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83-伤寒论类方-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栀子甘草豉汤(二)
属性:栀子汤原方 加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升半,分 
二服,温进一服,得吐便止。 

卷二栀子汤类·五
栀子生姜豉汤(三)
属性:栀子汤原方加生姜五两。先煮栀子、生姜,余俱如前法。得吐者,止后服。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此服栀子汤之戒。 
按∶栀子清越上焦之火,与肠胃亦无大害,微溏者,即不可服,未知何义?想因大肠之气滑脱者,肺气 
不宜更浅也。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甘草能补中气。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此二条言凡遇当用栀子汤 
之病、见此二症,则加此二味也。 
按∶无物为呕,有物为吐。欲止其呕,反令其吐。吐之而呕反止,真匪夷所思也。 

卷二栀子汤类·五
栀子干姜汤(四)
属性:栀子(十四枚,擘)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 
止后服。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下未必误,以丸药大下则误矣。身热不去,外有微邪。微烦者,下后而烦, 
即虚烦也。栀子干姜汤主之,下后故用干姜。 

卷二栀子汤类·五
栀子浓朴枳实汤(五)
属性:栀子(十四枚,擘) 浓朴(四两,姜灸) 枳实(四枚,水浸去稂炒)煮服法同前。 
伤寒,下后心烦,即微烦。腹满,卧起不安者,烦而加之腹满,则卧起俱不宁矣。浓朴枳实,以治腹满 
也。栀子浓朴汤主之。 

卷二栀子汤类·五
栀子檗皮汤(六)
属性:栀子(十五枚,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升半,去渣,分温再服。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本草》∶柏皮散脏腑结热黄胆。 

卷二栀子汤类·五
枳实栀子豉汤(七)
属性: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又一煮法,浆水即 
淘米之泔水,久贮味酸为佳。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分温再服, 
覆令微似汗。此不取吐而取汗。 
大病瘥后劳复者,劳复乃病后之余症,不在吐法,故取微汗。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劳复因病后气虚, 
邪气又结于上焦,其症不一,故不着其病形,惟散其上焦之邪足矣,后人以峻补之剂治劳复,则病变百出 
矣。若有宿食者,纳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此指劳复之有宿食者,治食复之法,亦在其中矣。 
可吐篇云∶宿食在上脘,当吐之。 
按∶栀子汤加减七方,既不注定何经,亦不专治何误,总由汗吐下之后,正气已虚,尚有痰涎滞气,凝 
结上焦,非汗下之所能除。《经》所云∶“在上者因而越之。”则不动经气而正不重伤,此为最便,乃不易之 
法也。古方栀子皆生用,故入口即吐。后人作汤以栀子炒黑,不复作吐,全失用栀子之意,然服之于虚烦症, 
亦有验,想其清肺除烦之性故在也。终当从古法生用为妙。 

卷二承气汤类·六
大承气汤(一)
属性:刘河间于此方加甘草二钱,名三一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浓朴、 
枳实,取五升,去渣,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坏症。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时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 
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以上皆阳明危症,因吐下之后,竭其中气, 
津液已耗,孤阳独存,胃中干燥,或有燥屎,故现此等恶症。脉弦者生,涩者死。弦则阴气尚存,且能克制胃 
实。涩则气血已枯矣。然弦者尚有可生之理,未必尽生,涩者断无不死者也。微者但发热,潮热。谵语者。 
恶症皆无。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中病即止。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客热不能消谷。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 
能食非真欲食,不过粥饮犹可入口耳。不能食,则谷气全不可近,肠胃实极故也。宜大承气汤下之。硬即 
可下。 
按∶燥屎当在肠中,今云“胃中”,何也?盖邪气结成糟粕,未下,则在胃中,欲下则在肠中。已结者, 
即谓之燥屎,言胃则肠已该矣。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阳明本自汗出,然亦有不汗出者,此指明汗出之为风,则 
知汗出乃表邪尚存,不汗出者,为火邪内结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此下之之时。下之若早,语 
言必乱,轻于谵语。以表虚里实故也,下早则引表邪入里,故表虚而里实。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虽已 
误下,然见谵语等症,则更下之,亦不因误下而遂不复下也。 
二阳并病,同起者为合病,一经未罢,一经又病者,为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 
便难而谵语者,以上皆阳明现症。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此乃下之未尽;故有此实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胃中燥屎,必别有 
现症。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仅微满则无燥屎,故不可攻。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 
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详解前桂枝汤下。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惟有宿食,故虽 
大下,而燥屎终未尽。宜大承气汤。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正在燥屎之位。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喘冒不卧,燥屎现症,宜大 
便有难无易。所以乍易者,以小便不利之故,燥屎不以易便而去也。宜大承气汤。以上三条,皆证阳明 
有燥屎之法。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邪热入里。至四、五日,又隔二日。虽能食,以 
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不必用全方,只通其胃气而已,又用药之一法。令小安,至六日,又隔一日,而病 
未除。与大承气汤一升。亦不必用全方。古人用药,虽现症凿凿,而轻方小试,敬慎小心如此。若不大便 
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小便不利,则水谷未尽分,大便犹湿也。攻 
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以小便之利否,定宜下、不宜下。又一法。宜大承气汤。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皆阳盛之象。无表里证,邪已结在里。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 
实也。邪结为实。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此三字,包阳明诸症。发热汗多者,急下之。此重在汗多,恐内热甚而逼阳于外,以致亡阳 
也。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不解二字,必兼有阳明症, 
加以腹满且痛,则实邪有征矣。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虽略减而仍腹满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以上诸条,举当下之一、二症,即 
用下法。然亦必须参观他症,而后定为妥。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少阳属木,脉当弦紧,阳明属土,脉当洪缓。 
若少阳脉胜为负,阳明脉胜为不负也。厥阴篇云∶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少阴属水,趺阳属土,土能胜 
水,则胃气尚强,故为顺,即此意。但彼处乃手足厥冷之利,故属少阴,此则属少阳为异耳,互相克贼, 
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滑数则阳明之脉,独见而过盛,此为实邪,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 
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有食反微涩,此 
气结不通之故。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阳邪初转入阴。口燥咽干者,急下之,阳邪传阴,肾水欲涸,故当急去其 
邪,以保津液。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纯青则非寒邪,乃 
肝邪入肾也。《难经》云∶从前来者,为实邪。心下必痛,口干燥者,二症尤见非寒邪。急下之,宜大承气 
汤。二条俱重口干,知为热邪无疑。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不便而胀,为日又久,是以当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三部脉皆平,无外邪症。按之心下硬者,实邪有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伤食、恶食。凡噤口利亦必因宿食之故。当宜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瘥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脉滑则实邪不留。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木邪乘土。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大为阳,紧为阴。可以下之,宜大 
承气汤。 
按∶以上七条,见《伤寒论》可下条内。似指杂症可下法,不入六经治法中。 

卷二承气汤类·六
小承气汤(二)
属性:大承气去芒硝。浓朴,枳实亦减。 
大黄(四两,酒洗) 枳实(三枚大者,炙) 浓朴(二两,炙去皮)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 
渣,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凡汗出者皆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以上皆内 
实之症。此外欲解,不恶寒。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四肢为诸阳之本, 然汗出,阳 
气已盛于土中矣。以此验大便之硬。又一法。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 
热未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腹满不通,虽外未 
解,亦可用小承气,此方乃和胃之品,非大下之峻剂故也。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潮热而便不硬,亦禁下。若不大便,六、 
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此以药探之。又一 
法。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以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邪气因正虚而陷入。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寒热相争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重伤津液。以小承气汤和之,仍 
用小承气,以大便硬故也。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又再申前戒,圣人之慎下如此。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谵语由便硬;便硬由胃燥;胃燥由 
汗出、津液少,层层相因。病情显著。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