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5-难经古义-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窍同)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两。扁广 
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肾有两枚重一斤 
一两。主藏志。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两分二十四之一为铢下同)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一两。纡曲屈伸。长 
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小 
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寸之小 
半。(旧本脱寸之小今补)当脐右。(灵枢作左还为是)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横同) 
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 
寸半。咽门重十二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 
径二寸寸之(旧本脱寸之二字今补)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按此与灵枢绝谷篇文同。而其所主专在胃中所受水谷三斗五升者。盖人平日承此食量。则足以荣养脏腑。苟有过不 
及。则不徒害冲和之气。抑亦足以致病。至其大小肠及广肠。皆受其滓秽。以为泌别传导之用耳。此为后篇言绝谷七日 
而死之起本。肝重云云以下一百九字。灵素无所见。此篇创出之。疑非扁鹊之言。何以言之。前既曰肝有两叶。此又曰 
凡七叶。灵枢谓大小肠左环。此谓大肠右回。且一篇中肠胃度量。前后重复。其口广以下九十九字。剿取肠胃篇文。以 
列膀胱之次。与灵枢所述之意。大失其旨。彼此所以发疑也。然历代名医。谓脏象皆以为据。则其所由来亦远。故姑书 
以俟知者。 
(第四十三旧同)难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然。人胃中常有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 
一行二升半。日中(终日)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 
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 
按绝谷七日而死者。以其日再至圊。一行尽二升半。故为之限。虽然人心如面。肠胃传化亦异。盖人之更衣。一日 
或一行二三行。二日或一行二三行。不可定度。故结之曰。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则此难主意。专在此一句耳。其所 
谓七日。亦以一日二行之量言之。何必拘拘日数乎。读者思诸。与灵枢绝谷篇。辞有少异。而义全无差。 
(第四十四旧同)难曰。七冲门(冲者冲突之冲往而不斥之意)何在。然。唇为飞门。(飞扬闭合之处经云口唇者音 
声之扇也)齿为户门。(破坚碎硬之要专在此)会厌为吸门。(吞物出气之街)胃(上口)为贲门。(荣卫生发之关)太仓 
(即胃腑)下口为幽门。(溲便受盛之境)大肠小肠会为阑门。(清浊分利之界)下极(即尻臀)为魄门。(糟粕转出之域) 
故曰七冲门也。 
按贲幽阑魄四门。散见内经诸篇。无有统系焉。其飞户吸三门。岂古文脱落。而存在此篇欤。所谓七衡者。水谷出 
纳之门。而飞门至贲门。则主纳焉。幽门至魄门。则主出焉。上道四门失守。则噎隔翻胃呕吐吞酸诸病。随分而生。下 
乡三门废职。则泄利秘结遗癃痔脱诸证逐次乃成。且胃者仓廪之腑。谷神之宫也。飞门包含之户门。齿决之吸门。 咽 
之贲门。容纳之幽门。谷神既留。而糟粕成矣。受盛之阑门。分利之魄门。推辗之一门。不通则诸门为之生变。神欲安 
稳。岂可得乎。又经有畜门。而此无见者。盖畜门者。鼻口之界。颃颡之关。不接水谷之路。故唯曰七冲门云。 
(第四十五旧同)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大仓。(任脉中脘穴)脏会季胁。(足厥阴章门穴)筋会阳陵 
泉。(足少阳膝外穴)髓会绝骨。(陈氏以为枕骨足太阳头部穴)血会鬲俞。(足太阳背部第二行穴心肝二俞中间)骨会大 
杼。(督脉大椎穴非背部第二行大杼穴杼古脊骨名故杼椎皆通用)脉会大渊。(手太阴寸口中穴)气会三焦。(即谓上焦古 
三焦有专言偏言之分此乃偏言)外一筋(外有经而内无形故云)直两乳内(任脉膻中穴)也。热病在内者。取其(八) 
会之气穴也。 
按内经载热病五十九刺法。各处热邪。随分取之。此篇由是立八会法以适简约。盖此八会十三穴。诸热在身内者。 
各随其部分而治之。虢太子尸 。取外三阳五会者。岂止百会一穴。疑兼取此会之五处者。可知矣。血海髓会骨会三说。 
滑注所引四明陈氏之说为是。三焦之三作上字者。谢氏不达古。 
(第四十六旧同)难曰。老人(夜)卧而不寐(睡不熟)少壮(夜)寐而不寤(睡熟)者。何也。然经言少壮者。 
血气盛(满)肌肉滑(泽)气道通。(呼吸安静)荣卫之行。(周身)不失于常。(五十度)故昼日精(爽)夜不寤也。(眠 
足)老人血气衰(少)肌肉不滑(润)荣卫之道涩。(失常度)故昼日不能精。(易眠)夜不得寐也。(难眠)故知老人不 
得寐也。(醒眠) 
按此虽论辨老壮昼夜寤寐之有异。然其实。则谓荣卫周身之度。老者有亏。而不应其数也。与灵枢生会篇义同。而 
此重置问答者。盖壮者血气常盛。而至于老。则其平居血气既衰。况方得其病。则议药迥别。故老者之病。比诸少壮。 
虽实犹尚挟虚。假令常寻内外病。有与少壮相似。然其攻补之际。最宜刻意。不可率以其病相似同治焉。扁鹊所以发难。 
专在于斯乎。 
(第四十七旧同)难曰。人面独能耐(忍)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经)之会也。诸阴(经)脉皆至颈胸 
中而还。(指正经言)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按与灵枢所载岐伯言。大同小异。彼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者。历举经络本支。而示其血气纯 
粹独聚于面耳。此篇乃谓首者诸阳所会。诸阴脉皆至颈胸而还。则独主经脉正行者言之。盖头面者。手足六阳之脉所会。 
而其六阴脉之正者。皆终于胸中。其支别仅有贯颈系目上。至巅顶。然其阴之微。包含诸阳中。则虽有而犹无焉。故越 
人断以诸阳会发其义。则于治病之事。有裨乎后世矣。盖首面支体骨属筋会。虽如同。然其血气清浊。自有分界。人身 
虽为一气血。头面病多是浊阴犯上。支体病多是清阳滞下。是示用药施治之所以异也。 
(第四十八旧同)难曰。人有三虚(脉病诊)三实。(同上)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 
脉之虚实者。濡(弱)者为虚。(诸脉象中皆见濡弱)紧(实)牢(强)者为实。(诸脉象中皆见紧牢)病之虚实者。出 
者(内伤)为虚。入者(外邪)为实。言者(惺惺不妨于言)为虚。不言者(言语错乱混浊)为实。缓者(病以渐进非 
一朝一夕之谓)为虚。急者(一时暴发生死在旦暮)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肌肉濡弱)为虚。牢者(肌肉牢坚)为 
实。痒者(血气散涣)为虚。痛者(邪气盛满)为实。外痛(邪实在表)内快。(血气乏里)为外实内虚。内痛(邪盛在 
里)外快(血气空表)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 
按灵枢分年之盛衰。月之虚满。时之和不和。以言三虚三实。然其义广远。而非至近之法。故此篇沿其名。而革其 
法。所谓三虚三实者。脉病及诊是也。可谓至近矣。濡与紧牢者。假令虽脉有大小浮沉滑涩之异。大率濡弱而无力者。 
皆为虚矣。其六脉紧牢而有力者。皆为实矣。莫以脉经所载濡紧牢。认为其脉焉。即若有力无力字面。然其诊之濡牢。 
亦可由此类推出也。言也缓也。皆为内伤之候。其病亦有虚实。岂止虚耳。然此篇概为虚者。凡内伤者。脏病多不足。 
其偶有见实。乃皆一时邪之所为。多是假实。而非真实也。入也。不言也。急也。虽皆为外伤之候。然亦有虚实。岂独 
实耳。此专为实者。凡外伤者。腑病多有余。其偶见虚。亦是假虚。而非真虚也。方其内攻。虽外伤须挟虚矣。方其外 
发。则内伤亦有似实焉。此篇特就其病发见之始而言之。以分其虚实耳。痛为实。快为虚者。是乃扪循切按之候。即诊 
尺之义。学人须知古人察脉病外于诊之一事。亦不可忽诸。 
(第四十九旧五十一)难曰。病有欲得温者。(饮食衣服居处)有欲得寒者。(同上)有欲得见人者。(恶幽闲)有不 
欲得见人者。(好静默)而各不同。病在何脏腑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见人者。病在腑也。(主阳)病欲得温。而不欲 
见人者。病在脏也。(主阴)何以言之。腑者阳也。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脏者阴也。阴病欲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 
闻人声。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按此篇专缘其所欲之情。以别脏腑之病。夫冬日饮汤。夏日饮水。常情之所使然。然则病情亦当如是。盖冬则阳伏 
而阴旺。故人身外少气而内有余。所谓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内外皆寒。故欲饮汤就温。夏则阴沉而阳浮。故外充 
而内空。所谓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内外皆热。故欲饮水受冷常情尚且如此况病情乎。且其至于见人之好恶及动静 
语默。亦皆阴阳之分。昭然可见矣。虽然。此亦一义例已。至其变化。则知脏病热炽。盒饭欲寒。腑病寒甚。盒饭欲温。 
且如素问阳明病恶人。此乃一时热积胸中所致。此难谓恶人者阴病。情之所为。读者察诸。因前篇有三虚三实之候。故 
此商病情以辩表里寒热。旧本第九篇。以迟数之脉。分脏腑寒热。与此篇互相发。宜参看。 
(第五十旧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忧愁思虑。(二字灵枢作恐惧)则伤心。形寒 
饮冷。(饮冷灵枢作寒饮)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气积胁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灵枢作若醉入房汗 
出当风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灵枢作有所用力举重)入水。(灵枢作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是正经之自病也。 
按此难所发。即出素问遗篇本病论。但彼阙肺一病。灵枢第四篇。有类此者。而文稍异焉。滑注引之。由不视遗篇 
尔。所谓正经自病者。言五脏内虚。而病从内生。东垣所谓内伤是也。盖心肝二病。固为七情偏气之所伤。而其肺脾肾 
之病。乃似内伤挟外感者。然既为正经自病。则知非寻常外邪矣。夫忧愁属肺。思虑属脾。共为手足太阴二脏。偏倾而 
伤心。怒伤肝。此其本情。无论已。形寒饮冷。虽从外而入。然其人自失节。而所受者。非天时之寒伤之。且其寒与冷。 
亦非一朝一夕之感也。久坐湿地者。是亦似外邪。实非天时之湿。居处失宜。下体不温。加之强力入房。汗出入水等事。 
以渐发病。亦非一时之水湿也。饮食劳倦。有内外之辨。故在下文。五邪病亦复言之。滑注引谢氏说为是。正经之饮食 
伤主。劳倦五邪之劳倦。伤饮食为之主。仍详东垣内外伤辩。宜参考。 
何谓五邪。然。有中风。(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