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渤海高氏通史论-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士廉的八世孙高璩,字莹之,在懿宗时(公元860─874年)也曾出任宰相。高璩的祖父高集为太原少尹、御史中丞,是高重的堂兄。高集生四子:允恭、少逸、元裕、允诚。此中少逸历任侍御史、谏议大夫、侍讲学士、检校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一说为工部尚书)等职。元裕字景圭,本名允中,为进士,历任侍御史、翰林侍讲学士、御史中丞、京兆尹、刑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受封渤海郡公,后被召回京任吏部尚书,于途中去世,享年76,被赠授尚书右仆射之职。高元裕在升任中丞时,文宗为接替侍讲的人选一事犯愁,高元裕保举次兄高少逸继任。兄弟相继任职禁宫,为时人所倾慕。上述高璩便是高元裕之子。高璩也是进士出身,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剑南东川节度使、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去世后追赠司空。(见《新唐书&;#8226;宰相世系》、新旧《唐书》《高元裕传》。



    高士廉家属世系(依《新唐书&;#8226;宰相世系》)



    41世



    高劢─│士宁│推行─│璇─│绍



    │士廉─│质行││术



    │纯行│瑾─│丕─烛



    ││迁─│子羽─│曙



    │││暄│允恭



    ││嶠│子平│暖│少逸



    │真行─│峻─迥─│彪─│炅│元裕─璩



    ││嵊│熊│集─│允诚─│锡望



    │审行─│峄│象─│重─│元经│韦│济50世



    ││崘│德明│殷─│汶



    ││嵘─惠恭│光庭



    ││由庚



    │慎行│公衡─育



    (摘编自高路加传授《高姓群体的汗青与传统》一书)



第12章宋朝高琼家族



    北宋时期的高琼家属并非平凡人家,它以武功发迹,其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和家属本身职位地方的变迁,武将的色彩渐渐淡化,而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壁渐渐突出,终极形成一个文武兼备的综合性家属。这一家属既是高姓群体衍变至宋朝的典范,成为当时渤海高氏的主流,又在当时的政治生存、社会生存中发挥了紧张影响。



    一、高琼先世



    关于高琼的先世,《宋史》本传说:“家世燕人,祖霸,父乾。”(元)脱:《宋史》卷289《高琼传》。燕,即本日河北省北部及北京一带。《海宁谱》中,有《渤海高氏宗支图序》,据载此序为高琼撰写,序文说:“



    (唐)德宗(780—805年在位)朝有讳岳者,申公七世孙也,谪判蓟门,卒于官舍。其子讳登者占籍于蓟……今奉为一世祖……太父讳霸”。同谱《大传》又说;“征士文贞公,宋武烈王奉为一世祖,公讳登,许国文献公七世孙、侍御公讳岳宗子也。”武烈王即高琼,申公、许国文献公即唐宰相高士廉。由此可知,高琼一族衍自高士廉。琼父乾,乾父霸,霸父冕,冕父仲武,仲武父登,登父岳,高琼为高岳六世孙、高士廉13世孙、高54世孙、姜尚64世孙。高琼祖父高霸原居幽州(今北京一带,当时为契丹占据),契丹守将见高霸相貌希奇,就派他偕儿子高乾出使南唐。当时后周正与南唐在泗州、寿州鏖战,为移祸于后周,南唐密谋了高霸,宣称是后周派人刺杀的,并把高乾摆设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居住。以后不久,赵匡胤代周自主,创建宋朝,高乾遂开脱南唐的控制,携家属投向汴京(今河南开封)。宋朝付与高乾中门使的官职,并赐田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市)蒙城(今亳州市蒙城县),高乾遂占籍蒙城,他的三个儿子高琼、高瑶、高玖及其子孙都被称为蒙城人。高乾为人乐善好施,胸襟宽广。父亲被害,他三年不吃酒肉,时人称为“纯孝”。又喜好赋诗,著有古乐府三百首。神宗(1067—1085年在位)时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他有三个儿子,次子高瑶官至富州团练使,瑶之子高继盛历任右侍御、徐州刺史等职;幼子高玖一生未仕,玖之子高继武入朝为官,继武之子高遵衢任西头供奉官。



    高琼先世传系如下:



    高士廉—推行(愍)—瑾—迁(国宾)—翮(子羽)—暄(耀)—岳—登—仲武—冕—霸—



    乾—琼。



    二、高琼的荣显与家属的初兴



    高琼(935-1007),字宝臣,高乾宗子,字宝臣,高乾宗子。多数家谱及别的质料以为高琼是高乾宗子,陈国灿等《中华姓氏谱&;#8226;高姓卷》亦持此说,而《名臣碑传琬琰集》以为高琼是次子,语云:“王即冀国公中子也”。“少无赖为盗”,曾遭逮捕,幸伺机逃遁,当兵“事王审琦”《宋史新编》卷89,《传记第三十一》。明柯维骐著,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4年11月。。后游于汴京,以勇猛豪侠渐露申明,“太宗尹京邑,闻其才武,召置帐下”,(宋)王:《华阳集》卷36(《丛书集成初编》本)。初为“帐下士”(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17,太祖开宝九年六月“己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影印本。,侍卫赵光义赤胆忠心。太宗(976—998年在位)登基后补御马直指挥使,迁御龙弓箭直都虞候。平静兴国四年(980年),“从征太原,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王:《华阳集》。太原之战一结束,太宗旋即挥军击幽州(时为辽据)。宋军败北,高琼尽力掩护太宗南遁。回朝后擢天武都指挥使,领西州刺史,再迁左厢都指挥使。在巡检都城时,产生了卢多逊遣吏私通秦王的变乱,高琼“坐失缴巡,降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端拱二年(989年)召还,授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归义军节度使。真宗(998—1023年在位)登基,“加彰信军节度,充太宗山陵摆设”。《宋史》卷289“高琼传”。咸平中(998—1003年)领衔并、代州都摆设、步兵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因反抗契丹功绩明显,成为最受神宗天子倚重的武将之一,真宗咸平四年(1002年)三月,召回朝授殿前都指挥使。《长编》卷48,真宗咸平四年三月“甲申”。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放肆南侵,很快就攻至汴京北方流派澶州(治今河南濮阳),朝野一片恐慌,大臣们纷纷主张迁都以避敌锋《长编》卷57,真宗景德元年闰玄月“辛未”条。当时奏请真宗迁都的重要有两人,一是王钦若,主张南迁金陵(今江苏南京);二是陈尧叟,主张西迁成都。另据《长编》卷58“壬申”条寇准对高琼语:“太尉受国厚恩”可知“澶渊之战”前高琼已加检校太尉。。在寇准与高琼的对峙下,真宗才决订婚征,从而旋转了战局,宋军占据了上风,把握了肯定的主动权,宋辽成和,签订协议同意,史称“澶渊之盟”。其后,高琼加授忠武军节度使,进爵卫国公。景德三年(1006年)六月,高琼卧病,真宗欲亲往看望,被王钦若制止。去世后,在其他大臣的发起下,特废朝二日。《长编》卷63,真宗景德三年六月“辛亥”。谥曰“烈武”,后又追封为烈武王。太宗在位时,高琼家属开始生长起来,“赐第都门,汴之称盛族者,用(疑为“首”之误)推高氏”。



    《海宁谱&;#8226;历祖迁址序略》。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王奉敕撰写《卫、武烈王高琼决定计划靖难显忠基庆之碑》,王同时还撰写了《康、武穆王高继勋克勤敏功钟庆之碑》,两篇碑文以下简称《二王碑》,均收在《华阳集》卷36中。



    高琼有子继勋等十四人,孙遵度等六十三人,玄孙士先等一百四十五人,并且都以种种百般的官员身份散处于种种官署中。具体环境简述如下:



    高继勋,字绍先,高琼宗子。据王《二王碑》载,高继勋生“亳之阳谷(今安徽省蒙城、涡阳两县交界处)”,雍熙三年(986年)恩荫补右班殿直,保卫金殿。太宗见其高大魁伟,相貌非凡,就问他的出身,得知是高琼之子,遂升之为内殿崇班。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据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叛,高继勋以崇仪副使身份任益州兵马都监,认真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协同招抚使雷有终作战,每战必胜,人称“神将”。兵变安定后,高继勋因功迁崇仪使、绵汉剑蹊径都巡检使,成为当时的良好将领之一。景德元年(1004年)开始守北边御辽,数次以少胜多,立下战功,次年转任荣州刺史、麟府二州钤辖。仁宗(1023—1064年在位)登基,高继勋知雄州,升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连州防御使。天圣十年(1032年)授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顺军节度使。末了终于建雄节度使、滑州知州。景三年(1036年)卒,享年78岁。后又追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康王,谥号“穆武”。继勋生六子:遵度,西京左藏库副使、庆州团练使;遵范,右侍禁阁门祗候、宣徽北院使;遵甫,北作坊副使;遵约;遵宪,供备库副使;遵楫。



    高继宣,字舜举,高琼第六子。自少喜好读书习武,初因出身勋贵而补西头供奉官,认真惠民河巡督漕运,政绩明显又升豳州兵马都监。真宗乾兴时(1022年),高继宣以内殿崇班的身份任益州都监,有政绩,历迁保州、渭州、雄州知州。不久,西夏攻宋,朝廷升高继宣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恩州团练使反击西夏,数立战功,得到朝廷夸奖。后终于眉州防御使。他有五个儿子:遵孟、遵殷、遵承、遵平、遵寿,均出任差别官职。



    高琼其他十二个儿子的环境是:高继忠,四方馆使、营州团练使;高继和,崇仪副使;高继伦,西头供奉官;高继密,内殿承制、阁门祗候;高继隆,引进使、凌州团练使;高继元,东上阁门使、嘉州刺史;高继荀,右侍禁;高继芳,供备库使;高继融,右侍禁;高继丰,供备库使、昌州刺使;高继敏,内殿承旨;高继昌,西头供奉官。王:《华阳集》、《萧山谱&;#8226;世系表》。父子两代十余人,同时任职于朝廷表里,分处于差别的权利部分,其社会职位地方、政治影响可想而知,致以形成名重临时的大族,也是天然而然的事了。



    三、家属的连续生长与全面郁勃



    只经两代人,高琼家属即颇具范围,到第三、四代,高琼家属就进入了全面郁勃的时期,此中,起到紧张作用的是高遵裕和高太后。



    高遵裕,字公绰,其父为高琼次子高继忠。《萧山谱&;#8226;行传》。初任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1064—1067年在位)去世,高遵裕奉命去西夏报丧,力斥西夏的无礼作为,幸不辱命,维护了大国尊严,返国后受到神宗的嘉许,升掌管保安军。熙宁初(1068年)高遵裕以秦凤路沿边安慰副使的身份与西夏作战,开始带领摆设独当一壁的军旅生活,因有识有勇,战功卓著,屡得升迁,奉朝廷命专门认真洮、岷、叠、岩诸州尚未归附的羌人事件,后又改任岷州刺史,成为朝廷倚重的将官。元丰四年(1081年),高遵裕以庆州知州指挥本部兵马,会同其他各路部队诛讨西夏,宋军节节胜利,完全把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