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六:
刘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74年6月11日。
心悸失眠历二年不愈,平时伴心跳心慌,气短乏力,头晕健忘。视其颜面萎黄而两颊稍红,形体消瘦,表情苦楚,口唇色淡。舌体脱液,苔薄似无,脉虚细而数。
脉证合参,皆阴虚阳浮之征。证属心肾不交,心悸失眠。拟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之法。用六味地黄丸合归脾汤化裁治之。
处方:熟地 2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20g,丹皮20g,女贞子15g,党参20g,白术20g,当归20g,牡蛎20g,炒枣仁30g,炙甘草10g,龙齿30g。
三剂,水煎服。
二诊:1974年6月15日
诸证有减。宗前法加寸冬15g,琥珀3g(冲服)。三剂,水煎服。
三诊:1974年6月19日
诸证大减。
嘱用前方药,加量五倍,配成蜜丸,每丸9克,每晚开水服1丸。
如此调理月余而愈。
案七:
关某,女,24岁。初诊日期:1982年4月9日。
三年前因失恋,精神受刺激,后渐觉头胀失眠,历二年不解,近二月加剧,头胀欲裂,昼夜不眠,自觉神志较前模糊。伴面白光食少,间有干呕,气短乏力,懒于言语。验其舌,质淡苔薄,候其脉,弦细而寸弱甚。
证由精神刺激,忧郁不解,心气耗伤,营血暗亏,不能奉养心神所致,总属气郁血虚。治宜养心安神,方用甘表大枣汤加味。
处方:小麦60g,甘草10g,大枣5枚,百合30g(先煎),炒白芍20g,当归20g,珍珠母20g,薄荷10g,陈皮15g,竹茹15g,炒枣仁30g,柏子仁20g。
三剂,水煎服。
二诊:1982年4月13日
烦减眠增,干呕亦减,唯头胀仍著。
去陈皮,加菊花20g,蔓荆子15g。
后守前法续进三十剂,诸症悉除。
案八:
程某,男,49岁。初诊日期:1980年10月6日。
患者患“萎缩性胃炎”三年之久,常觉气短乏力,食少呃逆,且呃逆常发于夜间,伴烦热,渴喜凉饮,小便短少,微黄。后渐觉心悸,夜寐梦多。近半月,失眠日渐加重,三日来夜烦不寐,脉搏细数。
证属心胃阴虚。心阴虚则神不安,故心悸失眠多梦;胃阴虚则口干。治宜补心安神,益胃养阴。用生脉散合益胃汤加减。
处方:党参20g,麦冬20g,五味子15g,沙参15g,乌梅10g,白芍20g,生山药20g,云苓15g,竹茹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炒枣仁30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
二诊:1980年10月10日
服药后,心悸、失眠大减,食欲稍增,唯呃逆不见显效。
宗前方,加丁香10g,以助降逆之力。
继服三剂。
三诊:1980年10月14日
病情好转,仍宗原意,继用上方十剂,失眠获愈,唯食量仍未复常,间有呃逆。后仍以上法加降逆之柿蒂调治,又十剂而愈。
【按语】失眠一证既可见于其它病证之中,亦可独立出现,前八案例同为失眠,其病因病机却各有不同。案一为肝经郁热,胆火扰心;案二为脾胃虚弱,胃中不和;案三为脾虚气结,心神失养;案四为惊恐气乱,焦虑伤神;案五为肝胆郁热,虚火扰心;案六为心肾不交;案七为气郁血虚;案八为心胃阴虚。凡此种种,必因证施治,同时配合情志治疗,其效更佳,若不问病因病证,一味重镇或养心安神,鲜能奏效。
案九:
王某,女,36岁,教师,初诊日期:1996年8月4日。
午后低热年余,劳累后明显,伴乏力,困倦,夜眠不实多梦,食少纳呆,无明显恶寒及手足心热。曾于多家医院系统检查未确诊,服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查:面色萎黄无华,神情倦怠,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证属脾虚,气血不足,中气内郁所致。治以健脾益气养血。
处方:黄芪50g,当归20g,太子参20g,柴胡15g,陈皮15g,炙甘草15g,白术15g,云苓15g,升麻15g,菟丝子20g,山药20g,砂仁10g,甘松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8月12日
午后低热已退,乏力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仍倦怠,夜眠欠佳,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法合病机,虚热已解,气血仍虚,心神失养,宗前法,酌加养心安神之品。
上方去升麻,加柏子仁15g,远志20g,合欢花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6年8月19日
低热未再反复,饮食正常,夜眠可,仍易疲劳,舌淡红,苔白,脉细。
此久病体虚未复之象。仍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之法,以巩固疗效。
人参归脾丸1丸日三次口服,连服二周。
【按语】该患为典型的气虚发热。世医皆知有气虚发热,然临证辨证准确者极少,皆因气虚发热本属少见,医者惯于辨阴虚,且问诊疏而不详之故。王老说:医者四诊断不可缺,断不可不详,临证七分诊辨,三分用药,诊断辨证准确,用药才能有的放矢。
案十:
薛某,女,32岁,初诊日期:1988年10月7日。
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近一周咽部不适,似有物梗阻,乏力倦怠,胸胁满闷,夜眠不实,多梦,默默不欲饮食,大便时溏,小便正常。自26岁生产后,月经一直前后不定期,腰酸腿软,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综合四诊,证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停所致。湿聚生痰,痰气交阻于喉而为梅核气,水湿趋下而为带。治宜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处方:柴胡15g,陈皮15g,半夏15g,苏梗15g,厚朴15g,茯苓20g,白术20g,苍术20g,太子参15g,山药20g,赤芍20g,香附15g,佛手15g,车前子20g(包煎),桔梗15g,生姜3片,枳壳10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88年10月14日
患者咽部不适感消失,胸胁满闷、乏力倦怠亦减轻,夜眠仍梦多,食欲稍增,大便正常,白带渐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气滞稍舒,脾虚湿停未复,治宜侧重健脾化湿。
上方去桔梗、枳壳,加薏苡仁25g,远志20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88年10月21日
自觉胸闷缓解,体力增加,饮食二便正常,白带明显减少,夜眠仍梦多,舌淡红,苔白,脉沉。
此乃脾虚日久,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处方:太子参20g,白术20g,,茯神15g,当归20g,炙甘草15g,黄芪30g,半夏15g,陈皮15g,苍术20g,佛手15g,远志20g,合欢花15g,柏子仁30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8年11月2日
睡眠已正常,但体力仍嫌不强,饮食、二便及白带已如常人。舌淡红,苔白,脉沉稍弱。
患者肝脾调和,唯气血不充。
嘱其调整饮食及生活规律,予人参归脾丸1丸日二次口服,连续二周,以巩固疗效,促进体力恢复。
【按语】梅核气与郁证每相关联。郁证者,肝失疏泄,脾失运化,痰湿内生,痰气交阻于咽喉,遂致本病。该患虽有肝郁,因患病日久,脾虚水湿内停更为明显;湿邪不去,脾气难复,气机难畅。故治疗以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为主,辅以疏肝行气之品。宜其效速而久远。
案十一:
靳某,女,2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4年11月6日。
半月前受寒凉后诱发下腹作胀,时有冷气上冲胸膈,腰酸,膝软无力,畏寒凉,食少纳呆,大便溏,白带量多清稀,性欲减退,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此肾阳不足,水气上逆所致之奔豚气,治以温阳化湿。
处方:桂枝15g,白芍20g,沉香5g,乌药15g,小茴香10g,茯苓20g,防己15g,泽泻15g,姜半夏15g,陈皮15g,桂心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4年11月13日
上逆之气已平,畏寒凉亦明显缓解,食欲仍差,白带量多,舌淡,苔白,脉滑。
此胃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所致,治以温补脾肾,利湿化浊。
上方去沉香、乌药、小茴香、防己,加白术20g,苍术20g,山药25g,太子参15g,车前子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4年11月20日
诸症消失,唯白带仍多,以白为主,间有黄带,舌淡红,苔白,脉滑。
此脾肾功能渐复,湿浊仍未尽化,且有化热之趋势,治以前法,佐以燥湿清热。
上方去桂心,加黄柏20g,白果20g,芡实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4年11月27日
患者诸症消失,白带正常,性欲增加,舌淡红,苔白,脉滑。
病已告愈。
以上方去泽泻、芡实,继续服用七剂,以巩固疗效。
案十二:
李某,男,48岁,干部,初诊日期:1976年8月24日。
患者于三月前脑外伤后经常头晕,后头部胀痛,时感有气自少腹上冲至口,腔周拘挛,跳动,夜不能眠,食欲减退,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曾经多家医院按“脑震荡后遗症”治疗无效。
综合四诊分析,符合仲景所言奔豚气特征,此由脾肾阳虚,痰浊内生,肝气挟痰上犯清空所致,治以温补脾肾,降逆化痰。
处方:桂枝20g,白术20g,茯苓20g,甘草15g,陈皮15g,半夏15g,泽泻20g,天麻20g,胆南星15g,石菖蒲20g,木香15g,青皮15g,乌药10g,小茴香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76年9月1日
头晕头痛减轻,余症变化不明显,时打嗝,大便干燥,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滑。
痰湿郁结未去,逆气难平,治以前法,佐加通腹降浊之品。
上方加川军10g,竹茹10g,沉香7。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76年9月8日
头晕头痛缓解,自少腹上冲之气消失,大便通畅,打嗝消失,夜眠入睡仍困难,梦多易醒,饮食已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
此痰浊已去,气机亦畅,然久病脾、肾阳虚者,心阳必亦不足,心神难安,故应补心气,温心阳,安心神。
处方:桂枝20g,柴胡15g,远志15g,柏子仁15g,半夏10g,陈皮15g,白茯苓20g,炙甘草10g,合欢花15g,红参10g,黄芪20g,当归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注:一月后复诊,诸症消失,嘱其原方继续服用二周以巩固疗效。
【按语】仲景《金匮要略》载有“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奔豚气上冲胸……”,究其病机,皆因肾虚水气上逆所致。前述二例,虽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同,皆因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水气上逆所致,故治疗皆以温肾化湿降浊为主,随证加减,此即所谓异病同治之理。
案十三:
温某,女,52岁,干部,初诊日期:1997年9月10日。
二月前无诱因出现头颤,紧张及疲劳时明显,晨起、休息及精神放松时消失,伴眠少梦多,乏力倦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饮食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曾在外院查头部CT、脑血流图、脑电图及心电图等未确诊。
综合四诊,中医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治以滋阴补肾,熄风潜阳。
处方:熟地20g,枸杞20g,天冬20g,麦冬20g,天麻20g,钩藤20g,川芎20g,牛膝20g,菟丝子20g,当归20g,山萸肉20g,葛根20g,生牡蛎25g,石决明20g,知母20g。
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7年9月17日
头颤次数明显减少,频率减轻,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及乏力倦怠亦减轻,仍夜眠梦多,舌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法方药已中病机,然虚火扰心,尚须清心火,养心神。
上方加黄连10g,阿胶15g(烊化)。
十剂,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