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3-医学正传-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x升阳散火汤x(东垣) 治热郁。 
x火郁汤x(东垣,二方并见火门。) 
(医案) 
一男子,年二十九岁,三月间,房事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幸得马健无事,连湿衣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 
热,肢节烦疼,似疟非疟之状。一医作虚证治,而用补气血药,服月余不效。又易一医,作劳瘵治,用四物汤加知母、 
黄柏、地骨皮,及丹溪大补阴丸倍加紫河车服至九月,反加满闷不食。乃顾倩有乳妇人在家,止吃人乳汁四、五杯,不 
吃米粒。召予诊视,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甚。予作湿郁处治,用平胃散,倍苍术,加半夏、茯苓、白术、川 
芎、香附、木通、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黄昏服一帖,一更时又进一帖,至半夜,遍身发红丹如瘾疹,片时遂 
没而大汗。索粥,与稀粥二碗。由是诸病皆减,能食。仍与前方,服三帖。后以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余帖平安。 

卷之二
痰饮
属性:x论x 
《内经》曰∶诸气愤郁,皆属肺金。盖肺气郁则成热,热盛则生痰。丹溪曰∶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 
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噎膈翻胃之次第也。王隐君曰∶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悬饮、留饮、支饮、痰饮诸饮之异, 
而莫知其为病之源。或头风目昏。眩运耳鸣,或口眼蠕动,眉棱耳叶瘙痒,或四肢游风肿硬,似痛非痛,或为齿颊痒痛, 
牙床浮肿而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嘈杂呕哕,或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色似煤 ,形如破絮桃胶蚬肉之 
类,或心下如停冰雪,心头冷痛时作,或梦寐奇怪鬼魅之状,或足腕酸软,腰背卒痛,或四肢骨节烦疼,并无常所,乃 
至手麻臂痛,状若挫闪,或脊中每有一掌如冰冻之寒痛者,或浑身习习如虫行者,或眼沿涩痒,口糜舌烂,甚为喉闭等 
证,又或绕项结核,似 非 ,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闷,有如烟气上冲,头面烘热,或为失志颠狂,或为中 
风瘫痪,或为劳瘵荏苒之疾,或为风痹及香港脚之候,或心下怔忡,惊悸如畏人将捕,或喘嗽呕吐,或呕冷涎绿水黑汁, 
甚为肺痈肠毒便脓挛跛,其为内外疾病,非止百端,皆痰之所致也。盖津液既凝为痰为饮,而汹涌上焦,故口燥咽干; 
流而之下,则大小便闭塞,面如枯骨,毛发焦干。妇人则经闭不通,小儿则惊痫搐搦。治法宜先逐去败痰,然后看虚实 
调理,故制沉香滚痰丸,为通治三焦痰饮之要药也。愚窃以其论证固详,不问虚实而以一峻药攻之,恐未中乎肯綮也欤。 
盖资禀有浓薄,病邪有浅深,一或失手,何以收救。故丹溪有曰∶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反易生而多矣。又 
曰∶中焦有食积与痰而生病者,胃气亦赖所养,卒不可便攻,攻尽则愈虚而病剧。夫滚痰丸,止可投之于形气壮实、痰 
积胶固为病者;若气体虚弱之人,决不可轻用也。慎之慎之! 
x脉法x 
《要略》云∶脉双弦者,寒饮也。(或大下后善虚。)其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又云∶脉浮而细滑者,伤饮。脉弦数有寒饮,春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走痛, 
脉沉者,有留饮。 
陈无择云∶饮脉皆弦微沉滑。 
或云∶左右手关前脉浮弦大而实者,膈上有稠痰也,宜吐之自愈。 
病患百药不效,关上脉伏而大者,痰也。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亦痰也。 
丹溪曰∶久得涩脉,痰饮胶固,脉道阻涩也。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x方法x 
丹溪曰∶有热痰,有湿痰,有酒痰,有食积痰,有风痰,有寒痰,有老痰。 
热痰,用青黛、黄连及用青礞石丸最捷。 
湿痰,身多软,而重用苍术、白术。又曰∶湿痰,用黄芩、香附、半夏、贝母。热痰,加栝蒌、青黛。 
酒痰,用栝蒌、青黛,蜜丸噙化。 
食积痰,用神曲、麦牙、山楂,或化痰丸、消积药攻之。 
风痰,用南星、白附子。 
寒痰用半夏。(卢氏注曰∶凝结清冷,其状若寒,非寒也。然亦有用温药者,盖寒因热用,使引导无捍格也。) 
老痰,用海石、香附、半夏、栝蒌、五倍子。一云∶五倍子佐他药,大治顽痰。 
痰结核在咽喉,嗽而不能出,化痰药加咸能软坚之味,栝蒌仁、杏仁、海石、桔梗、连翘,少佐以朴硝、姜汁,蜜 
丸噙化。 
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行。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故无处不到。 
脉浮当吐,痰在膈上必用吐,胶固稠浊必用吐,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义。 
凡吐法,宜先升提其气,用防风、山栀、川芎、桔梗、芽茶、生姜之类,或就以此药探吐。吐时,须先以布勒腰腹, 
而于不通风处行之。 
吐法,用萝卜子半升擂,和以浆水一碗,去渣,入少油与蜜,温服。或用虾半斤,入酱、葱、姜等物料,水煮,先 
吃虾,后饮汁,少时以鹅翎探吐。其鹅翎须先以桐油浸,而以皂角水洗,晒干待用。如服瓜蒂、藜芦等药,不用探法, 
自吐。 
凡虚弱人,中焦有痰,胃气亦赖所养,卒不可便攻,攻尽则愈虚。治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反易生而多。 
许学士用苍术治痰挟瘀血成窠囊,行痰极效。(即神术丸也。) 
油炒半夏,大治湿痰,又治喘、心痛,粥丸,生姜汤下。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六条) 
x燥湿痰星夏丸x 
南星 半夏(各一两) 海蛤粉(三两) 
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青黛为衣,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送下。 
x中和丸x 治湿痰气热。 
苍术 黄芩 半夏 香附(各等分) 
上为细末,姜汁调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 
x小胃丹x 
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肠胃之痰。能损胃不食,胃气虚而少食者,不可用。 
大黄(酒拌,湿纸裹,煨熟焙干,再以酒炒润,一两五钱) 黄柏(炒褐色,二两) 甘遂(面裹煨熟,去面。) 大 
戟(长流水煮一时许,洗净晒干用) 芫花(醋拌经宿,炒黑勿焦,各一两) 
上为细末,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丸,温汤送下。 
x坠痰丸x 能利痰,从谷道中出。 
风化硝 枳实(麸炒黄色) 黑牵牛(取头末,五钱) 生白矾(三钱) 猪牙皂角(去皮弦酥炙黄,三钱) 
一本有贝母三钱 
上为细末,莱菔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鸡鸣时服,先见屎,次见痰(古方无硝、枳,而用水丸, 
分两亦不同。) 
x青礞石丸x 能化痰降痰。一云治食积,去湿痰。 
青礞石(敲碎如骰子大,以焰硝同入锅, 黄色) 茯苓 半夏(汤泡七次去皮脐) 南星(慢火煨裂) 黄芩(各 
五钱) 风化硝(三钱,盆净者,冬月以绢袋盛,悬风前化之) 
上为细末,神曲糊入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送下。此药重在风化硝。一方加苍术五钱,滑 
石一两。一方无南星,有白术。一方有枳实,倍青礞石。 
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黄芩治痰,假其下火也。天花粉,大能降上膈热痰。海粉,热痰能降,湿痰能燥,顽痰能 
消。 
人中黄,饭丸,如绿豆大,每服十数丸,白汤送下,能降阴火,清痰,又治食积。 
痰因火盛逆上,治火为先,白术、黄芩、石膏之类。 
凡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制相火,其痰自除,血药必用姜汁传送。 
痰成块、吐咯不出、气郁滞者,难治。 
脾虚者清中气,二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提药。 
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x二陈汤x 一身之痰都管,治痰之要药也。欲下行加引下药,上行加引上药(引上,柴胡、升麻、防风之类。引 
下, 
黄柏、木通、防己之类)。又曰∶二陈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二钱)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以上丹溪方法又七条) 
x导痰汤x(局方) 治风湿痰等证。 
半夏(二钱,汤泡七次) 南星(煨裂) 橘红(去白) 枳壳(麸炒黄色)甘草(炙) 茯苓(各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如久嗽肺燥热者,去半夏,加五味子九枚,杏仁五分。 
x千缗汤x(局方) 治风痰壅盛。 
半夏(汤泡七次,七个四破) 皂角(一寸,去皮炒黄) 甘草(炙,一寸) 
上细切,作一服,入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x利膈化痰丸x(丹溪) 
南星(煨裂) 蛤粉 半夏(汤泡) 贝母(去心) 栝蒌仁(去壳) 香附(去皮,童便浸) 皂角(去皮弦) 杏 
仁(去皮尖,炒) 青黛(各等分) 
上以前六味研为细末,却以皂角杵碎煎浓汁,擂杏仁如泥,再以姜汁和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每服五十 
丸,姜汤送下。 
x滚痰丸x(王隐君方) 治湿热、食积,成窠囊、老痰。 
大黄(酒拌蒸) 黄芩(去朽,各半斤) 沉香(五钱) 礞石(硝 黄金色,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强弱,加减丸数。 
x神术丸x(丹溪) 治痰饮。 
苍术(一斤,米泔浸) 生芝麻(五钱,用水二小盏研细取浆) 大枣(十五枚,煮肉研细) 
上以苍术焙干为末,然后以芝麻浆及枣肉和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汤下。 
x黄芩利膈丸x(东垣) 除胸中热,利膈上痰。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汤泡七次) 泽泻(去毛) 黄连(各五分) 天南星(煨裂) 枳壳(麸炒) 
陈皮(去白,各三钱) 白术(二钱) 白矾(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入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温水下。忌酒及湿面。 
x蠲饮枳实丸x(丹溪) 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麸炒) 半夏(泡) 陈皮(去白,各三两) 黑丑(半斤,取头末三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x十枣汤x(仲景) 治悬饮内痛。 
芫花(醋炒黑色) 甘遂(面包水煮) 大戟(各等分) 
上为细末,以水一升半,煮大枣十枚,至八合,去渣,调药末,强人一钱,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下,更加五分。 
下后,以糜粥调养之。河间曰∶芫花之辛以散饮,大戟之苦以泄水,其甘遂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饮之圣药也。然 
亦有大毒,人虚者不可轻用。 
x三花神 丸x 治一切湿热沉积痰饮变生诸病,或风热燥郁,肢体麻痹,走注疼痛,风痰涎嗽,气血壅滞,不得 
宣 
通等证。人壮 气实者,可服。 
甘遂(根据前制) 大戟 芫花(醋拌湿炒,各五钱) 黑丑(二两,取头末) 大黄(一两)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加至快利,利后须服,至病根尽除为 
度。痞闷极甚者,若便多服,则顿攻不开,转加痛闷,则当初服二丸,每服加二丸,至快利即止。 
x控涎丹x(三因方) 治患胸背胁颈项及手足腰胯隐痛不忍,筋骨牵引钓痛,时时走易,乃是痰涎在胸膈间,随 
气 
升降,于经络中作楚而然。或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