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3-医学正传-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作于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也。作于辰戌丑未日者,太阴疟也。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因取 
凉太过,汗郁成痰,其初感也,弱者即病,胃气强者伏而未动,至于再感,复因内伤,其病乃作,宜其难瘥。夫感暑与 
风,皆外邪也,故非汗多不解。今之遘此疾者,已经再三劫试,胃气重伤,何由得愈。欲治此证,必先与参、术等补剂 
为君,加柴、葛等发散药,渐而取汗,得汗而虚,又行补养。下体属阴,最难得汗,补药力到,汗出至足,方是佳兆。 
又有感病极深,邪气必自脏传出至腑,其发无时。若发于午之后、寅之前者,血受病也,为难愈。须渐趱早,亦佳兆也。 
治斯疾者,春夏为易,秋冬为难。大忌饱食,遇发日食饱,病愈加重。尤当以汗之难易,较轻重也。《内经》又曰∶疟之 
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 
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谓用三棱针刺孙络出血),此直往而未得并者也。故今人多以诸般草药,于臂膊内缚之,即此遗 
意耳。外有阴虚证,每日午后恶寒发热,至晚亦得微汗而解,脉必虚濡而数。且疟脉弦,而虚脉不大弦为辨耳。若误作 
疟治,而用常山、砒丹及柴胡、干葛等药,多至不救。医者宜以脉证参验其虚实而疗之,毋纵巨胆以杀人也。 
x脉法x 
《要略》曰∶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而小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宜温,弦紧者可发汗针灸,浮大者可吐 
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脉经》云∶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x方法x 
丹溪曰∶有暑疟,有风疟,有湿疟,有痰疟,有食疟。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间日一发者受病半年,一日一发者受 
病一月。连发二日住一日者,气血俱受病。俗名脾寒,乃因名而迷其实也。苟因饮食所伤而得之,未必是寒,况其他乎。 
暑疟,宜人参白虎汤之类。 
有痰者,二陈汤加常山、草果、柴胡、黄芩。 
不能食者,必于饮食上得之,当以食治。 
虚者,必用参、术一、二帖,托住其气,不使下陷,后用他药。若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若有汗,要无 
汗,扶正气为主,带散邪。 
数发之后,便宜截而除之。久发则中气虚弱,病邪已深而难治。世有砒丹等截药,有大毒,不可轻用。 
大渴大热,用小柴胡去半夏,加知母、麦门冬、黄连、黄柏、栀子、天花粉。 
疟渴,用生地黄、麦门冬、天花粉、牛膝、知母、炒黄柏、干葛、生甘草。 
久疟,二陈汤加川芎、苍术、柴胡、葛根、白术,一补一发药也。 
甚者发寒热,头痛如破,渴而饮水,多汁,可以参、 、芩、连、栀子、川芎、苍术、白术之类治之。 
痰滞胸满,热多寒少,大便燥实,大柴胡利之愈。 
久疟不得汗,以二陈汤倍加苍术、白术,少加槟榔。 
小儿疟疾者,有痞块,生地黄、芍药各一钱半,陈皮、川芎、炒黄芩、半夏各一钱,甘草二分,加生姜煎,调醋炙 
鳖甲末。 
疟母,用丸药消导之,醋炙鳖甲为君,三棱、蓬术、香附、海粉、青皮、桃仁、红花、神曲、麦芽随证加减,为丸, 
醋汤送下。 
老疟系风暑入在阴分,宜用血药引出阳分而散,川芎、抚芎、当归、红花、苍白术、白芷、黄柏、甘草煎,露一宿 
服之。 
疟,老疟也,三日一发,阴经受病也。夫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处凉冷,令汗不得泄,郁而成痰,又复嗜欲纵 
饮,及轻试劫药,胃气大伤,其病难愈。必先与参、术、陈皮、芍药等剂,佐以本经引用之药,若得汗而体虚,又须重 
补。俟汗通身,下过委中,方是佳兆。仍节饮食,避风寒,远房劳,无不愈者。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六条) 
x截疟常山饮x(局方) 
川常山 草果 槟榔 知母 炙甘草 乌梅 穿山甲(慢火煨脆) 
上各等分,细切,每服五钱,水酒各半盏,煎至八分,露星月一宿,清晨冷服之,欲吐则顺之,忌热汤一日。然常 
山性暴悍,善驱逐痰饮,大伤真气,病患稍虚弱者,戒勿轻用。 
x截疟七宝饮x(局方) 
常山(一钱) 浓朴 青皮 陈皮 炙甘草 槟榔 草果仁(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酒水各半盏,寒多加酒,热多加水,煎八分,露星月一宿,空心冷服,忌热茶汤一日,至午食温 
粥。 
东垣曰∶夏月天气上行,秋月天气下行,治者当顺天道。如先寒后热,太阳阳明病,白虎加桂也,此天气上行宜用 
之。若天气下行,则不宜泻肺,宜泻命门相火则可矣。亦有内伤冷物而作者,当先调中,后定疟形,治随应见,乃得康 
宁。亦有久而不瘥者,当求虚实,以脉为期,虚补实泻,可使却疾,此之谓也。 
太阳证,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 然,热止汗出,难已,羌活加生地黄汤、小柴胡加桂汤。 
阳明证,令人先寒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日月光火气乃快然,桂枝二白虎一汤、黄芩芍药加桂汤。 
少阳证,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小柴胡汤。 
太阴证,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小建中汤、异功散。 
少阴证,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小柴胡加半夏汤。 
厥阴证,令人腰痛,小腹满,小便不利如癃伏,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四物玄胡苦楝附子汤。 
x白虎加桂枝汤x(活人) 治温疟。 
知母(四钱) 甘草(一钱) 石膏(五钱) 桂枝(一钱) 粳米(一合) 
上以水三盏煎米,至二盏去米,入诸药,再煎至一盏,温服。三服,汗出愈。 
x温脾散x(宝鉴) 治久疟不愈。 
紫河车(俗名金线重楼) 绿豆(各一两) 甘草(五钱) 信砒(一钱五分,研细) 
上为细末,入砒一处研匀,每服五分,新汲水少许调下。须于发日隔夜夜深服药,忌荤酒瓜果生冷鱼腥鸡肉等物三 
日,孕妇勿服。但至诚合此药,与人并不吐。此虽有砒一味,而有河车、绿豆、甘草三味及新汲水皆能解毒,不妨。 
按∶以上二方,劫病之捷胜于他方,但虚弱或久病羸瘦之人,终不可轻用。如服上药吐不止者,以生绿豆细研,新 
汲水调饮,多即止。 
(丹溪活套)云∶凡疟证,或连日或间日发作,恶寒发热,腰背头项俱痛,此属太阳经疟也,宜二陈汤加麻黄、羌 
活、 本、防风之类。如连日或间日发作,先寒后热,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目痛鼻孔燥,此属阳明经疟也,宜用 
二陈汤加干葛、升麻、石膏、知母、白芷之类。如连日或间日发,或先寒后热,或寒热间作,胁痛口苦,或呕吐恶心, 
此少阳经疟也,宜二陈汤倍加柴胡,及黄芩、人参、青皮之类。如于子午卯酉日发,寒热呕吐,舌干口燥,此少阴经疟 
也,宜二陈汤加川归、川芎、黄柏、黄连、柴胡之类。如于辰戌丑未日发,寒热呕吐,不嗜食,或腹满自利,此太阴经 
疟也,宜二陈汤加苍白术、柴胡、芍药之类。如于寅申巳亥日发,恶寒发热,寒多热少,或腹痛引阴,如淋状,善恐, 
此厥阴经疟也,宜用二陈汤加桂枝、附子、干姜之类。大抵疟属三阳,宜汗宜吐,麻黄、葛根、柴胡、常山、草果、乌 
梅之属治之。疟属三阴,宜下宜温宜和,大柴胡汤、柴胡桂姜汤、柴胡四物汤、附子理中汤之类,选而用之。 
(祖传方) 
截法∶ 
木通 秦艽 常山 穿山甲(醋炙黄,各一钱) 辰砂(五分,另研) 乌梅(七个) 大枣(七枚) 
上细切,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先以枣和辰砂末食,后服药。 
x一方x 用常山、草果、知母、槟榔各一钱,酒一盏浸一日,临发日早服。 
x又方x 治久疟不愈,一服便止,永不发,其效如神。 
常山(一钱五分) 槟榔(一钱) 丁香(五分) 乌梅(一枚) 
上细切,作一服,用好酒一盏浸一宿,临发日清晨饮之。 
予壮年过杭,同舟有二男子,皆年逾四十,已各得 疟三年矣,俱发于寅申巳亥日,一人昼发于巳而退于申,一人 
夜发于亥而退于寅。予曰∶但到杭,可买药俱与痊可。昼发者,乃阴中之阳病,宜补气解表,与小柴胡汤倍柴胡、人参, 
加白术、川芎、葛根、陈皮、青皮、苍术。夜发者,为阴中之阴病,宜补血疏肝,用小柴胡合四物,加青皮。各与十帖, 
教其加姜、枣煎,于未发前二时服,每日一帖。服至八帖,同日得大汗而愈,永不再发。 

卷之二
霍乱
属性:x论x 
《内经》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陈无择曰∶霍乱者,心腹卒痛,呕吐下 
利,憎寒壮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齐痛,吐利并作,甚则转筋,入腹即死。盖阴阳反戾, 
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隔,上下奔趋。河间曰∶吐泻不止者,其本在于中焦,或因渴而大饮,饮而过 
量,或因饥而始食,食而过饱,以致湿热内甚,故阴阳交错而不和,是为吐泻。仲景曰∶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 
邪在中焦则既吐且泻。此为急病也,然吐泻为患,十死其一、二,如挥霍撩乱而不得吐泻者,此名干霍乱也,多死。法 
日既有其入,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痞塞也。故转筋吐泻者,其气有三∶一曰火,二曰风,三曰湿。大抵 
霍乱吐泻之证,皆风火湿热之为害耳。治法宜分利阴阳,散风行湿而降火也。又当引清气上升,使浊气下降,无有不安。 
仲景又曰∶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理中丸。河间亦曰∶凡觉此证,急用五苓益元散、桂苓甘露饮,乃吐泻 
之圣药也。慎勿与粟米粥汤,入胃必死。丹溪曰∶内有所积,外有所感,阳不升,阴不降,乖隔而成,非因鬼邪,皆饮 
食所致,此先哲确论也。切勿与谷食,虽米汤一呷,下咽立死。必待吐泻止,过半日饥甚,方可与稀粥少食,以渐而将 
息也。学人详之。 
x脉法x 
脉微而涩,或代而散,或隐而伏,或大而虚。 
脉右关滑,为霍乱吐泻。 
脉结促代者,不可断以死。脉大者生。脉微弱渐迟者死。 
脉洪者为热。脉弦者为饮。气口脉弦滑,膈间有宿食留饮,宜顺其性以盐汤探吐之。 
x方法x 
丹溪曰∶大法,生姜理中汤最好。有宜吐者,虽自吐利,还须以吐法提其气,用二陈汤探吐,或樟木屑煎汤,或盐 
汤,皆可吐之。 
一方∶苍术、浓朴、陈皮、干葛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或用姜汤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转筋属血热,四物汤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煎服。 
转筋,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傍,此千金妙法也。 
干霍乱(忽然心腹痛 ,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是也,俗名 肠痧即是),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故也。宜吐以 
提其气,最是良法。内有物所伤,外为邪气所遏,大法宜发汗,有用吐法者,即兼发散之义。有用温药解散者,二陈汤 
加川芎、苍术、防风、白芷等解散药也。 
委中穴出血,或十指头出血,皆是良法。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x桂苓甘露饮x(河间) 
x五苓散x(二方并见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