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3-医学正传-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案) 
一老妇人年五十三,血崩久不止,诸药不效。予以橡斗、苍耳 
草根二物烧存性,用四物汤加白芷、茅花、干姜煎汤调服,其经血自此而止,再不行矣。 

卷之七
妇人科中·胎前
属性:x论x 
《内经》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谓阴脉搏手,其中别有阳脉也)。是为血气和平,阳施而阴化也。盖为人之夫妇, 
犹天地然。天地之道,阴阳和而后万物育;夫妇之道,阴阳和而后男女生。是故欲求嗣者,先须调其妇之经脉,经脉既 
调则气血和平,气血和平则百病不生而乐乎有子矣。《脉经》曰∶诊其手少阴之脉动甚者,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 
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按之不绝,当妊子也。又曰∶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 
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少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 
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之,是以诸经脉各养三十日也。若夫至期当养 
之经,虚实不调,则胎孕为之不安,甚则下血而堕矣。夫手足十二经,气血盈亏不同,如手足厥阴太阳少气多血,手足 
太阴少阴少血多气,手足少阳气多血少,手足阳明气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根据经,视其气血虚实而调之,固无胎 
堕之患,其或感冒风寒,别生异证,又宜各按法而调治之。机要曰∶治胎产之病,当从厥阴经论之,毋犯胃气及上二焦, 
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若发汗者,如伤寒下早之证。利大便者,则脉数已动于脾。利小便者,则内 
亡津液,胃中枯燥。制方之法,能不犯三禁,则荣卫自和而寒热止矣,皆医者之绳墨也。其为妊娠之妇,早当绝去嗜欲, 
安养胎元,性宜静而不宜躁,体宜动而不宜安,味宜凉而不宜热,衣宜温而不宜寒,毋久立,毋久坐,毋久行,毋久卧, 
又宜却去一切肥甘、煎 油腻、辛辣咸酸、水果鱼鳖、狐兔鸽雀之类,即无胎漏胎痛、胎动下血、子肿子痫等证,及横 
产逆生、胎死腹中之患矣。丹溪曰∶难产之妇,皆是八、九十月内不能谨欲,以致气血虚故也。传曰∶古者妇人妊子, 
寝不侧,坐不偏,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夜则令瞽诵 
诗,道正事,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古所谓胎教也,妊娠之妇,可不慎欤。 
x附∶期嗣论x 
夫人欲求嗣,必先视其妇之经脉调否,其或未调,必以药而调之,经脉既调,宜以人事副之,按其法而行之,庶不 
失其候也。诀云∶三十时中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空霍乱。霍乱之时枉费工,树头树底 
觅残红,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此盖妇人月经方绝,金水才生,此时子官正开,乃受精结胎之候,妙合太 
和之时,过此佳期,则子宫闭而不受胎矣。然男女之分,各有要妙存焉。如月候方绝,一日三日五日交会者成男,二日 
四日六日交会者成女,过此则不孕矣。又云∶阴血先至,阳精后冲,纵气来乘,血开裹精,阴外阳内,则成坎卦之象而 
为男。若阳精先入,阴血后参,横气来助,精开裹血,阴内阳外,则成离卦之象而为女。……。 
x脉法x 
《脉经》曰∶妇人三部脉浮沉正等,按之无绝者,妊娠也。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 
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妊娠四月,脉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 
二子。又法∶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又法∶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大生二男,大者如实状。 
又法∶左右尺俱浮(当作沉)为生二男,不尔则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沉(当作浮)为产二女,不尔则男作女生也。此男 
女兼形之说也。 
妇人怀娠,脉离经而浮,设腹痛引腰脊,为欲生也。又法∶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半夜觉,日中即生也。怀娠六、 
七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怀娠至六、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而堕,此非时孤浆预下故也。寸口脉 
洪而涩,洪则为气,涩则为血,气动丹田,其形则温,涩在于下,胎冷若冰,阳气胎活,阴气必终(洪则为气者生,涩 
则为血者死),欲别阴阳,其下必僵,假令阳经,蓄血若杯(阴为死胎,阳为蓄血)。问∶妇人双胎,其一独死,其一 
独生,医为下其死者,其病则愈,然后竟免躯,其脉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卫气平调,荣气缓舒,阳施阴化,精盛有 
余,阴阳俱盛,故知双躯。今少阴微紧,血则浊凝,经养不周,胎则偏夭,少腹冷满、膝膑疼痛,腰重起难,此为血理, 
若不早去,害母失胎。妇人经自断而有躯,其脉反弦,恐其后必大下,不成胎也。(大下,谓大下血也。) 
x方法x 
丹溪曰∶妇人无子者,多由血少不能摄精,俗医悉谓子宫虚冷,投以辛热之药,煎熬脏腑,血气沸腾,祸不旋踵。 
或服艾者,不知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不行,入药服则上行,多服则致毒,咎将谁执? 
瘦怯妇人,子宫干涩,宜滋阴养血,四物加香附、黄芩之类。肥盛者,乃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南星、 
半夏、川芎、滑石、防风、羌活(一本有苍术,无防风、羌活)或导痰汤之类。 
堕胎乃血气虚损,不能荣养胎元而自堕耳,犹枝枯则果落,干萎则花坠也。又因恚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堕胎, 
犹风撼其木,人拊其枝也。火能销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谓风冷伤于子脏,未得病情者也。大抵属虚属热,二者又当视 
其轻重而治之。 
一妇有胎即坠,其脉左大无力,重取则涩,乃血少也。以其妙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浓煎白术汤,调黄芩末一 
钱服之,至三四两,得保全而生。 
(以上丹溪方法凡四条) 
x固胎饮x 
熟地黄 归身尾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川芎 陈皮 甘草 
桑树上羊儿藤(七叶,圆者。愚恐当作如检桑叶圆者,即俗名桑络也,真桑寄生尤妙) 
少加黄连、黄柏,入糯米五、七十粒,煎服。血虚不安者,加阿胶珠。胎气痛者,加缩砂。 
x安胎饮x 孕成之后,觉胎气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间作疼,或饮 
食不美,宜服。或至五六个月,常服数帖甚好。 
白术 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各一钱) 人参 川芎 条黄芩 
陈皮(各半钱) 甘草 砂仁 紫苏(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x安胎丸x 
白术 条芩 神曲(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粥丸,每服五十丸,清米汤下。盖白术、条芩,乃安胎之圣药也。 
丹溪曰∶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无穷。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补也。故曰胎前无滞, 
产后无虚。 
条芩、白术乃安胎之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用,反谓温热药 
能养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热养血,使血循经而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必取细挺沉实者用之。 
缩砂安胎,以其止痛行气故也。(砂仁,非八、九个月内不宜多用。) 
怀妊嗜物,乃一脏之虚,如受酸物,乃肝脏止能养胎而虚也。 
胎动者,因火逼动胎,逆上作喘,急用条芩、香附之类。 
胎漏,谓有胎而血漏下也,属气虚有热,用四物汤加阿胶珠、白术、条芩、缩砂(炒),香附(炒黑),加糯米,白 
水煎服。 
x又方x 治胎漏下血。 
条芩(五钱) 白术(一两) 砂仁(炒) 阿胶(炒成珠,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艾汤调服,水煎服亦可。 
x又方x 
枳壳(炒) 黄芩(各半两) 白术(一两) 水煎,食前温服。 
胎痛宜用 x当归地黄汤x(良方) 
当归(一钱) 熟地黄(二钱)上细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心腹诸痛,凡妊妇偶有所伤,腹痛不安,或从高堕下,重物所压,触动胎元,痛不可忍及下血者,甚妙。(产宝) 
砂仁不拘多少,和皮略炒,勿令十分焦黑,去皮取仁为末,热酒调服。不饮酒者,米饮或艾汤、盐汤皆可调服。如 
觉胎中热,其胎即安矣。此方即验,大抵妊妇不可缺此,常服安胎易产。 
凡妊娠二、三个月,忽心痛 痛不安用。(产宝) 
当归(三钱) 阿胶(炒,二钱) 甘草(炙,二钱) 葱白(四钱) 
上细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盏,煎至一小盏,温服。 
凡妊妇四、五个月,忽心腹 痛。(产宝) 
大枣(十四枚,炒令黑) 盐(一钱,烧令赤) 
上为末,取一撮许,酒调服之,立愈。 
治妊娠心腹大痛,气欲绝者。(产宝) 
川芎 川归 茯苓 制朴(各一两) 
上细切,作一服,用水三升,煎至一升,分二服,立饮而愈。 
x川芎散x(产宝) 治妇素有冷气冲心,如刀刺者。 
川芎(一钱) 人参 吴茱萸(各半钱) 茯苓 桔梗(各四分) 当归(一钱) 制朴(半钱) 芍药(七分半) 
枳壳 炙甘草(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稍热服。 
妊娠,腰痛如折,不能转侧。(产宝) 
鹿角(半两) 上以火烧令赤,酒淬,再烧再淬,以碎为度,细末,酒调服。 
x治妊娠腰脚肿痛。x(产宝) 
白茯苓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钱) 杏仁(三钱,去皮尖,研)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胎肿,谓有胎或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属湿多,或用山栀子一合炒,为末,米汤调下。丸服亦可。 
恶阻,乃有孕而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多从痰治,用二陈汤之类。又方∶以白术为丸服。(一曰∶肥人是痰,瘦人 
是热。) 
x半夏茯苓汤x 治恶阻不食,吐逆头眩,四肢怠惰烦疼,恶寒自汗。 
半夏(汤炮七次,通过心,姜汁拌,炒黄色) 生姜(各一钱) 茯苓(七分) 熟地黄 陈皮(去白) 桔梗 旋 
复花(无嗽不用) 人参 芍药 甘草(炙) 川芎(各半钱) 上细切,水煎、空心服。《千金方》有紫苏、细辛各半 
钱。 
(丹溪医按) 
一妇孕两月,呕吐头眩,医以参、术、川芎、陈皮、茯苓服之,愈重,脉弦,左为甚,此恶阻病,必怒气所激,问 
之果然。肝气既逆,又挟胎气,参、术之补,大非所宜。以茯苓汤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服稍安,脉略数,口苦干,食 
即口酸,意其膈间滞气未尽行,以川芎、陈皮、栀子、生姜、茯苓煎汤,下抑青丸十五粒而愈。但口酸易饥,此肝热未 
平,以热汤下抑青丸二十粒,愈后两手脉平和,而右甚弱,其胎必堕。此时肝气既平,可用参、术以防之,服一日而胎 
自堕矣。 
x参橘散x(良方) 治妊娠三月内恶阻,吐逆不食。或心虚烦闷。 
橘红 茯苓(各一钱) 麦门冬 白术 浓朴(姜制) 甘草(炙,各半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竹茹一钱,或加人参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x小胶艾汤x(良方) 治妊妇因颠仆挫跌,胎动不安,或胎抢上逼心,或腹痛血下。 
阿胶(炒成珠,一两) 艾叶(二两) 
《指迷方》加秦艽(一两) 
上细切,用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分三服。 
x胶艾汤x 不问月数浅深,安胎极妙。 
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