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推之,则五脏凡有损伤妄行之血,皆得如心下崩者渗于胞中,五脏之热,皆得如 
膀胱之移热传于下焦。何以言之?肺金者,肾水之母,谓之连脏,况恃之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者也。肺有损伤妄行之血,若气逆上者,既为呕血矣。气不逆者如之何? 
不从水道下降入于胞中耶,其热亦直抵肾与膀胱可知也。脾土者,胜水之贼邪 
也,水精不布则壅成湿热,湿热必陷下,伤于水道,肾与膀胱俱受其害,害则阴络伤, 
伤则血散入胞中矣。肝属阳,主生化,主疏泄,主纳血。肾属阴血,闭脏而不固, 
必渗入胞中。正与《内经》所谓伤肝血枯症,时时前后血者类也。大抵溲血、淋血、 
便血三者,虽以前后阴所出之窍血有不同,然于受病则一也。故治分标本亦一也。 
其散血止血之药,无越于数十品之间,惟引导佐使、各走其乡者少异耳。先与生料 
五苓散和四物汤,若服药不效,其人素病于色者,此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 
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黄丸,或鹿角胶丸,或辰砂妙香散和五苓散,吞二项丸子。若 
小便自清,后有数点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药一钱。亦有如砂石而色红,却无石淋之痛, 
亦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鹿角 
胶丸。干胶炙捣末,酒和服。鹿角胶尤妙。每服一二两。发灰二钱,茅根、车前草 
煎汤调下。当归四两,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镜面草自然汁,加生蜜一匙服之。 
以八正散加麦门冬、葱煎服。小便涩痛,药内调海金砂末。夏枯草烧灰存性为末, 
米饮或凉水调下。车前草自然汁数合,空心服。实者,可以调胃承气汤加当归下之。 
《脉经》云∶尺脉滑,气血实,妇人经脉不利,男子尿血,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 
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咳而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逆也。 

第三册诸血门
下血
属性:血之在身,有阴有阳,阳者顺气而行,循流脉中,调和五脏,洒陈六腑,如是 
者谓之荣血也。阴者居于络脉,专守脏腑,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若其脏感内外之 
邪,伤则或循经之阳血至其伤处,为邪气所阻,漏泄经外;或居络之阴血,因着留 
之邪,僻裂而出,则皆渗入肠胃而泄矣。世俗每见下血,率以肠风名之,不知风乃 
六淫中之一耳。或风有从肠胃经脉而入客者,或肝经风木之邪内乘于肠胃者,则可 
谓之肠风。若其他不因风邪而肠胃受火热二淫,与寒燥湿怫郁其气,及饮食用力过 
度,伤其阴络之血者,亦谓之肠风可乎。许学士谓下清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 
色黯者,脏毒也。肛门射如血线者,脉痔也。然肠风挟湿者,亦下如豆汁及紫黑瘀 
血,不必尽鲜,正当以久暂为别耳。然要之皆俗名也。世医编书者,或以泻血为肠 
风,或分泻血与肠风脏毒为二门,皆非也。先血而后便,此近血也。由手阳明随经 
下行,渗入大肠,传于广肠而下者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先便而后血,此远血也。 
由足阳明随经入胃,淫溢而下者也。黄土汤主之。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 
血色不鲜,或紫黑,或如豆汁,黄连汤主之。下血腹中痛,谓之热毒下血,血色鲜, 
芍药黄连汤主之。东垣治宿有肠血症,因五月大热吃杏,肠 下血远三四尺,散漫 
如筛,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是阳明、少阳经血证,升麻补胃汤。(湿毒) 
太阴阳明腹痛,大便常溏泄,若不泄,即秘而难见,在后传作湿热毒,下鲜红血, 
腹中微痛,胁下急缩,脉缓而洪弦,中指下得之,按之空虚,和中益胃汤。(湿热)肠 
下血,另作一派,其血HT 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下,腹中大作痛,乃阳明 
气冲热毒所作也。升阳除湿和血汤。(湿热)肠 下血,红或深紫黑色,腹中痛, 
腹皮恶寒,右三部脉,中指下得之俱弦,按之无力,关脉甚紧,肌表阳明分凉,腹 
皮热,而喜热物熨之,内寒明矣,益智和中汤。(挟寒)夫肠 者,为水谷与血另作 
一派,如HT 桶涌出也。夏湿热太甚,正当客气盛而主气弱,故肠 之病甚也。以凉 
血地黄汤主之,黄柏、知母炒各一钱,青皮炒、槐子炒、当归、熟地各五分,水一 
盏,煎七分,温服。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前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半钱, 
稍热于食前空心服。如里急后重又不去者,当下之。如腹中动摇有水声,而小便不 
调者,停饮也。诊是何脏,以去水饮药泻之,假令脉洪大,用泻火利小便之类是也。 
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可用淡渗之药止之,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与七味白术 
散补之。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或 
无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躁,当以黄 一两,当归二钱, 咀,水 
煎服。如大便秘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 
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及郁结不通,以升阳除湿防风汤,升其阳则阴气自降矣。《素 
问》云∶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骆龙吉云∶结阴之病,阴气内 
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也,其脉虚涩者是也。因血结不行故 
下,古方有结阴丹。罗谦甫治因强饮酸酒得腹痛,次传泄泻,十余日便后见血,或 
红或紫,肠鸣腹痛,服凉药如故,仍不欲食,食则呕酸,心下痞,恶冷物,口干烦 
躁,不得安卧,其脉弦细而微迟,手足稍冷,以平胃地榆汤,温中散寒,除湿和胃, 
数服病减大半,又灸中脘二七壮,引胃气上升,次灸气海百壮,生发元气。灸则强 
食生肉,又以还少丹服之,至春再灸三里二七壮,温脾壮胃生发元气,次服芳香之 
剂,慎言语节饮食而愈。八物汤去生地黄、甘草,加官桂,名胃风汤,治风冷乘虚 
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盖亦结阴之类也。为阴气内结,故去甘寒而加辛热,结者散之也。洁古云∶如下血, 
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若血瘀色紫者,陈血也,加熟地黄。若血 
鲜色红者,新血也,加生地黄。若寒热者,加柴胡。若肌热者,加地骨皮。此证乃 
甲欺戊也,风在胃口中焦,湿泄不止,湿既去尽而反生燥,庚欺甲也。本无金气, 
以甲胜戊亏,庚为母复 也。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是反制胜己之化也。若脉洪实 
痛甚者,加酒浸大黄。戴复庵以色鲜为热,色瘀为寒。热血,连蒲散,寒血,理物 
汤。血色鲜红者,多因内蕴热毒,毒瓦斯入肠胃,或因饮酒过多,及啖糟脏炙爆,引 
血入大肠,故泻鲜血,宜连蒲散吞黄连阿胶丸,及香连丸,或一味黄连煎饮。大泻 
不止者,四物汤加黄连、槐花,仍取血见愁草少许,生姜捣取汁和米饮服。于血见愁 
草中,加入侧柏叶、与生姜同捣汁尤好。有暑毒入肠胃下血者,一味黄连煎汤饮。 
肠风下血,以香附末加百草霜,米饮调服。加入麝香少许,其应尤捷。冷气入客肠 
胃下瘀血,理中汤不效,宜黑神散米饮调下,或用胶艾汤加米汤煎,吞震灵丹。 
扑内损,恶血入肠胃,下出浊物如瘀血者,宜黑神散加老黄茄为末酒调。酒积下血 
不止,粪后见,用神面一两半,白酒药二丸,同为末,清水调捏作饼子,慢火上炙 
黄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亦治泄泻。海藏治梅师大醉,醒发渴,饮水及冰 
茶后,病便鲜红,先与吴茱萸丸,翌日又与平胃、五苓各半散三大服,血止复自利, 
又与神应丸四服,自利乃止。或问何不用黄连之类以解毒,曰若用寒药,其疾大变, 
难治。寒饮内伤,复用寒药,非其治也。况血为寒所凝,入大肠间而便下血,温之 
乃行,所以得热则自止。唐生病因饮酪水及食生物,下利紫黑血十余行,脾胃受寒 
湿毒,与六神平胃散半两,加白术三钱,以利腰脐间血,一服愈。《撄宁生卮言》云∶ 
肠风则足阳明积热久而为风,风有以动之也。脏毒则足太阴积热久而生湿,从而下 
流也。风则阳受之,湿则阴受之。戴氏《要诀》云∶脏毒者,蕴积毒瓦斯久而始见; 
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三因方》五痔、脏毒、肠风之辩甚详,脏毒、肠风之 
血出于肠脏间,五痔之血出于肛门蚀孔处,治各不同。(无择翁乌连汤,治脉痔,外无形而所下血 
一线如箭,或点滴不能已,此由脉窍中来也,详见痔门。)肠风、脏毒不拘粪前粪后,并宜 
米饮汤调枳壳散,下酒煮黄连丸,或枳壳散下乌梅丸。此乃因登厕粪中有血,却与泻血不同,或 
用小乌沉汤和黑神散,米饮调下。血色清鲜者,以瓦松烧灰研细,米饮调服,宜减 
桂五苓散加茅花半钱,吞荆梅花丸,仍以侧柏叶同姜捣烂,冷水解下,侵些米饮佳。 
如血色淡浊者,胃风汤吞蒜连丸,或乌荆丸,或棕灰散,仍以米饮调香附末,或三 
灰散。肠风,腹中有痛,下清血,先当解散肠胃风邪,甚者肛门肿疼,败毒散加槐 
角、荆芥,或槐花汤、枳壳散。脏毒腹内略疼,浊血兼花红脓并下,或肛门肿胀, 
或大肠头突出,大便难通,先以拔毒疏利之剂,追出恶血脓水,然后以内托并凉血 
祛风量用,人虚兼以参、 、苓、术助养胃气。诸般肠风脏毒,并宜生银杏四十九 
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两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下血久, 
面色痿黄,渐成虚惫,下元衰弱,宜黄 四君子汤下断红丸,或十全大补汤,或黄 
饮。 
x【中蛊脏腑败坏下血】x如鸡肝,如烂肉,其证唾水沉,心腹绞痛者是也。治之 
方,马蔺根末,水服方寸匕,随吐则出。白 荷叶,密安病患席下,勿令病患知 
觉,自呼蛊主姓名。蚯蚓十四枚,以苦酒三升渍之,服其汁。 毛烧末,水服方寸 
匕。(吐毒) 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吐或用苦酒一升,煮瓠令消,服之。 
x【诊】x肾脉小搏沉为肠 下血,血温身热者死。淫而夺精,身热色夭然,及酒 
后下血,血笃重是逆也。心肝 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 ,其 
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身热则死,身寒则生。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脉沉小留 
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腹胀便血,脉大时绝,是逆也,如此者不及一时而死 
矣。胃移热于脾,传为虚,肠 ,死不治。脾脉外鼓,沉为肠 ,久自已。肝脉小 
缓为肠 ,易治。 

第三册诸血门
蓄血
属性: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而医书分门 
类,症有七气而无蓄血,予故增着之。衄血,蓄血上焦。心下手不可近,蓄血中焦。 
脐腹小肿大痛,蓄血下焦。三焦蓄血,脉俱在左手中。蓄血上焦,活人犀角地 
黄汤。蓄血中焦,仲景桃仁承气汤。蓄血下焦,仲景抵当汤、韩氏地黄汤、生漆汤。 
海藏云∶蓄血可用仲景抵当汤、丸,恐庸医不知药性,用之太过,有不止、损血之 
候,老弱虚人之禁也。故立生地黄汤,虻虫、水蛭、大黄、桃仁,内加生地黄、 
干漆、生藕、蓝叶之辈也。又云生漆汤一方,亦恐抵当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