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治验回忆录(赵守真)-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现细微,汗淋漓未休,此由峻发之后,卫气不固,津液大伤,肾气亏竭而小便
难,血不营筋而肢拘急,阳虚则水气泛逆,冲激于上,故振振而眩仆,是纯一阳
虚之眞武汤证,为水逆之重者。若不如是辨认,泛用漏汗之桂枝附子汤,虽能回
阳而不鎭水;如用苓桂术甘汤,虽能鎭水而不回阳,皆属本证前阶段轻者浅者言
之,至阳虚水逆之本证,则以眞武汤为适合,且应大其量以进:
附子五钱白术白芍各四钱茯苓八钱生姜五钱并用五倍子研末
醋拌成饼敷贴脐孔,布条捆扎,又用温粉扑身。
连进二剂,汗渐止,再三剂,不特汗全收,即眩晕拘急尿难诸候,亦均消失。
后用归芍六君子汤加补骨脂、巴戟、干姜调理培补。
64.阴虚盗汗
刘永棠,男,46 岁。身瘦长,性褊急,平日好胜之心甚盛,稍一拂意,即
怒不可遏,盖其肝气之逆,火气之旺,由斯可见。因是无形中眞阴内损,阳气越
发,口燥心烦,夜不能寐等诸证,相继而生。又去冬未能藏精,今春复发温病,
身热不恶寒,汗多口渴,证属阴虚内热,治应清解生津,无如前服辛燥表药,重
伤阴津,后虽多方获愈,但亏损过甚,眞元不易恢复,故不久又夜间潮热,心烦
难寐,寐则盗汗,以是阴虚益甚。医用知柏地黄汤、当归六黄汤等滋阴药,虽烦
热得解,而盗汗始终存在,热久伤阴,骨瘦如柴,精神萎顿,每况愈下。遂远道
迎余,切脉细数无力,夜虽得睡,而梦多盗汗,舌燥少津,尿短便结,呈现阴虚
津枯之象,为一盗汗大证,故服前药不效。理应甘凉大补以固其本,本复则盗汗
自止,又不可急于求功。当处以加减复脉汤、增液汤合剂加浮麦、首乌、乌梅、
山药等甘凉养阴,剂量重,日二帖,一星期盗汗微减,脉象略有力,口仍干燥,
阴津尚未复,再宗前意改处大小定风珠合剂煎服,一日二帖,早晚开水吞送六味
地黄丸,进一步滋阴补肾,服至汗止津复为度,六十帖而病始已,体气渐健。阴
虚难复,自古已然,观此而益信。
65.感后房劳
刘祖舜,江华码市人。先伤于风,又不戒房室,未几日,身发壮热,汗出,
口干燥,烦躁妄言,腹以下灼热不可耐,小便赤疼,曾服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多
剂,热未稍减,时已半月矣。诊脉数大无力,壮热炙手,阅所服方,皆属清肺胃
之药,于证不恰。本证乃由风邪乘肾气之虚而客下焦,正如《素问?评热病论》
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惟其病久风郁化热,燔灼肾阴,故少腹之热特甚;
上中二焦无热,津液尚未大损,故口不渴;热入伤阴,血分亦虚,故脉大而无力。
盖其热乃由阴虚而发,即《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之理。原非实热,不
宜苦寒折之,而以甘凉滋阴清热为宜。当如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拟以大补阴丸(改汤):
地黄一两知母三钱黄柏二钱酥龟板两半加玄参五钱麦冬益元散
各三钱煎汤温服。
三剂热度减轻,人渐安适,小便由赤转黄,且不疼,药中病机,毋庸更张。
又服原方五剂,证候消失,安睡神宁,饮食略进。惟阴分大虚,神气困顿,再踵
前意改服玄麦地黄汤加枸杞、石斛、首乌、滑石等滋阴补肾药,调养百日而复。
66.咳血
何湘元素有痨病,咳嗽吐血,连年未已。其子绍川,初感风寒作咳,未经疏
解,即服滋阴清热药,咳更剧,辟辟中仅有些须痰出,久致杂有鲜血,又以为肺
热也。进紫菀汤止血润肺,病未少减,驯至神疲肌削,潮热盗汗,渐入虚劳之门。
自认是乃父遗传,无可奈何。伊春月客于外祖家,邂逅(xiè hòu)晤余,恳为诊
治。切脉浮而细数,咳逆气短、潮热寝汗等劳证毕具。溯其始源,乃知先日风寒
未解,内闭成热,虚火上炎,肺金受损,眞阴内亏,火动其血,血随火升,故咳
嗽咯血之证起。虽为火热内扰,而前感未清,可自其咳则清涕出与脉浮二者知之。
但肺热当清,陈寒宜祛,法当全面兼顾,选用千金麦门冬汤。以麻黄、生姜宣肺
祛寒,紫菀、半夏、五味鎭咳敛肺,麦冬、桑皮、桔梗、竹茹清热祛痰,甘草调
协其中,是一方而扼其要也。药后咳汗均减,夜得少卧,它证则如故。嘱再服前
方二剂,汗与潮热俱无,痰少血止,脉不浮而细数,是风邪已去而肺热未清。况
咳久肺伤,阴津亦亏,改投滋阴清肺之百合固金汤:
生地熟地各三钱玄参五钱川贝桔梗麦冬芍药当归各三钱
甘草二钱加内金、谷芽以和胃气。
四剂而后,各证皆除,惟人尚虚弱,食纳未健,宜进补脾益气之药,处以参
苓白术散:
党参四钱莲肉山药苡米白术扁豆各三钱陈皮钱半茯苓二
钱甘草砂仁桔梗各一钱水煎服,早晚吞服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
历时月余,食欲增进,而面色丰润、神气奕奕矣。
67.吐血
(一)
农民萧大有,34 岁,住零陵荷叶塘村。某晨忽大吐血,先为瘀黑块状,后
系鲜红新血,时少时多,三整日未断,服药杂治均罔效,病情日形严重,特来迎
治。患者蜷卧于床,血吐犹未少止,面白惨淡无神,四肢厥冷,舌胖润无苔,身
倦不欲动,口渴喜暖饮,亦不多,脉细微欲绝,此阴阳衰微,将见离决之候。检
阅服方,皆苦寒折之,如三黄解毒汤、龙胆泻肝汤之类,是欲止血而过服寒凉之
所造成。现当生死存亡千钧一发,唯有回阳固本之一法,当处以人参四逆汤:
力参五钱(蒸兑) 生附八钱干姜五钱炙草二钱
上方意在回阳救厥温经止血也。半日连服二大剂,夜半阳回,肢微温,血仍
点滴未停,因略为易方:
力参五钱附子三钱黑姜炭(炮透)四钱炙草二钱水煎,冲发炭及
童便服。
上方温以止血,二剂血果止。讵知日晡身发高热,烦躁不安,脉则洪数而软,
乃血气来复,故现此离奇之假象,不应为所眩惑,治宜温平补血,疏当归补血汤
加炮姜。二剂后,热退神宁。不料夜半腹大痛,拒按,大便已数日未行,此由阴
证而转属阳明,然在《伤寒论》中已有调胃承气汤法治,今特小其剂以用之:
大黄三钱(酒制) 芒硝二钱(冲) 甘草二钱
一剂便下痛止,改用益气补血之药,逐渐安平。
(二)
黄相群,性急躁,年虽知命,犹有少年豪气。先年曾患吐血,经三十年未发。
1946 年因境遇不佳,心胸不舒,肝气郁滞,面鲜喜容。昨晨忽大吐,多紫黑瘀
块,半日后尚不时零星而出,自煅发炭钱许,用童便冲服,血寻止。但觉胸膈胀
闷,中有腥气,午后发潮热,牵延半月未治,迄至恶化,始延族兄某诊之,多日
未效,病转增,乃舆来门诊。按脉弦数,舌苔黄厚,胸胁痞满,频有呕意,口苦
不欲食,大便数日一行。盖其性急则肝火旺,郁多则气横逆,血凝气滞,故胸胁
满;久结之血,突然溃溢,故吐多瘀块。夫气为血帅,血资气行,血不行则必调
气以行之。《医学入门》有云:“气血者,同出而异名也,气行则行,气止则止。
《证治汇补》亦谓:“治血必先调气,气顺则血自行。”由此可知气血关联密切,
血依气行,气恃血运,调肝则气顺,清热则瘀行,瘀行则病已,乃治血不二法门。
患者血虽不吐,而胸满气腥,为瘀滞明征,午后潮热,系血分热象,此为诊断上
之正确依据。处以大柴胡汤开郁清热,加花蕊石(煅研冲服)消瘀,降香调气。
首服二剂无异状,三剂便血数次,间有瘀块,潮热始退,胸膈舒,口中腥气减。
此宜解郁和肝清理余热,改投丹栀逍遥散加茜草、丹参,再五剂诸证渐平。后用
滋血开胃药调养康复。
68.鼻衄
朱妇,毛家洞人。夙有鼻衄证。今春以频食辛燥,热气内逼,昨日发衄尤剧,
日夜不少停,如此三日夜,面白如纸,肢倦神困,头晕不能起床,服药、吹药、
针灸、外治等皆罔效。彼夫以道远来询方,据述衄尚淋漓未止,不过较前为少,
神气犹好,面色晄白,舌尖紫红,苔黄而腻,食纳欠佳,小便黄短,大便如常。
审为血热妄行,络伤清道,经血走而不守,随气而行,火性急速,故循经而直犯
上窍,血出于鼻。患者伤于燥热,血出已多,阴分亏损,法宜补阴抑阳,热清气
降,则血归经,宜甘寒存阴之品。药为:
茅花(茅根亦可)一两生地六钱当归三钱白芍焦栀香附各
三钱木通炒荆芥各二钱辛夷钱半
此刘清臣《医学集成》之验方也。服三剂鼻衄止。后曾用是方治他人,皆有
奇效。
69.尿血
廖妇,尿血十余年,乃尿与血并出,血多则腹胀减,然尿血无间日,医治以
来,未曾少愈,亦未特别加剧,故时治时不治焉。昨日来诊,脉细数,尿血或痛
或不痛,月经常先期,色黯而少,一二日即净,饮食佳,心烦多梦,夜不安眠,
当时认为病人必血虚,经少而黑必瘀积,治用补血行瘀之剂,如生化汤、四物汤
加桃仁、红花,补多于攻,而血下反多,又以为攻逐所致,瘀尽或血可止,岂知
不然,半月淋漓不已,始知其药之非,因细研诘。乃云:“先年曾患梅毒,丹熏
虽愈,后多白带,粘汁腥味,从未少间。”从知为湿毒潴留,气血瘀滞,法应清
利以养血,不宜攻逐而伤阴,疏用猪苓汤清热渗湿,止血滋阴,信可奏效,却又
不然。经一再潜思,始恍然悟,猪苓汤清热而不解毒,止血而不行瘀,治非其道,
宜乎不效。为今之计,则勿鳃鳃以虚为虑,宜专力清热利湿解毒行瘀,齐头并进,
作正本清源之筹,遂处八正散加土茯苓、银花、牛膝、茜草等味。连进五剂,先
则尿血加多,杂下血点粘液,后则逐渐减少,十剂尿血全止,小便清利,白带亦
无,夜间已能安卧。复进滋血解毒健胃之药二十余剂,食进体健,遂告全愈。
70.肠痈
郭三太,男,50 岁。少腹硬痛,大便不正常,小便点滴难通,服药针灸皆不
验。日用导尿法,痛得缓解,数月来病终未除。一日,走来商谈,并谓:“平日
饮食如常,少腹胀痛,近日稍缓,手不可按,小便始终不通,但尿时茎中不痛,
尿清白,大便二日一次,却不畅,”切脉沉数,舌苔微黄,胸胃间亦无痞满感觉。
窃自上证论之,如属肾不化气,则前服滋肾调气药当有效;如属膀胱蓄热,则尿
应黄或疼;如属膀胱瘀结,虽与少腹痛类似而无狂状。如此,殊非前阴证也。又
其少腹痛处有微热,大便多不畅,或由肠间痈肿,撑塞尿液下引之路,故小便难
出而少腹胀痛。脉沉数则为下焦有热之征,且难食,胸胃不痞胀,足证中上焦之
无病而病在下焦,不在膀胱而在直肠之间,似为可信。因处仙方活命饮(银花、
防风、白芷、归尾、陈皮、草节、贝母、花粉、乳香、没药、山甲、皂刺),加
大黄。二剂痛稍减,小腹甚热,再三剂始得溏便一次,小便尚不通畅。嫌其药力
过薄,竟以肠痈之法治之,疏金匮大黄牡丹皮散(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
芒硝),加红藤、银花、连翘、贝母、桔梗、南香、木通之属,浓煎顿服。每日
二大剂,后下脓血甚多,小便可点滴自出,不痛不黄,知为证属肠痈,药服五日,
效出意外。更于前方大其剂量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