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敢也。三曰胃。经云∶胃为恐是也。四曰心。经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 
者是也。运气善恐,皆属肝木虚。经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病摇动注恐是也。针灸 
善恐有三∶其一取肾。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病,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虚则补 
之,寒则留之是也。其二取肝。经云∶肝虚则目KT 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 
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是也。其三取胆。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 
捕之,取阳陵泉。又云∶善呕,呕有苦,善太息,心中 ,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 
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 
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是也。丹溪 
治周本心,年六十,形气俱实,因大恐,正月间染病,心不自安,如人将捕之状,夜卧亦不安,两耳 
后亦见火光炎上,食饮虽进而不知味,口干而不欲食,以人参、白术、当归身为君,陈皮为佐, 
加盐炒黄柏,炙玄参各少许煎服自愈,月余而安。经云∶恐伤肾,此用盐炒黄柏、炙玄参,引参、归 
等药入补肾足少阴络也。《本事方》人参散、茯神散、补胆防风汤,皆治胆虚之剂。 

第五册神志门
健忘
属性: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气虚,虚则荣卫留 
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血并于下,气并于上, 
乱而喜忘。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纪,其病昏惑悲忘。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善忘。太阳 
之复,甚则入心,善忘善悲。 
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明,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心之明者,无有限量,虽 
千百世已往之事,一过目则终身记而不忘,岂得忘其目前者乎。心之昏者,精神既短,则目前不待于 
伤心,而不能追忆其事矣。刘河间谓水清明而火昏浊,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禀质使之然也。设 
禀质清浊混者,则不耐于事物之扰,扰则失其灵而健忘也。盖气与血,人之神也。经曰∶静则神藏, 
躁则消亡。静乃水之体,躁乃火之用。故性静则心存乎中,情动则心忘于外,动不已则忘亦不已,忘 
不已则存乎中者几希,存乎中者几希则语后便忘,不俟终日已。所以世人多忘者,役役扰扰,纷纭交 
错,当事于一生,其气血之阴者将竭,必禀质在中人以上,清明有所守,不为事物所乱者,百难一人 
也。由是言之,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功,不若平其心,易其气,养其在己而已。若夫痰之健忘者,乃一 
时之病。然病忘之邪,非独痰也。凡是心有所寄,与诸火热伤乱其心者,皆得健忘。如《灵枢》谓盛 
怒伤志,志伤善忘。《内经》谓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夫如是,岂可不各从所由而为治耶。 
思虑过度,病在心脾,宜归脾汤,有痰加竹沥。有因精神短少者,人参养荣汤、小定志丸、宁志膏。 
有因痰迷心窍者,导痰汤下寿星丸,或加味茯苓汤。 
上虚下盛,于补心药中加升举之剂。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志不定,事多健忘,宜朱雀丸。《千金》 
孔子大圣枕中方,龟甲、龙骨、远志、菖蒲四味,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常令人大聪明。 
治多忘方,菖蒲一分,茯苓、茯神、人参各五分,远志七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效。 
《圣惠方》菖蒲、远志各一分,捣为细末。戊子日服方寸匕,开心不忘。《肘后方》治人心孔 塞, 
多忘喜误,丁酉日密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为末服之,勿令人知。本草∶商陆花主人心 塞,多 
忘喜误,取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水服方寸匕,卧思念所欲事,即于眼中自见。 

第五册杂门
汗总论
属性:《素问》云∶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又云∶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凡眠熟而汗出,醒则倏收者,曰盗汗,亦曰寝汗。不分 
寤寐,不由发表而自然汗出者,曰自汗。若劳役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伤寒脉紧,麻黄、葱、豉发之, 
汗出于卫。伤寒脉缓,白术、桂枝止之,汗出于荣。往来寒热,眩,柴胡、连翘和之,汗出于少阳。 
体若燔炭,地骨皮、秦艽解之,汗出于三焦。厥而抑郁,柴胡、麻黄发之,汗出于血。热聚于胃,大 
黄、芒硝下之,汗出于足阳明。阴毒大汗,附子、干姜温之,汗出于三阳。 

第五册杂门
自汗
属性:心之所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 
故阴阳虚必腠理发热自汗,此固阴阳偏胜而致。又有伤风、中暑、病湿,兼以惊怖、房室、劳极,则 
历节、肠痈、痰饮、产蓐等证,亦能令人自汗。仲景谓肉极则自津脱,腠理开,汗大出。巢氏云∶虚 
劳病,若阳气偏虚,则津发泄为汗。又云∶心脏热则腠理开,腠理开则汗出。诸家言汗出之义, 
大约如此。 
尝因是而究之,汗者、津之泄也,津与气同类,气之所至,津即有之,以故知《内经》之言心为汗者, 
大矣哉。盖心是主阳之脏,阳乃火也,气也。故五脏六腑表里之阳,皆心脏主之,以行其变化。是故 
津者,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亦随其火扰所在之处泄出为汗,其汗尽由心出也。不然,何《内经》 
言风、言劳动、言阳阴相争者,其汗各由其所在脏腑而出之乎。然五脏六腑,又必以十二经脉、荣卫 
为要,因经脉是司其出入行气之隧道。荣行脉中以滋阴血,卫行脉外以固阳气,阳气固则腠理肥,玄 
腑密,而脏腑经脉荣卫通贯若一。内之脏腑与表之经脉离居,则两者出入之机皆废,于是邪在于内则 
玄府不密,而汗从腑脏出,邪在表则腠理不固,而汗从经脉出,所以自汗之由,不可胜计。至若脏腑 
之阴拒格卫气浮散于外,无所根据从,或胃气虚衰,水谷气脱散者,或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荣卫而津脱者, 
如是自汗,虽病重而尚有可治,独三阳之绝汗出者,则不可治矣。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当归六 
黄汤加地骨皮。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黄 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 附汤。滑伯仁治一妇,暑月 
身冷自汗,口干烦躁欲卧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豁然虚散。 
曰∶《素问》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为阴盛格阳。得之饮食生冷,坐卧当风,以真 
武汤冷冻饮料之,一进汗止,再进躁去,三进全安。阴阳俱虚,热不甚,寒不甚,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脉证无热者,亦用桂枝,脉证有热者,亦用黄 。或身温如常而汗出冷者,或身体冷而汗亦冷, 
别无他病,并属本证。戴复庵用黄 建中汤,加浮麦少许煎,黄 六一汤,或玉屏风散。平人气象论 
云∶尺涩脉滑,谓之多汗。王注∶谓尺肤涩而尺脉滑也。肤涩者,荣血内涸。又《针经》云∶腠理发 
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按此二经论自汗多而血涸津脱者,东垣周卫 
汤,虽曰治湿胜自汗,内有血药,实润剂也,可以治此。湿胜自汗,以东垣法治之。东垣曰∶西南坤 
土也,在人则为脾胃。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湿主淋淫,骤注者湿胜也。阴滋其湿,为露为雨, 
此阴寒隔热火也。隔者解也,阴湿寒下行,地之气也。仲景云∶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重虚则 
表阳虚极矣,甚为寒中。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若中水也。相家有言,土音如居深瓮里,言其壅也、 
远也、不出也,其为湿也审矣。又知此二者,亦为阴寒。《内经》云∶气虚则外 
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者,表虚无阳不任外寒,终传为寒中者,多成痹寒 
矣。夫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之可见者也。治张芸夫, 
四月天寒,阴雨寒湿相杂,因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浓 
衣,心胸闷躁,时躁热,头目昏愦,壅塞食少减,此乃胃外阴火炽甚,与夫雨之湿气挟热,两气相合, 
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以风药去其湿,以甘药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主之。 
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气降痰汤,痰去则汗自止。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可用 
凉膈散。有气不顺而自汗不止,须理气使荣卫调和,小建中汤加木香。《素问》帝曰∶有病身热解惰, 
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饮。(麋衔,一名薇衔,俗名吴风草。)又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裳濡,口干善渴,不能 
劳事。河间以白术散主之,此即酒风也。凡五脏风皆自汗恶风。因饮食汗出日久, 
心中虚风虚邪,令人半身不遂,见偏风痿痹之病,先除其汗, 悍之气,按而收之,安胃汤。有病后 
多汗,服正元散诸重剂不愈,唯八珍散宜之。有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 
心,宜养心血。用 猪心一个,破开,带血入人参、当归二两缝之,煮熟去药,止吃猪心,仍以艾汤 
调茯苓末服之。若服药汗仍出者,有热,牡蛎散。无热,小建中汤加熟附子一钱,不去皮,或正元散, 
仍以温粉扑之。大汗不止,宜于诸药中入 牡蛎粉二钱半,并吞朱砂丹,或茸朱丹。常自汗出,经年 
累月者,多用黑锡丹。久病及大病新愈汗出者,亦可用此。若不宜热补,须交济其阴阳自愈,当以灵 
砂丹主之。凡此皆为无他病而独汗出者设,非谓有兼病者也。若服诸药欲止汗固表而并无效验,药愈 
涩而汗愈不收止,可理心血。盖汗乃心之液,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宜大补黄 汤加酸枣 
仁。有微热者,更加石斛,兼下灵砂丹。汗出如胶之粘,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难治。 
x【诊】x肺脉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肺脉缓甚为多汗。 
x【头汗】x阴阳俱虚,枯燥,头汗,亡津液也。热入血室,头汗。伤湿额上汗,因下之。微 
喘者死。胃上热熏,额汗。发黄头汗,小便不利而渴,此瘀血在里也。心下懊 ,头汗。伤寒结胸, 
无大热,以水结在胸胁间,头汗。往来寒热,头汗。海藏云∶头汗出,剂颈而还,血证也。额上偏多, 
何谓也?曰∶首者六阳之所会也,故热熏蒸而汗出也。额上偏多以部分,左颊属肝,上颊属肺,鼻属 
中州,颐属肾,额属心。三焦之火涸其肾水,沟渠之余迫而上入于心之分,故发为头汗,而额上偏多 
者,属心之部,而为血证也。饮酒、饮食头汗出者,亦血证也。至于杂证,相火迫肾水上行,入于心 
为盗汗,或自汗,传而为头汗出者,或心下痞者,俱同血证例治之。无问伤寒、杂病、酒积,下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