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6瑜伽师地论释-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有尋伺等三者。謂有尋有伺等三地。三摩地俱者。謂三摩地。俱名三摩呬多地。非者。謂非三摩地。俱名非三摩呬多地。此就一相。且別地名非盡理說。如是二名。互寬狹故。三摩地名。通定不定。唯在有心。三摩呬多。通有心位。及無心位。唯局在定。如後廣說。如是具三乘者。謂由如是聞等地故。或由如是上諸地故。得具三乘。及有餘依。無餘依地。一一別名。如後廣釋
  論曰。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五者無尋無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無心地。十者聞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聲聞地。十四者獨覺地。十五者菩薩地。十六者有餘依地。十七者無餘依地。如是略說十七。名為瑜伽師地
  釋曰。次廣列名。重答前問。言五識身相應地者。謂眼等根。是眼等識。不共所依。眼等不為餘識依故。又是親依。眼等利鈍。識明昧故。又同時依。必俱有故。非如意等。由是五識用眼等根。標別其名。猶如麥芽。如鼓聲等。故名五識。由所依根有形礙故。又必不離所依身。故猶如身受。故名為身。又復身者。依義體義如六識身六思身等依五識身。建立此地。故名相應如律中說。王相應論。傧鄳摗V^依王俣d言論。此亦如是。雖此地中分別多法。五識為主。是故偏說。又五識身相應心品。總名相應。於此地中。雖明多法。以心心所勝故別說。又相應者。是攝屬義。謂此地中。說五識身所攝屬法。即是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故名相應。地如前說。自後諸地識身相應。隨其所應。亦有通者。略故不說
  言意地者。六七八識。同依意根。略去識身相應三語。故但言意。又實義門。雖有八識。然隨機門。但有六識。六七八識。同第六攝。就所依名。故但言意。所依非色。或離於身。猶如心受。故不言身。相應准前。故略不說。又六七八。雖皆同有心意識義。心法意處識蘊攝故。然意義等。故但言意。皆是思量意根攝故。第八持種。心義偏強。第六普遍了別境界。識義偏強。是故不說心地識地。身及相應。略故不說。地義如前
  何緣五識合立一地。說在最初。餘識立一。說在第二。五識同無當說分別所緣等業。所說事少故合立一。說在最初。意地翻此。故別立一。說在第二。又以五識同依色根。同緣色境。故合立一。餘依無色所緣不定。故別立一。自性依緣麁細次第。故說先後。又以五識同現量攝。故合立一。說在最初。餘識不定。或現或比。或非量攝。故別立一。說在第二。如是二地。自性依緣。助伴作業。合為體故。攝一切法。應知此中。以一切法不離識故。依識起故。識為體故。識最勝故。先依八識。建立二地。如是八識。自性依緣。助伴業等。後當廣說
  有尋有伺等三地者。尋謂尋求。伺謂伺察。或思或慧。於境推求。麁位名尋。即此二種。於境審察。細位名伺。非一剎那二法相應。一類麁細前後異故。今依此二。建立三地有義。此三就二前後相應建立。謂欲界地。及初靜懀А{心心所。前後相續。可有尋伺共相應故。名有尋有伺地。靜懀е虚g。麁心心所。前後相續。定無有尋。唯可與伺共相應故。名無尋唯伺地。第二靜懀АR焉现T地。諸心心所。前後相續。決定不與尋伺相應。名無尋無伺地。若欲界地。及初靜懀Аlo懀е虚g。細心心所。不與尋伺共相應者。及一切色不相應行。諸無為法不與尋伺共相應故。亦皆說名無尋無伺地。故後論言。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一向是有心地。無心睡眠。無心悶絕。無想定。無想生。滅盡定。及無餘依涅槃界。名無心地有義。此三就二離欲分位建立。謂欲界地及初靜懀АVT法假者。於尋及伺。並未離欲。名有尋有伺地。靜懀е虚g。諸法假者。尋已離欲。伺未離欲。名無尋唯伺地。第二靜懀АR焉现T地。諸法假者。於尋及伺。並已離欲。名無尋無伺地。若在下地。並已離欲。亦得說名無尋無伺。故後論言。此中由離尋伺欲故。說名無尋無伺地。不由不現行故。所以者何。未離欲界欲者。由教導作意差別故。於一時間。亦有無尋無伺意現行。已離尋伺欲者。亦有尋伺現行。如出彼定及生彼地。如實義者。此三但就界地建立。謂欲界地及初靜懀АS新o漏諸法。於中尋伺俱可得故。名第一地。靜懀е虚g有漏無漏諸法。於中無尋唯有伺故。名第二地。第二靜懀АR焉现T地。有漏無漏諸法。於中尋伺俱無有故。名第三地。故後論言。此中欲界及初靜懀АH舳ㄈ羯C袑び兴诺亍lo懀е虚g若定若生。名無尋唯伺地。第二靜懀б焉稀I鐭o色界。全名無尋無伺地。無漏有為初靜懀ФāR嗝袑び兴诺亍R缹に盘帯7ň壵嫒鐬榫场H氪硕ü省2挥煞謩e現行故。餘如前說。若就相應。及就離欲。建立三地。攝法不盡。亦大雜亂。雖言有尋有伺等地。唯是有心。此就一門。麁辨地相。於此門中。唯說第二靜懀АR焉蠠o尋無伺地中。無想定。無想生滅盡定。名無心地。餘一切位。名有心地。後有四門。復異建立。如後當說。雖言此中由離尋伺欲故。說名無尋無伺地。然唯說彼第二靜懀б焉现T地。必定已離尋伺地欲。不言已離尋伺欲者。下地諸法。亦得說名無尋無伺。若如是者。未離下地尋伺欲者。上地諸法。亦應說名有尋伺等。如是建立。成大雜亂。是故此三。唯就界地上下建立
  所言三摩呬多地者。謂勝定地。離沈掉等。平等能引。或引平等。或是平等。所引發故。名等引地有義。此名唯攝一切有心諸定。皆能平等引功德故。不通無心。以前頌中言三摩地俱故。三摩地者。是別境中。心數法故。二無心定。不能等引諸功德故。非等引地。若爾何故。等引地說。此等引地。略有四種。謂靜懀А=饷摗5瘸帧5戎痢Q造o懀д摺V^四靜懀АQ越饷撜摺V^八解脫。言等持者。謂空等持。無願等持。無相等持。言等至者。謂五現見等至。八勝處等至。十遍處等至。四無色等至。無想等至。滅盡等至。此無有失。二無心定。是等引果。故與其名。實非等引有義。此名通有心位。及無心位。所有定體。若有心定。平等能引諸功德故。亦引平等根大等故。及離沈掉。戒無悔等。平等方便。所引發故。名為等引。若無心定。雖不能引殊勝功德。而引平等根大等故。是平等定所引發故。亦名等引。若爾何故。前頌中言三摩地俱。此無有失。頌中文略且言彼俱。其實等引非俱。亦是後說等引通無心故。如實義者。等引地名有通有局。有心無心。兩位俱攝。故名為通。後說無想滅盡定。亦是等引地體故。唯在有漏無漏勝定。非欲界等一切散心。故名為局。以後說言唯靜懀У取C纫亍7庆队纭P囊痪承浴S纱说纫o悔歡喜安樂所引。欲界不爾。准此上界。若在散心。亦非等引。同欲界故。由此相對。得作四句。或等持俱。非等引地。謂欲界等。散心位中。三摩地俱。心心所等。或等引地。非等持俱。謂定位中。三摩地體。及無想定。滅盡定位。所有諸法。或等持俱。亦等引地。謂諸靜懀А<爸T無色有心定位。心心所等。除三摩地。或有俱非。謂除上位所有諸法。又三摩地。三摩愕住H涠唷C袑挭M。三摩地名目心數中等持。一法通攝一切。有心位中。心一境性。通定散位。然諸經論。就勝但說空無願等。名三摩地。三摩愕住M恳磺杏行臒o心。諸定位中。所有定體。諸經論中。就勝唯說五現見等相應諸定。名為等至。等引地名。通目一切有心無心。定位功德。故此地中。通攝一切定位功德。由是總故。偏目地名言非三摩呬哆地者。翻上易了。無煩廣釋。如是二地。總攝一切定非定位所有諸法
  所言有心無心地者。略就五門。建立差別。一就地總說門。謂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此四一向是有心地。無尋無伺地中除無想定。并無想生。及滅盡定。所餘一向是有心地。若無想定。并無想生。及滅盡定。是無心地。於此門中。無心睡眠。無心悶絕。亦名有心。有七八故。唯無想定等。心不相應。行與心相摺C麩o心地。二心亂不亂門。謂四倒等。所倒亂心。名無心地。失本性故。三心生不生門。謂若緣具。此心得生。名有心地。若緣不具。彼心不生。名無心地。於此門中。隨此心生。名有心地。彼心不生。名無心地。四分位建立門。謂除六位。名有心地。若無心睡眠位。無心悶絕位。無想定位。無想生位。滅盡定位。及無餘依涅槃界位。名無心地。五就真實義門。謂唯無餘依涅槃界中。諸心皆滅。名無心地。餘位由無諸轉識故。假名無心。由第八識未滅盡故。名有心地。如是二地。諸門差別。進退不定
  聞所成地者。謂從聞所生解文義。慧及慧相應。心心所等。思所成地者。謂從思所生解法相。慧及慧相應。心心所等修所成地者。謂從修所生解理事。慧及慧相應。心心所等聞謂聽聞。即是耳根發生耳識。聞言教故。思謂思懀А<词撬紨蛋l生智慧。思擇法故。修謂修習。即是勝定。發生智慧。修對治故。從此三種。發生三慧及相應法。等名三地體。三慧廣義。如後分別。如是三地。用三慧品。心心所等。及所得果。以為自性。故後論言。修所成地。亦是有餘無餘依地
  聲聞地者。謂佛拢獭B暈樯鲜住膸熡阉B劥私搪暋U罐D修證。永出世間。小行小果。故名聲聞。如是聲聞種性。發心修行得果。一切總說為聲聞地
  獨覺地者。常樂寂靜。不欲雜居。修加行滿。無師友教。自然獨悟。永出世間。中行中果。故名獨覺。或觀待緣。而悟拢R嗝売X。如是獨覺種性。發心修行得果。一切總說為獨覺地。菩薩地者。希求大覺。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願堅猛。長時修證。永出世間。大行大果。故名菩薩。如是菩薩種性。發心修行得果。一切總說為菩薩地。三乘大義。後當廣辨。有餘依地者。謂有餘依涅槃地也。依者即是有漏所依。略有八種。一施設依。謂五取蘊。由依此故。施設假者。名種性等。二攝受依。謂七攝事。即自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僕。朋友。眷屬。三住持依。謂四種食。四流轉依。謂四識住十二緣起五障礙依。謂諸天魔。六苦惱依謂諸欲界。七適悅依。謂諸定樂。八後邊依。謂阿羅漢。相續諸蘊。今全取一最後邊依。除六攝事。流轉。障礙。取餘一分。又此地中。有四寂靜。一苦寂靜。謂當來苦。畢竟不。生二惑寂靜。謂諸煩惱。畢竟不生。三業寂靜。謂不造惡。修習諸善。四捨寂靜。謂六恒住於六根門。不喜不憂。安住上捨。正念正知。阿羅漢等。住無學地。具四寂靜。有少餘依。是故說名有餘依地。此地即是二乘。無學身中。有漏無漏諸法。總為自性如來。雖無真實身心有漏餘依。而有變化似有漏依。故就化相。亦得說名有餘依地。無餘依地者。謂無餘依涅槃地也。一切有漏餘依皆捨。二乘有為無漏亦捨。如來雖有有為無漏。而無一切有漏餘依故。亦說名無餘依地。於此地中。唯有清淨真如所顯甚深功德。離諸分別。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