃瘥。若时顷不汗,再服一丸,须见 
微利。若不渴,不可与此药。 
x神术散x(太无) 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憎寒壮热,身痛,专主山岚瘴气之妙剂也。 
陈皮(二钱) 苍术 浓朴(各一钱) 甘草 藿香 石菖蒲(各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一方无菖蒲,有香附一钱,名神术散 
气散。 
附∶大头天行病 
丹溪曰∶大头病,乃湿热在高巅之上,用羌活及酒炒黄芩、酒蒸大黄,随病加减,切不可用降药。 
东垣曰∶阳明邪热太甚,实资少阳相火而为之也。湿热为肿,火盛为痛,此邪见于头,多在两耳前后先出,皆主其 
病也。治法大不宜速药,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宜用缓药缓服,徐徐少与,当视其肿势在 
何部分,随经处治之。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为邪出于耳项前后也。 
x二黄汤x(东垣) 治大头天行疫病。 
黄芩(酒制炒) 黄连(酒制炒) 生甘草(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硝等分,亦时时 
少与,毋令饮食在后。如未已,只服前药,取大便利、邪气已则止。 
前方宜各少加引经药,阳明渴,加石膏,少阳渴,加栝蒌根,阳明行经,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甘 
草、荆芥、防风,并与上药相合用之。或云∶头痛酒芩,口渴干葛,身痛羌活、桂枝、防风、芍药,俱宜加之。 
x普济消毒饮子x(东垣)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 
不 
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诸药杂治,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 
上攻头面而为肿耳。须用下项药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愈,活者甚众。时人皆曰天方, 
谓天仙所制也。遂刻诸石,以传永久。 
黄芩(五钱,酒制炒) 黄连(五钱,酒制炒) 人参(三钱) 陈皮(去白,二钱) 甘草(二钱) 连翘(一 
钱) 玄参(二钱) 白僵蚕(七分,炒) 升麻(七分) 柴胡(五分) 桔梗(三分) 板蓝根(一钱) 马勃(一 
钱) 鼠粘子(一钱) 
上为末,服如上法。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身,细切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时稍热服之。如大便硬, 
加酒蒸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势甚者,以砭针刺之。 
附∶虾蟆瘟 
丹溪曰∶虾蟆瘟,属风热,防风通圣散加减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风、羌活、荆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侧柏叶 
捣汁,谓火 蚯蚓粪敷之。或用丁香尖、附子尖、南星,醋调敷之。或五叶藤、车前草皆可捣敷之,有效。 
x甘桔汤x 治冬瘟,咽喉肿痛。 
甘草 桔梗(各等分。) 
上细切,水煎,时时频呷之。 
x萎蕤散x 治冬瘟,头面肿。 
萎蕤(二钱五分) 石膏(一钱五分) 麻黄 白薇 羌活 杏仁 甘草 
青木香 川芎(各五分) 干菊花(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日三服。 
(祖传方) 
x人黄散x 治四时疫疠,大头天行等病。 
甘草(三钱) 辰砂 雄黄(各一钱五分) 粪缸岸(置风露中年远者佳,水飞细研,一两重)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薄荷桔梗汤送下,日三、五服。煎药∶甘草、桔梗、茯苓、 本、白术各五分,水煎服。 
疫疠,夏感寒,伏于少阴,咽痛,次必下利,名曰肾伤寒,宜用半夏、桔梗、甘草各一钱,加姜五片,煎服。大头天行 
病,从 颔肿热者,又名颅HT 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汤不 
愈者,仍用陈皮、紫苏发散而愈。又法∶洒炒黄芩、黄连为君,炙甘草为佐,水煎,细细呷之。再加鼠粘子、酒蒸大黄 
煎,入芒硝,亦细细频与服之,微利为度。肿减后,去后三味,只服前药。如渴,属阳明,加石膏;属少阳,加栝蒌根。 
若阳明行经,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行经,加羌活、荆芥、防风。如头痛,加黄芩;渴,加葛根;身痛,加 
羌活、防风、荆芥、桂枝、芍药,随宜用之,入上药相合煎服。或时疫肿毒疙瘩,或脏腑积热,发于头项,咽嗌堵塞, 
水浆不下,或面赤,脉浮洪,热甚,漏芦汤治之。升麻、黄芩、大黄各一两,蓝叶(即大青叶)、玄参各二两,煎服。 
(丹溪活套)云∶众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时疫。盖冬月闭藏之时,反行春令,温胜于寒,而发泄真阴,土胜水亏矣。 
所胜者妄行,土有余也。所生者受病,所胜者侮之,火土相合,湿热相聚。故春来木长之时,无水滋生化源,故人病瘟。 
治有三法,见前。春感清气,无汗恶寒,为疫疠,通用升麻葛根汤。春感清气,发热而渴,不恶寒,宜解肌汤,葛根、 
黄芩、芍药各一钱,麻黄一钱半,甘草、桂枝各七分半,大枣一枚,水煎服。春温,发热咳嗽,身疼口燥渴,脉浮洪热 
甚,宜小柴胡汤加桂枝治之。咳嗽,加五味子。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人参。脉实渴,宜大柴胡汤下之。渴,加知母、 
石膏。凡温病,脉尺寸俱浮,素伤于风,因而伤热,风热相搏。其证四肢不收,身热自汗,头痛喘息,发渴昏睡,或体 
重不仁。慎勿发汗,汗之则谵语烦躁,目昧无睛光。病在少阴厥、阴二经,宜萎蕤汤、人参败毒散、葛根龙胆汤、小柴 
胡汤。甚者,栝蒌葛根汤。脉浮身肿汗出,汉防己汤。误汗者,防己黄 汤。四时伤寒疫疠,或伤风有汗,或风湿,身 
肿体痛,恶风口干,日晡潮热,脉实,并用人参败毒散。夏应热而反寒,夏及秋初而为暴寒,折于盛暑,热结四肢,则 
壮热头痛,或寒伤于胃,下利脓血或水泻,脉实者宜下之安。调中汤加∶大黄三钱,葛根、黄芩等药各二钱。 
(医案) 
东阳李文会内子陈氏,年二十九,三月间得瘟疫证,病三日经水适来,发热愈甚,至七、八日病剧,胸中气筑作痛, 
莫能卧。众医技穷辞去,黑夜来迎予延医。病者以绵花袋盛托背而坐于床,令婢磨胸不息,手六脉俱微,数极而无伦次, 
又若虾游状。予问曰∶恐下早成结胸耳?主人曰∶未曾下。予再思之,三日而经水适来,致中气虚,与下同。用黄龙汤、 
四物汤、小陷胸汤共合一剂,加姜、枣煎服。主人曰∶此药何名?予曰∶三合汤也。一服而诸病悉减,遂能卧。再服, 
热退而病全安。愈后,又因食粥太多而病复热,又作内伤处治,而用补中益气汤出入加减调理而愈。 

卷之二
斑疹
属性:(附∶冷丹) 
x论x 
《内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夫少阴所至者,言君火有余,热令大行,戊子戊午之岁也。在人则心主之心火太过, 
则制己所胜而烧烁肺金。盖肺主皮毛,故红点如蚤之状,见于皮肤之间,心火侮而乘之之色也,名曰瘾疹;或伤寒温热 
病而发斑斑如锦文者,名曰发斑,皆热毒之所致也。其证有阳毒,有阴毒,是皆冬应寒而反温,人受不正之气,故至春 
夏而发为斑烂,夫阳脉浮数而阴脉实大者,名为温毒。或为内外结热极深,舌卷焦黑,鼻若烟煤,狂言见鬼,面赤而斑 
烂者,名为阳毒。如温病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或下之太迟,热病郁积胃中,或医者误用热药过多,胃气热甚,及 
内伤热病,虚火燔灼肺之间,皆能成发斑也。是故发赤斑者半生半死,发黑斑者九死一生。治法用化斑汤(即人参白虎 
汤)、升麻葛根汤、玄参升麻汤、黑膏、黑奴丸之类,是皆正治之法也,学人宜详察而用之。 
x脉法x 
脉阳浮而数,阴实而大。(火盛在表,故阳脉浮数。下焦实热,故阴脉实大。) 
脉多沉伏,或细而散,或绝无。(滑伯仁曰∶脉者,血之波澜。故发斑者,血散于肌肤,故脉伏。) 
x方法x 
丹溪曰∶发斑属气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用,当微汗以散之,下之非理也。 
戴氏曰∶有色点而无颗粒者,曰斑。一云∶发斑似伤寒,痰热之病发于外也。 
有属里者,因胃热助手少阴火,入手太阴肺也,故红点如斑,生于皮毛间耳,白虎、泻心、调味承气从长选用之。 
内伤发斑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补以降之。 
疹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 
戴氏曰∶疹,浮小有颗粒者是也,随出即没,没而又出,主乎解散,汗之即愈,通圣散中消息用之。 
丹疹皆是恶毒热血蕴蓄于命门,遇君相二火合起即发也。如遇热时,以通圣等辛凉之剂解之;寒月,以升麻葛根等 
辛温之剂解之。 
凡丹疹,先从四肢起而后入腹者,死。 
有乳孩因胎毒两腋生疖,后腹胀发赤疹如霞片,取剪刀草杵汁,调原蚕沙敷之而愈。 
冷丹属血风血热,用通圣散。有痰血相搏,用蝉蜕、僵蚕、荆芥、南星治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x消风散x 
荆芥穗 甘草(炙) 陈皮(去白) 浓朴 白僵蚕(炒) 蝉蜕(去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