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1-幼科发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而损胃。闻异声。见异物。失以提防。深其居。简其出。固于周密。未期而行立兮。喜其 
长成。无事而喜笑兮。谓其聪明。一旦病生。而人心戚。不信医而信巫。不求药而求鬼。此 
人事之不修。谓天命之如此。欲观气色。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 
而离阳心火。地阁低而坎阴肾水。鼻在中而脾土为通气。观乎色之所见。知乎病之所起。又 
况脾应乎唇。肺通于鼻。舌乃心苗。泪为肝液。胃流注于双颐。肾开窍于两耳。爪则筋之余 
。而脾为之运。发则血之余。而肾为之主。脾司手足。肾运齿牙。苟五脏之或衰。即所属之 
先毙。凡观乎外。必知其内。红气现而热蒸。青色露而惊悸。如煤之黑兮。中恶之因。似橘 
之黄兮。脾虚之谓。白乃疳劳。紫为热极。青遮口角难医。黑掩太阳不治。年寿赤光。多生 
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虽察色以知乌。岂按图而索骥。朱雀贯于双瞳。火入水乡。青 
龙达于四白。肝乘肺位。泻痢而带伤须防。咳嗽而拖蓝可忌。疼痛方殷。常面青而唇撮。惊 
风欲发。先颜赤而目直。火光焰焰。外感风寒。金气浮浮。中藏癖积。乍黄乍白兮。疳热连 
绵。又赤又青兮。风邪紧急。察之若精。治之得理。鸦声鱼口。枉费精神。肉折皮干。空劳 
心力。气色改移。形容变易。气乏兮囟门成坑。血衰兮头毛作穗。眼生眵泪兮肝风 目。口 
流痰涎兮。脾冷滞积。面目虚浮。定腹胀而气喘。眉毛频蹙。则肚痛以多啼。蛔出兮脾胃将 
败。 疮兮肛藏先亏。苟瞑眩而弗瘳。纵神仙而何益。手如数物。肝风将发。面若涂朱。心 
火以炽。坐卧欲冷兮。烦热之攻。伸缩就暖兮。风寒之畏。肚大脚细。脾欲困而成疳。眼瞪 
口张。热已危而必毙。弄舌脾热。解颅肾惫。重舌木舌。虚热积于心脾。哽气喘气。实火浮 
于脾肺。龈宣臭露。必是牙疳,哺露丁奚。多缘食积。唇干作渴。肠鸣自利。夜啼分为四症 
。变蒸周于一年。心热欲言而不能。脾虚无时而好睡。病后失音肾怯。咳嗽失音肺病。肚痛 
而清水流出者虫。腹痛而大便酸秽者积。口频欠而肝虚。舌长伸而火炽。龟背兮肾风入于骨 
髓。龟胸兮肺火胀于胸膈。鼻干黑燥。火盛金衰。肚大青筋。木强土坏。丹瘤疮疥。皆胎毒 
之流连。吐泻疟痢。乃食积之沾滞。不能吮乳者。热在心脾。常欲俯卧者。热蒸肠胃。喜视 
灯火。烦热在心。爱吃泥土。疳热在脾。腹痛寒侵。口疮热积。脐风忌一腊。火丹畏一周。 
惊自热来。痫因痰至。吐泻而精神耗散则危。疟痢而饮食减少心瘁。惊本心生。风因肝致。 
搐分左右。症有顺逆。药分补泻。病有虚实。急惊者。由于积热之深。凉泻便宜。慢惊者。 
得于大病之后。温补为贵。头摇目窜而气喘兮。上工莫医。口噤鼻张而足凉兮。灵丹何济。 
闭目兮无魂。狂叫兮多祟。不知吞吐者死。反加闷乱者危。既明症候。须知调理。胎毒兮甘 
草黄连。食积兮白术枳壳。急掠搐掣。以导赤泻青。慢惊螈 。以补中益气。集圣治疳。备 
急去积。抱龙丸化痰镇惊。胃苓丸补中开胃。夜啼兮退热凉心。晡热兮养血升提。理中主泻 
。香连止痢。积热不除。凉惊丸大有神功。沉寒难瘳。养脾丸最为秘密。痰火攻兮三黄丸。 
谷下兮一粒金。柴芩治疟。月蝉消痞。潮热金花。咳嗽玉液。疮疥胡麻。丹瘤凉膈。吐泻而 
渴兮。白术可投。烦热而渴兮。益元为最。丹疹兮消毒。腹痛兮脾积。鼻衄咳血茅花。木舌 
重舌针刺。口疮不愈者洗心。腹胀不食者平胃。五拗治啼。四苓利水。退黄消肿。胃苓加减 
以堪行。破积安虫。集圣从容而可治。大抵小儿易为虚实。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 
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热走气以耗阴。苦寒败阳而损胃。如逢食积。解之不可或迟。若过 
虚羸。补之尤为至急。才少俄延。便成劳毙。 

卷之一
胎疾
属性:小儿自初生至周岁有疾者。皆为胎疾。 
气。阳也。血。阴也。人之有生。受气于父。阳之变也。成形于母。阴之合也。阴阳变 
成其身。身之中形藏四。头面一也。耳目口鼻二也。手足三也。皮肉筋骨四也。神藏五。心 
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是也。凡九藏者。皆父母一体而分者也。形拘于一 
偏。而不能相通者。阴之静也。神随感而动者。阳之动也。儿之初生。只是一块血肉耳。虽 
有形而无所用。虽有五脏。而无其神。犹空藏也。至于变蒸之后。皮肉筋骨。以渐而坚。声 
色臭味。以渐而加。志意智能。以渐而发。知觉运动。而始成童。此天地生物之心。至诚不 
息也。有因父母禀受所生者。胎弱胎毒是也。胎弱者。禀受于气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体 
而分。如受肺之气为毛皮。肺气不足。则皮脆薄怯寒。毛发不生。受心之气为血脉。心气不 
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受脾之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气 
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之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软。此胎禀之病 
。当随其藏气求之。肝肾心气不足。宜六味地黄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参苓白术丸主之。 
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所谓父强母弱。生女必羸。父弱母强。生男必弱者是也。故 
儿有头破。颅解。神慢。气少。项软。头倾。手足痿弱。齿生不齐。发生不黑。行走坐立。 
要人扶掖。皆胎禀不足也。并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门相火之毒。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观东 
瘤之论。丹溪胎毒之论。治法可见矣。古方有解毒之方。如黄连甘草法。又有育婴解毒延龄 
丹。皆良方也。予新立一方。用丹溪三补丸方。苓连 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 
为末。雪水丸麻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名曰生熟解毒丸。小儿日与食之佳。 
有胎毒所生者。如虫疥流丹。浸淫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 
黄胎惊之类。儿之初生。有病多属胎毒。如一腊之脐风。百 之痰嗽。难治。恰半岁而真搐 
者凶。未一岁而流丹者死。是也。况初生之儿。肠胃薄小。血气未充。药石则难进也。荣卫 
微弱。筋脉未实。针灸则难用也。业幼科者。慎毋忽诸。 
一小儿丹发于脸。眼中红肿。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儿生下一月后。遍身虫疥浸淫湿烂。其皮如脱。日夜啼。忽一日。其疮尽隐。发搐 
或问。胎禀不足之证。得于父母有生之初。如何医得。予曰。诸器破损者。尚可补之。 
胎弱者。不可补之乎。贵得其要也。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 
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儿受父母之精血以生 
。凡五脏不足者。古人用地黄丸主之。或曰。五脏不足。而专补肾何也。曰。太极初分。天 
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两肾。肾者五脏之根本。经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谓也。 
或问胎毒之说。予曰。先贤论之详矣。盖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胎之欲也。 
火也。故思虑之妄。火生于心。恚怒之发。火生于肝。悲哀之过。火生于肺。酒肉之餍。火 
生于脾。淫佚之纵。火起于肾。五欲之火。隐于母血之中。即是毒也。男女交媾。精气凝结 
。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如谓儿在母腹。饥则食母之血。渴则饮母之血。及其破胎而出 
。口有余血。拭之不净。咽下腹中。是谓胎毒。斯言也。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未有辩之者 
。此书之不可尽信也。胚胎资始。父精所生。身体资生。母血所养。是水珠露花。男女渐分 
,毫发筋骨。形象斯具。诞弥厥月。气足形全。乃破胎而生矣。初在母腹之时。如鸟之雏。 
伏于卵壳之中。何所饮食也。口内之血。乃母临产。恶露渍入口中。未必是母腹中所衔之血 
也。既云咽下腹中。则入于大肠界。从大便出矣。安得留 
一儿颈细。其父尝问于予。可养何如。予曰。颈者头之茎也。颈细则不能任元。在父母 
调养之。八岁后再议。至五岁死。 
一儿解颅。未一岁认字念书。父母甚爱之。予曰。此儿胎禀不足。肾虚颅解。真阳弱矣 
。聪慧早发。真阳泄矣。恐遗父母忧。未一岁而发搐死。 
一儿周岁后多笑。予曰。此儿难养。父问其故。予曰。肾为水。心为火。水阴火阳。阴 
常不 
。待人引之而笑者。此有情也。见人自笑者。此无情也。后以痘疮而死。 
一儿头缝四破。皮光而急。两眼甚小。予曰。脑者髓之海也。肾主骨髓。中有伏火。故 
髓热而头破。额颅大而眼楞小也。宜服地黄丸。父母不信。至十四岁而死。 
一儿发搐。五日不醒。药石难入。予针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曰。吾儿未出痘疹 
。愿 
。可保无事。若在近年不敢许。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儿四岁。出痘时颈软头倾。不能自举。予谓其父曰。此儿胎禀不足。疮毒正发。壮火 
食气。亟补元气。使痘易发易压。幸而保全。再补其阴。不然恐难出二八数也。乃大作调元汤。 
连服之获安。 
有三因所生者。衣太浓则热。太薄则冷。冷热之伤。此外因也。乳多则饱。乳少则饥。 
之伤。此内因也。客忤中恶。坠仆折伤。此不内不外因也。若顺乎天时。适其寒温。则不伤 
冷伤热矣。慎择乳母。节其饮食。则不伤饥饱。调护之久。爱惜之深,必无纵弛之失也。慎 
勿使庸医。妄投汤药。误儿性命。 

卷之一
脐风
属性:治未病。脐在两肾之间。任冲督脉之所系也。儿之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故断脐 
。隔衣咬断者。上也。以火燎而断之。次也。以剪断之。以火烙之。又其次也。护脐之法。 
脐既断矣。用软布缠裹。待干自落。勿使犯去也。三朝洗儿。当护其脐。勿使水渍入也。脐 
落之后。当换抱裙。勿使尿湿浸及脐中也。如此调护。则无脐风之病。所谓上工治未病。十 
得十全也。 
治初病。儿生旬日之后。脐风为恶病也。凡觉小儿喷嚏多啼。此脐风欲发之候。急抱小 
明处。审视口中上 。有泡如珠如米。或聚或散。此病根也。其色白者初起也。黄者久也 
。可用银挖耳。轻手刮出。煎甘草薄荷汤拭洗之。预取桑白皮汁涂之。自此日日视之。有则 
去之。不可因循。以贻后祸。所谓中工治初病。十全六七也。 
治已病。不知保护于未病之先。不知调护于初病之日。其泡子落入腹中。变为三证。一曰撮 
口。二曰噤风。三曰锁肚。证虽不同。皆脐风也。撮口证儿多啼。口频撮者。此脐腹痛也。 
可用雄黄解毒丸。加乳香没药各五分。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竹沥生姜自然汁送下。利去 
恶涎良。外用蕲艾炒熟杵烂。护其脐。频换。使暖温之气不绝也。不乳者不治。 
噤风证。牙关紧急。不能吮乳。啼声不出发搐者。不治。 锁肚证。脐突青肿。肚腹胀 
青筋浮露。大便涩不通者。不治。 或问脐风三证。古人有方。何谓不治。予曰。一腊之内 
。谓初生八日。草木方萌。稍有触犯。即便折伤。经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故噤风者。乳食不得入。则机废于上矣。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