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7-症因脉治-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身不遂之因】起居不慎,卫气不固,风邪入于经络,邪踞不散,气血阻绝,则半 
身为之废矣。 
【半身不遂之脉】或病左,左手无脉。病右,右手无脉。或病左,左脉反大。病右, 
右脉反大。 
【半身不遂之治】脉洪大者,宜祛邪涤热,大秦艽汤。外邪抑遏,脉伏不出者,加减 
续命 
汤,散其表邪;痰火壅闭经络,脉伏不出者,三化汤、导痰汤,清其壅滞,则脉出而手足自 
如。 
x大秦艽汤x 
x加减续命汤x 
x三化汤x 以上三方。见前中风。 
x导痰汤x 
南星 半夏 枳实 甘草 橘红 

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半身不遂
属性:【半身不遂之症】或一手一指,先见麻木,一年半载,渐渐不能举动,此病起 
火内作,忽尔僵仆,少顷即苏,半身不能举动,此病因于火而急者。二者皆无表邪形象,故 
曰内伤半身不遂也。 
【半身不遂之因】或气凝血滞,脉痹不行;或胃热生痰,流入经隧,踞绝道路, 
气血不得往还;或浩饮所伤,酒湿成瘫,则半身不遂之症作矣。 
【半身不遂之脉】沉涩血痹,沉滑结痰,沉数酒湿,脉虚气亏,脉细血少。 
【半身不遂之治】血痹者,活血汤;结痰者,二陈汤加竹沥、生姜;酒湿成瘫者,戒 
酒,服散湿热之药,葛花平胃散,或加栀、连,或栀连二陈汤;若气虚补气,血少补血。 
x活血汤x 
当归 赤芍药 红花 丹皮 川芎 泽泻 郁金 木通 秦艽 
x二陈汤x 见痰饮。 
x葛花平胃散x 
葛花 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有热,加山栀、黄连。栀连二陈汤,即二陈汤加栀、连。 

卷一中风总论
外感四肢不举
属性:【四肢不举之症】身发寒热,内热口渴,二便赤涩,手足俱废,或痛或麻,此外感四 
【四肢不举之因】内气不足,起居不慎,卫外之阳已亏,外邪袭之,则手足废而不用 
【四肢不举之脉】浮数风热,浮紧寒伤,浮缓风伤,浮滑痰涎。初按不见,邪伏之诊 
【四肢不举之治】脉浮数者,防风通圣散、秦艽汤。脉浮紧者,麻黄续命汤。浮缓者 
,桂枝续命汤。脉弦滑者,胆星汤。左脉浮大,羌防柴胡汤。初按脉沉伏,有表邪者,续命汤 
散邪。久按滑疾,宜宣通壅滞,三化汤下之。 
x防风通圣散x 
x大秦艽汤x 
x麻黄续命汤x 
x三化汤x 
x桂枝续命汤x 
x胆星汤x 以上六方见前。 
x羌防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羌活 防风 

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四肢不举
属性:【四肢不举之症】忽尔倒仆,手足偏枯,外无六经表症,惟内热便闭尿赤,此土太过 
症也。若渐至四肢无力,不偏枯,神清气爽,二便清利,此土不及症也。 
【四肢不举之似因】膏粱积热,土困中 
央,手足本于阳明胃经,土太过则隧道壅塞,四肢不举;手足又禀气于脾土,不及则脾气亏 
【四肢不举之脉】右关实大,或见沉数,土太过也。虚大细缓,或见沉迟,土不及也。 
【四肢不举之治】右脉滑实,土太过,枳实丸消导之。右脉沉数,大便结者,三化汤 
。痰 
尺脉沉迟,真火不足者,八味丸,温补天真。 
x枳实丸x 
陈枳实 浓朴 槟榔 木香 
小便不通,加黄连、木通。 
x三化汤x 见外感中风。 
x导痰汤x 见半身不遂。 
x干葛清胃汤x 即清胃汤加干葛。 
x六君子汤x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x八味丸x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按∶半身不遂与四肢不举,大有分别。四肢不举者,有虚有实;半身不遂,悉作实邪。 
夫一人之身,岂有半边虚而半边不虚者乎?此症当与口眼 斜同看,非外感六淫之邪, 
即内伤痰火死血。今前二条虽有气虚、血虚之说,然不过戒后人不可峻攻其邪,非教人用补 
药也。若外感致病,发热恶寒,此风寒也,当用羌独败毒散,辛散表邪。若发热、多汗、口 
渴,此风热也,当用加减防风汤。若口角流涎,胸前呕恶,此内伤痰火也,宜导痰汤,加干 
葛,多冲竹沥。胃家无滞者,加栀连;有滞者,合家秘保和散。大便结者,指迷丸,加玄明 
粉。若死血凝结,夜间作痛者,活血汤加桃仁。血中伏火,睡中盗汗者,兼用当归大黄汤。 
若四肢不举,方书以二便阻涩,为诸窍壅滞,四肢或冷或麻木,全然不能举动者,土太过实 
症也,用三化汤等,削平土浓。若二便滑利,诸窍通滑,手足但觉乏力,别无痛苦麻木,原 
能略略举动者,此上不及虚症也。当补气血。夫四肢不举,有气血诸经之别,今独言土者, 
以手足为阳明胃土所主,四肢禀命于脾胃,举土而言,则可类推。 

卷一中风总论
外感口眼斜
属性:【口眼 斜之症】头痛目疼,身发寒热,目筋缩短,软戾拘急。此外感口眼 斜 
【口眼 斜之因】当风露卧,胃冷冲寒;肝主筋脉,风中肝木,则眼目拘缩;阳明主 
肌肉,风中肌表,则口欠唇歪。 
【口眼 斜之脉】左关弦紧,风中肝胆。右关弦长,风中阳明。浮数滑大,邪伤于 
气。沉弦细数,邪伤于血。 
【口眼 斜之治】风中肝胆,羌防四物汤。风中阳明,防风干葛汤。左 ,用羌防四 
物汤 
x羌防四物汤x 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 斜之症。 
羌活 防风 当归 生地 川芎 白芍药 
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 
x防风干葛汤x 治风中于右,邪入阳明,口眼 斜之症。 
防风 荆芥 干葛 升麻 广皮 甘草 白芷 
身痛加秦艽、钩藤。 

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口眼斜
属性:【口眼 斜之症】外无六经形症,忽尔眼欠口 ,此内伤口眼 斜之症也。 
【口眼 斜之因】金燥木枯,则肝血不足,筋急牵引,燥金太过,则子合母虚,阳明 
,亦必短缩,膏粱酒湿,湿热不攘,则脾火不运,筋脉软短,肌肉不仁,口眼 斜之症作矣。 
【口眼 斜之脉】左关弦数,肝胆有邪;右关洪长,肠胃有热。左脉微涩,肝血不足 
【口眼 斜之治】左关弦数者,当归钩藤汤。右关脉弦数者,栀连平胃散。加干葛、 
木瓜、秦艽。膏粱积热者,干葛清胃汤。肝血不足,补肝散。脾气虚者,四君子汤。 
x当归钩藤汤x 
当归 钩藤 秦艽 丹皮 防风 青皮 黄芩 柴胡 甘草 
x栀连平胃散x 
山栀 川黄连 熟苍术 浓朴 广皮 甘草 葛根 木瓜 秦艽 
x干葛清胃汤x 
升麻 川黄连 山栀 丹皮 生地 甘草 干葛 
x四君子汤x 见前内伤中风。 
x补肝散x 
归身 白芍药 川芎 生地 羌活 防风 
阳明之脉,夹口环唇,入目络鼻。故口眼 斜,阳明主多,此系实邪之症,即同半身不 
遂,但当去其病邪,用不得温补堵塞。前条虽有血虚、气虚,而立补方,亦不过预防其本 
元耳,以内有痰涎积热,每多口眼 斜,故凡流涎口角,而 斜口眼者,悉以胃热主治,而 
用清胃汤、防风干葛汤;舌音不清 斜者,皆主心胃有热,而用转舌膏;大便硬为大肠燥火 
,而用四顺饮;即或泻或结,亦是大肠湿热,用川连枳壳汤;小便赤涩不利,为小肠燥火, 
即或数数欲小便者,亦为小肠湿火,用导赤各半汤;二便皆涩,八正散。大凡治病,当察何 
经主病,何经兼见;上观唇口眼鼻,则知上焦虚实寒热;下观二便通涩,即知下焦之虚实寒 

卷一中风总论
外感口噤不语
属性:【口噤不语之症】面色多赤,身体壮热,牙关紧闭,昏冒不知,口干唇焦,二便赤涩 
,此外感不语之症也。 
【口噤不语之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经络不通,发热自盛,热极生痰,上熏心肺 
,神识昏迷,则不语之症作矣。 
【口噤不语之脉】右脉滑数,肠胃有热。左关浮大,表邪未解。右脉滑实,痰凝气滞 
。左脉浮紧,寒邪闭结。左脉沉数,心肝有热。 
【口噤不语之治】表未解者,防风通圣散减白术;表解里热者,清心丸、凉膈散、转 
;宜下者,三化汤下之;有痰,涤痰汤;寒邪闭结者,温中散;心肝有热,龙胆泻肝汤;若 
初起痰食凝结上焦,先用吐法极妙。 
x防风通圣散x 见前。 
x清心丸x 治热痰迷心窍。 
黄连 麦冬 黄芩 龙脑 薄荷 胆星 
x凉膈散x 治热壅口噤。 
山栀 连翘 薄荷 黄芩 甘草 大黄 桔梗 芒硝 
x转舌膏x 治舌音不清,语言不出。 
连翘 石菖蒲 山栀 黄芩 桔梗 防风 犀角 玄明粉 甘草 柿霜 酒大黄 
x三化汤x 见前 
x涤痰汤x 治痰迷心窍。 
南星 半夏 枳实 石菖蒲 竹茹 橘红 甘草 白茯神 
x温中散x 
浓朴 广皮 半夏 甘草 炮姜 
x龙胆泻肝汤x 见舌音不清。 

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口噤不语
属性:【口噤不语之症】或发热,或不发热,喉中痰声,语言不出,手足或冷或热,大便或 
秘或溏,此内伤不语之症也。 
【口噤不语之因】或一时感气,填塞胸臆;或食气不化,痰饮胶凝;或形寒饮冷,抑 
遏心胸,阻其心窍;或恼怒伤肝,木火刑金,肺声不出,内伤口噤之症作矣。 
【口噤不语之脉】右关沉滑,气食相凝。或见滑数,内有热结。左关弦大,肝胆有邪 
。左寸钩洪,心经有热。脉见迟弦,苦寒抑遏。 
【口噤不语之治】右脉沉滑,导气枳壳散;右关滑数,栀连二陈汤;左关弦数,龙胆 
汤;左寸钩洪,导赤各半汤,若寒抑遏,大顺饮。此症实邪者多,不足者少。宜用导痰消滞 
汤、胆星汤,开豁痰涎,利其诸窍。 
x枳壳散x 治胸前热结。 
枳壳 桔梗 黄芩 
x栀连二陈汤x 即二陈汤加栀连。 
x龙胆泻肝汤x 见舌音不清条。 
x导赤各半汤x 
黄芩 黄连 犀角 麦冬 滑石 山栀 知母 人参 灯心 白茯神 
x大顺饮x 治口噤不语,脉沉而迟。 
草豆蔻 炮姜 熟附子 广皮 白茯苓 炙甘草 熟半夏 
x导痰消滞汤x 
南星 半夏 枳实 橘红 浓朴 石菖蒲 竹沥 生姜 胆星汤 陈胆星 广橘红 苏 
子石菖蒲 嫩钩藤 
按∶不语之症,皆是邪结上焦,初起服导痰消滞汤,片时用探吐法最好。 

卷一中风总论
外感痰壅
属性:【痰壅之症】身热神昏,声如 睡,喘急不宁,语言不便,此外感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肺胃有热,外束风邪,热无从泄,则为喘为 ,而痰涎壅盛矣。 
【痰壅之脉】脉多浮大,浮紧风寒,浮数风热,沉滑顽痰,洪滑痰热。寸口脉大,肺 
【痰壅之治】风寒者,加减桂枝汤;风热者,加减防风汤;痰热者,栀连二陈汤;顽 
痰者,导痰汤;肺壅痰喘,加减泻白散。 
x加减防风汤x 
防风 荆芥 桔梗 甘草 薄荷 天花粉 半夏 连翘 山栀 黄芩 栝蒌仁 
x加减桂枝汤x 
桂枝 麻黄 杏仁 半夏 生姜 甘草 
x栀连二陈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山栀 川黄连 
x导痰汤x 
南星 半夏 橘红 甘草 枳壳 石菖蒲 
加减泻白散 痰结上焦,先用吐法。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荆芥;寒,加麻黄、桂枝。 

卷一中风总论
内伤痰壅
属性:【痰壅之症】身无寒热,痰结心胸,上气喘逆,喉中有声。此内伤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或膏粱嗜酒,内热生痰;或饮食过饱,停留作患;或忧思郁结,五志火 
动;或脾气虚损,不能运化,则内伤痰壅之症作矣。 
【痰壅之脉】脉多滑大,滑数积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