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4-读素问钞-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腕后出次指端交于手阳明者为手太阴络又手阳明脉其支从缺盆挟口鼻交于足阳明者为手阳明络凡十二经之支脉伏行分肉 
者皆释为络脉则络脉亦伏行分肉之间而不浮见亦能经大节而不行绝道亦当经脉十六丈二尺内之数而非不当数也伯仁长于 
注释愚何敢议姑着之以俟明哲) 

卷上之二经度
大肠经
属性: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大指之次指谓食指也手阳明大肠经也凡经脉 
之道阴脉行手足之里阳脉行手足之表)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肩端两骨间为 骨)上出柱骨 
之会于大椎(肩甲上际会处为天柱骨大柑脊上高骨)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缺盆穴名在肩下横骨陷中)其支别者从 
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口前小者为齿)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口两口吻 
也口唇上鼻柱下为人中) 

卷上之二经度
胃脉
属性: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大肠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鼻茎也鼻山根为 承浆穴名唇 
下陷中)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腮下为颔颔中颐囟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大迎穴名 
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颊车穴在耳下曲颊端陷中客主人穴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动脉宛宛中)其支别者从大迎 
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胸两旁高处为膺膺上横骨为巨骨巨骨上陷中为缺盆人迎穴在颈大筋前直大迎下气 
舍之上)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一名气冲去中行各二寸)其支者起胃口(胃下口下脘之分所谓幽门者是 
也)下循腹里下至气街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抵至也股外为髀髀前膝上起肉处 
为伏兔伏兔后交文为髀关挟膝解中为膑胫骨为 跗尺面也)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趾外间(与属兑合)其支者别 
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交于足太阴) 

卷上之二经度
脾经
属性: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 骨后上内踝前廉( 骨一作核骨俗云孤拐骨是也足跟后两旁起骨为踝 
骨)上 内循 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腓肠也)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髀内为股脐上下为腹)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咽所以咽物也居喉之前至胃长一尺六寸为胃系也舌本舌根也)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交于手少阴) 

卷上之二经度
心经
属性: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心系有二一则上与肺相连而入肺两大叶间一则由肺系而下曲折向后并脊 
膂细络相连贯脊髓与肾相通正当七节之间盖五脏系皆通于心心通五脏系也)其支者从心系挟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 
肺出腋下(极泉穴分)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少海穴分)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兑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 
指之内出其端(脘后踝为兑骨也) 

卷上之二经度
小肠经
属性: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臂骨尽处为腕腕兑骨为踝)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 
外廉出肩解绕肩髀交肩上(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髀髀一作胛)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 
肠其支别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目外角为锐 )其支者别循颊上 抵鼻至目内 (目下为 目大角为内 
睛明穴分以交于足太阳也) 

卷上之二经度
膀胱经
属性: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发际前为额脑上为巅顶也)其支别者从巅至耳上角(角当率谷穴分在耳上如前 
三分入发际一寸五分陷者宛宛中)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脑头髓也颈上为脑脑后为项此当天柱穴分也在颈大 
筋外廉挟项发际陷中)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肩后之下为肩膊椎骨为脊尻上横骨为腰挟脊为膂)其支 
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 中(臀尻也挟腰髋骨两旁为机机后为臀腓上膝后曲处为 当委中穴也)其支别从膊内左右别下贯 
胂挟脊内过髀枢(膂肉曰胂挟脊肉也股外为髀犍骨之下为髀枢也)循髀外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 
小趾外侧端(当至阴穴交于足少阴也 腓肠也) 

卷上之二经度
肾经
属性: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趣足心(当涌泉穴趣向也)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 内廉(跟足跟 
也然谷穴名在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出 内廉当阴谷穴分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动脉应手曲膝得之)上股内后廉 
贯脊(会于长强穴)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当肓俞穴属肾处而上也穴在商曲下一寸去脐旁五分)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 
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自神藏别出统心)出络心注胸中(当膻中穴分交于手厥阴) 

卷上之二经度
心包经
属性:(一名手心主一经二名实相火也) 
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上脘中脘及脐下一寸下焦之分也)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当天池 
穴在腋下三寸乳后一寸着胁直腋撅筋间)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当曲泽穴在肘内廉下陷中屈肘取之) 
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劳宫穴也)循中指出其端(当中冲穴在手中指端)其支别者从掌中(自劳宫穴别行)循小指次 
指出其端(小指次指无名指也乃于此交手少阳) 

卷上之二经度
三焦经
属性:(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胃上口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口其治在脐下一寸)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穴分也)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臂骨尽处为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 
尽处为肘天井穴也在肘内大骨后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循 外(有肘之间膊下对腋处为 )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 
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下膈当胃上口以属上焦于中脘以属中焦于阴交以属下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 
项(脑户后为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角孙穴也)以屈下颊至 (目下为 颧 穴之分)其支者从耳后(翳风穴分也) 
入耳中却出至目锐 (会瞳子 丝竹空交于足少阳) 

卷上之二经度
胆经
属性: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循角(颔厌穴分也在曲角上颞 上廉一名脑空)下耳后(天冲穴分也在耳后发际二寸 
耳上如前三分自此至风池皆少阳所行之分也)循颈(风池穴也在项后发际陷中按之急肩是穴陷)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肩 
井穴也在肩上以三指按而取之当中指陷者中是穴)却交出少阳之后(秉风穴分也)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颞 间翳风穴 
分也)入耳中出走耳前(听会穴分)至目锐 后(童子 穴分也)其支者别目锐 下大迎合手少阳于 ( 穴下)下 
临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天池穴分)贯膈络肝属胆(即期门之所下至日月穴分而属于胆)循胁里(章门穴分)出气街 
绕毛际横入髀厌中(胁 也腋下为胁曲骨之分为毛际两旁动脉中为气街犍骨之下为髀厌即髀枢环跳穴也)其直者从缺盆 
下腋循胸(润液穴分)过季胁下(胁骨之下为季胁京门等穴分)合髀厌中以下循髀外(中渎等穴分)出膝外廉(阳陵泉 
穴也)下外辅骨之前( 外为辅骨阳交等穴分也)直下抵绝骨之端(外踝之上为绝骨)下出外踝之前(丘墟穴分也)循 
足跗(足面为跗临泣等穴分)上入小趾次趾之间(窍阴穴也)其支者别跗上(临泣穴别行)入大趾循歧骨内出其端(大 
趾端也)还贯入爪甲出三毛(足大趾本节后为歧骨大趾爪甲后为三毛就此交于足厥阴也○愚按胆脉起目锐 上抵头角下 
耳后未尝言其脉有曲折也伯仁十四经发挥言足少阳脉起目锐 至完骨是一折又自完骨至睛明是一折又自睛明至风池是一 
折则是内经以经脉之曲折者朦陇为直行也若根据内经直行则少阳头部二十穴无从安顿若根据伯仁三折则穴可安似又戾于经旨 
此愚所未解也俟明者正焉) 

卷上之二经度
肝经
属性: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聚毛之上(足大趾爪甲后为三毛三毛后横纹为聚毛由此之大敦穴)循足跗上(上上廉也)去内 
踝一寸(去相去也中封穴分)上踝三寸(三阴交穴分)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曲泉穴分屈膝得之在膝横纹头是)循股 
入阴中(髀肉为股阴包等穴分阴中阴毛中也)环阴器抵少腹(脐下为少腹)挟胃属肝络胆(循章门至期门挟胃属肝复下 
日月之分络于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目内连深处为目系颃颡咽颡也额临泣 
穴分也巅百会穴也)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交环口唇之内)其支者复从肝(期门穴分)别贯膈上注肺(交于手太 
阴也) 

卷上之二经度
督脉
属性:(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乃奇经八脉之一也) 
督脉起于下极之俞(下极之俞两阴之间屏翳处也屏翳两筋间为篡内深处为下极之俞督脉所始也)并于脊里上至风府 
入脑(脑户穴分也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半)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则 
为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 

卷上之二经度
任脉
属性:(任之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为人身生养之本奇经之一脉也)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会阴之分也)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亦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 
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任焉故曰阴脉之海) 
(予近造师鲁族凡独善围获睹祁门汪石山补注滑伯仁氏读素问钞凡九卷甚有便于医者曰命工刊刻经度一卷俾合其全 
以公于天下观者谂之) 
x嘉靖乙酉冬十月朔旦休宁率口程 纲谨识x 

卷上之三
脉候
属性:日月行天厥候有常薄蚀侵饵愆乎常也脉于人身有常候焉愆则见之具脉候钞 
帝曰诊法何如岐伯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续新 
校正云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则平旦为一日之中纯阳之时阴气未动耳散谓散布而出也过谓异于常候愚 
谓平旦未劳于事是以阴气未扰动阳未耗散气)切脉动静而视精明(视人之精彩神明也)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 
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续切谓以指切近于脉也愚谓参伍以色脉脏腑形气参合比伍也)夫脉者血之府也(府聚也 
故脉实血实脉血虚)长则气治(安也)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续长为气和故治短为不足故病数则为热故烦心大则 
邪盛故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续上谓寸口下谓尺中盛谓盛满)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而 
进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续浑浑如脉气浊乱也革至谓脉来弦实大长也如涌泉言脉 但出而不返也绵绵其去脉来绵绵 
相续而去不见其入也弦绝者言脉卒断如弦之绝去也此主病候日进而色弊恶必至于死愚谓此则溢脉类也与仲景弦大虚芤之 
革不同脉要精微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