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文彦临床医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g,薏苡仁20g,茯苓20g,黄芪30g,枸杞子20g,黄精2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五诊:1997年4月11日。
肝区隐痛及腹胀缓解,饮食基本正常,大便溏,日一次,体力增加,夜眠仍不实,梦多,腰膝酸软,舌暗红,苔白,脉弦。
此气机已畅,瘀血渐除,正气未复之象。治宜增加扶正之品。
上方去酒军、炮山甲,加旱莲草20g,桑椹20g,菟丝子20g,甘松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六诊:1997年4月22日。
患者大便成形,体力增加,仍腰酸膝软,夜眠欠佳,舌淡红,苔白,脉弦。
此邪去正虚未复之象。治宗前法,佐以养心安神。
上方加远志20g,合欢花15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七诊:1997年5月4日。
患者自觉症状基本缓解,饮食及二便正常,夜眠梦多,舌淡红,苔白,脉弦。复查肝功ALT:48IU/L,AST:32IU/L,BiL:18mmol/L,ALP:122IU/L,GGT:142U/L,T:68g/L,A:36g/L,G:32g/L。彩超示:肝脏缩小,内部回声粗糙不均,门静脉内径1。4cm,脾大,右胁下2。0cm,无腹水。
病人水湿已除,瘀血尚未尽去。治宜守前法,清余邪,以巩固疗效。
上方去泽兰、薏仁、元胡。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按语】肝肾同源即精血同源,亦即肝肾在生理上的相互为用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本例患者即为肝病日久,累及肾之阴精不足。然此类病人,早期不宜补肾,因为滋腻之品有碍祛邪。故治疗首当治标,行气活血、利湿除满。待湿邪稍减,即加重活血化瘀药力度,其意有二:其一,增加祛湿利水药的力量;其二,活血即为理气,能协同理气药调畅气机。病情稳定后,适量加入滋阴补肾之药,王老说:补肾非一朝一夕可为,须徐图渐进,功在长远,如盲目堆积大量滋腻之品,欲速必不达,故前贤说补肾不如补脾,补脾即能补肾。
案五:
李某,男,36岁,初诊日期:1996年4月12日。
患慢性乙肝8年,未经系统治疗,平素经常腹胀,肝区不舒。两月前因呕血到某院住院,经查肝功及彩超等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 因患者拒绝脾切除—门脉分流手术治疗而来诊。查彩超示:肝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凸凹不平,门静脉宽1。8cm,肝内回声不均,脾大,左肋下8。4cm。肝功能ALT:68IU/L,AST:82IU/L,BiL:42mmol/L,ALP:350IU/L,GGT:288IU/L,T:72g/L,A:28g/L,G:44g/L。血常规:WBC:3。2×109/L,RBC:3。3×1012/L,Hb:98g/L。病人自觉腹胀,右胁不适,食少纳呆,大便时溏,时齿衄,面色萎黄泛青,无黄染,腹饱满,腹壁青筋显露,腹水征阳性,舌暗红,少苔,脉沉细。     综合四诊,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阻,气血水互结于胁下、中焦所致之臌胀。治以疏肝健脾,活血行气利湿。
处方:柴胡15g,丹参20g,郁金20g,香附15g,广木香15g,白术15g,云苓20g,山药20g,荔枝核20g,焦山楂20g,益母草20g,水红花子15g,元胡20g,三七粉3g(单包冲服),车前子20g,腹皮20g。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二诊:1996年4月23日。
腹胀减轻,肝区时隐痛,饮食量增,大便正常,仍时齿衄,舌暗红,苔薄,脉弦。
肝气稍舒,脾气未健,瘀血未通。
治宜上方去山药,加红花10g,党参20g,以加强健脾活血之力。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96年5月4日。
腹胀缓解,肝区痛亦仅偶现,饮食、二便正常,仍乏力倦怠,无明显出血倾象,舌质暗红,苔白,脉弦。复查彩超:肝脏形态未变,门静脉宽1。55cm,脾左肋下5。8cm,腹水消失。肝功能T:78g/L,A:36g/L,G:42g/L,余正常。
目前患者湿邪已去大半,正气仍未恢复,瘀积未消。治疗重在健脾益气,活血消癥。
处方:柴胡15g,丹参30g,郁金20g,黄芪50g,当归20g,白术20g,泽兰30g,水红花子20g,云苓20g,焦山楂30g,荔枝核20g,广木香15g,文术15g,炮山甲7。5g(先煎)。
十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96年5月15日。
患者腹胀及肝区疼痛缓解,体力明显增加,饮食正常,大便时溏,偶有齿衄,舌淡红,暗滞,脉弦细。
患者湿邪渐尽,正虚渐复,然瘀积日久难消,缓图为宜,且肝病日久,肾阴不足,应兼顾补肾,滋水函木以善其后。
上方加陈皮15g,枸杞20g,黄精20g,阿胶20g,柴河车5g。
六剂,共研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g,日三次口服。
注:此患以上方坚持服用一年半,体力及饮食、二便恢复正常,肝功亦正常,彩超显示,肝脏仍小,门脉内径1。32cm,脾面积稍大。已难坚持全天工作。
【按语】本例患者兼有肝硬化诸多并发症—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腹水等,其病机复杂,临证治疗非常棘手,而王老却能抓中心,持简驭繁。肝硬化的病机中心环节乃肝郁脾虚,其它腹水、积块、出血等等,皆由肝郁脾虚发展变化而来。所以,立疏肝健脾之法,兼以活血行气利湿,其药性轻柔和缓,而取效快捷,暗含轻以祛实,柔可克刚之意。在病情稳定缓解后,又加入醒脾补肾之品以培元固本,可谓意义深长。
案六:
董某,男,58岁,农民,初诊日期:1979年5月10日。
腹胀月余,近一周加重,尿少,色黄,食少纳呆,乏力倦怠,便溏,面色黧黑,颈部有蜘蛛痣,肝掌,腹胀大,青筋显露,脐突,舌质柴暗,少苔,脉弦细数。患者平素嗜酒三十余年,每日平均八两酒。
证属湿热积于中焦,日久土壅木郁,气滞血瘀,气血水互结中焦胁下所致,目前病人虽兼见阴虚内热之象,但急则治标,仍应以消瘀逐水为主。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姜黄20g,泽兰30g,泽泻20g,防已20g,白茅根20g,三七粉6g(冲服),阿胶10g(烊化),炮山甲10g(先煎),腹皮30g,茯苓皮20g,桑皮20g,杏仁25g,葶苈子15g,生大黄10g,槟榔20g,黄芪50g,五加皮15g,枳椇子30g。
六剂,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嘱其戒酒,高蛋白饮食。
二诊:1979年5月17日。
腹胀稍减,尿量增加,24小时约2000ml,便溏,4~5次,饮食增加,仍乏力倦怠,舌紫暗,少苔,脉弦细。
二便分消,水湿渐去,应顾护脾胃。
上方加白术20g,苍术20g。
十五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三诊:1979年6月3日。
腹胀明显减轻,尿量24小时约1800ml,便溏,日2~3次,饮食基本正常,仍乏力倦怠,腹饱满,青筋隐隐,无脐突,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
水湿渐消,应标本兼顾,疏肝健脾,活血消癥,佐以滋补肝肾。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泽兰20g,泽泻20g,蓼实20g,文术15g,荔枝核20g,元胡20g,制大黄10g,白术20g,焦山楂30g,三七粉5g(冲服),阿胶10g(烊化),枸杞20g,黄精20g,青皮15g,枳椇子30g。
十五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四诊:1979年6月20日。
腹胀基本缓解,便溏,日1~2次,尿量正常,乏力明显减轻,腹平软,青筋隐现,腹水征阴性,舌暗红,苔薄,脉弦。
病情已趋稳定,治依前法。
上方加炮山甲20g,地鳖虫10g。
六付,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
注:上方加减连服二十四剂,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患者症状消失,已能正常劳作。
【按语】此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其与肝炎后肝硬化病因虽异,病机及结果却极为相似,故治疗也与之相同,在治疗本病中,王老善用枳椇子。王老说:枳椇子一味,既可解酒毒,又能散瘀血,去湿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不可缺少的佳品。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王老还常加入杏仁、葶苈子等药,意在宣发肺气,通调水道,常可使利水药量半功倍。
案七:
赵某,男,46岁,工人,初诊日期:1997年6月11日。
病人十年前患急性乙型肝炎,经治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其后一直未再检查肝功。一个月前自觉腹胀,乏力倦怠,食少纳呆,便溏尿少,即去某医院就诊,经B超、肝功能等检查,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收住院治疗,住院二十天,先后呕血二次,医生建议手术行脾切除治疗。患者因经济不能承受而转来诊。查:面色黧黑,颈部有蜘蛛痣,双手肝掌,腹膨隆,青筋显露,双下肢浮肿,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综合四诊,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阻,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结中焦所致。治宜急则治标,兼以扶正,活血消癥,健脾利水。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泽兰30g,泽泻20g,蓼实20g,文术15g,三七粉5g(冲服),阿胶10g(烊化),荔枝核20g,制大黄10g,鳖甲20g,腹皮30g,桑皮20g,茯苓皮20g,杏仁20g,防己20g,葶苈子15g。
六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二诊:1997年6月18日。
尿量增加,每日约1800ml,腹胀减轻,双下肢浮肿明显消退,仍乏力倦怠,食少纳呆,便溏,日三次,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
脾虚不复,正气虚衰,应顾护脾胃,扶助正气。
上方加炒白术20g,焦山楂30g,黄芪50g,五加皮10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三诊:1997年6月30日。
尿量正常,腹胀缓解,双下肢浮肿尽退,食欲增加,仍乏力倦怠,右胁时隐痛,舌暗红,苔白,脉弦。
水湿已消,应以治本为主。治法:疏肝健脾,活血消癥。
处方:丹参30g,郁金20g,香附15g,广木香15g,荔枝核20g,元胡20g,泽兰15g,泽泻20g,蓼实20g,文术15g,白术20g,焦山楂30g,三七粉5g(冲服),阿胶10g(烊化),制大黄15g,鳖甲20g,防己25g。
十付,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四诊:1997年7月11日。
仍乏力倦怠,饮食可,便溏,日二次,右胁时隐痛,无明显腹胀,舌暗红,苔白,脉弦。
病情基本稳定,余症宜缓图,治则治法不变。
上方加炮山甲10g,地鳖虫10g,三七粉增至10g。
三付,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剂,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
五诊:1997年9月24日。
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饮食及二便均正常,体力明显增加,舌淡红暗滞,苔白,脉弦。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门静脉内径1。25cm,脾稍大。
肝郁脾虚明显恢复,瘀血仍未尽除,治疗应以活血消癥为主。
上方去广木香、泽泻、防己、阿胶,加桃仁20g。
三付,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9g丸剂,每次1丸,每日三次口服。
注:该患以上方加减,连服二十剂,一年后复查肝功正常,肝脏虽仍小于正常,但表面光滑,门静脉高压及脾大均已恢复正常。
【按语】鼓胀一病最为难治,其难主要在于病情的进展与缓解都非常缓慢,因此,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并且在饮食、生活及精神调节方面不能很好配合。因此,王老说:鼓胀治疗必须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奏效。在本例患者,经汤剂治疗月余后,病情稳定,为便于患者长期服用,改服丸剂,时经年余,肝功能才恢复正常,且肝、脾两脏形态亦基本恢复。
脂 肪 肝
案一:
宁某,男,51岁,干部,初诊日期:1998年2月21日。
自觉右胁胀闷不适,时隐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