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顯現為現象,即轉而與一般神教、玄學者類似,即不能顯出佛法異於外道的特色


世間也有不承認形而上學的本體者,即經驗論派或現象論派。此派以為神教
、玄學家的本體,是幻想的產物,是以自己的推論為根據而建立的,他們根本就
洠в幸姷绞颤N本體。這極有理,但又多少偏於一邊了!中觀的根本義是:一切法
的真相、本性,要適如其量的去把握它,不能為錯亂、顛倒的認識所蒙蔽。離顛
倒錯亂正覺得的,名為本性、實相,這即是一切法的本性、實相,而非別體。這
不同於偏於經驗論者、現象論者的向外奔放,安於偏頗錯亂的現實。但本性不是
一般所想像的本體,故與神教、玄學等的本體論也不同。總之,依佛法看:他們
都是偏重了一方面,重於差別的,本性也隨之有差別了,甚至否認本性。重於本
性平等的,現象也平等了,甚至抹煞現象。這些,都不能正見中道。不是執事廢
理,就是執理廢事。惟有依中觀正義確立緣起與本性的中道觀,才能行於中道,
到達究竟。

第十章  談二諦
第一節  總說

二諦,為佛法中極根本的論睿7鸱ǖ哪康模诤跻龑П娚D迷啟悟,而引
導的方法,即以二諦為本,故對二諦應求得確當的了解。嘉祥、窺基都有『二諦
章』,其他各派也無不重視。『中論』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
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從
教義說,佛以二諦的方式為眾生說法,故對於二諦不能確當辨別,即對於佛法也
不能了解。『十二門論』說:「若不知二諦,則不知自利、他利、及共利」。修
學佛法,不外為了自利、利他、俱利,這可見修學佛法,應該對二諦徹底理解一
番!

二諦即世俗諦、勝義諦,或譯作世諦、第一義諦,俗諦、真諦。佛依二諦說
法,二諦中最主要的,為凡拢B──或可名情智二諦、有空二諦。凡夫因迷情
妄執,不悟真理,凡情的境界,即常識的世界,是世俗有的,名為世俗諦。世、
是遷流義,俗、是浮虛不實義。依梵語,有覆障義,即凡情亂現虛妄不真而障於
真相的。勝義諦,是拢酥且婓w悟諸法本相,而非一般的認識所認識的。這是特
勝的真智界,故名勝義,即第一義諦。佛法教化眾生使它從迷啟悟,從凡入拢
主要以此二諦為立教的根本方式。對二諦雖有各樣的解說,然主要是使眾生從迷
執境界轉入到拢X的境界。眾生因無明妄執,計一切法為真實有的,由此引起生
死流轉。要使眾生解脫,即必要了悟諸法是非實有的,悟得法性本空為勝義諦。
所以「青目中論釋」說:「世俗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顛倒故,生虛妄法,
於世間是實。諸賢拢嬷嵉剐怨剩磺蟹ń钥諢o生,於拢耸堑谝涣x諦,名
為實」。

諦,有不顛倒而確實如此的意思。世俗是浮虛不實的,何以也稱為諦?世俗

雖是虛妄顛倒,但在世俗共許的認識上,仍有其相對的確實性、妥當性。一切世
俗法,從世間的立場,也可以分別錯铡c不錯铡浪字B是世間的真實。究竟的
真實,當然是不二的,然因凡夫拢叩木车夭煌^點不同,所以佛隨此差別,
說有二種真實。如以凡情的立場,說色等法是真實的,空性是理想的、不現實的
。空性,不是凡情的認識所及,不是一般所能理解的,也就因此名為第一義的,
即特殊的。但不是凡情所能理解的,決不能因此而可以否定它。因為這在拢撸
也還是真知灼見的,拢唛g也還是共證無別的。其實,一般常識所認為如此如此
的,在科學界,已每每不以為然,科學的許多事理,也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如此
的。但科學所證明為如何如何,決非一般的境界所能否認。如科學者說太陽是恒
星,不動的,地球是行星,繞太陽而行(或說日與地球是俱動俱靜的),這顯然
與一般所見不合。一般人因目見日有出洠В妒钦f太陽繞地而行。又如常人見桌
椅為堅實的、不動的,而在科學界,則以為是電子群的沖激,雖不斷的在動,以
能維持其原有的均衡,故一般人還以為是堅實的、不動的。當然,一般科學的論

證,僅是常識的加工精製,還不是佛法的第一義諦;但也可藉此知道凡常的情境
,並不即是究竟真實的。由於智慧的溕睿梢杂胁煌氖澜缬^,此各各所見的
,在自類的知見上,各有它相當的確實性(瑜伽分世間真實,道理真實,煩惱障
淨智所行真實,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也即此意)。所以,不能以世俗真實為究
竟的,應知勝義諦是不能以凡情的見地而論證的。如何顯示真勝義諦,如何通達
勝義諦而又與世俗諦不相摺@是佛法的重大課睿J浪字B,在世俗界有它的重
要意義,如色彩的鮮艷,那樣的動人,引發人類的情感,儘管科學家說它只是光
波的長短,而人類還是以豐富的情感去接受它。又如善與惡,儘管在物伲茖W的
研究中,不能發現善惡,而善惡在世間,並不失去它的重要意義,依佛法說,世
俗與勝義,雖有它的不同,但決不是矛盾到底而衝突的。依世俗悟勝義,而勝義
是不礙於世俗,成立情智和諧的、真俗相成的人生觀,這是佛教的基本立場。

凡拢ぉび锌斩B,為大體而基本的方式。但二諦原是拢咚ㄟ_的,在拢
者的心境中,也還是可說有二諦的。凡夫的情執,只知(不能如實知)有世俗而

不知有勝義,拢邉t通達勝義而又善巧世俗。所以從拢叩木辰缯f,具足二諦,
從他的溕钌希煞譃椴煌亩B。

一、「實有真空」二諦:這不是說執世俗實有,可以悟勝義真空。這是說,
聲聞學者中,厭離心切而不觀法法性空者,側重己利而急於悟入無我我所。於悟
入我空性時,離執自證,是謂勝義諦。等到從空出有,起世俗心時,於一切境界
中,依舊有實在性現前,是世俗諦。雖然真悟的聲聞學者,決不因此固執一切法
非實有不可,可是在他們的世俗心境中,是有自性相現前的,與一般凡情所現的
,相差不遠,但不執著實有而已。

二、「幻有真空」二諦:此二諦是利根聲聞及菩薩,悟入空性時,由觀一切
法緣起而知法法畢竟空,是勝義諦。從勝義空出,起無漏後得智──或名方便,
對現起的一切法,知為無自性的假名,如幻如化。但此為勝義空定的餘力,在當
時並不能親證法性空寂,這是一般大乘學者見道的境地。不但菩薩如此,二乘中
的利根,也能如此見。此與前實有真空的二諦不同,此由後得方便智而通達的,

是如幻如化的假名。此又可名為事理二諦,理智通達性空為勝義,事智分別幻有
為世俗。

三、「妙有真空」二諦(姑作此稱):此無固定名稱,乃佛菩薩悟入法法空
寂,法法如幻,一念圓了的拢场<凑婕此椎亩B並觀,是如實智所通達的,不
可局限為此為勝義,彼為世俗。但在一念頓了畢竟空而當下即是如幻有,依此而
方便立為世俗;如幻有而畢竟性空,依此而方便立為勝義。於無差別中作差別說
,與見空不見有、見有不見空的幻有真空二諦不同。中國三論宗和天臺宗的圓教
,都是從此立場而安立二諦的。此中所說俗諦的妙有,即通達畢竟空而即是緣起
幻有的,此與二諦別觀時後得智所通達的不同。這是即空的緣起幻有,稱為妙有
,也不像不空論者把緣起否定了,而又標揭一真實不空的妙有。

上來所說的三類,後者是三論、天臺宗所常說的;第二是唯識宗義,龍樹論
也有此義;第一是鈍根的聲聞乘者所許的。這三者,依悟證的溕畈煌f,但
在緣起性空無礙的正見中,這是可以貫通無礙的。佛法的安立二諦,本為引導眾

生從凡入拢⑥D迷為悟的,所以應從凡拢B的基礎上,一層一層的去深入理解
,以達到圓滿的境地。否則高談玄妙,忽略當前的現實,就與玄談的不切實際相
同。

第二節  二諦之安立

從凡拢B為本,展轉深入,比較容易悟解,但要以究竟的中道二諦融貫前
前的二諦。若株守第一種二諦,即執有自性不空的世俗。若定執第二種二諦,即
有二諦不能融觀的流弊。聲聞學者,雖不了究竟無礙的二諦,但菩薩成佛,則必
須悟證方可。所以大乘學者,無不以見中道為成佛。佛所以為佛,即徹見空有的
融貫而得其中道,也即是能見不共聲聞的二諦。『般若經』說:「菩薩坐道場時
,觀十二緣起如虛空不可盡,是菩薩不共中道妙觀」。緣起畢竟空,而畢竟空寂
不礙緣起有。菩薩能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悟此即可成佛。學佛者既以佛所悟證
為究竟,故應以此為最高的衡量,於前二種二諦,予以融貫抉擇。

先說世俗諦義。諦,諦實義。從凡拢B說:「無明覆障故世俗」。眾生無
始以來,有無明故,執一切法有自性,以為一切法都是真實自性有的。依此,世
俗有的於凡夫而稱為諦;拢吣芡ㄟ_如幻假名,即世俗而非諦。因為世俗的事相
,都是顛倒虛妄的,不能稱之為諦。此世俗諦,可通於「實有真空」的思想。但
諦的真實義,不一定是這樣的。『阿含經』說四拢B,諦即如實不顛倒。若以如
實而名諦,那末「幻有真空」,「妙有真空」的俗有,仍不失其為諦。故約凡情
的諦執說,無明實執為諦;約如實知世俗說,拢呤浪滓部擅麨橹B。

從凡拢B說,世俗諦,諦是不能離幻現的。從差別的觀點,雖可說世俗是
如幻現的,以凡夫愚癡而執為諦實有。此諦實執為一類,如幻現又是一類。但從
凡夫的境界說,凡是諦實的,不能離幻現而存在。凡夫心境的現相與諦實相,不
可機械的分開,以為這是幻現,那是實有。在凡夫直感的認識上,有此法現前,
即有諦實相現前。一切緣起幻有,於凡夫即成為實有。也就因此,觀凡情的諦實
相不可得時,如幻現相每是畢竟不起而都無所見。唯識家雖重於依他起及遍計執

的差別說,但也有此義,即凡夫位的染依他,即是遍計所執性,諦是不能離開現
象而安立的。反之,離諦實相的性空,也須在現象上觀察,如色性空,一切法性
空,不能離現象而說空(利根見道能即空而有,因此才有可能)。但凡情妄現的
諦實性,雖不離現相,由於拢呶蛉氘吘箍眨岬弥蔷臣床粓虨閷嵱校酥磺
法本為如幻有而非諦實性的,這才是現相而非諦相。諦與現的差別性,才明顯地
表達出來。凡夫位中,不宜過於為現相與諦相的隔別觀察。唯識家說三性,即偏
重在遍計執性不是依他起性,由此竟引起不許依他性空的偏執。中觀者說二諦,
重在世俗於眾生而成諦,破除世俗諦而引凡入拢5坏靡庹撸置棵苛黛稅喝
空,即铡詾榭漳芷埔磺蟹ā=Y果,或類似方廣道人的撥無一切,或轉為形而上
的實在論。

世俗一般的認識,每以為可分二類:一、非真實的,二、真實的。如陽燄,
見為水相,而不是真實的水,是假的;見清冷的水,以為是實有的。前者,一般
的認識,也能了解為不實的,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